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2日,2022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十佳学生志愿者、十佳学生公益组织及志愿服务项目评选活动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共有13位候选人、13支候选团队参与了本次答辩。经评审,2022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十佳学生志愿者、十佳学生公益组织及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出炉!
2022年度上海交通大学
十佳学生志愿者
(注:以下排名按票数高低排序)
学生姓名
所在院系
刘栋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钱旭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阿显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王思懿
药学院
尹羽菲
航空航天学院
孙梦鸽
农业与生物学院
周欣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葛俊豪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许若愚
化学化工学院
王子硕
医学院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曾获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最美志愿者称号。
作为“02前”“机遇·未来”暑期夏令营、“星冉学堂”、迎新等活动的志愿者,他始终保持对小朋友的热情与关怀。作为学生党员,楼栋疫情防控、常态化核酸点位统筹,他冲锋在前。作为交大青年,“交通·未来”大赛决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各种大型活动中展现交大学子的责任与担当。超过50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也见证着他不变的初心,志愿公益,他始终在路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生。
他在积极投身科学研究、踊跃参与学生工作、数次参加社会实践的同时,热情奔赴各个志愿者岗位,践行交大人的奉献精神。积极参与老友青年等多项活动的志愿工作,履行责任担当;担任华辩世锦赛等赛事的志愿者,保障赛事运行;曾任上海交通大学疫情防控校园督查队副队长、2022年上海市爱心云托班志愿者,服务防疫大局;担任哈佛HSYLC峰会MA志愿者、进博会“小叶子”体验官志愿者并任组长,传递交大之声。他品学兼优,志愿时长达600小时,生动诠释了交大学子青春奉献的良好风貌。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生。担任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学院硕士第一党支部书记、楼长等。
他全情参与学生工作,策划举办“粽”情端午、学术日等活动,带领党支部参与党建社会实践活动并圆满结项。他是砥砺初心抗疫先锋,作为全校首批校内师生采样队成员,在疫情形势尚未明朗的情况下,克服恐惧,挺身而出,连续近3个月为校内师生提供核酸采样服务,为交大校园做出巨大贡献。他积极投身各项志愿公益服务,累计志愿时长达500多小时。
药学院2021级博士生。担任药学院辅导员、核酸检测专班负责人,曾任班级团支书、班长,曾获国家奖学金、“荣昶”奖学金、“优秀辅导员”等校级以上荣誉。
在2022年交大抗击疫情期间,她担任学校核酸检测志愿者工作负责人、临时隔离点的线上管理联络员、学生宿舍楼楼长,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000小时。她协助负责全院学生健康管理,所在学院学生无一例感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志愿服务工作中竖起了一面党员旗帜。
航空航天学院2019级本科生。
从民族节担任志愿者以来,她经常参加学校及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军训中她担任2022级新生15连副指导员,和指导员、连长、副连长一起带领连队打造全营先锋,两次拿到沙场争锋旗帜。在第五届进博会志愿者之旅中,她作为“小叶子”体验官,负责进博会期间交大“小叶子”们的宣传工作。疫情期间,她也主动报名了校园管理的志愿者。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的她,尽心尽力给予同学们支持和帮助,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努力将美丽的校园建设得更加温暖。
农业与生物学院2020级本科生。中共预备党员,“思源计划”一期成员,曾任院学生会主席、晨曦社联络部部长。
她积极参与大型活动服务、爱心帮扶、疫情防控等各项志愿活动,过去一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400余小时。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她主动冲锋防疫一线,疫情防控志愿总时长近100小时;连续两年前往进博会志愿服务,展现中国青年风采。作为一名“思源”人,她积极参与上海“半马”“上马”志愿服务;在“一起云支教”活动中她也认真负责,给予孩子关爱;此外她还辅助招生工作,多次参与迎新活动,创建学院权益平台“ABvoice”,通过公众号科普专业知识。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曾任船建学院青志队干事、活动部部长,现任船建学院青志队队长。
在学院青志队期间,她积极参与组织活动。在参与迎新及校运会等惯例校内志愿活动之外,她还向社会传递爱心、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她参与组织“交学”公益课堂,给隔离在家上网课的中小学生带去更有趣的学习体验。她参与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大赛的志愿者工作,为组内的高校师生答疑解惑。与此同时,她还活跃在交大抗疫一线,策划“战疫日记”系列活动,收集抗疫故事;参与疫情时期食堂秩序维护及层长工作,确保防疫安全。
电子与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
作为一名志愿者,他满怀热情与憧憬,在“启音”聋哑志愿活动中与孩子们一同剪窗花,为他们带去关爱;在花博会中化身为小白鹭为游客们提供指引、走失处理等服务内容;在绿格公益团中帮助博龙公司在线上平台销售蜜瓜;在校园管控中为初期的餐饮安排与筹划出力并协助管理餐饮志愿活动。作为电院青志队人资部的部长,他在志愿活动筹备阶段承担招募、面试、人员安排等工作,进行调度与紧急情况处理等工作;在多次志愿活动中承担负责人的工作,安排、协调活动进行过程中的各个事项。
化学化工学院2020级博士生。
他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公益授课、社区服务、疫情防控、志愿活动组织参与等多方面冲锋在前。他积极参与支教活动,累计授课16次。作为院研会文体部的一员,曾组织开展迎新季志愿服务等多项活动,累计组织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数十次。疫情期间,他积极参与家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家乡防疫安全。去年3月,他统筹研究生会成员组建应急志愿者团队,保障学院初期防疫工作顺利开展;主动报名担任校园首批核酸采样志愿者,助力校园防疫战。校园进入常态化运行后,他协助学院组建了西一区常态化核酸采样志愿团队。
医学院2021级博士生。
十佳学生公益组织及志愿服务项目
名称
类别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青志队
组织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青志队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青志队
医学院团委志愿者指导中心
“密·云滇”密西根学院云南支教项目
项目
化学化工学院青志队
农业与生物学院青志队
以科学之光,启迪智慧
——“光启”科普志愿项目
思源公益乡村教育项目
凯原法学院法律援助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是为青年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提供组织、联系等帮助的学生组织。机动青志队不仅着眼于校内,在疫情肆虐之际全力投入到校园疫情防控志愿活动中去,更积极向外辐射志愿公益理念,在周边社区、街道开展“解忧杂货铺”自闭症患儿项目公益志愿活动,同时开展曲樟家教等线上家教、“机遇·未来”暑期夏令营支教等活动。除此之外,机动青志队还努力营造志愿文化氛围,开展志愿文化周系列活动,推广志愿典型,树立志愿服务精神。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02年,隶属于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委员会,至今已有近21年的历史积淀。在志愿服务项目的开拓上,电院青志队精益求精,力求开创多元、多层次、高质量的品牌志愿服务项目。目前,校园服务、体育赛事、社区服务、西部计划四大版块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共同诠释着“一种坚持,一生志愿”的不渝志愿情,不断传承着“青志,情志”的公益精神。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秉持志愿活动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的宗旨,让公益成为每个船建学子心中的热忱。船建青志队用真心将传统活动做好,在毕业季帮助离校同学运送物资,在迎新季为新生带来最美初印象,在校园常态化核酸检测中贡献力量。船建青志队用精心将品牌活动做响,打造“交·学”公益线上科普课堂活动,为金山区中小学生带去丰富多彩的主题科普。船建青志队用恒心将学科特长做亮,始终服务学院各类学科活动,让每一位志愿者都能在服务活动中充分锻炼自己。
医学院团委志愿者指导中心(以下简称“志指”)致力于做好“志愿者背后的志愿者”,构筑校内外志愿活动交流桥梁。志指投身大型赛会幕后筹备,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马拉松志愿者等活动中,为“小叶子”“小马达”们保驾护航。志指开展了造血干细胞集中入库、常态化核酸采样等校园志服项目,辐射公益理念。志指组织了多样的校外长期志愿服务活动,于志愿服务中培育医学人文素养。此外,志指注重网络平台宣传,推送、短视频、文创产品三头并进,做好志愿活动配套宣传工作。
密西根学院云南支教项目
“密·云滇”密西根学院云南支教团是2006年由密院第一届学生自主发起,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服务西南地区基础教育,彰显交大精神的志愿公益团队。十六年来,支教团先后选拔624名支教队员,在云南玉溪、德宏、红河、大理以及湖南衡阳等5个地市,遍布20余个中小学支教,服务学生超过10万余人。如今,“密·云滇”支教团已经成为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品牌,也是培养学生志愿精神的重要载体阵地。
作为学院强有力的志愿公益组织,化学化工学院青志队积极承办学院大型典礼、迎新季、校友返校等多项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并于考试周前开展学业辅导活动,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此外,化院青志队还与校内其他组织和部门展开合作,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并将剩余书籍售卖给二手书店,将所得钱款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为他们送去关怀与温暖,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未来,化院青志队将持续牢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并用实际行动去弘扬传承。
农业与生物学院青志队始终秉承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发展理念,历经多年积淀,逐渐形成了上海动物园讲解、校植物园讲解、笺真情活动、暑期支教夏令营等四大长期特色志愿者活动。农生青志队立足校园生活,组织了新生迎新、校运会志愿服务等各项短期志愿服务;结合校友资源,开展了某火箭厂参观讲解、农民丰收展等特色志愿活动;积极配合防疫,于暑假承办了上海市暑期云托班,并于下半年承担了东二区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农生青志队希望能为社会带来温暖和善意,与志愿者们一路同行。
“光启”科普志愿项目
自2004年起,思源公益乡村教育项目志愿者的足迹踏遍了甘肃、河南、云南、四川、浙江、新疆等六省十余地,志愿者总人数超过5000人,覆盖的受益师生超过十万名。目前,团队拥有甘肃三岔、甘肃镇原、河南修武等多个长期支教点。2022年乡村夏令营共招募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志愿者81人,团队目前正在筹备2023年乡村夏令营。远程课堂项目目前对接甘肃三岔中学、河南修武明德小学,志愿者通过使用Classin、钉钉和腾讯会议软件进行远程授课,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小组自习室开展远程教学任务。远程课堂项目目前已经连续进行九年,开展到第十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