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运行以来解答群众咨询7万余人次
河南法律服务网总访问量达近百万人次,已和中国法律服务网实现互联互通
开封市龙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
许昌市建安区公共法律服务大厅远程调解室内,调解员通过远程系统调解一起民事纠纷案件
普法宣传员进行法治宣传
“省司法厅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加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河南省司法厅厅长申黎明说。
建设三大平台打造立体式服务
“讨回了工钱,可以高高兴兴回家过年了。”今年春节前夕,拿着追讨回来的欠薪,郑州某公司的6位农民工握着郑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
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我省开展了“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活动,全省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744件涉及农民工讨薪案件,为1181名农民工讨回工资923万元。
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成效最有发言权。通过公益性、普惠性、便民性的公共法律服务,全省各地群众处理难事的观念已从“有事找政府”转变为“有事找法律”。
截至2018年9月底,全省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已全部建成,比司法部要求提前3个月;全省共配备村(居)法律顾问13028人,覆盖到每一个村(居);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覆盖率达100%,配备村(居)公共法律服务专职调解员34414人。全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完成升级改造,具备省级统筹、分散布置、一体化呼叫中心等系统功能;河南法律服务网上线运行,并与中国法律服务网实现互联互通。
如今,我省已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三台融合”,打造了集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公共法律服务已经像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一样成为一种普惠、便捷的公共产品,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数字无声,成绩昭然。2018年,全省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共调解矛盾纠纷80.79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8%;全省办理法律援助案11.2万件,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全省办理各类公证事项49万件,精简证明材料,简化公证程序,不少公证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提升服务质效构建全业务全时空法律服务网络
平台建设水平如何,集中体现在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上。
河南法律服务网开通以来,总访问量近百万人次,已在线解答群众咨询近10万人次,其中智能咨询1.1万人次,热线咨询76556人次。
在这个网上,老百姓请律师、办公证、求法援、找调解、寻鉴定、要仲裁的要求,都可以实现“网上办”“指尖办”“马上办”。
在线上,我省持续提升河南法律服务网服务水平,逐步开通农民工绿色通道、双语服务等窗口和功能,加大与公安、法院、民政等部门业务数据信息共享工作力度。在线下,将打破司法行政内部业务条块分割,在整合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的基础上,推进公证、律师服务、司法鉴定等公共法律服务进驻实体平台,提升服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
此外,我省将制定落实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清单,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和工作制度,建立领导干部直接听取群众批评意见制度,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不是热线、网络和实体三大平台的简单相加,而是以有效满足群众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将三大平台有机融合,努力为群众提供全业务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省司法厅法律援助处处长史雪梅表示。
围绕中心工作不断探索丰富服务内容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宽领域、个性化的特点。省司法厅在巩固提升民生领域法律服务的同时,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积极服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努力拓展金融证券、知识产权、涉外贸易、生态环境等新兴业务领域,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组建法律服务团,开展专项法律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去年11月底,省司法厅出台了《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并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求各地整合法律资源,发挥律师专业特长和实践优势,积极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截至目前,省市县三级组建律师服务团443个,深入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出具“法治体检”报告1992多份。3月12日,省司法厅印发了《2019年全省律师工作要点》,明确将民营企业公益法治体检活动列入年度工作要点,提出要深化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工作,推动法治体检常态化、制度化,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推动实施“黄河奔流上市培育工程”。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公共法律服务事业蓬勃发展搭建了新舞台,也赋予司法行政工作新的责任和使命。省司法厅在深入了解和学习上海、浙江在自贸区法律服务的创新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整合专业的律师资源,组织律师开发自贸区经济发展需要的成熟、系统的法律服务产品,为河南自贸试验区提供系统、深入的法律服务,并批准成立我省第一家服务自贸试验区的律师事务所。
全省各地也不断创新,探索丰富服务内容,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及时精准普惠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
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濮阳市成立38个法律顾问团,对扶贫、重大经济项目进行法律风险论证,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安阳市制定法律服务文明公约及工作纪律“十不准”、服务用语“十个要”、服务质量“十做到”;商丘市依托乡镇司法所或便民服务中心,密集打造覆盖全行政区域的“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周口市整合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律师、司法鉴定等基本服务进驻市县实体平台,完善公开服务、限时办结、台账管理等制度;温县远程视频调解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同步,实现了基层治理智能化;许昌建安区15个街道办事处全部安装了远程视频调解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法律服务资源共享。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顺民意、惠民生、得民心的伟大事业。全省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将以司法行政机关重组为契机,以坚忍不拔的信念,艰苦奋斗的作风,昂扬向上的面貌,进一步转变理念、改革创新、扎实工作,推动建设高质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推动平安河南建设、让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更大贡献。”省司法厅党委书记陈红瑜表示。(记者孙欣石可欣)
河南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大事记
1.2017年12月13日,省司法厅印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2.2018年1月5日,省司法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的通知》
3.2018年2月,省司法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村(居)法律顾问建设的通知》
4.2019年2月25日,省司法厅印发《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公示内容(县乡示范文本)的通知》
5.2019年2月25日,省司法厅印发《关于启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业务报表的通知》
6.2019年3月19日,省司法厅印发《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公共法律服务接待日”制度和“群众批评意见分析报告”制度的通知》
7.2019年5月22日至23日,省司法厅在安阳召开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