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东孟婕:重新审视律师在场权:一种消极主义面向的可能性——以侦查讯问期间为研究节点

2018年《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明确了被追诉人在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时必须有律师在场。按照现行《刑事诉讼法》的精神,这一规定客观上将我国律师在场权的问题提到了立法的层面。然而不无遗憾的是,这样的律师在场权仅仅是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框架内,为保障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真实性所做出的制度安排。虽然从国际视野的角度,我国与域外国家的刑事辩护律师在场权制度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值得欣慰的是,我国的律师在场权终于浮出了水面,并且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发了一轮热烈的讨论。

其实,律师在场权作为辩护防御权的下位概念,贯穿于侦查、起诉和审判的全过程。审判阶段的律师在场权在各国均已得到广泛建立和认同,且集中表现为庭审过程中的辩护人参与。而审前阶段的律师在场权——尤其是侦查阶段律师在场权——则经历了漫长的确立过程,发展程度亦参差不齐。侦查阶段的律师在场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律师在场权涵盖了包括讯问、搜查、扣押等所有侦查行为;狭义的律师在场权仅指讯问活动中犯罪嫌疑人有权要求律师在场。鉴于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搜查、扣押的见证人制度,所以本文主题所指涉的范畴将以侦查讯问时律师在场权(下文简称“律师在场权”)为主。

一、关于律师在场权讨论的历史回溯

(一)律师在场权的早期探索

理论发展,实践先行。2002年至2004年间,中国政法大学的诉讼法学研究团队先后于北京、广东、河南、甘肃等地开展侦查讯问时律师在场的试点,取得了开拓性的成果和经验。实验活动表明,侦查人员对讯问时律师在场的态度经历了“抵触——适应——欢迎”的转变,通过律师在场的作用,侦查人员自觉规范讯问行为,减轻了犯罪嫌疑人对抗情绪,其诉讼权利得到保障,后续程序中翻供现象骤减,办案效率也得到了提升。课题组还对比了有律师在场和无律师在场的认罪率,得出有律师在场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认罪率明显偏高的结论。还有学者从诉讼主体理论、程序正义理论、无罪推定原则、控辩平等原则等理论层面深刻论述了律师在场权设立的正当性基础;《刑事诉讼模范法典》编纂了律师在场权的条文,并详细论证了该制度的构建,主张学习英国经验,建立我国的值班律师制度。这一设计思路与很多学者的观点不谋而合。据笔者统计,当时提倡建立律师在场制度的学者大部分主张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或建立值班律师制度。对于律师在场权的讨论经过试验和论证,在2009年左右达到学术高峰,根据中国知网收录的论文统计,以此为主题的论文同比增长超过10%。

(二)失之交臂的背后

从“经验—规范”的实证主义进路是关于制度创新的理想设计,但行进途中却充满荆棘。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曾于2010年推出了《关于辩护律师旁听讯问办法(试行)》,进行律师在场权的有益尝试,但囿于案件所处的诉讼阶段为审查起诉阶段,加之案件类型局限于犯罪嫌疑人未被羁押案件,从实验样本的选取范围到制度功能的实现角度,成效可谓大打折扣。其他一些地方的零星试点,也在项目结束后偃旗息鼓。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亦没有吸纳学者关于律师在场权的立法建议。笔者认为有以下三方面主要原因:

因此,在呼吁建立律师在场制度的同时,其他替代性措施也在同步探索,最主要的成果是录音录像制度。侦查讯问录音录像,早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部分检察院(以江浙等地为代表)已经开始试点,且运行日趋成熟。200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试行)》,标志着录音录像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铺开,此后不断出台文件扩大制度覆盖的案件范围和阶段,直到2012年刑事诉讼法最终在立法层面将其确定为正式制度。

录音录像制度的创设初衷和律师在场制度如出一辙,其主要功能集中在防止侦查人员刑讯逼供,确保讯问的合法性;其次旨在确认讯问笔录的真实性,保证讯问过程的公信力和笔录的准确性,防止犯罪嫌疑人在后续程序中翻供。可以说,录音录像制度作为律师在场制度的替代性举措被寄予厚望,推行初期也广受好评。部分学者认为此举是兴利避害、一举三得的良方,既预防了刑讯逼供等不当讯问行为的发生,又保护了侦查取证的秘密性,更避免了资源紧缺的困境。于侦查机关的诉求、于犯罪嫌疑人的保障、于客观真实的探寻、于程序正义的实现,录音录像制度皆为折中有益的现实出路。但从现状来看,录音录像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不少,其虽在预防冤假错案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效果实为有限。

(三)新时期的新机遇

就配套措施而论,一方面围绕着落实审判的中心地位,我国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应对长久以来的制度顽疾。尤其是改变过去的侦查中心主义作风,加强庭审作用。通过去地方化和行政化举措,赋予检察官、法官更大的自主权,削弱侦查机关的强势主导权。因此,扩大辩护权行使范围,加强被追诉人权利保障,与国际社会接轨无疑是下一阶段法治发展的合理展望。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将案件繁简分流、落实庭审实质化的改革目标,速裁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尝试,在节约司法资源和提高司法效率的同时,亦亟待被追诉方通过防御能力的提升来改善自身处遇,平衡与控方的“谈判筹码”。

二、域外参照:律师在场权的两种模式

推进自我完善的进程不能是闭门造车,而必须诉诸一定的参照对象,并以此为借镜筛选符合国情的模式类型。域外法治国家普遍建立了讯问时律师在场权,但各国对其基本态度和权限规范却大异其趣。虽然各国对讯问时律师在场制度都作出了规范,但根据权限范围和权利行使方式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积极抗辩式律师在场权,意味着律师不仅可以出席讯问活动,并且可以随时打断警察讯问,质疑讯问合法性或建议当事人不回答特定问题;另一类为消极防御式律师在场权,顾名思义,律师可以在讯问时在场,但不得打扰警察讯问,是一种消极监督并事后反馈意见的模式。迥异的权利类型背后反映的是一国固有的法律文化和诉讼传统。比如英国,作为传统的当事人主义国家,控辩对抗的精神体现在对诉讼每一个环节的规范上,是比较典型的积极抗辩式权利类型,而欧洲大陆国家大多还是基于追诉犯罪的立场,并没有赋予律师在讯问过程中随时打断提问的权利,更多是反映了消极监督者的角色。而侦查阶段具有司法审查传统的国家,例如法国和荷兰,通常侦查阶段的辩护权相对较弱,相比英格兰和威尔士,Salduz案判例和时下的欧盟指令更希望这些国家做出改变。

(一)积极主义的律师在场权

积极主义的律师在场权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英国1984年《警察与刑事证据法执行细则C》中明确规定允许律师在讯问过程中澄清、打断不当提问和建议当事人不回答特定问题,并且讯问只有律师在场并向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才可以进行。英国也是最早开创值班律师制度的国家,为了弥补讯问时律师在场的不足,英国提供法律援助性质的值班律师进行法律服务。值班律师由个别律师事务所指派,他们经常无法满足警察局建议的24小时提供服务的要求,而且存在律师经验不足、专业性不够等问题,往往无法提供给犯罪嫌疑人有价值的法律建议。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犯罪嫌疑人和律师没有阅卷权,所有的案卷信息都是警察以口头方式提供,警察会采取分阶段披露证据的方式,对案情的知悉程度直接影响了律师在讯问活动中的介入程度,同时律师在行使在场权时不得不考虑与警察的关系,过分对立实际上并不利于后续辩护活动的开展。又囿于英国审前沉默权的行使可能导致对犯罪嫌疑人不利的结果,大部分律师在讯问活动中不敢直接建议犯罪嫌疑人保持沉默,这无疑是一种保守对策。

(二)消极主义的律师在场权

(三)两种模型的对比和评价

消极主义面向的律师在场权则是当下更多国家的现实选择。积极律师在场权的实现不仅需要理念先行,还仰赖整体辩护资源的匹配。欧盟一直呼吁律师的“有效参与”,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讯问活动已达到有效辩护的效果。律师资源以及财政补贴的捉襟见肘也是各个法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法国为例,受制于律师资源的有限,不得不调动值班律师来应对法律帮助的缺口,但是法国律师协会内部设置缺乏精细化,大部分参与值班律师计划者并不是刑事专家。实践中有值班律师甚至连基本的权利告知程序都不熟悉,而提供的建议往往就是与警察合作。法国刑法专家表示“由于对案件证据知之甚少,警察在讯问期间要求律师保持被动,律师只能做消极的观察者”。这种现实的情况决定了只能以消极主义的在场权为主要模式。加上大陆法系国家追求客观真实的立场,以及对口供的重视,积极面向的在场权可能需要法律人的持久努力。转变侦查理念和充实辩护力量不是通过规范维度在朝夕间可以一蹴而就的。

综上,积极主义的在场权作为控辩平等武装理论下的理想做法,至少在目前的现实层面并不能完全发挥出制度优势,而广泛采纳消极主义立场的国家仍然存在着理念、制度以及资源的诸多限制,讯问时律师在场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探索,渐进式向理想的积极主义模式迈进。为促进在刑事诉讼早期阶段的积极辩护,最近比利时、匈牙利、爱尔兰和荷兰四国开展了跨境项目,面向律师进行促进有效防御的培训(SUPRALAT),提供技能和模拟演示,加强律师的思维演绎、跨学科知识和沟通技巧,以期向欧洲各地传播成功经验。

三、律师在场权的模式选项:宏观视角的考量

在时下的改革背景下,无论从未来制度完善还是当下现实需要的角度考量,讯问时律师在场权变成现实且发挥实效,都是恰逢其时的。不过,律师在场的引入也要吸取过往的教训,充分考虑制度形态的本土化特质,着力于侦查讯问期间,却又要防止过度激进而造成的水土不服。对此,笔者认为,在我国选择律师在场权的消极模式似乎更有利于制度功能的发挥。

(一)我国司法环境之必然导向

我国的司法传统以及体制有着区别于域外法治国家的特殊性。侦查权在我国由侦查机关独立行使,无须经过司法审查;同时也非检警一体化,检察机关的介入程度十分有限。这就意味着我国的侦查权是几乎封闭的运行模式。这中间,侦查机关享有绝对的信息垄断权,检察机关只能起到有限的外部监督与事后监督,配合有余制约不足。由此,最终导致了侦查机关一家独大的强势地位。侦查权过于集中则直接造成了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举步维艰。为此,必须打破侦查活动的封闭性,引入律师外部监督,规范警察讯问的方式和内容。

选择律师在场权的消极主义面向,更多是出于我国司法环境的考量。基于以上对本土法治资源的特殊性,侦查活动亟待外部力量的介入,进而确保监督讯问行为的合法有效,保证侦查人员没有侵犯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以及供述自愿性。这可以说是律师在场的最低限度的纲领要义。此外,制度土壤决定了制度移植的匹配程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刑事犯罪的高发期,侦查技术在进步,但是犯罪手段也愈发隐蔽狡猾,口供则是帮助破案的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赋予律师在场的积极主义权限,不免会导致讯问活动步履维艰,过分维护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则丧失了侦讯原本的功能指向,从而增加破案的资源投入。另一方面,在我国时下的司法环境里,侦查机关长期处于强势地位,权力的过度集中造成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会见、调查取证等权利尚需保障。推行过分积极的律师在场权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激进选择,短期内不会被广大侦查人员所接受,律师更会惮于发表意见。笔者认为,在现阶段能够保障犯罪嫌疑人供述的自愿性,监督侦查人员以使其不敢使用隐蔽的违法方法进行讯问,是更加现实的目标选项。

(二)侦查效率与人权保障之价值平衡

(三)辩护权发展之必然过程

辩护权在我国的发展是非常曲折艰难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侦查阶段不允许律师参与或者不承认其辩护人的地位,侦查阶段律师的辩护功能近乎为零,伴随着法律人的不断努力和法治环境的改善,直到2012年《刑事诉讼法》才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相应的诉讼权利在近些年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保障。可以预见,侦查阶段“承认律师辩护人地位——完善既有辩护权利——扩大辩护权利”是我国作为法治“发展中国家”符合规律的走向,也是域外法治发达国家的历史轨迹。可以看出,律师在场权是辩护权发展的必然走向和应有之意。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没有阅卷权,只能依靠与侦查机关有限的沟通,以及只言片语的会见来初窥案情。同时,侦查阶段案件事实和证据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寥寥几次会面并不能掌握全部进度,只能通过加强律师的“存在感”来增大把握程度。消极面向的律师在场权恰恰可以起到弥补作用。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对案件的了解,包括嫌疑人事后可能遗忘的审讯或供述的细节,为后续审判阶段的实体辩护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有助于有效监督侦查人员的讯问活动,一旦发现违法讯问,事后能够及时申请启动程序性制裁程序,防止“带病”证据污染审判。此外,消极主义在场权还能有效抑制侦查机关恶意报复的冲动,将刑法滥用之可能降至最低维度。这类在场权要求律师做到保证讯问的连贯性、完整性,通过书面报告的形式反馈意见和行使权利,减少与侦查机关的对抗,多发挥沟通协商的功能。与侦查机关建立一个和谐的共处模式,有利于辩护权的最大化实现,更有利于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辩护生态。

(四)与中国司法改革现状之高度契合

中国司法改革的精神内核可以阐释为优化机构资源配置,以实现司法公正、人权保障,维护司法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让每一个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刑事诉讼场域内,公平正义不仅体现在实体结果的处理上,更体现在犯罪被追诉人的切身感受上。是否在诉讼程序中保证了被追诉人基本的诉讼权利和人格尊严,同样是评判司法公正的重要根据。再具体化到诉讼阶段,侦查作为刑事诉讼的开端,虽然是为审判阶段做准备,但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案件的走向。故而,侦查阶段的人权保障尤为重要,离不开律师在场权的配合。

四、律师在场权之微观构建:消极主义面向的具体落实

通过横纵比对的结合,笔者更青睐于以消极主义面向来打造中国的律师在场权。从如下几个方面的细节中,我们可窥探到中国实践与此类律师在场机制之间的耦合关系。

(一)案件类型

在以往讨论在场权实现的范围时,论者大体上聚焦于性质严重的案件和未成年人案件。而时至今日,笔者认为应当全面放开案件标准,即全部案件中实现律师在场权。原因有二:第一,从案件类型的角度分析,以认罪与否来划分,被追诉人不认罪的案件,尤其需要保障当事人讯问过程中不受非法强制;而在认罪案件中,结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认罪的幅度和动机也离不开律师的见证和保护。以案件轻重来划分,侦查机关对重罪案件的重视程度自不待言,极易侵害犯罪嫌疑人的权益;在轻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若不认罪,侦查人员仍然可能违背嫌疑人的自愿来非法取证。综上,在所有刑事案件中都存在需要律师在场帮助的现实可能性。第二个原因是我国当下的刑事律师已突破四十万人,法律援助体系不断发展和细化,值班律师制度业已成熟。律师资源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完全可以承载律师在场制度的实现。

(二)供给主体

(三)权利类型

在英美法系国家,原则上律师在场才能开始讯问活动,除非当事人明确提出放弃权利,这是一种选择性的权利;而大陆法系国家,以意大利和俄罗斯为代表,颇有家长制作风,将律师在场权作为口供可采性的必要条件,属于强制性权利。鉴于我国的诉讼传统和法制环境,不宜采用强制性的律师在场权。将选择权交给被追诉人不失为一种灵活的、恰当的制度安排。一方面,被追诉人享有启动权利的自主权,可以依据自身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律师在场,满足个性化需要;另一方面,承继前文主张,对于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追诉人而言,可以寻求值班律师的在场支持,其非强制性属性合理使用了法律援助律师资源,而没有造成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四)流程设计

2.权利运行程序。一个事物能够发展壮大,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律师在场权的实现场域,律师的作用是内因,侦查机关的配合和保障则是外因。只有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成就一项制度的良好运行,权利才能落到实处。而在场律师的规范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律师全程在场监督讯问活动,不得干扰、打断侦查人员的讯问活动,讯问结束后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核对讯问笔录,若有错误指出让其补充或改正,更正后在讯问笔录上签字。第二,事后撰写讯问观察报告,若发现讯问存在违法现象,及时反馈给侦查机关或向同级检察院提出申诉或控告。第三,委托律师和值班律师都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侦查秘密的规定,不得散播、透露侦办案件的情况,不得影响舆论导向。

3.权利救济程序。有权利必有救济。对于律师在场权的救济,主要是针对侦查人员不履行告知义务,且侵犯律师在场权利的行为,律师可以主张的救济途径。严格口供规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完善和细化程序性制裁,将侵犯律师在场权所获得的口供严格排除,且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以此来保障犯罪嫌疑人获得律师在场帮助的底线自由。

结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制度的演进生生不息。于过去而言,律师在场权可谓是学者期盼不已又好似一场“自作多情”的奢望。而在当前,消极面向的律师在场权已然具备现实可行的条件和紧迫的制度需要,构建好这一制度,是完善辩护制度、推动刑事诉讼程序化改造的关键环节。期待在不远的未来,律师在场权将会像很多业已实现的权利一样常态化,甚至会向积极面向而发展。

作者:陈卫东(1960-),山东蓬莱人,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司法制度。孟婕(1990-),吉林吉林人,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

THE END
1.北京法律服务网二审不服后怎么申请法律援助 工号:服务人员904 留言回复: 您好!欢迎关注北京法律服务网。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根据您描述的情况,我们为您提供如下信息或建议: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http://bj.12348.gov.cn/lawservice/consult/detail?SiteID=122&ID=85656
2.有哪些24小时在线的免费律师咨询平台?法律分析:24小时律师在线咨询电话是12348。12348法律服务专用电话,是司法行政部门运用特定的电话专线和电信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775677.html
3.国家免费24小时法律在线咨询国家免费24小时法律在线咨询 国家免费24小时法律在线咨询,您好,中国司法部的“12345法援服务热线”为全国免费提供24小时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电话号码是12345,邮箱是12345@moj.gov.cn 1. 国家免费24小时法律在线咨询是指由政府提供的相关法律支持及咨询服务。https://yinghe.niaojiba.com/a/170690281919882.html
4.劳动仲裁要请律师吗金清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306人 专家导读 没有强制规定劳动仲裁要请律师,可以委托律师代理,也可以自己申请法律援助。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案件实行仲裁员和仲裁庭制度,在仲裁员(仲裁委员会指定或当事人选择)主持下,当事人在仲裁庭这个法定的、封闭的场所内就案件事实进行调查了解、质证、https://m.64365.com/zs/1405805.aspx
5.法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研究/周成泓对司法援助来说,一是将司法援助扩大到所有的诉讼案件,二是对司法援助的经费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三是对律师报酬实行分权管理,将法定援助的经费负担以赠款的形式转嫁到律师公会身上。对法律援助来说,改革要让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到法律的帮助,并且确定了对法律咨询给予援助以及在非司法程序中给以援助的法律范围,同时有利于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03.html
6.根据法律援助的有关规定,需要向律师支付办案补贴费用的,法律援助年前,法国作家懦勒·凡尔纳写了一部科幻名著《海底两万里》。20175月23日,新华社记者乘坐“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到4 811极为简单,挑战者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同时向自己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84ec7eee21fb45a892cb154a7be81dd1.html?fm=bdbds020b51a152dd726cae701a62e949b043
7.移民到欧洲,如何在当地找到专业且价格合理的法律服务?欧洲各国的法律体系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分为大陆法系(如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和英美法系(如英国、爱尔兰等)。这些差异导致了不同国家的法律服务形式和价格差异。欧洲法律服务市场相对发达,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公司和公立法律援助机构为移民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https://www.apearth.com/article/detail/7433
8.法国法律援助的机构有()法国法律援助的机构有() A.司法援助办事处B.省法律援助委员会C.全国法律援助委员会D.律师协会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你可能喜欢 美国律师执业的几种形式是() A.国资所B.个人开业C.联合律师事务所D.合伙律师事务所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澳门律师的任职资格有() A.能力条件B.业务条件C.道德条件https://m.ppkao.com/wangke/daan/a4fab78cfa09467b8d5791ae458cf339
9.聘请律师范文12篇(全文)(一) 社会律师、公职律师、法律援助律师的概念 社会律师是指取得了律师资格证或者司法考试资格证, 在律师事务所实习一年后取得律师执业证, 并在律师事务执业的法律执业人员。公职律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公职律师是指国家机关设立的, 主要办理国家机关的法律事务, 由取得公职律师执业证的国家公务员担任, 包括https://www.99xueshu.com/w/ikey6jkvm3ed.html
10.关于中国公民赴法国须知4、法国驻华使馆签证处 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东三街3号,邮编100600 开放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一上午9时至中午12时接受递交申请和咨询; 1、向律师公会(Ordre des avocats)寻求法律援助;2、向在法的一些较有知名度的华人律师事务所求助,如佩菲尔-石宛林联合律师事务所(电话:0143213712)、联华http://www.zhgl.com/tourmall/line/3955.htm
11.2024法国买香奈儿攻略(店铺地址和营业时间+预约流程+单品推荐+律师咨询:如果问题较为复杂且严重,消费者可以咨询律师,并寻求法律援助。 希望以上的维权渠道能帮助到购买者,确保其权益得到维护。 法国买香奈儿包可以退多少税? 来到奢侈品购物天堂法国,旅游疯狂剁手的同时也别忘了退税“回本”。如果是在大型商场的专柜购买的香奈儿包包,可以在商场内部专门退税的区域去退税;如果是在https://www.extrabux.cn/chs/guide/8380184
12.驻釜山总领馆提醒中国公民警惕非法兼职类电信诈骗法国新闻驻釜山总领馆提醒领区中国公民,上述转汇套现行为看似“低投入、高产出”,但本质是将电诈赃款转汇套现,可能涉嫌转移赃款及洗钱,将带来“高风险、大隐患”。警惕电信诈骗,谨防非法兼职,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切勿因小便宜吃大亏。如不幸卷入,请第一时间咨询律师寻求法律援助,并积极配合韩司法部门调查。 http://xyl.52hrtt.com/fr/n/w/info/F1731047236955
13.教案1、自诉案件中的代理:律师接受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作为代理人参见诉讼。 2、公诉案件中的代理:律师接受公诉案件中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的委托,担任诉讼代理人的活动。 3、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代理,分一般代理和特别授权代理。 第四节 法律援助制度 https://jp.ecupl.edu.cn/xsssfx/6683/list.psp
14.法国法律援助制度概述与启示期刊2012年5月,司法部法律援助管理干部赴法培训团赴法国进行培训学习.培训团成员听取了法国对外培训交流促进会、法国司法部法律信息和权益及司法援助和受害者援助办公室、巴黎律师公会负责人和专家关于法国司法体制及法律援助历史与现状的介绍,访问并听取了法国最高法院法律援助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sf201301022
15.巴黎设立法律援助点帮助解决家暴问题法国继承法巴黎市矛盾纠纷法国当地时间5月15日,巴黎市主管人力资源、社会对话和公共服务质量的副市长季宥(Antoine Guillou)和巴黎司法院院长诺埃勒(Stéphane Noel)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巴黎市设立法律援助点(PAD),开展法律普及,帮助解决家暴等法律援助问题以及5月24日国家法律宣传日活动的筹备情况。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4U2MSIC0514BIJT.html
16.广东诉讼服务平台?东莞诉讼服务平台如您对企业法务与合规的培训、咨询等感兴趣,可加“一法”官方微信crocso或来电15010055730,将有专人为您提供优质服务。 不找律师打官司(二)- 亲自立案篇 在上一篇文章里面,我们讲了如何求助于法律援助打官司。 实际生活中,很多朋友也找过法律援助,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还是决定自己亲自操刀上阵,我们在这一篇就讲讲https://www.51zlaw.com/flzs/96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