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司法厅不断加快“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扎实推进“12348河北法网-即发通”优化升级,着力提升“触手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满意度。
截至目前,全省“12348河北法网——河北法通”手机APP和PC平台注册总人数达68万余人,上线运行以来累计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近400万件,真正让科技为公共法律服务发展腾飞,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在法治领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云中律师”让法律服务更快捷
前不久,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的王先生遇到了一些财务纠纷,比如是大是小,去哪里找律师事务所,找什么样的律师。这些问题让王先生很伤脑筋。听说“即发通”上有“云上律师”服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王先生下载安装了“即发通”手机APP。去找云律师,我要找律师,我要办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打开“即发通”APP,功能板块排列在主页面,简洁明了的构图。王先生发出法律咨询后,系统在后台发出提醒,值班律师迅速在线“抢单”。王先生很快找到了解决争端的方法。“拿出手机找律师不到30秒,不仅省事,而且律师的回答、免费。真的很方便。”体验了“云上律师”的便捷后,王先生感慨地对朋友说。
“即发通”是河北省司法厅开发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人们只要下载这个APP,就可以免费向律师咨询法律问题,找到身边的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云上律师”是“即发通”显著的功能。省司法厅在全国率先借鉴滴滴打车模式,首创咨询订单抢单模式。有法律问题需要咨询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发布律师咨询订单,很多在线律师会通过“抢单”的方式在后台及时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如果30秒内没有律师“抢单”,用户的咨询会自动推送到12348法律咨询热线,由值班律师接听。
“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合同审核
河北保定市民张女士今年年初想在当地闹市区买一套学区房。她在向房产中介交定金时,需要签订购房合同。张女士和她的家人对购房涉及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多。在朋友的推荐下,她下载了“即发通”APP,找到智能合同审核系统,按照提示将合同内容上传到系统,然后提交审核,很快就完成了。该制度还指出了违约金不清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通过与中介再次协商,她增加了一些合同内容,从而规避了法律风险。
帮助张女士拿到合同的智能合同审核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律师的法律审核方法,实现对合同关键信息的识别和提取,实施自动分析和审核。这是我省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助力公共法律服务的有效举措。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应用,带给人们更加便捷、贴心的“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体验。
新手司机小李刚从4S一家商店买了一辆新车。晚上,他去朋友家的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对方要求和解。小李不知道赔偿标准,不知道责任是否合法,不知道自己的权益是否受到了侵害。已经半夜11点多了。小李想到了之前下载的“即发通”APP,于是打开软件,向“法律咨询机器人”求助。小李的问题一一解答。
围绕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省司法厅不断优化升级“12348河北法网-河北法通”功能。通过在即发通中嵌入“法律咨询机器人”,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公共法律服务相结合,通过人工智能凝聚律师的智慧。咨询过程无需律师现场介入,为人们提供24小时免费的“即时问答咨询”和“智能法律咨询”,使咨询服务便捷化、智能化。
省司法厅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以科技助力“12348河北法网——河北法通”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满意率,让老百姓真正做到遇事想得到、用得上、信得过,从而打造公共法律服务的良好口碑。(河北法制报记者张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