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初冬,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福乡的万亩茶园云雾缭绕,远远望去,依旧是绿意延绵的壮丽景象。
近年来,糯福乡依托茶产业坚实基础,秉持生态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及产销一体化等多个方面,持续探索茶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有效促进了茶园增产和农民增收,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澜沧县糯福乡拥有茶园总面积4.1万亩,人均茶园面积2.4亩。“我们在生态有机茶园建设上下功夫,着力强化和延长茶产业链,持续推动村级经济组织在产业发展上的深化,不断提升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糯福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罗俊伟介绍。澜沧湘隆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当地一家典型的互助型村级经济组织,业务范围广泛,涵盖了特色茶叶种植、茶产品深加工等多个领域。走进合作社的生产车间,可以看到普洱绿茶、普洱红茶等优质茶产品正经过炒制、烘晒、包装等一系列精细工序后,被有序地打包装箱,准备发往省内的各个零售点。
“过去,阿木戛村的茶叶加工主要以手工为主,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初级加工产业规模较小、数量有限,且销售渠道单一。”澜沧湘隆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欧美花介绍。
欧美花多年来致力于茶叶品质的提升,从源头管控到生产加工,不断探索与创新,每一步都精益求精。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合作社生产的茶叶在市、县斗茶大赛中屡获佳绩,并赢得到了市场的认可。2024年,合作社的茶叶销售额达到60万元。
“我每年都会来这里采摘茶叶,每天能摘30公斤!”阿木戛村村民李克生高兴地说道,“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庭,真是两全其美。”
每到摘茶季,欧美花都会带领周边农户投身于茶叶采摘工作。农户们除了种植收入以外,还能通过务工增加不少收入,这主要得益于帮扶车间政策的实施。别看这个帮扶车间“规模小”,但它发挥的作用可不容小觑。2023年10月,欧美花所负责的合作社被县级人社部门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获得了就业、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就业帮扶车间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户茶叶销售难的问题,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包括种植、管理、采茶、加工等在内的8个就业岗位。在采茶季,人均月收入可达4000多元,有效提高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的收入水平。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而帮扶车间正是通过有效整合农户“散、小、弱”的茶园资源,进一步提升了制茶工艺水平,为当地群众搭建起了就业务工的良好平台。目前,糯福乡建立2个就业帮扶车间,以脱贫劳动力为重点,带动16人就近就地就业。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并积极引导农户就近就地就业,2024年糯福乡实现5332人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其中脱贫人口3190人。
小小的茶叶在帮扶车间的助力下,不仅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更托起了群众的就业“大民生”,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我们将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抓实就地就近就业工作,全力做好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的就业帮扶,持续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糯福乡副乡长李少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