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2023年12月在广西考察时强调,“注意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编者
加强源头治理——
项目部有了“农民工工资维权中心”
本报记者史自强
“多亏了项目部的‘农民工工资维权中心’,我和工友才能要回两个月的工资。”回忆起不久前讨要欠薪的经历,湖北籍农民工徐光法感慨道。
2023年6月,徐光法经老乡介绍,来到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某医院工程项目务工。“我们一共6个人,来之前跟工头冯某谈好了每天工资300元,可是干了两个月,一直没拿到钱。中间找过工头几次,他一直推脱。后来我们看隔壁宿舍工友都发钱了,真是急得很!”
“我们对项目参与人员情况基本都比较熟悉,当天就联系上了农民工口中的冯某。”王轲杰回忆。原来,冯某是该项目其中一个分包单位下属的班组长。为加快施工进度,冯某未经总包单位允许,私自招揽徐光法等人前来务工,且未带领其经实名制通道进入工地施工,导致6人考勤情况未被记录。
“虽然没记录考勤,但我们确实每天都在工地干活啊。”徐光法现场出示了他们在务工期间拍摄的上下班照片。维权中心工作人员结合视频监控,确认了6人用工情况实际存在。因此,总包单位经与建设单位商议后,当天即责令项目分包单位尽快核实徐光法等人的考勤情况,并在第二天下午就通过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向徐光法等6人发放了全部工资11.38万元。
王轲杰介绍,“农民工工资维权中心”成立半年来,已接待本项目农民工咨询23人次,协调解决农民工劳资纠纷3起。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保障监察局局长胡雄龙介绍,组织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等以项目为单位建立“农民工工资维权中心”的做法,在全国尚属首次。目前,河北省5799个在建工程项目都建立了“农民工工资维权中心”。
处置提速增效——
速裁庭实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
本报记者常碧罗
办案仲裁员秉持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办案原则,仔细考虑了解农民工与公司的具体处境,搭建起双方沟通的桥梁。最终,在仲裁调解阶段,双方同意了分两期支付工资的调解方案,仲裁开庭当日签订调解笔录,制作调解书。目前,老张和工友们已经拿到了第一批被拖欠的工资,余下的部分预计春节前到账。
目前,重庆市42个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均已设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或速裁团队。截至2023年12月10日,重庆市受理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682件,审结682件,涉及农民工717人,涉案金额600余万元。
在南岸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联处中心,南岸区工会、司法局、法院等部门均派人驻点,及时为前来仲裁的劳动者提供多元化服务。
“我们完善农民工工资争议多元化解格局,在遵循合法、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突出‘调解优先、能调不裁、调裁结合’的原则,将咨询、立案与调解相结合,调解组织与仲裁机构积极配合,共同做好速裁庭立案所需基础工作,将农民工工资争议化解在立案前。”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调解仲裁管理处负责人龚智华说。
此外,重庆市还开设了“重庆易简裁”线上服务平台,方便农民工进行线上申请、线上调解、线上庭审等一系列仲裁程序。“通过智慧化平台,我们对劳动争议案件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对涉及农民工案件进行特殊标注,提升办案效率。同时,还实现农民工工资争议异地调处,让农民工在依法获取劳动报酬权益时感受到惠民暖心服务‘触手可及’。”龚智华说。
据介绍,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以速裁庭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办案程序,健全速裁机制,强化协同办案,助力根治欠薪工作提质增效,推动全市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升级暖心服务——
法律援助“薪暖农民工”
本报记者朱磊王丹
“感谢法院和工会的调解,工资、赔偿都有了说法,这下能踏实过个新年了。”2023年12月26日,拿到当地法院出具的调解协议书,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务工农民工黄金标欣慰地说。
原来,2022年11月,黄金标在西湖区某工地施工时,不慎从脚手架上摔落受伤,经鉴定为9级伤残。2023年6月30日,黄金标和施工方签订协议,约定施工方赔偿前期工资结算、后期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抚慰金等费用共计10万元。“哪想到施工方只付了2万元,剩下的钱说什么都不给了。”黄金标说。
2023年11月20日,黄金标带着一纸诉状来到西湖区人民法院。原本以为要经过复杂的庭审程序才能解决,但法院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将他带到了西湖区“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法院有农民工欠薪求助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可以先试试通过调解的方式来解决。”当天,法院便指派该工作室开展调解工作,代表工会的律师调解员随即介入。
调解员温孝英接受委派后,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沟通,耐心倾听双方意见,全面分析双方诉求,最终促进双方达成调解。为确保调解协议的履行,调解员引导双方当事人向西湖区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并于12月26日出具调解书,约定如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江西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副处长储丽娜介绍,2023年12月以来,江西省司法厅开展“有法帮你·薪暖农民工”法援惠民专项行动,依托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网络、线下三大平台,全面畅通农民工法律援助渠道。在江西省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和法律援助机构开辟农民工欠薪求助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各地全面落实法律援助申请“全省通办”和“帮办”服务,推行“容缺受理”,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其他材料或手续欠缺的情形,先行受理、事后补办。
南昌县法律援助中心充分发挥“监察+仲裁+工会+法援”劳动者维权联动对接机制作用,指派职工维权法律援助律师黄进生为胡女士等20人进行维权。2023年12月初,在各方共同协调下,该物业公司向胡女士等人支付了两个多月被拖欠的工资,并承诺在2024年春节前全部付清。
据了解,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江西各地法律援助机构积极响应,对进城务工人员追索劳动报酬申请法律援助实行“容缺受理”“最多跑一次”等便民利民举措。截至目前,共解答劳动劳务类咨询6764次,其中涉及农民工讨薪54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