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社工服务故事南海司法社工用心开展精准教育帮扶案例辅导司法所心理健康

当今社会,司法社工以其专业的素养和人文关怀,在法治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不仅致力于协助司法程序的顺利进行,更在细微之处展现温暖与关怀,用爱心和耐心为涉案人员及其家庭提供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助力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开启新生活。

博睿驻大沥司法所社工巫家欣

博睿驻区局社工黎晓丹

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1986年出生,户籍地为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居住地为佛山市南海区。因非法持有枪支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一、制定针对性矫正方案

1、李某七年前在香港购买枪支收藏,明知在香港购买的枪支在内地超出了管制规定,是不合法的,却还把9支枪状物及1批配件一直存放在广州市的办公室内,导致违法犯罪。针对李某法律意识淡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通过每月教育学习当面报告等形式渗透性地提高其法律意识和社区矫正意识。

二、开展集中学习教育和个别谈话教育情况

在个别教育方面,针对李某在矫正初期不服从监督管理、曾出现过忘记带定位手机忘记打卡的情况,社区矫正专职工作人员做了以下的介入:一是面对面与李某进行情绪分析、辨别和面谈辅导,帮助他了解自己的状况。二是开展个别谈话教育,提高其对社区矫正的认识,帮助他端正矫正态度。三是矫正期内定期对李某进行面谈及个别教育,了解掌握该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和日常动态,确保李某思想和行为的稳定性,持续跟进帮扶教育。

三、组织参加公益活动情况

四、实施心理健康辅导等情况

首先是“寻根”。社区矫正初期阶段,李某服刑态度不端正,面对工作人员的劝导表现出抗拒态度,司法社工首先做的是“寻根”。通过主动下社区对李某进行入户走访、心理面谈,得知李某没有从心理和认知上接受自己违法的事实,同时因为自身语言受限,工作也因为社区矫正而受到限制,因而心生排斥。

对社区矫正对象依法实施教育矫正取得的效果

李某所犯的非法持有枪支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罪名,这类人员主观方面绝大多数表现为故意,或“明知故犯”,存在较大的侥幸心理。针对李某的情形对其实施教育矫正时,侧重法制教育、心理矫正教育、道德教育。在入矫初期的李某仍存在法律意识单薄、身份意识不强的情形,经过多次心理面谈,李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思想观念得到了较大的改观。目前李某能理解深刻领会社区矫正的意义,不再出现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情况,教育矫正成效明显。

结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第五章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了可以通过公开择优购买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或者其他社会服务,为社区矫正对象在教育、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关系改善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扶。

专栏简介

“服务故事”专栏,致力于呈现博睿社工各领域的真实案例与深度观察。这里,我们记录社工们在日常工作中的点滴付出,展现社工如何以专业与智慧,为服务对象点亮心灯。这里,您将看到社工们总能以细腻的情感与坚定的信念,找到问题解决的钥匙。这里,我们将一同见证社工们的服务故事,感受他们如何用服务诠释专业,用专业服务社会。

THE END
1.社区法律援助案例4篇.doc社区法律援助案例4篇.doc,社区法律援助案例4篇 篇一:社区法律援助案例 “能拿到这笔医药费,全靠社区为我们做主。真是感谢大家替我们解决了这桩难事,让我们觉得生活在宁海真幸福……”日前,安徽人李女士来到怡惠社区,向新市民法律援助站工作人员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 社https://m.book118.com/html/2017/0118/5132324000000320.shtm
2.社区法律援助接待记录(精选6篇)团10#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站 工作记录 时间:2010年2月 地点:辖区内 工作内容:开展“道德在我们心里,法律在我们身边”活动,用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案例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法律与道德的区别、联系和作用,使居民从观念上、基本内涵上重新认识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更好的知法、懂法、守法。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81pym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