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送锦旗给律师的场景,时常出现在我的朋友圈,我通常会给律师朋友、法官朋友点个赞。
在我的执业经历中也收到过很多锦旗,大多是法律援助案件当事人送的。我之前开玩笑说,送其他的不方便收,送锦旗是可以的。
我收到的第一面锦旗很有意思,案件还没办完,当事人就把锦旗送到了。
这是2019年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当事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一个门店经理,门店经理的涉案数额计算是按照作为业务员时期的个人金额+作为门店经理时期的全部数额累加计算的,算下来这个当事人的涉案金额达到了千万级别。
好在这个当事人有从犯和自首情节,刑期可以降到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就是说存在判缓刑的可能性,再加上当事人愿意退赃,是存在较大的适用缓刑可能性的。
开庭之后,当事人对我的工作很满意,当即表示就算最后判不了缓刑,也要给我送锦旗。
当事人的这个态度,让我的工作有了小小的压力。别真的送锦旗给我了,最后还被判了实刑,那我有点挂不住。
这个案件的特殊性在于:集资参与人大多是老年人,这些老年人会去检察院、法院了解案件进展,尤其是否能挽回经济损失,能挽回多少经济损失。检察官和法官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另外,门店里的其他涉案业务员有点不服软,大概意思是自己也投了很多钱到公司,也血本无归,最多是这些钱都不要了,但是不愿意退钱。
我这位当事人明白事理,到了这一步,关键问题无他,唯有退钱。
这里特别提示一下,不要挑战刑庭法官的耐心。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我让当事人尽快退钱,当事人也听劝,第一个去法院退了10万元。
果然,法官言出必行,真的下了逮捕令,没退钱的几名业务员陆续被逮捕,我辩护的这位门店经理没有被逮捕。
从我的辩护经验来看退10万元是不够的,判决之前可能还需要再加一点,但到底再加多少合适?
当法院还在犹豫我也在思考的那几天的某个中午,当事人带了长辈和孩子,老老少少一行四人,这判决还没出,锦旗是真的送到了我们律所。
后来,当事人又带了两三万的现金到法院,再退部分。另外,我还让当事人准备了部分书面材料证明家庭目前确实负债较大且收入不稳定。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疑惑:非法集资案件的被告人到底退多少合适?
我也不知道退多少合适,不同系列非吸案件的尺度不一样,甚至同一系列案件在不同法院、不同法官的手里,把握的尺度也不一样。这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辩护痛点之一就是退钱。有时候就是一笔糊涂账,能退的多退的。
法官的工作重点也不是帮被告人算细账,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至少要让法官内心确认:你真的尽力退了,差不多了。
最后,当事人缓刑,那几位被逮捕的业务员的家属也积极退钱,业务员最终也被判了缓刑,只不过在看守所多待了十几天。
好在当事人及其家属全力筹钱,最后是缓刑的结果。不然,我这个锦旗收的,可就有点名不副实了。
这个案子没办完就送锦旗的令我印象深刻,另一个2019年办理的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两次送锦旗,我也记得很清楚。当事人很开心,一审判决满意送了一次,二审公司上诉被驳回又送了一次。
这两次送的锦旗分别在区法律援助中心和市法律援助中心。当事人第二次送的时候,我特别交代别把法律援助中心的名称写错了。
这里我有一个建议:如果是法律援助案件当事人送锦旗,可将具体的法律援助中心全称印在锦旗上,在法律援助中心交接锦旗,最后也可以考虑将锦旗留在法律援助中心。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不仅是承办律师的功劳,也有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付出的辛劳,具体承办只是其中的流程之一。
我的大部分锦旗都留在了法律援助中心,第一面锦旗我也没好意思在律所挂出来。当时第一次收到锦旗,我还没什么经验,当事人写的内容比较浮夸,可能也是淘宝锦旗店的畅销款吧。
后来再有,我都会交代一下锦旗内容,用语适当。
新闻里还看过诸如:“救我狗命”“六六六”“帅就一个字”等锦旗,不禁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