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互联网和司法工作结合,能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018年以来,各级人民法院在诉讼服务过程中,也充分运用科技的力量,来让老百姓的诉讼更加便捷高效。
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执行二庭副庭长侯世永:传统意义上的律师调查令呢,是律师需要到法院找到法官,提交申请,然后法官再审核,然后再给他出具,传统的调查令要到法院跑两到三次。
这位律师用手机申请的就是一个电子调查令,跟传统的调查令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手机在线申请,不需要再跑法院申请,免去了奔波之苦,大大提高了效率。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信息技术办公室主任任小燕: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份带有我们这个加密签章的一份电子调查令,那律师拿到这个盖着朝阳法院红章的这个电子调查令,他可以下载打印,也可以直接去这个就是调查机关去完成他的这个调查工作。
如今,全国3000多家法院基本实现网上立案、庭审直播、远程开庭、远程调解。人民法院的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的办案方式,让司法服务更加透明便民,让审判执行更加公正高效,让司法管理更加全面科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互联网法院让诉讼像网购一样便捷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机关充分利用新技术,信息化、智能化的互联网法院应运而生,新的诉讼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司法实践中切实感受到了方便、快捷、高效。
2018年10月,广州的郑先生因在天猫超市购物引发纠纷,他坐在家中将天猫公司告上了法庭,整个诉讼过程,他没有去过法院现场一次。
广州市民郑先生:通过这样一个新的形式,也能够跟天猫通过法律来做一个公正的判决,看到底是谁有这方面的责任。
目前,我国已经在北京、杭州、广州设立了三家互联网法院,随着互联网法院的设立,如今老百姓打官司真的像网购那样便捷。
杭州互联网法院院长杜前:首先互联网法院是全程在线的,老百姓从起诉到法院立案、送达、开庭都是全程在线,最关键的庭审也在网上,相当于把现在物理的法庭搬到了网络空间,这是最大的变革。
智慧警务让处警更高效
跟上时代和科技变革的还有城市管理。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以信息化升级改造为契机,深化公安信息化工作,提高公安机关智能化水平,让警务更高效。
上海市闵行区一些老旧社区因为建造年代较早,停车位数量有限,使得“挪车”类警情长期高居不下,有的派出所20%的接警工作量都是“挪车”。1月10日下午,上海市公安局古美路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就接到这样一则警情。
上海市闵行区新时代景庭物业经理吴俊峰:它是外来车辆,我们也没找到(车主),进来的时候是登记了,可能是谎报的或者怎么样,联系不到车主。
执勤民警不到两分钟就到达了报案现场,这是怎样做到的呢?原来,这得益于闵行区公安分局研发的智能指挥系统。
上海市闵行区古美路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民警姜俊:我们是通过市局的“110”指挥平台下发后,警情会直接落在我们这个“110”指挥系统的图上,它是实时的、三维的,而我们民警的位置也落在这个图上面,可以通过另个“可视化”的(位置信息),由最近的接警民警来接处这个“110”警情。
大数据平台助力云南破获毒品大案
像这样的智能化系统不仅仅在日常的警务工作中有应用,在民警破案中也有很多应用。前不久,云南警方就运用禁毒大数据提供的线索,成功破获了一起超百公斤的毒品大案。
前不久,云南警方接到线报,一伙长期活动在境外的毒贩要运送一批毒品到境内。他们立即利用云南公安大数据综合应用服务平台以及国家禁毒大数据云南中心平台开展进行分析研判。
云南凤庆县公安局副局长杨谦:我们就把所有的公安大数据平台和禁毒大数据平台充分的利用到里面去,我们就有专门的一个组。几个人都在整晚都在分析、
很快,警方即基本确认这伙毒贩的行驶路线,根据大数据分析研判,警方立即部署警力围堵,果然在预计地点截获了大货车,警方在这辆大货车的水箱及轮胎里发现了336块冰毒,总重约236公斤。民警告诉记者,从发现线索,到锁定目标,他们主要依靠了国家禁毒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平台还结合毒情特点,研发了多个智能实战应用模型,全面提高了查缉效率,增强了查缉精准度,创新了查缉的方式。
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情报处副处长陈正东:目前研发了人体藏毒分析、公路藏毒分析、涉毒网络挖掘、治安轨迹语音识别等多个实战化模型,并已经投入到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