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在吗,帮忙写份法律意见书吧!”
“嘿,你是律师吗?问你个事儿呗!”
在你执业过程中,是否曾遇到过类似的情景?身为律师的你,很清楚法律咨询作为一种服务的价值,非法律人却未必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可能认为帮他们解决一个问题只是动动嘴皮、写个文档而已。当遇到身边的一些“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请求你提供免费咨询时,你会怎样“优雅地”应对呢?
本期我们邀请到七位律师,聊聊他们是怎样处理免费咨询的请求的,相信他们的观点会给正为以上问题感到苦恼的你带来有益的启发。
整理/无讼观察员雷彬
周晚宁
浙江腾智律师事务所
几乎每一位同行都曾经被某些突然跳出来的"亲朋好友"要求免费法律服务,这几乎成为了一个行业痛点。我经常在朋友圈上看到有人晒出让他不爽的经历,比如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鉴于我们无可避免地处于一个"人情社会",而且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法律服务成本并不了解,觉得"不就是解答个问题,写两页纸的合同么",所以这类现象太普遍,我本人入行以来也碰到太多这样的事情。以上的例子还是比较"简单粗暴"的版本,有一些人还会给你"画饼充饥",意思就是你这次给我免费干活,干得好下次我会给你带来很多案源。相较之下,本人还是觉得"画饼充饥"比"简单粗暴"更让人恶心。
不过既然这次的主题是怎样"优雅"地拒绝,所以必须得先深藏个人情绪,理性地思考一下如何才能动一动嘴皮,不留下任何免费服务的空间。
先不说这样有没有效果,却切实地有一些坏处。它会让人觉得你实在是太官方了,还不友善,甚至是有点装X。当然,本人也认为做人肯定不能做成"德之贼也"的"乡愿",曲意逢迎的事至少不能常做,要有原则。但是其实改变一下方法一样能坚持原则。而我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
告诉对方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我会理性而又简短地告诉对方这件事情会涉及哪些法律要点和不可控因素,要看文件、看证据,全面了解背景才能给出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法律判断。而并不是随便解答一下,或者随便帮忙出具一下合同就能解决的。有时碰到要求我免费出具文件的,我一般还会再加一句"这件事处理上存在风险,如果律所不按规定接受委托,我是无法操作的"。
比如这样:
敦新余
大沧海律师事务所
对于是否应当付费咨询的问题,多数律师认为是当然。然而在我看来,多数的咨询与平日的交谈并无不同,与我们生病要咨询医生如何买药一样习以为常,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一种体现。律师,尤其是年轻律师,不应当拒绝提供免费咨询,从丰富的纠纷中可以了解法律规则是如何应用,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2.不尊重律师意见价值的咨询者,如需要律师审查书面材料的;需要律师出具书面材料的;
3.其他,比如说不一次性说明事情或问题,反而要求律师即时回复的;对同一个问题反复询问的;当面对自己不熟悉或或涉及重大决策问题的……
这时,律师的确要懂得拒绝。虽然在中小城市做律师,熟人介绍咨询的可能性更大,而人的熟悉程度越高,拒绝就越难,但学会拒绝也是律师必备的技能。具体的拒绝方式因人而异:
一般而言,对于第一次来咨询的人,可以明确告知可以提供不超过10-15分钟的免费咨询,这其实是拒绝免费咨询最委婉的方式。
有时候,将收费标准直接发给咨询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也可以效仿这位:
其实,任何人都没有义务免费为他人提供帮助,律师也是如此。是否提供免费咨询,没有绝对的该与不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是否拒绝及如何拒绝,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与事主的熟悉程度。
龙华江
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
朋友是跑优步的,有天一起闲聊的时候,他说,"龙哥,律师就是好,动动脑子不要成本,真好。"
"是的,从这个角度上讲是没问题"。
"以后有啥合同什么的,帮我看看",他说到。
"没问题"。
半刻后……
"张哥,和你聊个问题。你觉得医生的成本是什么?我们去医院看病,有时候很贵,凭什么那么贵,他们从什么地方赚钱?"
"这个问题啊,医生的成本……"他也陷入了深思。
看着他也不知道如何思考这个问题,我于是做了些提示,"有一点可以明确,就是医生的成本不在于药物。某一粒药成本价1元,但是卖给我们是100,翻了100倍,现实中这种情况是有的,那这个是看病的成本体现吗?或者说,药品是不是医生的主要利润区?"
"我觉得药品不是医生的成本。"
"这就对了,张哥,医生最值钱的地方不在于能卖出什么样的药,而是能不能以其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快速、准确地把脉,找准病人的痛点,开出合适的处方。"
"律师的价值和医生的价值一样,在于快速、准确地以其专业能力和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分析委托人的需求,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案,维护合法利益。"
"龙哥,你说得对。"
"哈哈是的,我跑车,似乎成本不在于油。"
"说得对!"
"好的"。
其实,我们在熟人面前,不仅要让他们知道你的职业是律师,还要让他们大致了解你的职业内容,虽不渴求理解。不要在别人刚需的时候说"要收费"。功夫在诗外,因为咱们是朋友。
吴少玲
广东海法(东莞)律师事务所
一、律师的法律服务本身就是由脑力及体力活动形成的产物,是一种具备价值的产品
产品分为物质、非物质。物质的产品诸如冰箱、手机、电视机等;非物质的产品诸如律师的法律意见书、审查合同、起草合同等法律服务,又如医生的诊断、护士的护理等。
打个通俗的比喻,"给我免费出个法律意见书呗"="免费送我一个冰箱呗"。
只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没有太认可法律服务的价值。
二、坚持做一名有原则的律师,更容易被朋友理解
接受朋友咨询十分常见,但律师需要有自己的原则。原则这种东西,没有具体标准,是自己内心的一种判断。
举个例子,一位朋友的朋友突然找到我,需要起草个协议,我会先分析其提供的材料及其陈述的具体情况,然后根据以上情况判断起草什么样的协议对其有利,以及签署协议需要注意的事项(防范法律风险),并且根据工作量、律师收费指导价格等情况,向其具体报价。
你可能担心,报价后,友谊的小船就翻了。但我始终坚信,真正的朋友,会尊重你,尊重你的职业以及劳动成果。
三、做一名坦率的律师
需要收费时,直接说明。无法提供免费服务时,直接拒绝:抱歉,我无法提供这样的服务。
这样起码,内心是坦荡的。
齐正
北京卓浩律师事务所
要问我是怎样优雅地拒绝来自各方面的免费咨询?问对人了!您请看,这是真事。
这是一个法律群里群友问的我一个问题,其实这是开了网友一个玩笑,我当时还是很尽力地回答了他的问题。不过,我想告诉大家,拒绝免费咨询不管用什么方式,无论怎样优雅,都要坚决。
买房要不要花钱?喝咖啡要不要花钱?去牛街买个炸糕要不要花钱?像律师请教解决人生大麻烦的方法要不要花钱?当然要,必须滴!一个拿到律师执业证的律师,现在上完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还要经历各种难关,找到合适的律所,白天办案晚上学习,经过一年多真枪实战的学习,经过律协严格的面试,拿到执业证后,要克服案源上经济上的压力,经过法庭的洗练,才刚刚合格。我认为,律师的门槛不比合格的主治医师差,医生治病救人,律师解决问题救人。
咨询人付了费,解决了人生的一个坎儿,我很自豪!
尹灿星
河北世纪方舟律师事务所
一提到这个问题,我就想开启papi酱的吐槽模式,传播满满负能量。
但偏偏有一些人没有这个观念:律师的东西都在脑子里,无非就是帮我动动嘴皮子的问题,为何不免费告诉我?你竟然不愿意无偿帮助我们?没想到你竟然是这么功利的律师!
相信很多律师都面临着这个苦恼,没办法解释,但是不解释又很难受。但是在这些人里,真正的朋友和亲人不会这么做,一方面我们愿意真心帮助,甚至愿意亏本去做,因为我们有感情,另一方面,他们也会体谅我们。会提出此种要求的往往是平日里仅仅是认识的所谓"朋友",或者是转介绍过来的人。
遇到类似的问题,我常用的是如下的方法:
二、告知其自己对该人提出的问题不擅长
律师有专业化,所以各有分工,如果遇到问题较为复杂的,一句两句根本就解决不了,而且有的当事人摆明了就不想付费,可以直接告诉他你问的问题我不擅长。就像医院有各个科室一样,做心脏手术的不会看妇科病,骨科的不会看泌尿一样,你问离婚,那我平时就是做刑事的,你问医疗事故,我平时就是做非诉的。术业有专攻,所以不好意思,你问的问题我不擅长,你找别的律师问问。
三、转介绍
以上便是处理方式,其实哪种处理都不太优雅,因为提出这样问题的人,已经抱定了让你免费的心态,你只要拒绝他都不会满意,甚至转身就宣扬你的势利。有的人会问,你不怕他们不高兴么?但是他们在提出这个问题时也没有考虑我们律师是否高兴啊!并且,如果不是关系亲近的人,能提出这样问题的人情商都不高。以上措施只能是相对来说,让律师稍微显得不那么有棱角。
朱文华
山东齐鲁律师事务所
对于免费法律咨询,律师们在内心里往往是拒绝的。很多圈内人士也纷纷撰文,表示从现在起,要拒绝免费法律咨询。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经有部分高级合伙人律师做到了真正的咨询收费,而且价格不菲,但大部分律师还处在"期望被咨询"和"害怕被咨询"的纠结矛盾之中,做不到真正的收费咨询。
对于法律咨询,倒是不必"谈费色变",咨询者应当如此,被咨询者也应当如此。中国律师行业恢复发展30多年来,免费咨询在其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依我看来,中国人"消费律师"的习惯在每一次免费咨询中得以养成,中国人"为权利而斗争"的意识在每一次免费咨询中不断觉醒。与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相比,律师是中国人"触手可及"的法律代言人,如果背离社会法治意识普遍淡薄、权利意识整体较弱的大背景,执意要求咨询者付费,往往会事与愿违。
虽然免费咨询仍然是主流,但付费咨询正在悄然升起,作为法治建设的先行者,律师同仁应当有耐心等一等在人治社会中困顿已久的人们,身体力行做一位"触手可及"的法律代言人,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盼得来。
律师无法摆脱熟人社会的束缚,当我们成长得足够强大时,便会自然而然地有收费的勇气,也会有免费的豁达。法律咨询,从来不是免费的,律师同仁千万别把计费周期缩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