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治之端也。”这句话出自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意为法律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实现大治的起点。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寻访全国各地的法治人物,记录他们的故事,触摸法律的刚性和温度。是为“法者”。唐毅在纸上写下“职责”二字。澎湃新闻记者陈雷柱图
听到自己病前办理的一起农民工讨薪案执行款终于落实到位后,唐毅用不住颤抖的左手在纸上写下“职责”二字。
唐毅突发脑溢血是在一次会议上,尽管紧急送医后挽回了生命,病情好转,仍造成半身不遂,至今在家休养康复。
唐毅病倒后,那些他曾经帮助过的农民工曾陆续赶到医院探望他。这让王常慧感触很深,她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唐毅生病之前,她对唐毅的工作并不十分理解,“但看到那些源源不断赶到医院的农民工,我突然觉得被他们感动了。”
尽管唐毅因病语言能力受损,但他仍有着十分强烈的表达欲望。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10月23日采访时,他虽然明知旁人无法听懂,仍在尽力尝试交谈,同事从他含糊不清的表达中猜出“我会好的”四个字,他听后不住地用力点头。
2017年9月,司法部启动“最美法律服务人”主题宣传活动,唐毅入围“最美法律服务人”之法律援助人候选名单。
5年奔波,为384名农民工讨回500余万元
“我在医院见到唐毅时,他的境况并不是很好。”江平回忆称,唐毅在术后住院期间最初的情绪很不稳定,那时他虽已脱离生命危险,但右半边身体不能动,也无法说话,时常会对家人发火,这与他印象中的唐毅判若两人。
“唐毅一直是一个容易亲近的人。”江平说,他与唐毅的相识缘于一起讨薪案,唐毅在这起案件中,经过近五年的奔波,最终帮助384名纳溪籍农民工讨回了血汗钱。
2008年到2009年底,江平与700余名农民工(其中纳溪籍384名)在吉林省白山市5家建筑公司务工时,因这5家公司违反规定,将巨额劳务工资结算给包工头个人,致使700余名农民工工资无法兑现。他们在白山市申请法律援助,遭遇了无律师接案的窘境,无奈之下只能返回纳溪求助。
2010年2月,纳溪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了江平等人的法律援助申请。很快,唐毅率队赶赴吉林白山对案件展开调查取证。
江平并不知道,在他第一次前往纳溪区法律援助中心向唐毅讲明案情的时候,唐毅在当天就前往纳溪区司法局,向时任司法局局长代鸿宾介绍了案情,并表态称“农民工的血汗钱一定得要回来!”
抱着这样的决心,在之后的近5年间,唐毅先后14次奔赴吉林白山调查、取证、整理资料,在省、市、区三级法律援助机构的联动下,2012年11月26日,先期立案的10起案件一审、二审全部胜诉,为188名农民工讨回了血汗钱。
“钉子户”点燃煤气罐对抗拆迁,他现场疏导将其劝服
“这起案件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建筑公司实际上已经付过工钱了,只是这笔钱被包工头卷跑了。我们要做的是要让建筑公司再次支付劳务费,这从人情上讲确实有些强人所难。”纳溪区司法局时任局长肖定立告诉澎湃新闻,尽管在最初就判定这将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唐毅坚称这事一件“没有退路”的事,“他是一个喜欢跟自己死磕的人。”
对于“白山案件”,如今病中的唐毅已无法准确表达他对案件的想法,他在提及此事时,情绪激动,不断讲述着一些旁人无法听懂的句子,表情严肃,显得义愤填膺。他的妻子只从他含糊的语句中听到“辛辛苦苦干活”几个字。
在澎湃新闻近期的采访中,执拗、死磕等字眼成为同事们贴在唐毅身上的标签,这些评价中大多反映出唐毅对待工作时的认真劲儿。
纳溪区法制办主任、原纳溪区司法局副局长邹宏向澎湃新闻讲述了一件惊心动魄的往事。
2006年,纳溪区河西顺河街滨江路防洪工程建设,到2007年7月初,纳溪区政府在完成2000份民意调查、听证、裁决及宣传等行政程序后,于7月19日,向拆迁户薛某发出了搬迁的“最后通牒”。7月20日,在政府准备对薛某的房屋进行拆迁时,他和女儿将一个煤气罐搬到了房顶。
“他当时怀抱煤气罐,拿着高音喇叭大喊,反对拆迁,许多市民都围聚在了永宁河畔围观。”邹宏说,出于安全考虑,警方很快拉起了警戒线,对永河街入口实施行人管制,“这时,薛某扭开了煤气罐阀门,把一根软管接在上面,点燃了软管中的液化气。”
邹宏说,看到薛某的这一举动,在场所有人都开始紧张起来。唐毅接到通知后赶到现场,对着房顶的薛某大喊:“老薛!要是煤气罐爆炸了,赔偿款我帮你领吗?”
唐毅的这一声喊让薛某愣在当场,随后关掉了煤气罐阀门。在之后的一个多小时里,唐毅经过耐心劝说,终于让薛某情绪稳定了下来,并趁机将煤气罐抱走,顺利化解了一场危机。邹宏说,当时在场的约有100多人,“我们都没想到薛某真的敢把煤气点燃,更没想到唐毅胆子这么大,敢往上冲。若是薛某的房子不拆掉,整个滨江路都没法修。如果煤气罐爆炸了,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工作中突发脑溢血致半身不遂,仍想上班称“我会好的”
2016年7月1日上午9时左右,唐毅在纳溪区政府常务会议室出席与广东省泸州商会座谈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筹备会议。会议结束后,唐毅却没能走出会议室。
据当天与唐毅一同出席会议的同事回忆,当天的会议上,唐毅并没有发言,“当时他一个人坐在后排,我们都没有注意他,会议结束后大家陆续离开了会议室,唐毅跟在最后面,他倒下的时候甚至没有人发现。”
唐毅因突发脑溢血而倒在了会议室,后来打扫会议室的保洁人员发现了他,当时他已经不省人事,紧急送医后,经过CT检验出血量达到40多毫升。
2016年12月26日,唐毅办理了出院手续与王常慧回到家中,此时他已不再消沉,每天除了做康复训练外,还会看一些法制类电视节目。
10月23日,唐毅在面对澎湃新闻记者时,针对自己的日常,用旁人无法听懂的句子讲了很多,着急时甚至用上了肢体语言,他的同事从他含糊不清的表达中猜到“我会好的”四个字,他听后不住用力点头。
在获知发病前办理的一起涉及100余农民工的讨薪案执行款已落实到位后,唐毅向记者要来纸笔,用不住颤抖的左手写下“职责”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