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诉法解释》视野下分案审理的辩护困境与应对德恒探索

《新刑诉法解释》视野下分案审理的辩护困境与应对

2021-10-19

一、共同犯罪案件分案审理的现实必要性

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新型犯罪、利用电信网络实施的犯罪等案件数量不断攀升,加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开展,不乏单案被告人的人数有数百人,例如多家媒体冠以“被告人数安徽史上最多”的7.12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被控诈骗的被告人达79人。若将尚未进入审判程序的案件亦计算在内,则数量更为庞大,例如深圳警方侦破一起特大传销案,抓获422名犯罪嫌疑人[1]。上述案件若作为一个案件审理,势必会加长诉讼周期,既影响庭审质量和效率,也会大大增加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的诉累。

此外,实践中还存在部分共同犯罪人在逃,共同犯罪的数个被告人因地域管辖、级别管辖、职能管辖等原因由不同的法院审理。

除了上述因素外,司法政策也会造成分案,如《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一般应当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分案起诉。”

鉴上,在面对个别特殊的案件时,办案单位出于考核指标、办案压力、诉讼成本、刑事政策等因素的考量,无法做到共同犯罪案件一案起诉、一案审理,分案审理就成了一种无奈的现实选择。据确切可查的数据,2011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另案处理”案件分别占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案件总件数、人数的13.13%、17.81%[2]。

二、共同犯罪案件分案审理的司法现状与问题

如上所述,分案审理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客观原因而“被动”分案审理,如部分共同犯罪人在逃。另一类是因特殊的原因而“主动”分案审理,如被告人数量众多、“家庭型”的职务犯罪等。“被动”分案审理确因客观条件限制,不得不分,暂不予评判。本文着重讨论的是,因办案单位人为的原因“主动”分案的情形,继而产生的司法现状与问题。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共同犯罪案件中只要有一名被告人对一审判决提出上诉,二审法院都应当对全案进行审理,这一规定实质上延长了未上诉被告人的未决羁押期限。虽然未决羁押的期限可以折抵刑期,但是生效判决作出前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其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常人难以理解的。且未决羁押期间无法得到减刑或假释的奖励,对于那些不愿过多地在定罪、量刑上纠缠,希望早日去监狱服刑,力争减刑或假释的被告人来说,无休止的“被上诉”显然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3]。因此,“主动”分案审理在诉讼经济、提高庭审质量和效率、避免司法资源浪费等方面存在优势。

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注意到,“主动”分案审理在许多方面也存在弊病。笔者综合承办案件面临的现实情况,切身体会到不当的分案审理与现代刑事诉讼理念严重背离,影响对案件事实的审查,损害司法权威,主要体现在:

(一)共同犯罪案件分案审理的法律依据缺失、不成体系

1.立法规范缺失

《刑事诉讼法》并没有针对分案审理的条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第三条也仅就并案审理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亦未有涉及分案审理的规范。换言之,在目前的法律体系中,并没有对办案单位能否分案、如何分案作出规定。

2.司法解释的规定标准宽泛,随意性大

司法解释系对法律的解释,在法律尚未就分案审理作出规范的前提下,依法理,司法解释并不能突破法律的框架进行解释。

但现实情况是,所有关于分案审理的规定都散落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颁布的各类司法解释中,例如《关于规范刑事案件“另案处理”适用的指导意见》、《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等,且这些司法解释也仅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例如《全国部分法院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分案应当遵循有利于案件顺利审判、有利于査明案件事实、有利于公正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但如何界定上述原则,并未细化。

在立法层面尚未就分案审理作出规定,司法解释的规范又较为笼统时,实践中办案单位分案的主观性和任意性均很强。

3.救济渠道缺失

正如我国台湾学者所言:审判之合并与分离与否,不仅涉及原所认知之诉讼经济考量,与当事人诉讼权利之保障亦甚有关联[4]。在办案单位决定分案审理后,作为利害关系方的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既无选择权亦无法参与分案的过程,对于因分案审理造成的权利侵害,无救济渠道可循。笔者承办的“乔氏家族”涉嫌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中,82名被告人被分成数个案件起诉和审理,被告人及辩护人均对此均提出了强烈异议,但限于“无法可依”,未能得到法院支持。

(二)前案裁判对后案事实认定的影响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陈金权故意杀人案时,采信先前生效判决中关于陈金权的犯罪事实,并据此对其作出无期徒刑的判决[5],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四百零一条“在法庭审理中,下列事实不必提出证据进行证明:(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认并且未依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事实;”法院引证上级法院裁决和认可的事实,似无不当,但上述证据采信逻辑,构成审前预断,实践中就演变为后案法官奉行“拿来主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肯定前案的既判力,完全照搬前案判决的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导致前后案判决趋于“一致化”。如此,便造成了分案审理情形下,后案虽未进入审判程序,但鉴于前案已经审结,对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已有判决,后案的辩护在实际上已失去了意义。

(三)前案裁判对后案量刑的影响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一直在致力推行量刑规范化,试图以此减少刑责不均衡的现象。不可否认的是,基于各地的治安状况,刑事司法政策,法官的业务素质、思维习惯、生活经验等因素,同一事实在不同地域、层级的法院作出差距较大的判决,在实践中是客观存在。《新刑诉法解释》第五百五十一条亦作出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由不同人民法院或者不同审判组织分别审理的,有关人民法院或者审判组织应当互相了解共同犯罪被告人的审判情况,注意全案的量刑平衡。”的善意提醒。

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司法实践中,云南省对毒品犯罪的刑责要明显宽缓于浙江省,而如石化行业的“变名虚开”,有的法官理解为逃税,有的法官理解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有的法官则认为无罪。在分案审理的情形下,前案的量刑幅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后案的量刑区间,后案的承办法官在量刑时不得不考虑前案的裁判结果。

(四)分案审理的共同犯罪人的身份难认定

分案审理的共同犯罪人的身份是被告人,还是证人,理论界和实务界尚不能达成一致。《新刑诉法解释》第四章的第三节、第四节分别就证人的陈述、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作出了完全不同的审查认定方式,分案审理的共同犯罪人的身份认定将直接决定证据审查与采信的思路。

若为被告人的身份,依据刑事诉讼法,其有权为自己聘请辩护人,若辩护人要求出庭辩护,该如何解决?若为证人的身份,则与证人的各项基本属性明显相背,且将分案审理的共同犯罪人认定为证人后,将会出现一个非常荒唐的现象。倘若AB实施共同犯罪,A认罪,B否认犯罪,无其他证据佐证,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之规定,在并案的情况下AB均无罪。在分案审理A作为证人的情况下,A案由于无其他证据佐证,A虽然作出有罪供述,仍将会被判无罪,B虽然否认犯罪,但鉴于有A的证言指证,极有可能会被判有罪。供认者被判无罪,否认者被判有罪之怪想,根源就在于对分案处理的共同犯罪人的身份认定出现偏差。

(五)侵害被告人及辩护人的诉讼权利

1.剥夺被告人的对质权

《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庭调查规程(试行)》第八条明确“同案被告人供述之间存在实质性差异的,法庭可以传唤有关被告人到庭对质”,在共同犯罪案件一案处理的情况下,同案被告人可以当庭对质;在分案处理的情况下,不能当庭对质,因为控方可能用一个被告人的陈述来证明又一被告人的犯罪事实,从而无法对质[7]。

2.剥夺辩护人对同案被告人的发问权

3.剥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质证权

笔者承办的分案审理的案件,控方均未严格依照“全案、全卷移送”原则移送全部证据材料,以至于辩护人无法查阅到指控的全部证据材料,再加之同案被告人庭审时的缺席,以致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无法对各类证据进行有效质证。

例如笔者承办的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开票方、受票方由中级、基层法院分案审理,开票方的涉案税额三千余万元,受票单位近百家,但控方仅提供了受票单位负责人的一份笔录,且唯一的一份口供制作的还极为简单,没有其他诸如银行账户明细等客观证据,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质证权无从保障。

4.违背“二审终审”原则

司法实践中,出于“公诉策略”、办案压力等因素的考量,控方将共同犯罪分案处理,将部分量刑情节未达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标准的同案犯分案至基层人民法院审理,这种“刻意为之”的作法,严重违反了《新刑诉法解释》第十五条“一人犯数罪、共同犯罪或者其他需要并案审理的案件,其中一人或者一罪属于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全案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规定,同时,造成了被移送至下一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同案犯不服合议庭作出一审判决后的上诉失去了意义。

例如笔者承办的某非法集资案,控方将公司高管移送至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将部分业务经理、业务员移送至该中级人民法院下辖的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在中级人民法院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量刑作出裁决的情况下,各基层人民法院再开庭审理。换言之,从犯尚未审理,主犯的判决就已作出,直接剥夺了在各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被告人的上诉权。

三、共同犯罪案件分案审理的辩护应对

可以预期的是,因共同犯罪案件分案审理引发的弊病会长期存在。究其原因,最根本的症结点在于,目前的法律制度尚不能构建起一套科学、务实,足以令各方满意的分案制度。面对这个客观现状,作为司法实践者的辩护人,应谋求在当下的法治环境中,运用生效的法律规定,应用辩护技能,争取当事人利益的最大化。笔者以承办案件的辩护经验为线索,结合《新刑诉法解释》,提出以下几条应对方法:

(一)以关联性为依据,提出书面申请,明确救济途径

(二)旁听分案审理的共同犯罪人的庭审,掌握实时信息

依据刑事诉讼法,公开审理的案件,公民可以旁听。《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第九条列举的不得旁听人员仅限“(一)证人、鉴定人以及准备出庭提出意见的有专门知识的人;(二)未获得人民法院批准的未成年人;(三)拒绝接受安全检查的人;(四)醉酒的人、精神病人或其他精神状态异常的人;(五)其他有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人”,显然同案犯的辩护人并不在上述不得旁听人员之列。通过旁听庭审,辩护人可以了解控方指控的逻辑与依据,知悉证据种类与内容,实时掌握分案审理的共同犯罪人在庭审中的供述与辩解,从而在己方庭审中有针对性的对证据发表意见。

(三)通过法院公开网查阅或申请调取庭审同步录音录像、裁判文书

若辩护人无法旁听分案审理的共同犯罪人的庭审,可以通过中国庭审公开网或其他公共媒体查阅庭审的同步录音录像、裁判文书,或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庭审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当事人、辩护律师、诉讼代理人等可以依照规定复制录音或者刻录庭审录音录像”之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调取。

(四)全面广度思维,避免就案办案

四、展望

笔者在承办共同犯罪案件分案审理的过程中,面对分案审理后残缺不全的证据材料,及无法贯彻“直接、言辞”原则与同案被告人对质,对其进行发问、质证时,欲向合议庭提出因分案审理继而造成大量程序、实体问题但却尴尬的发觉“无法可依”后,充满了深深的无奈。刑事案件分案审理权作为人民法院的一项权力,并非可以不受限制地任意行使,而必须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形下才能行使[10],在《新刑诉法解释》颁布的大背景中,在以庭审为中心的改革不断深入的趋势下,期待睿智的检察官、法官通过个案的努力,尽量缓解因分案审理对被告人及辩护人诉讼权利造成的侵害,更期待立法者尽快构建出一套适合国情的分案制度,从法律政策上解决这一顽疾。期待着!

—参考文献—

[2]元明、张庆彬、黄刚:“另案处理”案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民检察》2013年第6期。

[3]余敏:共同犯罪的分案审理机制研究,《尊重司法规律与刑事法律适用研究(下)——全国法院第27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

[4]许炎灶:《论合并与分离审判》,台湾大学法律学研究所2005年硕士论文。

[5]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2003)渝三中法刑初字第36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写到“经查,证人胡刚、胡泽模、蒋毅、唐小刚均证实,被告人陈金权邀约并指使他们杀人。这一事实,也得到了本院(2001)渝三中法刑初字第61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和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2001)渝高法刑终字第479号刑事裁定予以确认。故其(陈金权)辩解辩护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纳。”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在(2005)渝高法刑终字第19号判决书中做出维持一审法院刑事部分判决的裁决。

[6]赵学军: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分案审理制度的程序规制——兼论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平衡,《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第1期。

[7]李璐、刘湘廉:论共同犯罪案件的分案,《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8]起草小组解读:《刑事诉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司法》2021年第7期。

[9]张泽涛:刑事案件分案审理程序研究——以关联性为主线,《中国法学》2010年第5期。

[10]王飞跃、丁念红:论刑事案件分案审理,《中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本文作者:

本文由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创,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得视为德恒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的任何内容,请注明出处。

THE END
1.律师不能担任不同案件中的同案犯的辩护人【信箱200701126】同一律师能否担任不同案件中的同案犯的辩护人? 问题:我们在审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过程中,发现被告人甲、乙系共同犯罪。甲移送审查起诉时,一律师为其出庭辩护,乙当时在逃。次年乙被抓获并被指控,该律师又作为乙的辩护人出庭为乙辩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http://www.bjjbls.com/NewsDetail.aspx?ID=6073
2.同一个律师事务所可以会见同案犯吗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律师执业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或者代理与本人及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律师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后,不得接受同一案件或者未同案处理但实施的犯罪存在关联的其他犯罪嫌疑https://mip.64365.com/tuwen/aabafna/
3.刑事业务的利益冲突深究各个层级法律文件对该问题的相关规定,无论是上位的法律法规,还是全国律师协会的相关规定,均未明确地将同所律师代理同案犯直接列为利益冲突的情形。根据上述《规则》自身第十八条对规则冲突的适用规定,“法律法规、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对于律师执业利益冲突的规定与本规则不一致的,按照法律法规、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的规定办https://3g.vtlaw.cn/news/2038.html
4.律师为同案犯提供法律咨询法律知识专题听律网律师为同案犯提供法律咨询 一、律师在刑事案件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哪些法律帮助 律师在刑事案件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1、代理、申诉、控告2、申请变更强制措施3、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二、同一律师事务所律师能否代理同一案件的被告的代理人? 不能。https://m.471.cn/zt/2303038.html
5.广州市律师协会2017年度会员奖励决定经九届常务理事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律师协会2017年度会员奖励名单,并公示完毕。根据《广州市律师协会年度奖励评选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对以下获奖会员予以表彰(同一奖项排名不分先后): 一、业务成果奖(共81名) 1.广东合众拓展律师事务所方俊挺、肖志萍(盗窃案) https://www.gzlawyer.org/info/4c923883c7054ac2bec1ccf0673f5199
6.同案犯可以委托同一个所的律师吗律师普法根据《律师法》规定,可以委托一个律师所的律师,但同案犯不能同时委托一个律师。不可以。当事人在律师事务所聘请了两名律师为其辩护,那么该律师事务所应该委派两名律师出庭,但是在出庭时只有一名律师,那么律师事务所的行为,明显是疏于对律师的管理。《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十二条律师在受理案件和业务收费https://www.110ask.com/tuwen/5855490380278927717.html
7.刑辩50问丨同一律所的律师能否为同案不同被告人进行辩护?(1)律师事务所接案需慎重 委托人是与律师事务所签订代理合同,成立民事合同关系。律师事务所在接受委托时,需要谨慎考虑。 在接受同一案件不同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委托前,律师事务所需要了解案情,权衡利弊,在律所利益和当事人利益之间慎重取舍。 如果同案犯之间在证据、事实、责任方面存在利益冲突,或者辩护人之间的辩护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01/13/40395189_1138206348.shtml
8.阳新:依法监督,两名律师违规代理诉讼被行政处罚阳新检讯此事还得从2021年9月说起。当时,一起涉黑案件正在阳新县检察院依法办理。上海市某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董某(系湖北省阳新县人)在接受该案犯罪嫌疑人亲属的委托,为当事人彭某代理刑事诉讼的同时,于2021年11月份以律师的名义,前往阳新县看守所违规会见彭某的同案犯段某。 http://yx.hs.hbjc.gov.cn/yxjx/yxjx_69299/202207/t20220708_1737428.shtml
9.浙江靖霖律师事务所浙江著名律师事务所风采 浙江靖霖律师事务所 ■ 浙江首家刑辩专业律所 ■ 浙江省著名律师事务所 浙江靖霖律师事务所成立于 2009 年 10 月,是一家专 门从事刑事业务的律师事务所.事务所下设传统犯罪研究 与辩护部,新型犯罪研究与辩护部,公司刑事风险防范与 辩护部,职务犯罪研究与辩护部,网络犯罪研究与辩护部, http://2016.zjbar.com/service/rest/tk.File/d366b103a5ef405fb68a8246c8ff4e74/download
10.天津津玉律师事务所被告人王某,男,1974年2月13日出生于天津市,汉族,大专文化,无职业,户籍地天津市河西区,住天津市西青区。因本案于2021年2月10日被取保候审。 辩护人杨颀、朱睿,天津津玉律师事务所律师。 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检察院以津西检二部刑诉〔2021〕84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王某犯危险驾驶罪。本院适用刑事速裁程序,公开开庭审http://www.tjjylawfirm.com/news_news.aspx?ID=489
11.选择+判断:重庆实习律师申请执业面试题库对于林律师的行为如何评价? 由于钟某不要票据,林律师可以不提供任何票据 此1万元应属协商收费,林律师不违反有关规定 违反了律师事务所统一收费的规定 *17. 毕律师在代理一民事案件中,因故与原告蒋某解除了委托关系,有独立请求权的王某作为第三人委托毕律师作为他的诉讼代理人参加本案诉讼,毕律师应如何处理? 在https://www.wjx.cn/jq/119411056.aspx
12.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冯继刚律师者所在的律师事务所转达该项请求。犯罪嫌疑人仅提出聘请律师的要求, 但提不出具体对象的,侦查机关应当及时通知当地律师协会或者司法行政 机关为其推荐律师。 第四十条 同案的犯罪嫌疑人不得聘请同一名律师。 第四十一条 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或者其亲属提出 https://lawyer.fabao365.com/116829/article_62774/
13.《中国名律师辩护词代理词精选》.pdf谢谢 ! 重庆学苑律师事务所律师 谭 向北 年 月 日 第 22 页 吴正华强奸案 案 情 简 介 被告人吴正华 ,男,土家族,重庆市石柱土家族 自治县人,因 涉嫌强奸案于 年 月 日被刑事拘留,同年 月 日被 逮捕 。 年 月 日晚 时许,被告人吴正华与 同案犯秦靓、 周诗淇、刘清华等人在石柱县文化馆舞厅遇到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802/125619405.shtm
14.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27号)法律法规(三)可能引起同案犯逃避、妨碍侦查的; (四)犯罪嫌疑人的家属与犯罪有牵连的。 第五十条辩护律师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看守所应当在查验其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后,在四十八小时以内安排律师会见到犯罪嫌疑人,同时通知办案部门。 http://www.yuhelaw.com/news/show-18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