零工经济工会联合会成立、“三师一室”维权平台开放……
早晨7点,来自上饶的外卖员彭家欢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匆匆赶到了餐厅,报取餐号后拿上一份拌粉和汤,马不停蹄地送往新力中心写字楼……像这样的工作,他一天要重复50多次。虽然辛苦,但作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彭家欢,一直觉得在南昌工作得非常舒心、干劲十足。因为有多方面政策的呵护,每送达一单,就离自己开饮食店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近年来,随着新行业的大幅增加,越来越多和彭家欢一样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活跃在南昌的大街小巷、服务于千家万户。就如何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提升完善暖“新”服务,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背后有依靠成立全国首家零工经济工会联合会
近年来,南昌市数字经济飞速发展,代驾、网约车司机、物流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新就业形态群体大量涌现。仅我市快递行业就有法人企业109家,分支机构162家,备案末端网点1386个,全行业从业人员约1.7万人。
由于平台企业用工形式复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分布广泛、就业灵活、流动性强,按照工会现行规定与已有建会入会模式难以有效覆盖,在“怎么入”“入到哪”“怎么保障”等关键性问题上,我市不断进行探索。2020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江西省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了灵活就业群体入会的形式。该条款也为灵活就业人员就近、就便加入工会提供了法律保障。2021年4月26日,南昌市零工经济工会联合会正式成立,这是全国范围内成立的第一家零工经济工会联合会。
截至目前,全市新就业形态领域单独建会企业132家,入会会员5.2万人,其中,2022年新入会1.5万人。
权益有保障维权服务平台提供法律援助
去年,外卖员陈某的一起劳动纠纷案胜诉。2021年,陈某如同往常一样骑电动车送外卖,在东华大道双龙汇门口与一辆小轿车相撞。此次事故造成陈某右腿多处骨折及右脚背三根筋断裂。但在认定工伤时,陈某原本打算调解,但尝试多种方法后,公司否认与其存在劳动关系,拒绝进行赔偿。陈某来到市总工会“三师一室”维权平台,获得工会法律援助。最终,法院作出判决,判决陈某与用人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陈某的维权经历,可以说是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艰难维权的一大缩影。”市总工会“三师一室”维权平台首席法律援助律师、江西听讼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惠表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维权意识不强。像陈某一样有用工协议的,确认劳动关系尚且困难重重,对于大部分没有签订任何协议的劳动者而言,维权更是难上加难。
为了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仅仅感受到工会“家”的温暖,针对新就业形态中出现的劳动合同、工伤、工资和劳动保护等问题,近年来,市总工会以“民法典宣传月”为契机,深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大力推进民法典进街道、进社区、进企业、进网络,真正让民法典走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身边。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市总工会共计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线上线下法治宣传20场、心理咨询及健康安全讲座20场。
职业有未来多方联动创造良好从业环境
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南昌市人社局也会同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根据平台用工方式和劳动者依托平台就业的形式,《实施方案》将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关系分为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按照民事法律调整双方的权利义务三种情形。
去年12月,在江西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万达营业部,快递小哥们收到了工会组织派发的“工会冬日温暖包”。保暖围脖、防寒护腿、保温杯、充电宝……一件件暖心物品送到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心坎里。
近年来,平台企业也在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方面进行了诸多努力。为了提高骑手工作体验,让用户获得更好的消费感受,美团外卖就在南昌启用“出餐后调度”试点产品“出餐宝”。
“‘出餐宝’可以上报出餐情况,出餐完毕后,后台再调度骑手到店取餐,这样既能帮助减缓等餐带给骑手的配送压力,也能提升商家在出餐环节的体验。”美团外卖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出餐宝”还能主动提请改派,在骑手完成交付前,后台将持续、主动地帮助骑手预估正在配送的订单是否合理,当骑手遇上突发情况,配送App会主动向骑手发起改派弹窗,由骑手自主决定接受或拒绝改派。(南昌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黄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