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中院着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受访者供图
汕头中院院长施适向首批诉讼中心智库专家颁发聘书。许端阳摄
近日,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入评由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的“2017广东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示范窗口”评选活动。
在全省,仅有30家法院(包括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入围此次评选活动,汕头市中院是粤东地区唯一入评的中级法院,这为打造诉讼服务的“汕头品牌”踏出坚实一步。
作为每一位到法院打官司的老百姓接触法院的第一站,诉讼服务中心是方便群众诉讼、接受群众监督、树立法院形象的重要窗口。近年来,汕头市法院系统大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诉讼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
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许端阳
通讯员罗辉军
多措并举做好示范窗口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强化诉讼窗口作风建设,汕头全市法院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诉讼服务,提高法院为民服务的便利性和实效性,强化司法为民服务功能,打造高效服务环境。
近期,通过考核评比,汕头中院和濠江法院被评为市级诉讼服务示范窗口,并于近日在濠江法院举行汕头法院服务中心示范窗口挂牌仪式。
在仪式上,汕头中院院长施适表示,近年来,汕头市法院大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濠江法院率先基本达到基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功能规划要求,在汕头市作出了表率。全市法院要加快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多渠道、一站式、综合性”诉讼服务示范窗口,全力提升诉讼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及时总结汕头中院和濠江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经验,并积极吸收借鉴兄弟法院、政府行政服务中心、银行营业厅等其他机关、行业的先进做法,推出一批人民群众满意、社会评价良好、充分展现法院良好形象的典型示范窗口单位,打造诉讼服务的示范品牌,积极创建全省乃至全国的诉讼服务示范窗口。
今年以来,为加强全市法院诉讼窗口作风建设,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司法为民服务功能。
据介绍,这些措施中,汕头中院首先做的是完善诉讼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配置法院一体机自动终端,实现24小时延伸司法服务;增设导诉台和资料收转岗,突出服务中心标识设计及装饰工作,公开工作流程、制度、人员信息。
除此之外,汕头中院的服务工作不仅体现在诉讼服务中心,还做到建立健全网上、线上诉讼服务平台。开发汕头中院诉讼服务网、网上立案系统,通过内外网数据交换,实现与“法院综合业务系统”的有效对接;探索12368诉讼服务平台外包方式,提高平台的“粘性”和“实效”;探索开发U律师APP软件,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移动司法服务。
邀请智库专家提升诉讼服务
除了硬件设施保障及服务工作认真细致之外,汕头法院还顺应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形势和要求,做出积极探索——成立专家智库,建立完善社会第三方参与司法服务长效机制。
一直以来,法院系统在诉讼服务中面临一个矛盾:当事人法律知识的欠缺与诉讼要求极度矛盾。对于这个矛盾,法院出于保持公正和中立的需要,只能提供程序性、事务性的诉讼指导和诉讼实务辅助,对于群众需求最广、最迫切的专业性咨询,在目前诉讼服务体系中不宜满足,否则在司法裁决中,便既充当了“裁判员”,又充当了“教练员”。因此,如何搭建当事人与司法资源之间的平台,引导当事人合理选择解决纠纷,成为了法院在诉讼服务中的一个难点。
对此,汕头中院给出的应对方法是:将专家“请进来”——选聘一批经验丰富的专家参与诉讼服务工作,让专家享受“超然”的地位,在诉讼服务窗口以“局外人”的身份为诉讼各方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既能较好地为当事人阐释法律关系,又能使群众得到的法律服务更为广泛、深入。
汕头市中院聘请的首批智库专家成员共有7位,分别为汕头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部长和工会公职律师(在汕头市法律援助处任兼职律师)、汕头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兼职仲裁员王晓南,汕头大学法学院办公室主任郑舜钦,汕头市专利局政策法规科科长、汕头市仲裁委仲裁员张壁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晓红,现任中国(汕头)知识产权维权中心主任、副研究员林映州,现任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分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兼法律事务中心主任洪香群,现任广东中乾律师事务所主任、广东省知识产权局专家库专家成员、广东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汕头市律师协会公益与援助委员会主任以及汕头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蔡银喜。这些专家包括了劳动仲裁、专利、金融等较为常见的纠纷类型,能够更好为当事人提供智力支持及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