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招用了‘青花椒’竟成被告”系列报道
代表作一
店招中有“青花椒”四川数十家餐饮店成被告
起诉方为上海一公司,涉事餐饮企业老板已自发准备维权
近日,成都一火锅店店主唐女士收到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发来的传票,她才得知其火锅店因为店招中有“青花椒”三字被人告了,这让唐女士苦恼不已。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唐女士的门店,成都、遂宁、眉山等地的多家餐饮企业也因为使用“青花椒”三字成为被告,甚至有餐饮老板和律师私下“谈价钱”和解,而这些案件的起诉方都指向上海万翠堂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青花椒是四川有名的调味料,餐馆店招能不能使用“青花椒”三字?上海万翠堂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又是何来路?12月23日,记者了解到,四川多家涉事餐饮企业老板已经自发组群准备维权。
“青花椒鱼”两次成被告店主糟心:卖青花椒鱼也侵权?
12月23日,位于成都市青羊区万寿四路的“重庆青花椒鱼”店已关门停业。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店招牌中的“青”字已经去除,只留下“花椒鱼”三字。
店主唐女士说,她已两次收到成都市中院发来的传票。传票显示,上海万翠堂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起诉唐女士经营的店铺侵害其商标权,要求其停止侵犯原告“青花椒”字样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拆除带有原告商标的店铺门头,并赔偿损失及合理开支5万元。
“我们都没有想到,卖个青花椒鱼,怎么会侵权?”唐女士觉得不可思议,四川是青花椒的生产大省,青花椒的使用非常普遍,自己给店铺取个名字,怎么就惹上官司了?
2017年,唐女士和丈夫在万寿四路租下一间门市,开起了火锅鱼店。“吃鱼嘛,大家都晓得青花椒鱼好吃,就这样打了招牌。”唐女士说,前几年的经营过程中,并未有其他经营者向他们提出异议,直到今年11月突然收到传票。
第一次收到传票的唐女士觉得很害怕,于是迅速拆除了门头招牌上的“青”字。11月17日,唐女士前往法院应诉,被法院告知原告已撤诉。然而12月6日,唐女士再次得知,对方公司又起诉了自己,目前法庭已立案。
这次遭遇让唐女士觉得很糟心。“收到传票后,我瞌睡都睡不着,很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让她感到疑惑的是,为什么“青花椒”三字能注册商标?她认为,青花椒是一个通用名称,是川渝地区的特产,如果“青花椒”可以注册,以此类推,那以后“回锅肉”“水果店”是不是都不能用了?
唐女士称,因疫情影响生意本就不好,她和家人商量后,目前已关停了门店。
12月23日,记者来到吴先生的火锅店,发现其招牌为“青花椒自助火锅鱼”,店员告诉记者:“最近很多人过来询问拍照,他们将这些照片发布到网上,所以上海那家公司才找到我们把我们告了。”
事实上,或许是由于对商标法的不了解以及对法院立案的担忧,店员们似乎也认为自己可能真的“侵权”了。
起诉方回应:“青花椒”商标合理合法有权对侵犯主体提出诉讼
天眼查APP显示,上海万翠堂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为餐饮服务等。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这家公司实缴资本只有50万元,而股东却有8个,还包括5家投资企业。其旗下的青花椒砂锅鱼品牌官网还显示了一则“维权申明”,称“青花椒”品牌(商标注册号:12046607)权益包括门头形象、菜单内容、品牌名称、装修形象等,警告“一些企业”应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那么,为什么大众普遍认知中的调料“青花椒”能够通过审批呢?前述工作人员称,在商标法中,只要“青花椒”不作用于花椒这个调味料中,在其他领域就可以形成商标,在申请上没有法律障碍。
业界声音是否侵权看情况
针对“青花椒”到底能不能够成为商标来起诉“侵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行业人士。
鼎宏知识产权集团商标事业中心总监王璐认为,“青花椒”商标是有专用权的,可以禁止其他非权利人来使用。但是商标法除了赋予商标专用权以外,还有一些例外的情况,例如“青花椒”以一个花椒品种成为一种通用名称,由此使得侵权不成立。在这种情境下,哪怕公司拥有商标的专有权,也不具备就该商标提起诉讼的正当理由。
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律师陆元辉则认为,上海万翠堂“青花椒”商标能够注册成功的原因在于我国的商标法并不禁止通用名称跨类别注册。因此,“青花椒”文字如果第30类商标即调料用品等类别商品申请注册,可能就会因属于通用名称无法注册。但本案中上海公司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获得了第43类“青花椒”文字的多个有效商标,该类别范围是快餐馆、饭店、餐厅、公司食堂餐饮供应等服务,因此,若其他企业在这个范围内使用了青花椒字样,容易使公众产生误导的,就可能构成侵权。
代表作二
上海万翠堂董事长独家回应借青花椒“碰瓷诉讼”:
诉讼系第三方发起深感抱歉、全部撤诉
因为店招中含“青花椒”字样,四川多家餐馆老板成了被告!原告上海万翠堂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上海万翠堂)认为,这些餐馆涉嫌侵害其商标权。该事件经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报道后,原告上海万翠堂被质疑涉嫌“碰瓷诉讼”、恶意诉讼。
12月25日下午,记者采访了上海万翠堂董事长左正飞。他就此回应称,所有诉讼均系第三方——正尚律和(北京)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正尚律和)发起,并非上海万翠堂本意。维权过程中,正尚律和已完全歪曲公司正当维权、保护品牌的初心。
“我们已责令正尚律和撤回全部诉讼,并停止与其合作,以及保留追究其责任的权利。”左正飞说,“我想通过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向四川父老乡亲诚挚道歉,青花椒本来就是川渝地区的东西,‘青花椒’三个字大家都可以用。也希望和大家一起,把这道菜继续做好!”
万翠堂是家什么公司?
上海有两家鱼店厨师全来自四川
连日来,四川成都、遂宁、眉山等地多家餐饮企业因店名含“青花椒”,老板成了被告。原告上海万翠堂认为,这些餐馆因店招含“青花椒”字样侵害其商标权。
12月25日,记者又来到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光启城的“青花椒秘制烤鱼”店,大堂经理介绍,该店与“青花椒砂锅鱼”是同一公司经营,“我们的厨师全是四川来的,都是新东方毕业的。”
此前,有报道称,万翠堂董事长左正飞在经营两年烤鱼店后,开始琢磨创新产品。2015年,他到川菜发源地开启寻味之旅。在四川,他惊叹川菜的博大精深,看到了酸菜鱼、水煮鱼、花椒鱼等丰富的做法。回到上海,左正飞就上新了水煮鱼、花椒鱼等产品,并决定用砂锅做鱼。
谁发起了这波诉讼?
四川十多起诉讼均系第三方所为
左正飞说,自己也是从四川朋友那儿知道,公司因为“青花椒”维权闹得沸沸扬扬。“我们的员工,90%都是四川人。青花椒鱼也是跟四川大厨一起合作研发的,我本人每年也要去四川好几次。我对四川和川菜都很喜欢,完全没想到会遇到这样一个事。”
左正飞说,发起对四川10多家“青花椒”餐馆诉讼的,实际上是正尚律和(北京)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过去我们也维过权,但主要是针对那些恶意模仿我们店名、装修甚至骗取加盟费的商家提起诉讼。”左正飞表示,在维权过程中,公司感到身心疲惫,维权索赔的费用甚至还不够律师费。去年,正尚律和找到他,提出免费帮忙维权,维权所得归该公司所有。“当时我觉得很好啊,不用公司去费时费力整这个事了。没想到今年却出了这样的问题。”
左正飞提供的一份合同显示,上海万翠堂与正尚律和签署了《知识产权维权服务框架合同》,乙方(正尚律和)接受甲方(上海万翠堂)委托,以全风险代理的方式,代理甲方有关侵犯其“青花椒”等注册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的知识产权诉讼及非诉讼维权业务。
左正飞说,在实际维权中,自己并没有参与,也不知道告了这么多四川餐馆。后经了解,正尚律和找到“青花椒”诉讼对象后,会出一个委托证明,交万翠堂员工盖章确认,诉讼全程万翠堂本身并不参与。“经过查证,目前已收到2笔维权赔偿,共计35000元,我们一分都没有得,全部给正尚律和了。”
左正飞提供的银行回单显示,2021年4月4日和4月9日,其公司收到两笔个人汇款,一笔15000元,一笔20000元。4月23日,上海万翠堂向正尚律和支付了两笔费用,一笔15000元,一笔20000元。交易附言为:代收代付律师费。
为何维权“青花椒”?
初衷是打击恶意模仿和骗加盟费
左正飞告诉记者,自己原来是做翡翠生意的,因为喜欢吃辣、喜欢川菜,在2013年开始做餐饮。“最开始是做烤鱼,在注册商标过程中,发现很多名字都被注册了,注册困难。当时就想了20多个名字,看哪个注册起了就用哪个。”左正飞介绍,旗下的可奈实业公司成功注册了“青花椒”品牌,所以就用这个品牌做烤鱼,“我们开的第一家店,在徐汇光启城,就叫青花椒烤鱼。”
是否存在碰瓷诉讼?
承认管理有漏洞向四川老乡道歉
“我想通过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向四川的父老乡亲致以诚挚的歉意!因为我们公司的管理漏洞,给大家造成了这么多不必要的麻烦,作为董事长,非常抱歉!”左正飞说,虽然诉讼是由第三方提起,但在办理委托手续中,万翠堂公司员工没有做好审核,这确实是公司管理的漏洞。
“青花椒本身就来自川渝,是一个品类和食材,大家都可以用。”左正飞表示,自己今后只希望继续把青花椒这个品类做好,把青花椒鱼做好。
代表作三
“青花椒”案第三方代理公司北京总部人去楼空
一颗“青花椒”搅动了国内餐饮界的神经。上海万翠堂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陆续起诉10余家带“青花椒”字样的四川餐馆,在全国引起巨大争议。
此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对话上海万翠堂董事长左正飞。其回应称,所有诉讼均系第三方——正尚律和(北京)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正尚律和)发起,并非上海万翠堂本意,“我们已责成正尚律和撤回全部诉讼。”
多次联系未果
天眼查信息显示,正尚律和(北京)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18日,注册资本2000万元,总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四惠大厦。在全国一二三线城市均有律师事务所,是一家全国性律师机构,经营范围包括商标代理、企业管理咨询、经济贸易咨询、法律咨询(律师执业活动除外)。
北京总部人去楼空
上月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据央视财经报道,记者通过其注册地前往北京朝阳区四惠大厦实地探访,却发现并没有正尚律和这家企业。大厦工作人员介绍,此前确实有该企业,不过后来搬走了。
业内人士怀疑
正尚律和或利用委托滥诉
此前,上海万翠堂负责人称,只收到过2笔共35000元的赔偿,全部转给了正尚律和,万翠堂并未从中谋利。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排除正尚律和利用委托,再转托当地律师调查取证提起诉讼,最终共同获取赔偿款。该人士表示,这是一种滥用诉权行为。
眉山市东坡区一家鱼庄老板通过转账记录向记者证实,在“青花椒”诉讼案中,通过多次调解,他们向四川严睿律师事务所律师陈登高转账10000元。
12月27日,陈登高律师承认代理了上海万翠堂的“青花椒”诉讼案。但他称不方便透露自己是受万翠堂还是正尚律和所托,也未统计在川代理了多少“青花椒”案。
记者就此向上海万翠堂求证,得到的答复是:2020年至今,只委托了正尚律和作为维权机构,也没有收到过一笔来自眉山的10000元赔偿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