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t淋巴细胞,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吸烟;免疫系统;T细胞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吸烟对免疫系统影响的机制.方法分别于3mo和9mo对吸烟组及对照组大鼠行抗体形成细胞(AFC)试验和抗CD3抗体诱导的T细胞增殖试验以测定其体液和细胞免疫.结果9mo后,吸烟组大鼠对绵羊红细胞的抗体形成细胞反应及抗CD3抗体诱导的增殖反应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3mo时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期吸烟所引起的免疫抑制是与抗原刺激T细胞后,T细胞不能有效地活化、增殖和分化有关,T细胞自身的细胞免疫受到损伤,也使得它不能有效地辅助B细胞进行增殖及产生抗体,从而使体液免疫也变得无能.
Keywords:smoking;immunizationsystem;Tcells
Abstract:AIMToinvestigatethemechanismofhowcigarettesmokeaffectstheimmunizationsystem.METHODSAntibody-formingcellresponseandassayforanti-CD3-in-ducedproliferationwereperformedtodeterminethecellularandhumoralimmunityafter3and9months’smoking.RESULTSComparedtothoseofthecontrolgroup,thean-tibody-formingcellresponseandanti-CD3-inducedprolifera-tionofsmokinggroupreducedsignificantlyafter9months,while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after3months.CONCLUSIONImmunosuppressioncausedbychronicexposuretocigarettesmokeisrelatedwiththeimpairmentofantigenmediatedsignalinginTcells.TheimpairmentleadstothesignificantreductionofactivationandproliferationofTcells,whichinturncausestheimpairmentofthecellularimmunityandtherebythedisabilitytohelptheBcellstoproduceantibodies.Therefore,thehumoralimmu-nityisanergyasaresult.
0引言
吸烟是影响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显著升高心脏病、肿瘤、急慢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有人认为就是因为吸烟所引起的免疫系统的损害才导致了人体对这些疾病的易感性[1].吸烟可影响广泛的包括体液的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功能[2].尽管人们了解到长期吸烟会影响兔子、猴和人类的T细胞反应,但其确切的分子机制却尚未阐明.大鼠若长期暴露于烟草的主要毒性成分尼古丁,抗体形成细胞的反应就会受到影响.其原因可能是T细胞的反应性增殖降低,也可能是T细胞依赖的抗体反应降低.然而,吸烟对T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人们尚未清楚,这种免疫抑制有可能与T细胞内抗原介导的信号转导受损有关[3].除尼古丁之外,烟草中含有成千上万种其他毒性物质.为研究吸烟引起的免疫抑制的分子机制,我们给SD大鼠每日持续吸烟数小时,持续9mo,然后观察其免疫功能的改变.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①动物:4~5wk龄的SD雄性大鼠共50只购自本校实验动物中心,到6wk龄时按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吸烟组,3,9mo时分别处死10,15只.②抗CD3抗体购自北京中山公司.
-1的抗CD3抗体,另一组不加,37℃培养3d后掺入3H(0.5μCi/孔),测定.
2结果
2.1长期吸烟对抗体形成细胞反应的影响3,9mo后,与对照组相比,吸烟大鼠脾细胞的T,B淋巴细胞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经绵羊红细胞免疫4d后,对两组大鼠的抗体形成细胞反应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9mo时吸烟组大鼠对绵羊红细胞的抗体形成细胞反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图1略
2.2吸烟对TCR介导的T细胞增殖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长期吸烟可以减低T细胞对其有丝分裂原的反应[5].我们用抗CD3抗体直接连接TCR,诱导T细胞的增殖,结果发现,吸烟9mo时的大鼠对抗CD3抗体诱导的增殖反应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
图2略
3讨论
蛋白磷酸化是细胞调节过程中一个主要的作用方式.抗原刺激T细胞后,蛋白酪氨酸激酶被活化,这就会通过酪氨酸依赖的机制激活磷脂酶C-γ1(PLC-γ1)及产生IP3[7].而IP3是人们所熟知的引起细胞内Ca2+迅速、持久上升的重要介质.IP3的产生和细胞内Ca2+的蓄积是T细胞发挥其功能的基本条件,因而,长期吸烟所引起的T细胞的功能障碍很可能是由IP3产生或Ca2+蓄积障碍所引起的信号转导途径受损引起的.
参考文献
[1]HoltPG,KeastD.Enviromentally-inducedchangesinimmuno-logicalfunction:Acuteandchroniceffectsofinhalationoftobac-cosmokeandotheratmosphericcontaminantsinmanandexperi-mentalanimals[J].BacteriolRev,1997;41(2):205-216.
[2]SoporiML,GengY,SavageSM,SoszynskiD,KlugerMG,PerrymanEK,SnowGE.Effectofnicotineontheimmunesys-tem:Possibleregulationofimmuneresponsesebycentralandperipheralmechanisms[J].Psychoneuroendocrinology,1998;23(2):189-204.
[3]GengY,SavageSM,Razani-BoroujerdiS,SoporiML.Effectsofnicotineontheimmuneresponse.ChronicnicotinetreatmentinducesTcellanergy[J].JImmunol,1996;156(12):2384-
2390.
[4]SoporiML.Cigarettesmokecausesinhibitionofimmunere-sponsetointratrachealyadministeredantigens[J].ToxicolApplPharmacol,1997;97(4):489-499.
[5]SoporiML,GoudN,KaplanAM.Effectsoftobaccosmokeontheimmunesystem,inimmunotoxicologyandimmnopharma-cology[M].2ndend.NewYork:AlbuquerquePublishers,1995:413-434.
【关键词】T细胞;胸腺细胞;分化;选择
2胸腺微环境
胸腺微环境是胸腺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由诱导其增殖、分化与选择性发育的各种因素构成。淋巴干细胞早期即在胸腺内开始分化,应用小鼠胸腺细胞实验模型研究表明,在胚胎11~12天pro-T细胞已进入胸腺,在胸腺微环境的影响下胸腺细胞迅速发生增殖和分化。
目前已知诱导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的主要因素包括:①胸腺基质细胞(TSC)通过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直接与胸腺细胞相互作用,其中胸腺内的哺育细胞(nursecell)对于T细胞的成熟和分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②胸腺基质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SCF、IL-1、IL-6、IL-7、GM-CSF等)和胸腺激素(胸腺素、胸腺α肽、胸腺生成素等)诱导胸腺细胞分化;③胸腺细胞自身分泌多种细胞因子(IL-2、IL-4、IFNy、IFNα等)对胸腺细胞本身的分化和成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④胸腺上皮细胞(TEC)、巨噬细胞(M)和树突状细胞(DC)对于胸腺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自身耐受、MHC限制以及功能性T细胞亚群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⑤细胞外基质也是胸腺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多种胶原蛋白、网状纤维蛋白、葡萄糖胺聚糖等,它们可促进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接触,并促进胸腺细胞在胸腺内移行和成熟。
3胸腺细胞的分化阶段
胸腺细胞从皮质浅层到皮质深层,进而经过皮、髓质交界处进入髓质,在胸腺微环境的作用下逐渐分化成熟,它们的分化程序受到严格的调控。根据对人胸腺不同部位胸腺细胞的表型分析,胸腺细胞的分化可分为4个阶段。
3.1前T细胞:主要位于胸腺被膜下,细胞体积较大,胞质内细胞器少。pre-T细胞的表型为CD3-、CD4-、CD8-、CD25-、C-kit10、TCRαβ-,即尚未出现T细胞标志,但表达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Tdt),部分细胞表达CD7。
3.2早期胸腺细胞:主要分布于被膜下、小叶间隔附近及胸腺皮质浅层。早期胸腺细胞体积大,核圆形,电子密度较低,染色质呈细粒状,核仁不明显;胞质少,呈环带状,细胞器少,仅见少量游离核糖体和球形线粒体。在胚胎10~14周时,这种细胞是构成胸腺的主要细胞成分。15~20周时,该类细胞数量相对减少,30周至足月则更少。早期胸腺细胞的表型为CD2+、CD3+、CD5+、CD4-、CD8-、CD25-、TCRαβ-,由于缺乏CD4和CD8分子,因此又称双阴性(DN)细胞。DN细胞向皮质深层迁移的同时,发生TCRβ基因重排及转录,可使自身免于凋亡(apoptosis),更重要的是,其TCRβ-βCD3可逐渐表达于细胞表面,与基质细胞配基结合后,经p56lek传导信号,诱导CD4/CD8分子表达及TCRβ基因发生等位排斥。
3.3普通胸腺细胞:由早期胸腺细胞经数次分裂后移向皮质深层发育而成,是胚胎20周以后胸腺皮质的主要成分。细胞中等大小,核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呈斑块状,功能活跃者多见核仁,趋向退化者核深染。
普通胸腺细胞表达CD3、CD1和T细胞抗原受体(TCR),随即出现CD4和CD8分子。这种具有完整TCR及CD4+CD8+T细胞又称双阳性(DP)细胞,约占此类细胞总数的80﹪~85﹪。只有极少数普通胸腺细胞继续分化为成熟胸腺细胞,而绝大部分将在阳性和阴性选择中凋亡而被清除(后述)。
3.4成熟胸腺细胞:主要位于皮质深层或髓质。细胞体积相对较小,与外周血小淋巴细胞形态无异,光镜和电镜下也难与普通胸腺细胞区分。成熟胸腺细胞除高表达TCR外,主要表达CD4+或CD8+,所以又称单阳性(SP)细胞。
4胸腺选择过程
T细胞发育成熟的关键步骤是双阳性(DP)细胞向单阳性(SP)细胞分化阶段所发生的胸腺选择,包括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分子)在这两种选择中起决定性作用。
4.1阳性选择过程:主要发生在DP细胞与胸腺上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TCRαβ的介导下,若DP细胞能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MHC-Ⅰ类或MHC-Ⅱ类分子以适当亲和力结合,则可能被选择而继续发育,分化为SP细胞;若DP细胞不能与MHC分子有效结合或发生高亲和力结合,则在胸腺皮质中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即凋亡。在此过程中,MHC-Ⅰ类分子选择CD8共受体,而使同一个DP细胞表面CD4共受体减少;MHC-Ⅱ类分子则选择CD4共受体,使CD8共受体减少。这种选择过程赋予成熟CD8+CD4-T细胞具有识别外来抗原与自身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的能力,CD4+CD8-T细胞具有识别外来抗原与自身MHC-Ⅱ类分子复合物的能力,此即T细胞获得MHC限制性的基础。阳性选择可消除所有非己MHC限制性T细胞克隆,而保存自身MHC限制性T细胞克隆,包括潜在而有害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
4.2阴性选择过程:主要发生于DP细胞与胸腺内巨噬细胞(M)、树突状细胞(DC)或髓质上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位于皮质与髓质交界处的DC和M均表达高水平的MHC-Ⅰ类抗原和MHC-Ⅱ类抗原,后者与自身抗原结合成复合物,对已经历过阳性选择的胸腺细胞进行阴性选择。能识别自身抗原-MHC分子复合物的胸腺细胞即被激活而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而不能识别该复合物的胸腺细胞则继续发育。经阴性选择后,排除了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并获得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
经历上述与MHC有关的选择过程,约有95%以上的胸腺细胞被灭活或淘汰,只有少量胸腺细胞分化成熟为具有MHC限制性、可识别非己抗原的CD4+CD8-或CD4-CD8+单阳性细胞,即具有免疫功能的成熟T细胞。
5成熟T细胞库
成熟的胸腺细胞大部分通过皮质与髓质交界处的高内皮微静脉(HEV)进入血液,少数经淋巴管入血。成熟胸腺细胞为处女型T细胞,或称初始T细胞(Tn细胞),它们都是未经抗原刺激的CD45RA+T细胞群,这和记忆T细胞(Tm细胞)表达CD45RO+有所不同。Tn细胞迁出胸腺后,依靠其表面的归巢受体(HR,即CD44分子)定居于周围淋巴器官并参加淋巴细胞再循环。遍布全身各处的T细胞共同构成T细胞库(Tcellrepertoire)。成熟T细胞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①TCR识别抗原受MHC限制,即不仅特异性识别经抗原提呈细胞(APC)加工处理的抗原肽,而且须同时识别与抗原肽结合成复合物的MHC分子;②对自身抗原具有耐受性,一般不对自身MHC分子或与之结合的自身抗原分子产生应答,即所谓自身耐受现象。
[1]陈晔光,张传茂,陈佺.分子细胞生物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27-438
[2]高英茂,宋天宝.组织学与胚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2-175,472-474
[3]BommhardtU,ColeMS,TsoJY,eta].SignalsthroughCD8orCD4caninducecommitmenttotheCD4lineageinthethymus[J].EurJImmunol,1997,27:1152-1163
[4]HogquistKA,TomlinsonAJ,KieperWC,etal.Identificationofanaturallyoccurringligandforthymicpositiveselection[J].Immunity,1997,6:389-399
[5]IgnatowiczL,KapplerJ,MarrackP.TherepertoireofTcellsshapedbyasingleMHC/peptideligand[J].Cell,1996,84:521-529
[6]KishimotoH,SprentJ.NegativeselectioninthethymusincludessemimatureTcells[J].JExpMed,1997,185:263-271
[7]NehlsM,KyewskiB,MesserleM,etal.Twogeneticallyseparablestepsinthedifferentiationofthymicepithelium[J].Science,1996,272:886-88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9.69±12.44)岁;平均KPS评分(64.39±21.25)分。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8.30±12.33)岁;平均KPS评分(65.06±22.21)分。两组在性别、年龄及KPS评分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案化疗,连用4个周期。观察组在化疗间期给予六君子丸治疗,每袋重9g,9g/次口服,2次/d。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检测方法为:采患者晨空腹静脉血,置于抗凝管中,以3000r/min,高速离心5min,采集上层血清,置于-20℃保存,采用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BDLSRFortessa型)测定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包括NK细胞、CD3、CD4、CD8、CD4/CD8,试剂盒为仪器配套。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版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两组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治疗前两组的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清NK细胞、CD3、CD4及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D8水平明显升高(P
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内功能最重要的一大细胞群,在正常机体内各个T淋巴细胞亚群相互使用,维持着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在T淋巴细胞亚群中NK细胞是抗肿瘤的重要效应细胞,不仅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产生白介素-2(IL-2)、干扰素细胞因子而增强其他细胞的抗肿瘤作用;CD3代表总T细胞,CD4代表T辅助细胞(TH)即免疫辅助细胞,CD8代表T抑制细胞(TS)即免疫抑制细胞[3]。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4个周期的化疗后对照组患者血清NK细胞、CD3、CD4及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D8水平明显升高,说明化学治疗损害晚期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而观察组患者血清NK细胞、CD3、CD4及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水平明显降低,说明中医补虚扶正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中药六君子丸可以提高晚期SCLC患者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勇,郭逸,丁晓娟,等.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肺癌小鼠化疗后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医学综述,2013,19(10):1878-1879,1882.
[2]马晨光.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晚期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黑龙江医学,2013,2(6):124-126.
[关键词]肺癌;T淋巴细胞;NK细胞;流式细胞术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10%~20%[1],预后极差。近50年来,我国肺癌发病率明显增高,在大中城市肺癌已居男性肿瘤之首。T淋巴细胞在抗肿瘤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T细胞应答是控制肿瘤生长发育的最重要的宿主应答;参与抗肿瘤免疫的两类T细胞亚群为CD4+辅助/诱导T细胞、CD8+抑制/细胞毒T细胞;T淋巴细胞及亚群可作为临床判断患者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NK细胞在抗肿瘤的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效应作用,能够直接杀伤各种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是机体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本文旨在探讨肺癌患者淋巴亚群变化和不同年龄组细胞免疫状况。
1.1一般资料
570例肺癌患者均为2009年1月~2012年10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肿瘤医院初次住院的临床确诊患者,其中,男性481例,女性89例,男女比例为5.4∶1;最大年龄92岁,最小27岁,中位年龄66岁。正常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5~57岁,均为体检未发现肿瘤及免疫性疾患的人员。
1.2样本采集
肝素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2mL,室温放置,样本24h内做染色处理。
1.3试剂仪器
使用BDMultitestTMIMKkit四色荧光抗体试剂盒(CatNo:340503),CaliBRITETM3COLORKIT(CatNo:340486)和CaliBRITETMAPC(CatNo:340487)定标荧光微球,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调用四色免洗条件MultiSET软件自动分析淋巴细胞亚群;报告NK细胞(CD16+56+)、T淋巴细胞(CD3+)、辅助/诱导T细胞(CD3+CD4+CD8-)和抑制/细胞毒T细胞(CD3+CD4-CD8+)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淋巴亚群结果的年龄趋势分析用线性回归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肺癌不同年龄组构成比
本组结果在51~80岁年龄段内发病人数占肺癌总人数的78.3%,是肺癌高发年龄段。肺癌在71~80岁组发病率最高(28.8%),可能是人的衰老,免疫系统功能衰弱,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肿瘤发病率增加。由于80岁以上人群数量明显减少,其发病率明显减低并不能说明其发生肺癌的概率会降低。各组比例如图1。
2.2肺癌患者不同年龄组与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肺癌患者CD4+T细胞相对减低、CD8+T细胞相对增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K和CD3+T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癌患者不同年龄组与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见表1。
2.3肺癌患者淋巴亚群结果的年龄趋势分析
以年龄组(1)~(5)组为自变量,以淋巴亚群结果为因变量作线性回归分析,SPSS17.0软件统计结果见表2。
随着肺癌患者年龄降低NK细胞有明显降低趋势(P<0.01),CD3+T细胞有明显增加趋势(P<0.01),如图2。
CD4+T细胞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可识别肿瘤细胞分泌的可溶性抗原,参与B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的激活,进而发挥抗瘤作用;CD4+T细胞的减少可以解释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肿瘤细胞具有分泌多种免疫抑制因子功能,可抑制T细胞和NK细胞[2],使CD4+T细胞和NK细胞数量减少,CD4+T细胞和NK细胞减少可削弱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本组结果显示CD4+T细胞和NK细胞明显降低,说明肿瘤患者存在免疫逃避;随着年龄的增大CD4+T细胞降低明显,免疫功能随年龄增加而不断下降[3],肿瘤的免疫逃避增加。
CD8+T细胞按CD28有无可分为CD8+/CD28+和CD8+/CD28-两类,前者有细胞毒细胞功能,而后者则有抑制功能,CD28分子在T细胞激活、增殖中具有重要作用;恶性肿瘤患者CD8+T细胞CD28+分子表达率显著下降,影响T细胞的活化增殖,而CD8+/CD28-T细胞逐渐增高,进而造成机体对肿瘤免疫力的下降[3-4]。在抗肿瘤的免疫应答中,细胞毒性T细胞(CTL)成为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5]。本组结果CD8+T细胞明显增加超过CD4+T细胞减少的数量导致CD3+总T细胞增加,说明肺癌患者有抑制功能的T细胞增加,CD8+T细胞不能被充分激活而无法产生有效抗肿瘤作用。在杀伤肿瘤中往往CD4+、CD8+两类细胞相互配合,共同协作。肿瘤形成发展过程中,产生或分泌可溶性免疫因子,可诱导CD8的产生同时阻止CD4的形成和成熟而导致CD4+/CD8+比值下降,CD4+/CD8+比值可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
NK细胞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感染,抗器官移植,参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调节及其免疫调节的功能。NK细胞通过受体作用维持平衡、发挥杀伤效应[6-7]。CooperMA等[8]研究证明人外周血NK细胞可分为二群,80%~90%的NK细胞低表达CD56高水平表达CD16(CD56dimCD16brigh),此类细胞可有效地发挥细胞毒作用;10%~20%的NK细胞表型为CD56brighCD16dim或CD56brighCD16-,其功能主要是分泌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陈文宽等[9]研究78例喉咽鳞癌患者发现癌症组较非肿瘤对照组NK细胞活性低;局部晚期患者及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NK细胞活性同样降低。康培良等[10]报道胰腺癌根治手术治疗后可明显提高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免疫功能。本研究肺癌患者NK细胞降低与文献一致[9-11],患者越年轻NK细胞免疫活性越低。
在21~40岁组NK细胞明显降低,CD3+细胞、CD8+T细胞明显增高,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在71~80岁组NK细胞比前四组明显增高(P<0.01)、稍高于对照组,说明年轻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活跃,老年患者机体代谢慢、肿瘤生长也相对缓慢,老年机体本身免疫低下,细胞免疫反应降低。不同年龄的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不同,其治疗策略、方法也应不同。肺癌患者越年轻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越明显,提示年轻患者的治疗更要注重细胞免疫的调节和平衡。而老年患者机体本身免疫功能低下,细胞免疫对肿瘤的抑制能力有限,应注意机体的整体性治疗,防止并发症。
总之,肺癌患者的CD4+T细胞降低、CD8+T细胞升高、CD4+/CD8+比值显著降低,NK细胞降低,说明患者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检测可作为肺癌免疫功能及预后的监测指标。肺癌年轻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明显,提示年轻患者的治疗更要注重细胞免疫的调节和平衡。
[参考文献]
[1]ColemanRE.Clinicalfeaturesofmetastaticbonediseaseandriskofskeletalmorbidity[J].ClinCancerRes,2006,12(20Pt2):6243-6249.
[2]王贵强.肿瘤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263-3265.
[3]邹春英,吕培中,王晓莲,等.老年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CD28表达水平的改变[J].实用老年医学,2006,20(5):328-330.
[4]TsukishiroT,DonnenbrergAD,WhitesideTL.RapidturnoveroftheCD8(+)CD28(-)T-cellsubsetofeffectorcellsinthecirculationofpatientswithheadandneckcancer[J].CancerImmunolInnunother,2003,52(10):599-607.
[5]DUYC,LINP,ZHANGJ,etal.FusionofCpG-ODN-stimulatingdendriticcellswithLewislungcancercellscanenhanceanti-tumorimmuneresponses[J].TissueAntigens,2006,67(5):368-376.
[6]RauletDH,VanceRE.Self-toleranceofnaturalkillercells[J].NatRevImmunol,2006,6(7):520-531.
[7]DiefenbachA,RauletDH.Innateimmunerecognitionbystimulatoryimmunoreceptors[J].CurrOpinImmunol,2003,15(1):37-44.
[8]CooperMA,FehnigerTA,CaligiuriMA.Thebiologyofhumannaturalkillercellsubsets[J].TrendsImmunol,2001,22(11):633-640.
[9]陈文宽,宋明,陈福进,等.喉咽鳞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分析[J].癌症,2006,25(10):1300-1302.
[10]康培良,黄文,王继德.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动态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5,12(2):103-105.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功能
慢性丙型肝炎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传染性疾病[1]。一些报道表明丙型肝炎患者CTL的免疫功能低下,只能起到抗感染的作用,无法抵抗感染细胞中的病毒,导致病毒一直存在于细胞中,最后可能诱发肝癌。本文对1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丙型肝炎病毒CTL的活性进行检测,研究了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CTL的功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2实验方法
使用PCR-SSP法对患者进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检测。将表达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通过基因转染法转染HepG2细胞,经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Hep-Core细胞,经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证实有HCV核心蛋白表达;分离患者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经体外诱导扩增获得HCV特异性CTL(HCV-CTL),以Hep-Core细胞和HepG2细胞作为靶细胞,运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HCV-CTL的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以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采用SPSS15.0分析软件包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P
2.1转染细胞中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表达
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证实使用HCV-C转染的HepG2细胞中有HCV核心蛋白表达,没有转染或空白的细胞中无HCV核心蛋白表达。
2.2HCV-CTL活性检测
运用乳酸脱氢酶法分析18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10例正常人的HCV-CTL活性。丙型肝炎组患者的HCV-CTL活性为(24.1±4.6)%,正常对照组为(43.2±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浓度的测定
丙型肝炎组患者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浓度为(961±239)pg/ml,正常对照组为(3125±676)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HCV-CTL活性和获得SVR的关系
本研究中另外选取完成常规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6例,其中获得SVR患者9例,无应答患者7例,均经过HCV-CTL活性检测。其中获得SVR患者的HCV-CTL活性为(41.5±2.6)%,无应答患者为(25.1±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慢性丙型肝炎(CHC)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CHC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该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HCV慢性感染可能引发肝脏慢性炎症、纤维化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肝癌[2]。丙型肝炎患者CTL免疫功能和肝病的恶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3]。CTL免疫功能低下包括细胞抗病毒能力下降、刺激后增殖能力下降、IFN-γ分泌减少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后机体会产生针对HCV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应答,CTL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机体阻止病毒感染恶化和清除病毒感染的效果。如果CTL的免疫应答较强,能够起到完全清除HCV的作用;如果CTL的免疫应答功能低下,只能起到抗感染的作用,无法抵抗感染细胞中的病毒,导致病毒一直存在于细胞中,最后可能诱发肝癌。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表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CTL的活性降低,CTL的免疫功能会随之下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CTL活性降低,CTL的免疫功能低下与病毒水平和基因型有一定关系。
参考文献:
[1]窦晓光,丁洋.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新策略和新方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08(03):54-55.
【关键词】;甲基化;淋巴细胞;细胞免疫
人体免疫系统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共同参与,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而发挥作用。其中淋巴细胞对免疫应答的启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吸毒人群的免疫系统受到极大破坏,淋巴细胞的活性也受到破坏[1]。而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性免疫疾病中,均发现其淋巴细胞DNA甲基化水平发生异常[2]。吸毒所导致的免疫力低下,与淋巴细胞甲基化水平是否存在特定规律,这是本研究的主要着眼点。本研究通过检测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研究吸毒者免疫力受损与DNA甲基化的关联,为探讨对免疫病理损伤可能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1.2主要仪器和试剂多功能酶标仪InfiniteM200F200(奥地利TECAN);流式细胞分析仪EPICSXL(美国Coulter);超低温冰箱PremiumRange(美国NBS);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NANODROP2000(美国THERMO);生化培养箱SHP-250(上海精宏);台式离心机(美国EPPENDORF);可调式移液器(美国EPPENDORF)。
淋巴细胞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美国Omega公司);整体甲基化定量试剂盒(美国Epigentek公司);单克隆抗体(美国BD公司)。
1.3试验方法
1.3.1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被试人员在清晨空腹静脉采血5ml于肝素抗凝管中。取肝素抗凝血100μL于小试管底部,分别加20μL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混匀,室温(18~25℃)孵育15min。加红细胞溶解液1ml,充分混匀。待红细胞完全溶解后上流式细胞仪检测。在波长488nm时,计数30000个细胞。记录分析直方图,数据经ELITE软件处理,以百分率报告。
1.3.2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的提取被试人员在清晨空腹静脉采血5ml于EDTA抗凝管中。供试血样淋巴细胞基因组DNA抽提采用SEBloodDNAKit(美国Omega公司),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抽提的DNA保存于-20℃备用。
1.3.3DNA含量测定及纯度鉴定取抽提好的DNA溶于双蒸水中,于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NANODROP2000(美国THERMO)上测量260/280nm光密度值。保证供试样本A260/280比值均在1.7~1.9之间,浓度在50~100μg/ml,以用于整体DNA甲基化水平的测定。对不符合要求的DNA样本重新进行抽提和定量。
1.3.4淋巴细胞整体基因组甲基化水平测定DNA整体甲基化水平采用整体甲基化定量试剂盒(美国Epigentek公司)检测。该试剂盒采用抗原抗体结合的方法,将DNA固定到一个对DNA具有高亲和力的反应孔中,甲基化的DNA能够被5甲基胞嘧啶抗体识别,通过抗原抗体识别反应进行定量,甲基化的DNA与OD值的高低成正比。具体操作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DNA甲基化的程度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甲基化%=OD(样本-空白对照)/2×OD(阳性对照-空白对照)
2.1整体DNA甲基化水平检测结果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淋巴细胞中基因组DNA甲基化百分率为(15.37±3.28)%,显著低于正常健康人群的(23.18±7.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CD3+、CD3++CD4+和CD3++CD4+/CD3++CD8+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本研究表明吸毒者总T细胞(CD3+)减少,CD3++CD4+细胞也显著降低,CD3++CD8+无显著变化,故CD3++CD4+/CD3++CD8+明显下降,说明抑制吸毒者的正常免疫功能。对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早有报道。早在1974年Brown等[3]就报道,海洛因成瘾者免疫功能缺陷,表现为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降低。海洛因广泛抑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使淋巴细胞增殖和活性受抑制[4-5]。同时还能引起T淋巴细胞对PHA刺激导致的分化能力下降,分泌IL-2、INF-γ、IL-4能力下降[6]。研究表明,吸毒者整体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其机制可能是海洛因等药物毒性代谢产物抑制了T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力,也可能是长期滥用外源性阿片样物质引起机体下丘脑神经内分泌激素系统(阿片肽系统)退行性改变,使其对T细胞及其亚群的正常调节作用减退和消失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受损[7]。
[1]杨忠礼,李娟,王丽,等.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定量研究与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5(1):10-12.
[2]李遇梅,李安生,陈志强.DNA甲基化与肿瘤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4,30(5):294-296.
[3]BrownSM,StimelB,TaubRN,etal.Immunologicaldysfunctioninheroinaddicts[J].ArchInternMed,1974,134(6):1001-1006.
[4]CarrDJ,FranceCP.Immunealterationsintreatedrhesusmonkeys[J].PharnmolExpTher,1993,267(11):9-15.
[5]BhargaraHN,ThonasPT,ThoratS,etal.Efectsoftoleranceandabstinenceofcellularimmunefunction[J].BraRes,1994,642(122):1-10.
[6]ZakiNG,OsmanA,MoustafaH,etal.Alterationsofimmunefunctionsinheroinaddicts[J].EgyptJImmuno1,2006,13(1):153-171.
[7]VallqoR,DeLeonCasasolaO,BenyaminR.Opioidtherapyandimmunoanppression:areview[J].AmJTher,2004,11(5):354-365.
[8]SwkigawaJ,OkadaM,OgasavaraH,etal.DNAmethylationinsystemiclupuserythematogus[J].Lupus,2003,12(2):79-85.
[9]RiehardsonB.EvidenceforimpairedTcellDNAmethylationin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andrheumatoidarthritis[J].ArthritisRheum,1990,33(6):1665-1673.
【关键词】
宫颈癌;外周血T淋巴细胞;NK细胞检测;临床意义
TheClinicalsignificaneofperipheralbloodTlymphocytesandNKcellsincervicalcancerpatients
WANGHongning.
ZongnanWomensHospital,Chengdu61004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peripheralbloodTlymphocytesinpatientswithcervicalcancerandNKcellsanditsclinicalsignificanceMethodsFromJan.2009toJan.2011,214casesofcervicalcancerpatientswereadmitted,selectedoverthesameperiod200casesofphysicalexamination(medicalgroup),peripheralbloodTlymphocytesandNKcellsweredetectedandcomparedResultsThecervicalcancergroupandmedicalgroupsignificantdifference(P
【Keywords】
Cervicalcancer;PeripheralbloodTlymphocytes;NKcelldetection;Clinicalsignificance
T细胞亚群是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与T淋巴细胞功能有密切的关系,在肿瘤免疫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而肿瘤患者以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存在不同程度的紊乱与缺陷。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我们对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进行检测,了解其临床意义,具体汇报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214例,年龄38~71岁,平均658岁。所有病例检测前均未经放疗或化疗。依据《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
对214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进行肿瘤分期,Ⅰ期102例,Ⅲ期68例,Ⅲ期30例,IV期14例。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200例(体检组),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检测两组在年龄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仪器和试剂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鼠抗人CD3PC5/CD4FITC/CD8PE三色标记和同型对照鼠抗人IgG1PC5/IgGlFITC/IgGPE均购自法国Immunotech公司。BeckmanCouIterEPICSXL型流式细胞仪购自美国BeckmCruIter公司。采集晨起空腹新鲜抗凝静脉血2ml,肝素抗凝;取外周血100μl,加入上述单抗20μl,混匀,室温避光20rain染色;加入15ml红细胞裂解液,混匀后室温避光放置10min,破坏红细胞;15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每管加入2ml01%叠氮钠的磷酸盐缓冲液混匀,1000r/rain离心5min,弃上清;加PBS1ml,混匀,2h内上机检测。FCM激光为冷亚激光,波长488nm,采用flowcheck调整光路,用同型对照
调电压,以SSC为横座标,FSC为纵座标,构建散点图,在散点图上采用设门技术分析淋巴细胞群中CD+3,CD+3CD+4和CD+3CD+8抗原表达情况,每份标本计数1×105细胞。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
析,因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故采用秩和检验,P
对两组病例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检测,观察体检组、宫颈癌组(Ⅰ期、Ⅲ期、Ⅲ期、IV期)变化并比较,具体见表1.
表1
机体的免疫系统是在生物进化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其存在与功能的正常建立在机体稳定性的基础上。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可以防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消除体内损伤或变老的自身细胞,处理体内出现的少量异常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细胞免疫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细胞免疫应答主要是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已证明T细胞具有有效的抗肿瘤作用[2]。对于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肿瘤免疫学研究的重点。
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即T淋巴细胞又是细胞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机体内的T淋巴细胞能识别肿瘤细胞,在接受肿瘤细胞刺激后,转化为能攻击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致敏淋巴细胞,有着免疫监视机能。一旦这种监视机能遭到破坏,患肿瘤的危险就将增加。
CD+3抗原分子通常分布在成熟T细胞表面,故CD+3T细胞数量可代表机体总T细胞数量,而CD+4T细胞通常代表T辅助细胞,CD+8T细胞通常代表T抑制细胞,CD+4/CD+8比值反映了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是否稳定,比值降低代表细胞免疫功能降低。NK细胞是在肿瘤早期发挥作用的效应细胞,不需要预先接触抗原,无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不依赖抗体或补体即可直接杀伤MHCl类基因表达低下或缺如的肿瘤细胞,被称为抵抗肿瘤生长的第一道防线,其表面标志是CD+16CD+56[3]。
宫颈癌患者的T细胞亚群与正常人相比,当具有免疫反应活性的CD+4细胞减少,而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CD+8细胞升高时,可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平衡失调,造成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减退或受到肿瘤细胞产生大量的免疫抑制因子(TDSF),可广泛抑制杀伤细胞的活性,同时在肿瘤抗原的刺激下,脾细胞免疫抑制细胞前体被激活,分泌免疫抑制因子,造成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4]。NK细胞在杀伤肿瘤细胞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NK细胞,以及TDSF使NK活性降低,NK细胞在血液循环中再分布等原因导致宫颈癌患者NK细胞降低[5]。
通过对两组进行观察宫颈癌患者的T细胞亚群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细胞减少、CD+8细胞升高。并且随着宫颈癌患者病情的发展,Ⅰ期、Ⅲ期与Ⅲ期、IV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李明,陈健,刘国福,等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及临床意义.现代肿瘤医学,2004,12(6):534535.
[2]杨萍,程爱明,李程恶性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和NK活性及slL2R检测分析.肿瘤防治杂志,2004,11(1):7981.
[3]纪爱芳,苏丽萍,郭晓军,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亚群分析及临床意义.现代肿瘤医学,2005,13(4):485486.
【关键词】T辅助淋巴细胞;功能变化;急性肺损伤;意义研究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significanceoffunctionalchangesofThelperlymphocyteinacutelunginjury.Method:100micewereselectedandrandomlydividedinto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eachgrouphad50mice.Mice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injectedwithproperamountofLPSandmademodelsofacutelunginjury.Thecontentsofinterferonandinterleukininthecellsupernatantsofmiceweremeasuredby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TheexpressionsituationofIFN-γgeneinthemice’sspleencellswasmeasuredbyreversetranscriptase-PCRdeterminationmethod.Themeasurementresults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ThecontentofIFN-γintheobservationgroupwas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thecontentofIL-4intheobservationgroupwas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swereall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Thelperlymphocyte;Functionalchange;Acutelunginjury;Significanceresearch
First-author’saddress: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GuangzhouCity,Guangzhou51018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5.005
目前认为,促炎与抗炎反应失衡为诱导急性肺损伤发生的根本原因,但目前对促炎与抗炎反应失衡准确评估有较大难度。大量研究表明,T辅助淋巴细胞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免疫功能状态,其功能变化在急性肺损中的作用较大[1]。为了探讨T辅助淋巴细胞的功能变化在急性肺损伤中的意义,本文选取100只小鼠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2方法
1.2.1小鼠处理首先为观察组小鼠进行适量脂多糖(LPS)的注射,其注射的部位主要在小鼠腹腔处,7.5h之后再为小鼠注射适量的甲酰基-苯丙氨酸,然后进行急性肺损伤小鼠基本模型的制作,等到大约3.5h之后将小鼠处死;对照组小鼠则进行适量生理盐水的简单注射,注射的量和观察组小鼠药物注射量相同。
1.2.4基因表达数量计算利用PCR的标准测定试剂盒,进行小鼠脾细胞当中的基因转录,使其最终合成cDNA,然后进行PCR的有效扩增。对引物序列进行正常排序,主要包括IFN-γ、IL-4以及β-actin的序列引物,它们分别有各自的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经过对引物图像的观察和分析进行产物测量,对三大序列产物进行正常扫描,确定出具体的光密度数值,最后进行三大序列引物光密度数值的相互对比,从而测得基因表达。
1.3观察项目和指标(1)小鼠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及IL-4含量;(2)脾细胞中IFN-γ的基因表达能力[2]。
1.4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观察组小鼠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IL-4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有研究示,取LPS、FNLP经腹腔注射后,肺湿重与干重比、肺伊文斯蓝浸出量、肺病理改变均提示成功建立ALI模型[10]。对脾细胞中IL-4、IFN-γ变化进行观察,结果相较对照组,BLAB/C小鼠在ALI时,脾细胞中IFN-γ呈近60%的下降,而检测IL-4,呈4倍多的升高。此与蒋雄斌等[10]报道一致,但IL-4升高更为明显。
对脾细胞中的IFN-γmRNA表达进一步观察得出,ALI时IFN-γmRNA表达下降明显,IL-4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提示ALI时,可在mRNA水平上使促炎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抑制,抗炎细胞因子IL-4的表达增加,从而引发促炎、抗炎失衡。
Th1向Th2飘移,表明抗炎症反应在ALI发生时,呈增强趋势,而抗炎症反应的增强,诱导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出现低下。故可通过对Th1、Th2平衡变化检测,选择适当的时机,针对免疫功能低下,采取有效的免疫调节措施,使促炎、抗炎平衡恢复,对ALI进行防治。促炎与抗炎反应失衡,为诱导急性肺损伤发生的本质原因,对促炎与抗炎反应失衡准确评估有较大难度[13]。T辅助淋巴细胞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免疫功能状态。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小鼠上清液当中IFN-γ的含量明显比对照组低,IL-4含量却比对照组高,且经过逆转录测定结果显示,观察组小鼠体内脾细胞IFN-γ基因表达能力明显比对照组低,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1]邱海波,蒋雄斌,周韶霞,等.T辅助淋巴细胞的功能变化在急性肺损伤中的意义[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1):19-21.
[2]张丹,曲信,郑广娟,等.罗勒胶囊对小鼠脾细胞产生IL-2和IFN-γ能力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5,8(5):348-350.
[3]路晓光,康新,战丽彬,等.大黄附子汤对失血性休克急性肺损伤患者的保护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12):1383-1387.
[5]LevyMM,FinkMP,MarshallJC,etal.2001年危重病医学会/欧洲危重病医学会/美国胸科医师协会/美国胸科学会/外科感染学会关于全身性感染定义国际会议纪要[J].世界医学杂志,2004,8(7):4-8.
[6]BoneRC,ChowdhuryR,ChangLW,etal.PotentiationofCd-inducedpulmonaryinjuryinα1-antitrypsinsuppressedrats[J].EnvironmentalResearch,1983,30(2):313-321.
[7]张卫民,王欢,邵新华,等.TNF-α和GM-CSF在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意义[J].广东医学,2013,34(18):2834-2835.
[8]曹荣荣,崔磊.谷氨酰胺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肺部转归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15-16.
[9]郭丹.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系统回顾[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59-160.
[10]蒋雄斌,郑杰,邱海波.参附注射液、雷公藤多甙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理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12(1):10-12.
[11]吴小满,陆小霞,张智,等.小干扰RNA干扰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基因表达对支气管哮喘小鼠辅T淋巴细胞17细胞分化及致炎功能的影响[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4):303.
[12]麦麦提玉苏甫亚合甫,阿不来提司买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165-166.
[13]陈良树,陈美云.急性肺损伤与Th1/Th2[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增刊),2005,5(Supp1):36-38.
[14]SimePJ,MarrRA,GauldieD,etal.Transferoftumornecrosisfactorαtoratlunginduceseverepulmonaryinflammationandpatchyinterstitialfibrogenesiswithinductionof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andmyofibroblasts[J].AmJPathol,1998,153(3):825-832.
[15]郭德鸿,张向东,雷震,等.气管内滴注利多卡因对急性肺损伤的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3-5.
[16]黄敏坚,张远新,李平.血必净对油酸型急性肺损伤家兔血清炎症因子与肺水转运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20-21.
【摘要】目的本研究检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寻找肿瘤患者的病情量化指标,用来预测和判定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集本院胸外科手术前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115例及359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3、CD4、CD8及NK细胞(CD56)的表达。结果食管癌、贲门癌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CD3、CD4有明显下降(P<0.05),而CD8、CD56有明显的增高(P<0.05)。将癌症组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转移组,两组间CD3、CD4、CD8、CD5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外周血T细胞免疫检测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CD3;CD4;CD8;CD56
标本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6~2007年间搜集的115例食管癌患者,包含发生转移56例,未发生转移59例,患者平均年龄60岁,男87例,女28例。食管癌患者在采样前均未经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治疗。正常体检者血液标本35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51例,女208例,平均年龄53岁。采集静脉血2ml,EDTAK2抗凝。
1.2.1细胞的免疫荧光标记
取抗凝全血0.1ml,加入鼠抗人单克隆CD3FITC/CD56PE,CD4FITC/CD8PE;双标记抗体20μl,(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生产,克隆系CD4:13B8.2,CD8:B9.11),室温孵育30min。在免疫荧光制备仪上裂解红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亚群百分比。
1.2.2流式细胞仪检测条件及参数
采用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生产的EpicsXLⅡ型流式细胞仪,激发光源为15mW氩离子激光器,激发波长为488nm,应用Expo32ADC进行免疫荧光数据分析。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免疫功能检测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4个指标(CD3、CD4、CD8、CD56)在癌症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将癌症组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4个指标(CD3、CD4、CD8、CD56)在两组间均没有差异(P>0.05),见表2。表1癌症组与正常对照组免疫指标比较,表2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免疫指标比较(略)
CD4+Th细胞是人体抗肿瘤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产生的IL2、IL4、IL5、INFγ是诸如NK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等重要的免疫细胞活化所必需的,另外CD4+Th细胞本身还可以通过INFγ介导的机制直接杀伤肿瘤细胞〔8〕,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CD4+Th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的核心地位,所以CD4+Th细胞数量的减少和活性的降低有可能是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下降的根基。
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活化需要2个信号,即T细胞活化不仅需要T细胞受体识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第1信号),还需要抗原递呈细胞(AP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与其受体结合(第2信号)的共同作用,而CD28这个广泛表达于T淋巴细胞上的免疫蛋白超基因家族的成员正是扮演着这个第2信号的角色,CD8+T细胞根据CD28的表达与否分为细胞毒性T细胞(CD8+CD28+)和抑制性T细胞(CD8+CD28-),前者是重要的杀伤效应细胞而后者是不具有杀伤活性的免疫调节细胞。CD8+T细胞CD28表达受多种细胞因子调节,CD8+CD28+T细胞的丢失和CD8+CD28-T细胞积聚直接导致了CD8+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功能的下降,因而是T细胞功能下降的标志〔9,10〕,这一观点得到了临床研究的证实〔11〕。
1吉春宇,杨异,赵珩,等.手术对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J〕.上海医学,2004;27(10):367.
2曹志新,陈孝平,吴在德.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脾脏T细胞亚群免疫状态的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11(6):3613.
3陈罡,罗殿中,李萍,等.原发性肝细胞癌、癌旁及肝硬化组织中CD3+细胞的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5;14(2):341.
4冯伟华,王兰兰,武永康,等.外周血CD3+CD56+T细胞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J〕.免疫学杂志,2001;17(1):74.
5林飞卿,余传霖,何球藻.医学基础免疫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75.
6孙文辉,吴昌平,张红宇,等.测定CD56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9;6(1):13.
7孙文辉,邱国强,吴浩清,等.CD25在监测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研究.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8;(1):18.
8曾瑞红,房桂珍,魏林,等.CD4+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8;30:304.
9MartinezEscribanoJA,HemadezCasellesT.ChangesinthenumberofCD8+,CD86+andCD28+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shaveprognosticvalueinmelanomapatients〔J〕.HumImmunol,2003;64(8):79680.
【关键词】茶多酚;γδ淋巴细胞;sw480细胞株;抗肿瘤活性;凋亡
[keywords]teapolyphenols;γδtcell;sw480;antitumoractivity;apoptosis
1.1材料
茶多酚,从市售龙井茶中制备,茶多酚纯度为77.0%;sw480细胞株(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胰蛋白酶、rpmi1640(gibco公司产品);人ab血清(徐州市血站);胎牛血清和淋巴细胞分离液(中国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异戊烯焦磷酸、四甲基偶唑蓝(mtt)(isopentenylpgrophosphate,ipp)、二甲亚砜(dms0)(sigma公司);il2(厦门特宝生物公司);抗人tcrγδfitc购自杭州联科生物(immunotech,france);seac全自动酶免系列分析仪(北京希亚克技术有限公司);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的facscaliar),分析软件为cellquest,每个标本分析细胞数≥1×104。
1.2.1γδt细胞的培养和鉴定按文献[5]方法取健康献血者末梢抗凝血10ml,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上,以2000r/min离心15min,吸取单个核细胞层,用生理盐水洗涤3遍(1500r/min离心,10min/次),加入含10%小牛血清、5%人ab血清和ipp3mg/l的rpmi1640培养液中,调整细胞数为1×108/l,置75cm2细胞培养瓶中,于37℃,50ml/lco2培养箱中培养,根据细胞生长情况及时添加培养液。收集培养10d的细胞进行细胞表面标志检测和其他试验。
1.2.2茶多酚对sw480和γδt细胞生长的影响取培养10d的γδt细胞和对数生长期sw480细胞以每孔5×104个细胞分别接种于96孔板,用茶多酚(终浓度分别为100,200,400,800,1600和3200mg/l)诱导,每组设5个复孔,细胞经茶多酚诱导4h后弃诱导液加入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继续培养24h后加入mtt(5mg/ml)20μl/孔,继续培养4h,弃上清,加入dmso150μl/孔。混匀后在全自动酶标阅读仪上测各孔d值,根据测定数换算成抑制率。
1.2.3γδt细胞和sw480细胞凋亡检测取培养10d的γδt细胞和对数生长期sw480细胞以每孔2×105个细胞接种于6孔板,用茶多酚(终浓度分别为100,200,400,800,1600和3200mg/l)诱导,每组设3个复孔。细胞经茶多酚诱导4h后弃诱导液继续培养24h,弃上清,sw480细胞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后收集细胞,γδt细胞直接收集,用rpmi1640培养液洗涤3遍,加入70%冷乙醇固定,4℃过夜。pbs洗涤3次,加入pi染液(生理盐水129.6ml,pi10mg,rna酶2mg,tritonx1001ml,枸橼酸钠200mg,加双蒸水至200ml),4℃避光染色30min,用fcm检测,记录激发波长488nm处的红色荧光。
1.2.4γδt细胞杀伤活性检测取培养10d的γδt细胞和对数生长期sw480细胞均配成2×108/l,加入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3ml,培养24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同时设未加药的对照组,继续孵育24h后,sw480细胞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后收集细胞和直接收集γδt细胞,用rpmi1640培养液洗涤3遍,将靶细胞sw480细胞配成2×108/l,效应细胞γδt细胞配成2×109/l的悬液,用本室建立的乳酸脱氢酶释放法[6]测定γδt细胞杀伤活性,将效靶细胞数按10∶1比例混合,以500r/min离心5min,置37℃,50ml/lco2培养箱中孵育6h后,轻轻混匀细胞,再以1500r/min离心10min。收集上清液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au1000)340nm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d)。
杀伤活性=实验组d值-效应细胞自然释放组d值靶细胞最大释放组d值-靶细胞自然释放组d值×100%
采用stata8.0软件,数据以±s表示,用χ2检验比较γδt细胞和sw480细胞凋亡率有无统计学意义。
2.1γδt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纯度鉴定
pbmc在γδt细胞培养基中培养24h即可见贴壁生长,48h后集落开始变大,培养10d可见大的集落和单个贴壁生长细胞,单个细胞可见细胞呈条梭状,也有小量呈浮悬生长细胞。收集培养前后细胞进行mab荧光标记后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并分析结果。见图1,培养前γδt细胞数为4.21%;培养10d时γδt细胞数为70.35%。
图1pbmc培养前后γδt细胞百分率表达(略)
fig1percentageofγδtcellandexpressionbeforeandafterculturedbypbmc
2.2不同浓度茶多酚诱导后的γδt细胞和sw480细胞凋亡率
结果显示,经茶多酚诱导4h弃诱导液继续培养24h后,茶多酚浓度在350mg/l时引起γδt细胞凋亡率为7.88%,显著低于sw480细胞(24.76%),见图2。其他浓度均有明显差异(表1)。
图2茶多酚在350mg/l时诱导的γδt细胞和sw480细胞株凋亡率(略)
fig2figureofapoptosisofγδtcellandsw480celllineswhichwereinducedbyteapolyphenols(350mg/l)
表1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γδt细胞和sw480细胞凋亡的影响(略)
tab1effectofvariousconcentrationteapolyphenolsontheapoptosisofγδtcellandsw480
a:与同一药物浓度作用的γδt细胞比较,p<0.05;b:与同一细胞的对照组比较,p<0.05
2.3茶多酚对γδt细胞和sw480细胞株杀伤活性的影响
图3茶多酚对γδt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略)
fig3effectofcyctotoxicactivityofγδtcell
2.4茶多酚对γδt细胞和sw480细胞的抑制率
见图4。茶多酚浓度在400mg/l之内对两者均没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浓度升高γδt细胞组死亡率显著高于sw480组,p<0.01,而sw480变化不明显。
图4不同浓度茶多酚对γδt细胞和sw480的抑制率(略)
fig4effectofvariousconcentrationteapolyphenolsontheinhibitorytatioofγδtcellandsw480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成分,约占茶叶干重30%,具有防癌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但其诱导不同的肿瘤细胞凋亡结果却不相同,可能与其调控某些肿瘤细胞的致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以及其他机理有关,如对cfos和cmyc基因的调控上的差异,致使其对癌细胞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上有所不同。其防癌作用主要是通过抗氧化和消除自由基,抑制亚硝基形成反应,调节致癌原代谢酶等[4]。直接抗癌作用的研究近年来也有重大进展,许多体外试验表明,茶多酚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包括肺癌、肾癌、结肠癌、乳腺癌、上皮细胞癌和黑色素瘤等的生长[7-9],甚至直接杀伤这些肿瘤细胞。
自1990年从肺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中分离出γδτ细胞,并发现这些细胞对新鲜的自体肿瘤细胞和k562细胞有高效杀伤活性以来,许多研究证实了在直肠癌、肾癌、肝癌、胃癌和乳腺癌等实体瘤的til中存在有γδτs细胞,并具有抗肿瘤作用[10-13]。
以上结果表明,茶多酚可以诱导sw480细胞死亡和凋亡,茶多酚持续作用不如短时作用后弃诱导液继续培养24h对sw480细胞致死和凋亡作用明显。γδt细胞经茶多酚作用4h后能明显提高其对sw480细胞的杀伤活性,提示茶多酚对消化系统大量存在的γδ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功能有增强作用。然而茶多酚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凋亡和提高γδt细胞杀伤性机理仍不十分清楚。是否与其抑制sw480细胞多聚酶作用[21]和诱导其凋亡有关还是其他因素致使γδt细胞对sw480细胞杀伤易感性增加所致仍有待研究。因此,开展这方面研究对茶多酚药用价值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谭晓华,周殿元,张亚历,等.茶叶抗癌机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8,15(1):4-6.
[2]刘军权,陈复兴,巩新建,等.茶多酚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和胃癌细胞株作用观察[j].东南国防医药,2003,5(2):81-83.
[3]刘军权,陈复兴,巩新建,等.茶多酚增强人t淋巴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3,32(4):355-357,367.
[4]horien,hirabayashin,takahashiy,etal.synergisticeffectofgreenteacatechinsoncellgrowthandapoptosisinductioningastriccarcinomacells[j].biolpharmbull,2005,28(4):574-579.
[5]陈复兴,刘军权,冯霞,等.一种体外扩增人γδt细胞的新方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7,23(7):662-664.
[6]刘军权,韩慧敏,陈复兴.用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检测lak细胞活性[j].临床检验杂志,1995,13(2):83.
[7]yanggy,liaoj,kimk,etal.inhibitionofgrowthandinductionofapoptosisinhumancancercelllinesbyteapolyphenols[j].carcinogenesis,199819(4):611-616.
[8]yangcs,yanggy,landaujm,etal.teaandteapolyphenolsinhibitcellhyperproliferation,lungtumorigenesis,andtumorprogression[j].explungres,1998,24(4):629-639.
[9]bonnermr,rothmann,mumfordjl,etal.greenteaconsumption,geneticsusceptibility,pahrichsmokycoal,andtheriskoflungcancer[j].mutatres,2005,582(1/2):53-60.
[10]watanaben,hizutaa,tanakan,etal.localizationoftcellreceptor(tcr)gammadelta+tcellsintohumancolorectalcancer:flowcytometricanalysisoftcrgammadeltaexpressionintumourinfiltratinglymphocytes[j].clinexpimmunol,1995,102(1):167-173.
[11]mitropoulosds,kooij,rodriguezv,etal.churacterizationoffresh(uncultered)tumouribfiltratinglymphocytes(til)andtilderivedtcelllinesfrompatientswithrenalcellcarcinoma[j].clinexpimmunol,1994,97(2):321-327.
[12]chenjh,niuwh,bad.antitumoractivityofexpandedhumantumorinfiltratingγδtlymphocytes[j].archallergyimmunol,2001,125(3):256-263.
[13]陈复兴,刘军权,冯霞,等.人末梢血γδt细胞对消化系统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14):1591-1595.
[14]corvaisierm,moreauaubrya,dieze,etal.vgamma9vdelta2tcellresponsetocoloncarcinomacells[j].jimmunol,2005,179(8):5481-5488.
[15]zhengbj,chankw,ims,etal.antitumoreffectsofhumanperipheralgammadeltatcellsinamousetumormodel[j].intjcancer,2001,92(3):421-425.
[16]戴梦华,何维,赵玉沛,等.外周血γδτ细胞在胰腺癌裸鼠过继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1):726-729.
[17]朱忆期,朱传远,顾见明,等.青年胃印戒细胞癌免疫状态及γδt细胞应用研究[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8,18(2):149-151.
[18]mungc,steinmanru,fujiis.dendriticcellmaturationbyinnatelymphocytes:coordinatedstimulationofinnateandadaptiveimmunity[j].jexpmed,2005,202(2):203-207.
[19]gaoy,tangw,panm.gammadeltatcellsprovideanearlysourceofinterferongammaintumorimmunity[j].jexpmed,2003,198(3):43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