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世伦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学院,同时还是一名小有成就的编剧,拥有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及上海市中级口译证书等。
2022年7月,其作为一名跨界精英,以优异的面试成绩走进太湖法庭担任首期实习法官助理,开启一段珍贵而神圣的法官生涯。当疫情来袭,他主动请缨,报名参加社区防疫志愿者服务。在厚重的防护服下,他不仅不惧高温的艰苦,而且对于偶遇的“小插曲”,从法律人的视角进行深入思考、专业分析,“不仅要看清纠纷的事实,也要分析纠纷的本质及其背后的社会现实。”
1
90、00后已经扛起抗疫的重任
顶着地表温度超40度的高温在室外做抗疫志愿者,热还是其次的,最怕的是两点,第一是担心操作失误导致试管开箱及人员的登记错误;第二则是担心酷暑天气里大家的情绪出现问题,出现不必要的纷争和对抗。第一个担心至少有经验丰富的社区工作人员予以辅导,而第二个担心却难说有什么妥当的解决方案。就在我抗疫志愿服务的第一天,难以预料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五点半到达社区服务点位,在工作人员的帮忙下穿上防护服,相信不少人都觉得第一次穿这身衣服充满了仪式感,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一张张防护罩的背后是大家伙稚气未脱的脸庞,九零后,零零后已经站在了抗疫的最前线。
2
核酸现场,“一口痰”引发的思考
从头到脚防护到位,一抬眼,已经有不少居民在排队了——老人总是起得最早的。
我的工作很简单,第一是扫描试管开箱开管,第二就是扫描居民身份证录入系统,相信每个做过核酸的人都知道这个流程。一般情况下,炎热的天气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冲突发生在八点半左右,那是一天中排队核酸的高峰时段,拖家带口过来排队的人一眼看过去望不到头。起初是一位阿姨抱怨采样过深,而她又恰巧有扁桃体的炎症,争执几句后,又进行了二次采样,这一次依旧没有采样成功。她开始高声嚷起来,并追溯前两天的核酸采样,同样伤到了她的扁桃体,说话的同时还不忘向地上吐了口痰。采样员回了一句——
“再闹就让警察来抓你。”
排在阿姨身后的女儿因为这一句话也加入了争执,“你凭什么让警察来抓人。凭什么!”
一个简单的核酸采样是否过深的问题因此演变成了采样员、甚至说整个身穿“大白”制服的工作者是否拥有一种权力,及这种权力是否会被滥用的一场争执之中。
包括我在内的几名志愿服务人员立刻起身进行解释和说明的工作。
最终在群众一边倒的嘘声和我们的劝阻下,这对母女终于完成采样离开。闹剧散场,可她们留下的问题依然值得讨论。
3
疫情防控下个人权利的限缩与边界
在排队群众的自发遵守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的维持下,现场秩序并没有因为这一段插曲而导致混乱。从事后的检测结果来看,这位阿姨的检测结果自然也是核酸阴性,那一口痰并未造成环境污染和病毒的传播。
然而对于她的危险行为,核酸采样员是否有呼叫警察前来抓人或是维持秩序的权力呢?
如果那位阿姨的行为造成了传染病扩散或者公共秩序混乱的严重后果,我想不仅是那位核酸采样员,在场的任何一名群众都可以且应当报警处理。
但那位女儿所担心的,恐怕并非采样员是否有这样那样的权力,翻译一下,她想要问的是,对于疫情防控,这份权力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4
法律人担负着寻找双方平衡点的职责
首先,权力来自于法律的赋予,而疫情期间,为了防疫和公共卫生的目标,授予政府必要的权力用以维持社会秩序,这是根本需要。当然,行使权力的目的应当是为了给予人民群众更多的保护。就法律层面而言,此时此刻的挑战在于,一方面要授予政府必要的权力,另一方面要对权力予以监督,寻找平衡。这看似矛盾的情况确是法律人必须承担的双重使命。
这是我从律所来到滨湖法院太湖法庭后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作为实习法官助理来到一个新的集体和环境,工作角色的转换需要我面对问题时“像法官那样思考”——不仅要看清纠纷的事实,也要分析纠纷的本质及其背后的社会现实。
我想,我们不应回避纠纷的产生,事实上纠纷时时有,法院的一部分职能便是要构建便民高效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的过程之中。我作为一名法律人,不仅仅在法庭上肩负职责,在生活中的某些时刻,也要铭记捍卫法律的责任担当。
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份子,无论是法官、检察官还是律师,都应积极做好普法、提升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工作,让人民群众成为守法、尊法的伙伴而非对手。
当人群散去,脱去那身大白制服,我们互道再会,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
虽然是各奔东西,但我想,这却是个比以往都更需要团结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