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市公布2015年办好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分工方案,揭晓今年29件“实事”的责任单位清单。新京报记者昨日获悉,今年,北京拟筹建10.5万套保障房的目标很可能大幅度超额完成,开工量有望达15万套。
过半实事11月底可完成
昨天公布的分工方案中,对于每件实事,均逐一列出完成时限、责任单位等。
今年,北京的实事项目共分为7个方面,包括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方便市民出行、优化生态环境、营造安全宜居环境、提升社区生活便利性、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其中,包括将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0.5万套,开建1万张养老床位,实现轨道交通25公里线路建成通车,完成30项疏堵工程,建成200公里健康绿道等。
多个实事按项目分工
■追访
保障房开工量有望达15万套
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0.5万套,竣工8万套。
实事
部分区县参与破解“停车难”
实现14号线中段,昌平线二期共25公里线路建成通车,2015年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550公里。
13号线、八通线安全门投入使用,改造1号线、2号线、13号线、八通线等车站卫生间,完善车站标志标识系统。
鼓励居住区停车管理自治,城六区建设完成12处停车管理示范小区;规范停车经营行为,巩固100条停车秩序管理示范街成果。
市政府2015年拟办实事中,涉及交通委主办或协办的实事有7件。记者昨天从交通委获悉,交通委已将实事任务分解,今年主要任务有继续推进新建轨道交通提高公交运力,以及规范停车管理。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近日,1、2号线屏蔽门工作已进入接触轨改移阶段,也就是给车厢与站台间留出屏蔽门的安装位置,此外,1、2号线加装屏蔽门工程设备系统(包括屏蔽门系统)也已进入招标阶段。
此外,停车治理结合办理代表议案进行,目前总体方案已启动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已组织专委会进行了多次调研。市政府常务会对议案办理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责成市交通委为主办单位,其与市发改委等部门和部分区县政府共27个单位联合办理。
年内完成减煤换煤120万吨
继续推进农村地区“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通过优质燃煤替代、煤改电等方式完成减煤换煤120万吨;实施农村地区液化石油气送气下乡,新发展用户10万户。
北京市农委表示,今年将再启动500个村庄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年内完成减煤换煤120万吨、8500亩村庄绿化美化、5万户煤改电、10万户换气任务和8万户农宅抗震节能改造等任务。
新建4家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
扶持成立残疾人、妇女、老年人、军人军属4个民办非企业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576家单位开“社会大课堂”
开发30家社会单位和50个大学实验室课程资源,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组织20万学生走进国博、首博、抗战纪念馆,参观天安门升旗,引导中小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全市中小学生推出百册传统文化连环画和百部优秀少儿影片。
养老床位建设重点在主城区
开工建设养老床位1万张,进一步缓解养老机构入住难问题。
据市民政局介绍,目前,全市建设1万张养老床位的工作已分解到各区县,养老资源稀缺、床位紧张的主城区仍将是今年建设的重点。
7项社会保障待遇上涨10%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确保低收入职工工资增长;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定期待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福利养老金;调整提高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标准。
市民政局局长介绍,今年的低保补助标准将继续上调,调整至每月700元以上。
市人力社保局介绍,今年,北京将集中上调城乡低保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工伤保险定期待遇、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这7项社会保障待遇标准,涨幅均在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