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潍坊“心”思路
唯有心安,才有民安,方能国安。
2019年,山东省潍坊市被列为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作为潍坊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此为契机,找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点,积极探索“心”思路与“心”方法,培育理性、平和的公众社会心态,提升公众幸福感、获得感。
山东省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葛茂宏
中心外景
党政统筹高质量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自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以来,潍坊市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启动会、印发实施方案及重点工作任务、强化督导评估。中心积极响应,充分发挥技术指导功能,高质量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强化组织领导。中心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9个科室或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试点项目办公室,统筹协调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研究解决试点中存在的难题。
明确职责分工。中心成立专业技术指导组、心理危机干预组、社区服务管理组、心理健康宣教组4个专业工作小组,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落实重点工作。中心针对潍坊市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建设2020年及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多次召开推进会,强化沟通协调,明确任务分工细则与工作进度,制定配档表,明确完成时限,确保完成试点任务。
完成督导评估。中心每年根据国家、省、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重点工作任务,牵头制定《潍坊市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评价标准》,按照潍坊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组织专家,对全市15个县(市、区)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现场评价,及时发现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特色亮点,助力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延伸触角社会心理服务人人可及
搭建卫生健康系统心理服务平台。中心牵头制定《潍坊市卫生系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在中心建立规范化心理咨询室,并以此为模板向全市推广。目前,潍坊市挂牌成立市、县两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13处,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全部设置了临床心理科或心理咨询室,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
培育评估标准化社会心理咨询机构。针对社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缺乏行业准入标准、服务提供和机构发展参差不齐的现状,中心牵头组织实施全市心理咨询服务机构量化评估工作。2020年11月,潍坊市194家机构完成初评,专家组对县(市、区)评估B级以上的41家机构进行现场复核。复核通过后,市卫生健康委颁发评估证书及牌匾,并向社会公布,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用人单位购买服务时优先考虑。
练好内功打造多层次实战型队伍
自2013年开始,潍坊市连续多次举办市级培训班,累计培训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人员1.3万余名,有1000余人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证;各县(市、区)、开发区累计培训辖区心理咨询服务人员7000余人。
充实专家队伍。中心选派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及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专家,参加市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指导专家组,为全市及各县(市、区)试点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开展技术培训、质量控制及督导调研等。
建立人才信息库。中心牵头建立由多部门国家心理咨询师组成的人才信息库。中心连续多次承办全市心理咨询师技能大赛市级决赛,有力提升了广大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中心承办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技能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该市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能力和心理危机干预水平。
组建心理服务队。中心成立了由40余人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并指导15个县(市、区)开展心理危机和心理援助工作。中心成立心理热线队伍,每年至少对接线员开展2次系统培训。中心成立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以专业社工为引领,以志愿服务队伍为补充,积极开展心理科普知识的宣传宣讲、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
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中心作为山东省精神科医师培养基地,承担2021年山东省精神科医师培养项目。中心承办潍坊市基层精神科医师培养项目,共有来自潍坊15个县(市、区)的15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中心通过开展较为系统的理论培训和临床技能培训,提高了全市的精神卫生工作水平。
多措并举社会心理服务多元发力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为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社会每个角落,中心进行了全方位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线上线下齐发力,极大提高了社会心理知识的普及率和知晓率。
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六进”活动。中心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六进”活动,心理服务专家走进监狱、儿童福利院、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心理健康服务等活动。中心与潍坊市总工会合作,对全市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研,深入了解职工心理健康有关情况,为下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今年以来,中心派出专家80余人次,开展面向全人群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
深入推进心理危机干预及热线服务。中心及时发现、干预有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对重大灾害后出现心理异常苗头或倾向的人群,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与疏导。中心印发《新冠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为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制作“专属心灵礼包”,发放“心理锦囊”,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中心开通心理援助热线,由原来的1个席位扩充到4个席位,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免费为公众提供24小时心理热线服务,每年为近3000名市民提供心理干预和疏导服务。
深化心理健康服务校医合作。中心与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浞景学校等学校签署《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校医合作协议》,畅通学生心理危机和心理障碍诊断、转介、治疗绿色通道,促进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氛围。
自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以来,中心心理健康服务从简单的宣传到多样化服务,从单薄的力量到社会化参与,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寻求,从线下到线上,摸索出可复制、可操作的经验和方法。2021年是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收官之年,中心以拓宽心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为重点,提升品牌特色工作,全面推进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积极探索,多元创新,让心理服务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培育理性平和的公众社会心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