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吴小晖:涉嫌集资诈骗652.48亿职务侵占100亿元新浪财经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陈惟杉编辑摘录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3期)

2018年3月28日上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提起公诉的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邦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吴小晖犯集资诈骗罪、职务侵占罪一案。

当天,上海一中院官方微博也同时分段播报了庭审情况。本文为《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据播报内容所作的编辑摘录。

法庭调查

吴小晖被指控犯有集资诈骗罪、职务侵占罪

庭审进入法庭调查阶段。公诉人宣读起诉书,指控:

(一)集资诈骗罪

2011年,被告人吴小晖隐瞒对产业公司(吴小晖个人所有和实际控制的公司)的实际控制关系,通过产业公司控股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邦财险)、安邦集团后,以安邦财险为融资平台,指令该公司开发投资型保险产品并主导产品设计,授意制作虚假财务报表、宣传折页等申报材料,骗取保监会的销售批复,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

2011年7月,在投资型保险产品销售金额超过保监会批复规模后,吴小晖无视监管规定,仍然下达超大规模销售指标,并以超募资金两次增资安邦集团及安邦财险,虚构偿付能力,披露虚假信息,持续向社会公众进行虚假宣传,非法募集资金规模急剧扩大。

截至2017年1月5日,累计向1056万余人次销售投资型保险产品,超出批复规模募集资金7238.67亿元,并将部分超募资金转移至吴小晖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用于对外投资、归还债务、个人挥霍等。至案发,实际骗取652.48亿元。

(二)职务侵占罪

2007年1月,被告人吴小晖利用担任安邦财险副董事长,全面负责该公司经营管理的职务便利,指使公司高管采用划款不记账的方式,将保费资金30亿元划转至吴小晖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其中,29.25亿元用于支付吴小晖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拖欠工程款及利息,其余0.75亿元沉淀于吴小晖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

2011年6月,被告人吴小晖利用上述职务便利,指使他人采用划款不记账的方式,将保费资金70亿元划转至吴小晖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其中,69亿元作为吴小晖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的自有资金,用于增资安邦财险,其余1亿元沉淀于吴小晖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吴小晖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特别巨大;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资金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巨大;其行为已分别触犯《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之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集资诈骗罪、职务侵占罪追究吴小晖的刑事责任。

被告人吴小晖对指控的事实和罪名均提出异议,被告人吴小晖表示自己不懂法律,不知道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被告人吴小晖承认其控制的产业公司入股安邦财险、安邦集团,但否认曾担任安邦财险的副董事长;承认在销售投资型保险产品过程中曾收到保监会禁止超规模销售的监管函,但其个人理解没有超过规模。对起诉指控事实有关的其他问题,被告人吴小晖或者没有正面回答,或者部分否认。

吴小晖被指利用明暗两条线管理安邦系公司与200多家产业公司

法庭调查进入举证、质证环节。首先,由公诉人向法庭进行举证。

被告人吴小晖表示:其不是安邦的筹备组组长;曾任安邦财险的董事和安邦集团的董事长,负责公司战略;作为董事长保留了否决权。辩护人除同意被告人吴小晖的意见外,还提出原安邦财险、新安邦财险和安邦集团都是依法设立的。

公诉人继续举证,播放原安邦集团多位高管及吴小晖妹妹吴某某等证人的作证视频、出示证人证言,证明200多家产业公司都是吴小晖个人所有和控制的公司,并利用其中38家公司,通过2011年6月和2014年的两次增资入股,绝对控制了安邦集团及安邦财险等子公司;吴小晖将安邦财险作为融资平台,采用对安邦系公司与产业公司实施明暗两条线管理的方式,掌控核心财务人员,打通安邦保费资金与产业公司之间的划转通道,为其将安邦保费资金转移至产业公司做了充分准备。

吴某某的证言还证实,吴小晖将其安排到产业公司工作,帮助设立和管理产业公司;吴小晖让其多次借用老乡或亲戚的身份证注册了大量空壳的产业公司,其中部分公司用于增资入股安邦。

公诉人还宣读或出示了其他安邦集团高管及工作人员,产业公司高管、工作人员、挂名股东等100余人的书面证言,出示了工商查询资料、产业公司名录等书证及司法鉴定意见书,与前述证言相互印证,进一步证实前述证言的内容。

被告人吴小晖认为,证人证言、行政认定函和司法鉴定意见等都不属实,其没有转移资金,增资款是真实的自有资金。辩护人除同意被告人吴小晖的意见外,还提出资金转移到产业公司均系正常的资金运用行为。

公诉人继续举证,宣读了安邦集团、产业公司高管及工作人员的证言,证明2017年3月,被告人吴小晖知道警方开始调查安邦集团后,指令众多高管和关键岗位员工外逃或休假逃避调查,更换电脑、手机,删除“邦邦”审批系统,清理电子邮件及销毁数据资料、工作记录等方式对抗调查,隐瞒、掩盖犯罪事实。

被告人吴小晖表示,其没有逃避监管、对抗审查。辩护人除同意被告人吴小晖的意见外,还认为该组证据与指控的事实没有关联性。

吴小晖被指至案发时实际骗取652.48亿元

公诉人出示第二部分关于集资诈骗事实的证据。

公诉人播放安邦财险高管的作证视频,宣读了安邦财险工作人员、保监会工作人员等20余人的证言,出示安邦财险投资型保险产品的报批材料、投保单、培训课件、绩效奖励兑现情况、会议笔记、保监会批复、保监会质询函和监管函、行政认定函等书证以及电子数据、司法鉴定意见书,证明被告人吴小晖指令安邦财险开发投资型保险产品并主导产品设计;在超过批复规模后,保监会多次责令安邦财险整改,吴小晖未按要求整改,无视监管规定,仍下达超大规模销售指标,设置配套考核机制,要求安邦财险继续扩大销售规模。

公诉人继续举证,播放了安邦财险、安邦集团高管的作证视频,宣读了安邦财险、安邦集团高管及工作人员等的证言,出示了安邦保险历年投资余额表、保监会的行政认证函、保险合同样本、宣传资料等书证及司法鉴定意见书,证明被告人吴小晖为了扩大保费融资规模,采用了以超募资金两次增资,藏匿保费,修改利润、调整数据,披露虚假信息,持续向社会公众进行虚假宣传等诈骗方法。

被告人吴小晖表示,安邦财险和安邦集团没有隐瞒真相、虚假宣传的行为。辩护人除同意被告人吴小晖意见外,还提出被告人吴小晖的行为只是违反了监管规定,没有欺骗保险客户,安邦集团的资金状况应该以实际经营情况为准。

公诉人对被告人吴小晖及辩护人的意见作了回应:本案证据能够证明新安邦财险承接原安邦财险的业务,新安邦财险的业务数据隐匿到安邦集团,未向保监会申报;安邦财险、安邦集团以超募资金增资、在安邦官方网站公布虚假财务数据,均属于向社会公众虚假宣传。

公诉人还出示证据,证明被告人吴小晖的集资诈骗行为系基于个人意志、为谋取个人利益而实施的个人行为。

吴小晖个人实际控制的公司被指占有安邦100亿元保费

公诉人出示第三部分关于职务侵占事实的证据。

公诉人播放安邦集团高管作证视频,宣读安邦集团高管及工作人员、产业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工作人员的证言,出示了投资协议、记账凭证、来往款票据等书证及司法鉴定意见书,证明被告人吴小晖指使他人,将原安邦财险保费30亿元划转至产业公司,非法占为己有,用于归还拖欠浙江省公路管理局工程款债务,后又指使他人以虚构提前承兑期满给付保费的形式套取保费,填平30亿元资金缺口,以及产业公司并未使用自有资金归还30亿元保费的事实。

被告人吴小晖表示30亿元已返还安邦财险、安邦集团。

辩护人提出,30亿元是安邦集团、安邦财险和产业公司资金循环的一部分,被告人吴小晖及其个人公司并未实际占有。

公诉人宣读了安邦集团、安邦财险、产业公司高管及工作人员等的证言,出示了变更注册资本批复、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增资扩股方案、验资报告、财务资料、项目协议、付款通知书、行政认定函等书证及司法鉴定意见书,证明被告人吴小晖指使他人从原安邦财险划出70亿元保费至产业公司,非法占为己有;又通过多层划转,用于其个人控制的5家产业公司对原安邦财险增资,该资金缺口后被虚列在在建工程科目,以及5家产业公司并未使用自有资金归还70亿元保费的事实。

被告人吴小晖表示70亿元是用于购买房地产。

辩护人提出,70亿元也是安邦集团、安邦财险和产业公司资金循环的一部分,被告人吴小晖及其个人公司并未占有。

公诉人出示第四部分证据,包括案发经过、指定管辖函、冻结、查封财产情况、中国保监会关于对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法实施接管的公告等综合证据。

被告人吴小晖对该组证据没有意见。

辩护人提出,保监会公告仅证明严重影响偿付能力的可能性,并非必然性。

被告人当庭表示没有证据出示。

被告人吴小晖同意辩护人的意见。

法庭辩论

法庭辩论开始。

首先,公诉人发表公诉意见。

一、被告人吴小晖的行为构成集资诈骗罪

首先,吴小晖的行为属于非法集资。保险法明文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在保监会批复的范围内经营。吴小晖指令安邦财险超出保监会批复的规模销售投资型保险产品,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违反保险法的规定,具有严重的违法性,属于非法集资行为。其次,吴小晖在非法集资的过程中,采用了虚构安邦财险偿付能力及利润、隐藏保费收入和资金真实去向,持续向社会公众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等诈骗方法。最后,吴小晖将非法吸收的公众资金假借投资等名义转移至个人实际控制的产业公司非法占为己有。吴小晖的行为符合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吴小晖指令安邦财险超批复规模发售投资型保险产品非法吸收公众资金,采用虚假投资、虚假分红、虚假记账或不记账等方式将1601.07亿元超募保费资金转入其实际控制的个人产业公司,实际骗取652.48亿元,根据司法解释规定,吴小晖构成集资诈骗罪,犯罪数额特别巨大。

二、被告人吴小晖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公司、企业等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构成职务侵占罪。被告人吴小晖的行为,符合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且数额巨大。

被告人吴小晖利用担任原安邦财险董事、副董事长,全面负责安邦财险经营管理的职务便利,先后两次将本单位资金合计100亿元用于个人控制的大量产业公司进行还债和增资安邦财险,已实际占有了单位资金,构成职务侵占罪。

三、本案的社会危害性

被告人吴小晖的犯罪行为严重危及保险投资人资金安全,损害社会公众利益;严重背离保险业保障宗旨,扰乱保险市场秩序;严重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冲击国家金融安全。本案没有发生保险投资人的现实损失,是由于保监会对安邦集团、安邦财险及时接管,有效防止了金融风险和保险投资人利益的损失。

四、本案的法律适用、量刑情节及警示意义

被告人吴小晖的行为触犯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集资诈骗罪、职务侵占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并数罪并罚。吴小晖在案发后始终对其犯罪行为进行多种辩解,不具有坦白罪行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量刑情节。

被告人吴小晖表示因法律知识欠缺,委托辩护人辩护。

辩护人认为,吴小晖及安邦违规使用保险资金给国家、社会带来了巨大风险,但起诉指控吴小晖犯集资诈骗罪和职务侵占罪的证据尚不够充足、事实不够清楚,吴小晖没有明确的非法占有目的。现有证据不能证明安邦资不抵债,也没有保民因受到损害而报案,在案证据仅能证明吴小晖及安邦存在超募资金、循环注资、转移资金至产业公司投资、虚设财务报表等违规行为。吴小晖的行为尚不足以构成集资诈骗罪和职务侵占罪。

合议庭归纳本案的主要争议焦点为:一是被告人吴小晖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否具有非法集资行为,其行为是否构成集资诈骗罪;二是被告人吴小晖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否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财产,其行为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

针对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公诉人进行了答辩。

最后陈述

根据法律规定,被告人享有最后陈述的权利。在最后陈述阶段,被告人吴小晖当庭表示深刻反省、知罪悔罪,并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深刻的忏悔,感谢司法机关的帮助、教育和挽救,请求从轻处罚。

随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将根据庭审查明的事实、证据依法进行评议,择期宣判。

THE END
1.如何理解民法典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石其次,从历史角度来看,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法律需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在当今世界,由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等因素带来的快速变迁,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私人”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更新完善现有的民法典变得尤为必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并适应这些变化,以确保我们的法律能够有效地保护每个人https://www.cjan6a6c.cn/xue-shu-huo-dong/399309.html
2.规律之书法律的铭刻与自由的呼唤在《规律之书》中,有着关于诉讼程序、刑罚制度以及赔偿原则等内容,这些都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义公平的手段。当有人违反这些规定时,他或她将面临适当惩罚,而受害者将获得相应补偿。这就是法律提供给我们的另一种意义上的自由——选择正确做事,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发生。 https://www.1lhyh3ij.cn/ke-yan-cheng-guo/415472.html
3.法律基础知识概述法律常识法规解读司法体系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和义务而制定的规则。它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的形式,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首先要了解其概念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立法与司法体系 法律的制定过程称为立法,而执行法律的部门叫做司法机关。在这个过程中,立法机关根据社会需求出台https://www.gntpr.com/ke-pu-wen-zhang/78999.html
4.法则编织百条守护之律一、法则之源: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法律,作为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从原始部落的习俗到现代国家的立法体系,法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在这一百条法律法规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法律特点。 二、守护之律https://www.b9yemu9l.com/jun-lei-yang-sheng/462186.html
5.法则之门探索法律知识的宝库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则,自古就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它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原始法则,如部落联盟和氏族公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认知的现代法律体系。了解这一历史背景对于掌握法律知识至关重要。 二、立法原理:构建合理有效的法规体系 https://www.l9l01mz0mt.cn/jun-lei-cai-pu/391395.html
6.法律基础知识概述法律源泉 作为支撑整个国家运行的基石,法律源泉分为正面立法和案例解释两大类。正面立法主要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的正式文件,比如国会或议会颁布的各种法律条文。而案例解释则来源于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判决书,这些判决书对于未来的同类案件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在实际操作中,正面立法与案例解释相辅相成,不断地完善着https://www.fikyjuyw.cn/tu-pian-zi-xun/51049.html
7.法则纷呈揭秘法律法规的奥秘与实践法则纷呈:揭秘法律法规的奥秘与实践 一、立法之源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法规是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它们起着规范社会行为、维护公平正义、保护权益和促进发展的作用。这些法律法规来源于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需求以及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 二、体系构建 法律体系通常https://www.cehhoilbv.com/jun-lei-cai-pu/460498.html
8.民法典从古老的条款到现代生活的守护神债务法:规定债务人的偿还责任及债权人的追索途径。 法律行为能力人及其代理:定义那些能够自行作出法律行为的人,并且对于其代理事项给予明确规定。 四、私信德理与公共秩序 在传统意义上,民法典强调私信德理,即个人之间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而随着社会发展,这种观念也被不断扩展至公共领域,以促进整个社会共同繁荣。例如,https://www.f3kg3td6j.cn/zheng-ce-fa-gui/451441.html
9.法律学的起源和发展有哪些重要阶段综上所述,从最初草根般简单的情感依据到现在复杂多元、高度专业化的地位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我想学法律”的意义已经由单纯追求正义转向知识获取与技能提升。在这条道路上,每一个阶段都充满挑战,但也无疑会赋予我们更多前瞻性思考能力,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个角落的人们,无论他们身处何种环境,也无论他们面临https://www.5i4b5wvnu7.cn/jun-lei-cai-pu/484714.html
10.法则解析揭秘法律知识的精髓在实际操作中,了解法院执行程序以及各种司法救济途径对保障被告方及时获得判决结果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此外,对于如何有效地申请复审或者上诉,以及相关时间限制也是必备知识点之一。 六、预防之盾:教育意识提升 通过不断加强公众对法律知識的大量传播,可以增强人们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有效预防违反法律行为发生。在学校教育中纳入适https://www.8rxpphi2.cn/sheng-zhu-yang-zhi-ji-shu/457368.html
11.法律起源的论述,及其研究意义中世纪神学政治的鼻祖奥古斯丁提出:秩序和安排来源于上帝的永远的正义和永恒的法律,即神法;人法服从神法,是从神法派生出来的。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认识。 (2) 暴力说:这一学说认为法是暴力斗争的结果,是暴力统治的产物。中国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就认为:“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有斗争有暴力才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175580507559556739.html
12.每集标题的来源,含义以及对剧情的暗示(冰血暴第五季)剧评10. Bisquik (为一种松饼预拌烘焙混合物的名字)标题含义:1.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公地的悲剧)"公地悲剧"是经济学和生态学中的一个经典概念,它指如果人们可以不受限制地访问有限而有价值的资源,他们往往会过度使用,最大化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使资源枯竭,最终导致整个群体受损。比如牧场——当每个农民都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599073/
13.“法律与金融”交叉研究漫谈(下)的逐一修改,而法律条文的逐一修改是缓慢且代价高昂的;第二,判例法系国家更有可能把法院裁决作为法律来源(LLSV, 2003),由于法院裁决直接源于社会经济实践,因而比严格的法条更能对经济金融环境变化作出及时、灵活的回应;第三,判例法系国家法律形式主义较少,较少的形式主义使起诉和上诉变得相对便利,从而改善了法律的https://www.finlaw.pku.edu.cn/jrfy/gk/2008_jrfy/2008nzd77j/240161.htm
14.法学中“法的渊源”一词的专有含义是()A法的形式来源B法的效率有的 认为是:A法的形式来源 B法的效率来源 也有的认为是:C法的历史来源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所为法的渊源,是指法的创立方式及表现为何种法律文件形式.分为直接渊源和间接渊源两种.前者为成文法,后者可以是判例、惯例甚至法理.因此,选A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232b4ce70a8bb725fcc945feb1cd0290.html
15.国内生产总值对汇率影响 指标意义 5详细介绍 法律依据 资料来源 核算方法 核算范围 核算单位 计算过程 质量评估 数据修订 核算频率 6中国情况 核算历史 数据发布 近年数据 7统计发布 8发展趋势 9气候影响 10词条图册 1含义概念编辑 含义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https://baike.sogou.com/v6172.htm
16.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销售者合法来源抗辩的审查一、合法来源抗辩制度的设置意义及相关规定 合法来源抗辩制度设计的立法目的在于寻求知识产权权利人和善意销售者之间的利益平衡点,在保护权利人专有权益的同时兼顾保障正常商业交易安全,在市场经营者中树立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我国现行的几大知识产权部门法均明确规定了合法来源抗辩制度,其中以专利法及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04/id/7228719.shtml
17.刑事诉讼法:规则.原理.应用(第五版)一、送达的概念及特点 二、送达回证 三、送达程序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与意义 二、程序特征 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四、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五、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 第十一章 立案、侦查与调查 第一节 立案 一、立案的材料来源 二、立案的条件 三、对立案材料的接受与审查 四、对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8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