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工作调研报告范例6篇

----受民族习俗影响较深。由于受传统民族习俗影响,群众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宗族思想较严重,特别是在几个姓杂居的地方,人们发生矛盾纠纷常常依靠宗族势力解决,大姓欺负小姓,小姓口服心不服,时常发生宗族械斗,死人伤人的事时有发生,妇女合法权益受侵害,老人无人赡养等问题突出。

----群众解决问题讲武力,法制观念淡薄。渝东南地区民族成分复杂,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等原因,群众法制观念淡薄,解决问题常常依靠武力,加之涉交界地众多,“插花地”、“三不管地”实质存在,纠纷多,械斗多,刑案多,社会治安状况复杂,据近三年统计,在渝东南片区的一区五县内违法犯罪人员共达5000人以上,年均1500—人。每年的违法犯罪人员有增无减,呈上升趋势。民间纠纷更是频频发生,仅去年黔江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就调解纠纷5100多件,平均每天达14件。违法犯罪和纠纷的另一面往往就是弱者的合法权益受侵犯。

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较深。由于科学思想在民族地区不够普及,封建迷信思想盛行,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相信命运、相信神灵,算命先生、巫婆、神汉、江湖郎中在民族地区大量存在,群众有病不上医院,不请医生,而是请巫婆、神汉“作法”、“驱鬼”,或者请江湖郎中或土医生用土办法、偏方医治,常常贻误病情,或致伤致残致死,往往引发人身伤害矛盾纠纷。

经济落后,民生困难,无钱打官司。民族地区往往都是穷地区,经济落后,群众收入不高,往往靠外出务工挣钱养家糊口,黔江区52万人口中,外出务工人员近12万人。统计资料显示,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828元,其中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即达2721元,除去生活支出,所剩无几,连寻求法律援助的交通费用都支付不起,有的在合法权益受侵害后不得不放弃法律援助,把苦水往肚子里吞。

法律援助工作受经费等因素制约,举步维艰。民族地区由于其“边、山、穷”等共性,财政困难,人才难引进,法律援助工作受经费、编制、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开展十分困难。黔江区法律援助中心仅有4名编制(实际在编2人,均为管理人员,另2名编制正在向全市公招专业人员),没有专职律师,没有交通工具,也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其设置与业务发展极不适应。由于经费不足,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供需矛盾突出。

针对这些特点,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民族地区法律援助事业支持力度,帮助民族地区建立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

民族地区由于财政困难,经费不足,中央和市上应加大对民族地区法律援助事业的支持力度,帮助民族地区建立“一元为主,多元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一元为主”就是要建立以中央、市财政拨款为主的经费保障制度,建议中央、市对民族地区法律援助经费按照人平1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步增加法援资金的投入,以保证少数民族享有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的法律援助服务。“多元结合”就是在政府财政拨款上坚持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拨款相结合,要求地方政府给予相应比例配套,以此调动地方财政投入法律援助经费的积极性。

(二)加强法律援助中心三大建设

一是网络建设,在各镇乡建立援助站,村设援助点,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委分别设立职工、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在主要劳务输出基地设立外出务工人员法律援助工作站。二是队伍建设,各援助站落实1—2名工作人员,保证正常工作开展。援助中心增编至10人,面向社会公招具有律师资

格的执业人员专职从事法律援助工作和法律援助管理工作。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各援助站配齐办公用房和必要的办公设施,援助中心建设独立的办公房,配置交通工具,确保工作开展需要。(三)推行法律援助网上审批,方便群众申请法律援助

黔江区司法局投入10万元自主研发了法律援助网上审批系统,5月上旬正式投入运行以来,效果良好,法律援助办事效率大大提高,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更加方便,法律援助审批更加公开正,法律援助信息管理更加科学,法律援助监督渠道更加畅通。事实证明,这是解决民族地区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难的最好办法。下一步,该局一方面推进网上审批的全覆盖,另一方面,借助电脑的普及进一步完善网络审批系统,让有电脑的城镇弱势群体在家也可以网上申请法律援助,农村(社区)弱势群体申请法律援助不出村(社区)。

(四)放宽民族地区法律援助条件,扩大民族地区法律援助范围

1、现行《法律援助条例》主要针对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在民族地区,可以考虑把患重大疾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受侵犯纳入援助范围。

2、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少数民族地区重男轻女的现象特别严重,建议将民族地区妇女申请法律援助条件放宽,不用审查经济状况。

3、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涉嫌家庭暴力的,无论男女都应提供法律援助。

4、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家庭财产权利受侵害,如高速公路、铁路、水电站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损坏农民家庭财产的,免费提供法律援助。

一、工作情况及成效

(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加大我县司法行政机关始终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实。一是加强乡、村、组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认真组织调解员参加县、乡、村组织的基层综治维稳和普法骨干培训班,提高调解员法律素质和调解技能。二是积极请示汇报,争取综治维稳经费向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倾斜,解决人民调解员误工报酬,提高调解工作积极性。三是下发了《××县司法局关于认真开展集中排查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工作的通知》(西司发[2009]11号),重点对土地征用和承包、矿产资源开发、山林土地争议、水源使用村务管理等方面的农村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化解,做到新老问题“底数清、情况明”,确保不落项、不漏人、不留死角盲点。1—6月,全县共受理各种类型矛盾纠纷238件,调解238件,化解成功233件,成功率达98%。其中:人民调解组织调处209件,成功化解207件;司法所调解32件,成功调处32件;社会矛盾调处中心调解29件,调解成功26件。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相互协调配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正日趋完善。

(四)安置帮教有效开展加强安置帮教工作、杜绝和减少从新犯罪是司法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能。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安置帮教工作,自2006年以来,每年都组织帮教团到监狱、劳教所开展帮教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全县各乡镇司法行政干部对刑释人员,采取跟踪帮教、定期召开座谈会的方式,了解发展生产情况及思想动向,积极为刑释解教人员营造平等、无歧视的生产生活环境。2005年以来,全县共接收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对象212人,其中:刑释196人,解教16人。今年1—6月份,全县共接收刑释解教人员28人,现已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没有出现重新违法犯罪的现象,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七)司法行政社会认知度提高半年来,反映司法行政工作的稿件分别被《法制网》、《云南日报》、《文山日报》、《××重要信息》等媒体和报刊采用38篇。其中人物通讯《用生命奏响平安和谐歌》荣获全国首届“法治与和谐”优秀法制作品三等奖;《法律援助农民工感受到的温暖之手》荣获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三等奖。通过广泛宣传司法行政工作,提高了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认知度,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扎实推进按照州局党委和县委的要求,扎实开展科学发展观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工作信息、调研报告,广泛征求科学发展司法征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司法行政队伍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纪律作风有了根本转变,对科学发展的内涵、重大意义有了深刻认识和理解,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与《规划》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通过对全县普法依治理工作进行认真检查,各所站、村委开展普法治理工作的情况不容乐观,台帐、记录不规范,档案不齐全;(二)各乡镇均无法制宣传交通工具和专业宣传器材,导致农村或边远地区成为法制宣传教育的薄弱环节,外出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难以到位;(三)人员缺编情况严重,目前,我县司法行政系统仅有在编人员38人,按编办批准的55个编制尚缺员17人,1人所现有3个,给指导人民调解、开展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和压力;(四)公证业务难于拓展,近年来,办证业务出现萎缩现象;(五)执业律师少,仅2名律师的律师事务所,一位律师长期病休,只有1位律师办案,律师工作难于正常开展。(六)没有注册的法律工作者仍有以亲属为由诉讼,严重扰乱了法律服务秩序。

争取更多资源与实现资源绩效最大化

中国工会十五大上,中央提出要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把党政所急、职工所盼、工会所能的事交给工会去办,为工会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这是中央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群众工作、发挥工会组织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观点。最近,浙江省总工会就贯彻中央指示精神、争取更多资源手段问题进行了调研,到杭州、宁波、舟山和义乌市、萧山区工会走访座谈,对这些地区工会整合资源推进工作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了对中央这一决策重要性的认识,激发我们对贯彻中央指示精神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一、对资源和手段问题的基本认识

(一)对资源和手段的理解。

(二)各地工会对资源和手段的认识。

(三)工会争取和运用资源手段的总体评价。

调查同时反映出工会现有资源手段呈现“三多三少”的特征,即不涉及利益的资源手段多,涉及利益的资源手段少;工会努力争取的资源多,党政主动给予的资源少;工会配合性的资源多,作为主体的资源手段少。在利用资源手段方面存在工会争取资源手段的主动性差别程度很大、工会利用资源手段的有效性差异程度也很大。

二、浙江省工会整合社会资源的成功案例

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从人大工作的特点和定位出发,紧扣市委工作中心,突出法律监督重点,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

四是从人大工作角度促进市委决策落实。我们坚持市委的工作重点就是人大工作的重点,对市委的各项工作部署,从人大的角度积极贯彻落实。7月中旬,市人大常委分成5个联系组,深入10处镇街和各代表活动组,对各镇街人大和省、市、市三级人大代表进行了普遍联系,听取了各镇街人大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围绕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问题,征求了各镇街人大和人大代表的建议意见。我们对代表普遍反映的交通、医疗、社会治安等涉及民生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了汇总整理,将在下次常委会会议之后向市委报告,交由市政府办理。同时,我们对人大代表围绕推进加快发展发挥代表作用提出了意见,要求全体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于建设富强和谐的热潮之中。

下步,我们要在市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高举进位争先旗帜,构建富强和谐”这个总目标履行法定职责,依靠代表和人民群众做好人大工作,大力推动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一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市委决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科学把握坚持党的领导与人大依法行使职权的关系,正确处理加强人大监督与支持政府开展工作的关系,认真行使各项法定职权,全力支持政府开展工作。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紧紧围绕构建富强和谐这条主线,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自觉为经济建设服务,努力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全力保障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THE END
1.法律援助中心实习报告9篇(全文)5.通过实习,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6.通过实习,学习一些办案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一、实习内容、过程及总结: 实习单位介绍:许昌市法律援助中心是隶属于许昌市司法局的二级机构,挂市法律援助中心牌子,负责全市法律援助的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受理、审批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法律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pqpmdqv.html
2.社会实践报告大全十五篇社会实践报告大全3 一年来 ,本人在思想上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工作上勤勤恳恳 、任劳任怨 ,在作风上艰苦朴素 、务真求实 ,较好地完成律师事务所指派的各项任务 。接受当事人委托后尽心尽力办案 ,努力工作 ,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1 、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法律 ,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 ,送法到田间地头和https://www.hszdgs.com/gerenwendang/17836.html
3.江苏师范大学法律援助中心2012年工作报告2012年3月,中心获得泉山法院赞助3000元,2012年10月,中心获得省法律援助基金会奖金一千元,赞助两万元。目前,中心还接受江苏茂通律师事务所以及大学生实践奖学金的资助目前,与北京一家相关律师事务所的资助项目正在洽谈中。 中心财务分为固定资金和流动自今年,流动资金实行审批公示制度,没花一笔钱,记一笔账,并定期公http://law.jsnu.edu.cn/0d/2d/c10812a199981/page.htm
4.法律援助个人工作总结与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述职述廉报告汇编.doc法律援助个人工作总结与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述职述廉报告汇编 法律援助个人工作总结 20**年法律援助工作总结今年,我站法律援助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下,坚持“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强化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建设,加大宣传的力度,以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421/162262186.shtm
5.报告精读中国法律援助蓝皮书: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报告No.1近日,由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首部中国法律援助蓝皮书《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报告No.1(2019)》发布会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行。该报告是对2018年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状况的系统回顾与总结,为持续发展和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建言献策,以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https://www.pishu.cn/zxzx/xwdt/544566.shtml
6.福州律师2020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就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福州市人大代表、马尾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李家胜提交了《关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联合建立刑事案件电子卷宗随案移送机制的建议》《关于提高法院诉讼退费效率和便民性的建议》两份议案。 除福州市两会中福州律师界的参会代表、委员们提出的精彩提案议案之外,各县、(市)区两会中参会的福州律师界代表https://www.fzlawyers.net/index.php?s=index/show/index&id=7921
7.法学专科实践报告8篇电大法学专科实践报告 一、实践背景 法学专业是一门不仅需要理论基础,更需要实践能力的学科。电大法学专科的实践教学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专业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的实践背景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法学专业的实践能力,提升自己的法律实践水平,拓展自己的学科视野,以便更好地适应职场发展的https://www.liuxue86.com/a/5071673.html
8.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调研组到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现场查看了有关档案资料,听取了中心主任彭义伟关于全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情况汇报;观看了xx电视台、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市司法局拍摄的法律援助宣传片;听取了市司法局局长官伟立对市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交流座谈。 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9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