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台的基本内涵一、什么是法治在不同的时代,人们赋予法治不同的社会内涵和意义。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中法治包含着多种内涵和意义。亚里士多德对法治的经典诠释:“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良好的法律。”牛津法律大辞典对法治的解释:法治是“一个无比重要的、但未被定义的、也不是随便就能定义的概念,它意指所有的权威机构、立法、行政、司法及其他机构都要服从某些原则。”这些原则包括正义、道德、公平和合理的诉讼程序、对个人价值观念和尊严的尊重等)。1959年德里宣言对法治的阐释:法治的内涵可归纳三个方面:立法机关的职能在于创设和维护以使每个人保持“人格尊严”的种种条件;不仅要
2、对制止行政权力的滥用提供法律保障,而且要使政府有效地维护法律秩序,借以保证人们具有充分的社会和经济条件;司法独立和律师自由。后来又将程序正义纳入法治的内涵之中。通过上述几种观点的介绍,我认为“法治”就是是一种治国方略,是依法办事的原则,是将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纳入完备的法律规则系统之中。首先,法治意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法治是相对于人质而言的:其次,法治意指依法办事的原则,法治作为一个动态的或能动的社会范畴,其基本的意义是依法办事;再次,法治意指良好的法律秩序,无论是作为治国方略,还是作为依法办事的原则,法治最重要表现出一种良好的法律秩序;最后,法治代
3、表某种包含特定价值规定性的社会生活方式,法治不是单纯的法律秩序,而是由特定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的法律秩序。法治包括形式意义和实质意义的统一: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依法办事”、“依法治国”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人权”等价值、原则和精神。现代意义上的“法治”蕴含着以下几种精神:1、良法之治;2、法律的平等适用;3、权利本位或社会本位;4、权力制约与过错问责;5、正当程序;6、法律权威。二、法治与法制、法治与人治、法治与德治、法治与民主的比较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对法治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通过几组概念的对比,来进一步强化大家
4、对“法治”的认识。1、法治与法制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不容混淆。法制指法律和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与司法等领域的各类法律规范及其制度。任何一个政权要维持正常的国家机构的运作与社会秩序的稳定,都必须用法制规范人们的行为,调整不同利益群体和个人的利益。法治则意味着不仅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制度,而且要求树立法律的权威,以此保障社会主体认真对待和遵从法律,切实依照法律治理国家。从另一个方面看,法制存在于各种政体之中,有国家就必然有维护国家秩序的法律和制度,而法治的实践只会存在于民主与共和的政体之中。2、法治与人治法治与人治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法治是民主政治,人治一般是君主专
5、制或贵族政治,法治依据的是反应众人意志的法律,人治依据的是统治者个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当法律与当权者个人的意志发生冲突时,法治国家中的法律高于个人意志,而人治国家中则相反。3、法治与德治法治和德治是两种互补的社会控制模式,但在现代社会中,法治是主流,治国在制度层面上只能依法,道德通过转化参与了治国,但不能谓之德治,它的主要功能在于育人。因此,依法治国、以德育人,共创理想社会,既是法律与道德在现代社会中的合理分工,又是法治与德治的对立统一。人类关于法、德的经验和原理,揭示了法治、德治的含义与构成,法治及德治的历史和实践表明,法治之法应具有道德性,法治离不开道德。但法治是现代化社会的主流控
6、制模式,是未来中国的必由之路。而为了促成法治的实现,从中国的社会实际出发,必须加强道德建设。从中国当今的实践出发,从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中找到德治与法治互相契合的现实合理性。4、法治与民主“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语,其最初的含义就是“人民的权力”或“多数人的统治”,指的是一种国家制度、政治制度。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公民的意志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作为政治制度,民主不仅指国家的组织形式,即政体,而且也指国家的本质,即国体,即什么阶级在国家中占据支配地位。民主与法治是现代文明政治制度的主要支柱,但民主与法治并不是天然统一的,在某种意义上民主与法治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