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汤炜玮通讯员樊静李律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化解矛盾纠纷?武汉市积极引导律师参与基层治理。
2013年,武汉市首次拿出1400万元,聘请专业律师为“社区律师”,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服务,解答咨询、代理案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
随着社会治理法治化快速发展,居民的法律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对法律服务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2020年12月31日,武汉市上线“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系统”(“法指针”)。武汉居民通过“微邻里”进入“法指针”,线上提出法律咨询,后台15分钟内推送专业律师解答。
周四约,到随时可约
2013年武汉开始社区律师值班制度,京德和衡(武汉)律师事务所律师谭玉华每周四到万人社区报到。
“起初,每周四去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后来我们参与的越来越多。”谭玉华说。
万人片区2016年底进行房屋征收,涉及居民五千多户。为加快征收进度,2016年年底至2017年,谭玉华和团队成员长期驻守万人社区,随时接待被征收居民、征收指挥部及代办公司工作人员的法律咨询,还调解被征收居民家庭内部矛盾,使家庭更快形成统一意见。
2019年,该片区征收进入收尾,谭玉华进一步参与整理资料、入户调查、谈判、指导代办公司工作人员程序上的合法性。2019年3月,“古田街万人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谭玉华调解工作室”设立,谭玉华团队其他成员也参与进来,更多居民来寻求帮助。
“社区律师生涯,让我成为一个有烟火气的律师,更深刻感受到基层法律服务的重要性。”谭玉华说。
2020年12月31日,武汉市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系统(“法指针”)上线,谭玉华第一批入驻。
15分钟全响应,24小时不打烊
5月30日上午6时,律师宋飞帅如往常一样打开手机“法指针”小程序。市民提问:“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
他立即回复:“首先得报警,由交警定责,根据定责来看是民事行为还是交通肇事罪。”不到1分钟后,小程序显示,回答已经被对方采用。
宋飞帅是湖北尊而光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高级合伙人。2014年,他就来到江汉区满春街肖家社区值班服务,每周四上午8时30分准时“上岗”。如今,除了每周四的约定,他还有了每时每刻的牵挂。
5分钟后,社区律师一对一解答,并提出建议。
探索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武汉样本”
有人说,法律需求是偶发性刚需,只有打官司时,当事人才会请律师,有多少人一辈子官司在身?实际上,用户的法律需求并不仅局限于打官司,法律咨询更是日常生活中频次很高的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