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值班律师张亮(左一)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制网见习记者张雪泓摄
位于北京市三元桥附近的朝阳区法律援助中心承担着为经济困难群众或农民工、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无偿法律援助,保障其合法权益的重要任务。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参加“今天我当班”体验采访活动,亲身感受这里司法为民的一个个暖心瞬间。
最早进门的是一位农民工大哥,看得出来他很焦急。“我在工地干活,辛辛苦苦一年,走的时候工头儿就给了我200块车票钱,说年后发工资。年后我又去了,不仅一分钱没见着,工头儿也找不着了。”大哥说着眼圈开始泛红。
张亮赶忙起身给他倒了一杯水并安慰他,“你别着急,我来给你想办法。签了合同吗,我看一下。”
经过几分钟交谈,张亮认为,这起纠纷属于中心法律援助的范围。一旁的工作人员立即收集了这位农民工的身份证明和劳动合同等证据材料,并帮其填好法律援助申请表。整理好的材料被迅速送到中心进行审批。
“对于符合条件、事实清晰的案件,我们会当即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指派律师具体承办案件。”法援中心主任李雯雯告诉记者,中心每年都会接到很多起农民工讨薪求助,年前年后是高峰。对于农民工提出的讨薪和工伤赔偿案件法律援助申请,符合法援条件的,中心将及时指派律师免费代理案件。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将引导当事人通过其他正常渠道解决问题,最大程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去年10月,北京开始全面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法援中心更忙了。记者了解到,朝阳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的刑事案件除了法院通知辩护、帮助的案件以外,还包括经济困难、犯罪嫌疑人家属申请的案件。目前,法院通知辩护的案件中心都直接指派律师。2017年10月至今共受理法院通知辩护案件384件,相比同期49件增长6.8倍。
案件受理、信息录入、指派律师、管理档案,法援中心的工作人员忙起来像个陀螺。据了解,近5年来,朝阳区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5856件,其中民事案件3785件,刑事案件2065件,接听接待“12348”法律咨询15万余人次,案件数和咨询数在北京市各区县中位居前列,法律援助服务困难群众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