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旅游经济分析报告(五篇)

行业规模、发展速度、平均利润水平、主要厂商生产经营情况(要求语言简洁、直观,概括性强)。

二、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1、政策法规、行业管理模式(国内对行业的管理性政策法规、行业促进政策等;国内行业管理、促进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分析;国外成功的行业管理模式)。

2、技术发展趋势(国际技术走向、发展前景分析;国际技术领先的国家、公司的名称、简介、技术领先之处;国内技术水平、发展趋势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国内技术领先公司的名称、简介、技术领先之处)。

三、行业供求分析

1、行业供给、行业进入者。

3、行业集中度、竞争态势。

(1)行业厂商总数、最大的3-5家厂商规模占行业规模的比重(销售额、资产、人员);大厂商盈利模式、竞争优势分析;行业小厂商盈利模式、竞争优势分析;行业中的外国企业竞争模式分析:①合作模式(一般为合资、合作、独资)和原因分析;②国家对外资进入该行业的规定;③外国企业数量、规模占行业规模的比重,外国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④外国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2)行业需求、替代产品分析:对行业产品的需求规模、增长率及原因分析;行业替代品的种类、规模、可替代性分析;行业产品替代产品的种类。涉及行业(及行业编码);替代品替代行业产品的规模、增长率;替代品与行业产品的优劣比较、替代性分析;

(3)对产品需求的变化周期及特点:需求细分市场分析;需求市场细分的标准、各细分市场特点;各细分市场的大概规模、变化趋势;针对细分市场可能的创新,现有的案例分析。

五、行业厂商行为分析

1、营销行为:行业典型营销模式介绍;行业新产品出现速度、创新速度;行业定价预测(如按人天、按节点数等)、平均价格水平。

3、营销创新分析:行业中营销大事记;生产行为;行业典型生产模式介绍;行业平均生产规模;产能变化经常采取的手段:合资、收购、合作开发、行业中产能变化(进入、购并、退出);行业扩张行为大事记;行业对周期行业的扩张力度分析;是否是强势行业、可能整合的行业;上游、下游、纵向整合、整合后对行业的价值;降低成本、加强服务、减少潜在竞争者、获得关键技术、行业扩张大事记。

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1、撰写行业投资分析报告以前,首先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行业投资分析的目的是什么,行业投资分析报告呈送给谁看,行业投资分析报告的读者对行业分析工作有什么要求?最后,根据这些问题,起草行业投资分析工作方案。

2、行业投资分析报告建立在对行业情况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行业投资分析报告内容要有真实性,必须是事前经过大量的调查,掌握了大量的客观真实的材料和数据。而且,在采用这些数据之前,必须对它们的真实性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3、行业投资分析报告比较长,遵守从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对大量的数据和文字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发现行业现状的本质特征,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形成有用的观点。

4、行业投资分析报告采用叙述、议论、说明等语言运用方式。对于行业情况的说明,采用叙述的方式,并借助统计图、统计表等数据说明方式,比较全面、系统地、完整地叙述、说明问题。运用议论的方式提出措施以及建议。

5、行业投资分析报告讲究时效性,因为行业投资分析报告建立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资源之上,所以要求行业投资分析报告在写作、呈送、实施时都应该有时效意识。

中国旅游业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数应本101班吴梦思1004401117

按照全国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的要求,九十年代经济发展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1993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意见》的文件,从“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对”的“三不”方针到“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稳步发展”到今天的“积极发展”的转变,我国的国内旅游业将愈来愈受重视。并在2011年1月,发布了由中国旅游研究院编著的《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

一、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说明:

1、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结构靠拢。据预测本世纪末我国人均gnp将达到800—1000美元,人们将会产生普遍的旅游动机,目前,我国人均gnp刚达到国内旅游经济条件的要求,因而造成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的普遍偏低。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设施的供给水平的提高,人们出门旅游将要求吃得好、住得好、乘车带空调、坐软卧,有的要求乘坐飞机往返,由基本满足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渡。

当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食住行的比重较大,达75%-85%,游购娱占25%-15%。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和香港,旅游消费中游览购物娱乐支出占60%。我国旅游消费资料中,物质消费资料多,精神消费资料少。随着我国旅游产品生产开发的多样化系列化和旅游配套设施投资结构的进一步改现,今后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游购娱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精神消费资料的比重也将上升。

2、旅游人数稳步增长,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多。目前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旅游人数将继续增长,并维持高速局面(扣除各种意外因素的影响)。由于负责接待国内旅游者的旅行社增长速度过慢以及经营中的不正之风,服务质量的低劣造成目前国内旅游者多以散客出现。随着旅行社的发展及服务质量的改观,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行社旅游。旅行社提供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提供各种旅游信息,也将使一部分旅游者选择它

4、旅游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目前人们的旅游方式了般为观光旅游型,活动内容贫乏单一,有人概括为“白天看庙,夜晚睡觉,白天疲劳,夜晚无聊”。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同样要求旅游内容的多样化,人们要体验更多的美好经历。初级的游山玩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今后人们的旅游方式由观光型为主,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等百花齐放的局面。

5、旅游人员构成中自费旅游的人数将逐步增加,公费旅游仍将占一定比重。公费旅游中的职工奖励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仍将在国内旅游中占一定比重,只不过份额逐步下降,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将会以自费旅游的方式出现。

6、国内市场自助游步入成熟期。2012年的旅游市场总体形势非常良好,具体来说,国内游市场会呈现以下几点趋势:一是2012年散客旅游增长率会达到20%,这与中国快速建设高铁促使交通网络不断发达有很大的关系。二是2012年自助游会进入成熟期,自助游会有良好发展。由于高铁的不断发展,让旅游的活动半径不断扩大,另外去年租车市场发展不断加快,加上旅游资源线上线下整合力度不断加强,这些都将拉动旅游散客客源的增长。而且追求个性的90后今年很多都会走入职场,这更加会带动自助游的发展。三是沿海中心城市旅游发展会进一步加快。随着广州亚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广州、上海等大城市

在交通、环境和现代服务上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会带动旅游的转型升级,从而让都市观光游转向城市休闲游发展,而大都市又会带动周边卫星城市旅游的发展。所以今年沿海中心城市旅游发展会变得更快。

7、“景区+文化”模式或成旅游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出景区的景气程度相对最高。在目前中国仍然以观光游为主导的背景下,景区类企业具有资源禀赋稀缺、防御型相对好的特点。虽然国内大多数景区或多或少都能跟文化有些联系,但其中真正高品质休闲度假类景区却极为稀缺,供需矛盾将赋予景区很大的溢价能力。而且文化旅游符合国民消费需求转变的趋势,尤为看好具有文化内涵并可以异地复制扩张的优质景区,“景区+文化”模式或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8.旅游业社会环境分析。

近年影响旅游业的重大社会事件主要有:

一、2011年5月19日被确立为“中国旅游日”

二、赴台个人游开放

三、京沪高铁开通

四、无人岛启动大开发

五、海南推出离岛购物免税政策

六、上海迪士尼乐园破土动工

七、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泰国洪灾改变出境游格局

八、湘桂高铁预计2013年底全线通车。

九、旅游业“十二五”规划

二、细分行业信贷政策建议:

一、支持类

就具体技术、产品和项目而言,涉及以下内容的业务属于鼓励支持类:

1、支持休闲、登山、滑雪、潜水、探险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开发与营销服务;

2、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游及其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服务;

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

4、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开发及营销。

5、将以其鲜明的形象在市场上拥有更强竞争力的主题酒店(会议酒店和度假酒店)、经济型酒店等;

6、时尚化、休闲化的旅游项目:高尔夫球场、温泉酒店、滑雪馆、大型度假酒店等项目。

二、维持类

就产品来说,涉及以下产品类型的信贷业务给与维持的态度:

1、与阶段性市场需求热点相符的产品;

2、产品市场占有率高,需求稳定的产品;

3、盈利能力强的产品。

1、旅游企业国际化的优质项目;

2、西部地区旅游综合试点改革项目;

3、产业链上下游纵向延伸,以及行业内企业横向整合的优质项目;

4、东部地区旅游示范区建设项目;

5、城市旅游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项目。

三、行业投资建议

如今,国民人均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促进内需扩大,已经成为政府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状况的首要任务,这也是贯穿整个“十二五”的主线。参照国际发展经验,收入再分配将带来消费的升级,随着服务性消费的扩张,居民将显著加大在旅游方面的消费比例。另外,国家已经将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并予以了多方面的扶持,如《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因此,未来我国旅游行业发展和旅游消费增长有望显著高于居民消费总支出增长。

综合上述各项利好因素,给予整个旅游行业鼓励类投资评级。我国旅游行业仍处于景气上升周期,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文化和旅游行业发展空间不可限量。预计经营稳健、具有较强营运能力和扩张能力的旅游企业在未来几年都将有不错的业绩表现

沈辉(材料收集)15号宋其武(编辑整合)17号

旅游业行业分析报告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使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旅游业以其强劲的势头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带薪假期的增加,旅游业将持续高速度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据预测,未来10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1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达到8%;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作为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我国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很多省区和重要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行业和重点行业来发展。

中国因开发旅游业成功上市的公司有19家,分别是云南旅游、世纪游轮、腾邦国际、宋城股份、黄山旅游、中青旅、国旅联合、大连圣亚、西藏旅游、中国国旅、华天酒店、张家界、西安旅游、西安饮食、北京旅游、峨眉山a、桂林旅游、丽江旅游、三特索道。

2006年,我国旅游行业总收入达到8935万元,比上年增长16.3%。进入2007年,我国旅游行业仍然保持较快发展速度。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我国2007年春节黄金周共接待游客922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7.7%;2007年“五一”黄金周共接待游客1.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2.7%。

旅游产业政策的目标、方向与总体方针

在发展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培育旅游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的目标指引下,我国的旅游产业政策形成了自有的原则与体系。此外,我国还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发挥旅游市场资源配置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法律法规保障,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旅游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政策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因此国家出台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核定。同时,颁布一系列关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环境保护的政策,以处理好旅游与环境间的关系。

旅游区域布局政策

旅游业发展需要实现各个区域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区域问题指引了方向。旅游业是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因而西部12省将旅游业作为其优势产业,推动了西部区域经济效益、旅游效益。同时,为了发挥城市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突出作用,我国还推行优秀旅游城市评比活动,促进城市自身环境、旅游功能等的不断完善,创造良好的区域旅游环境。

旅游产品与市场政策

旅游产品政策主要体现在旅游产品开发方向、旅游产品结构、内容以及旅游产品质量等方面。在旅游产品开发上,依托本国现有各种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基础,充分发挥特色化、差异化的特点,以增强吸引力。在旅游产品结构和内容上,国家鼓励发展包括传统观光旅游在内的度假旅游、休闲旅游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体系,使得旅游产品的结构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在旅游市场政策方面,我国通过旅游宣传、推行黄金周假日旅游政策及实施带薪假期制度,有效刺激了国内旅游市场。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国际性活动,宣传中国的旅游形象,使得我国旅游产品走向国际。

旅游消费政策

我国鼓励全民参加旅游活动,政府在刺激旅游消费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及部分省市国民旅游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我国国民旅游的实现能力日益增

强。尤其国家近年来奖励旅游措施的开展,促使工薪阶层更多地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此外,我国为了扩大海外需求,不断简化入境旅游者的入境手续。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制定刺激

各种旅游需求的旅游消费政策,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旅游投资政策

国家通过政策导向,对旅游开发与旅游市场开拓等给予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从长期

国债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旅游投资建设。国家财政部与国家旅游局经国务院批准从1993年

起设立旅游发展资金项目,专门用于旅游发展。部分地方还设立旅游发展资金,提供旅游投

资支持。我国国家扶贫资金也以优先考虑贫困地区旅游开发项目为导向。除此之外,对于旅

游业基础设施如水、电等价格调整的有关政策规定,国家正在落实之中。同时,国家也鼓励

旅游企业上市融资。这些政策性的支持目的均在于促进我国旅游投资建设,推动旅游业发展,为实现旅游强国目标而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国旅游市场结构也将不断优化。截止今日,我国已经形成了国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

市场以及国内旅游市场三大主要市场,随着我国对外交往能力的增强以及中国国内环境的和

谐,国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同时由于近年来国内公众收入水平的增加、带薪假日的推行以及社会观念的更新,国内旅游者人数以及结构也在发生调整,出

游人数增加、大众化、个性化与家庭式旅游人群在总数中比例增加。尤其是黄金周假日制度

实行以来,国人的旅游浪潮被掀起,旅游者大军不断得到充实。

再次,在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形式下,我国旅游供给也日益丰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逐渐被开发出来,使得旅游产品的结构日趋优化。近年来,我国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不断丰富、生态旅游、体验旅游、文化旅游等多种形式旅游受到游人青睐,伴随着现代需求

水平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精品旅游产品将会不断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除此,我国各类旅游组织机构职能不断健全,其在指引旅游行业发展以及协调旅游业与

政府关系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旅游业将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

未来旅游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方向与任务。一方面迎合国际环境保护精神,合理开发我国的旅游资源,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迎合旅游者的“绿色”需求,开发“绿色”旅游产品,如绿色饭店、生态旅游等,使得我国旅游产品具有长久吸引

人追求的目标,这进一步促使旅游业朝着保护资源环境的方向发展,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限

度内,平衡好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间的关系。

近年来,服务业成了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服务业中最为强势的就是旅游业,旅游业近

年来,其历年来的销售额增长速度一般都是以10%一12%速度增长,比国民生产总值速度

稍快,所以说,旅游业绝对是个增长性行业。

二战以后,发达国家经历了一个持续稳定的增长时期,科技进步、国际环境的相对稳定,由此带来了经济、政治、社会乃至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等一系列变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收入的提高、带薪假期的产生,使旅游需求产生的两大基本条件—闲暇

和金钱由此从1950年开始,世界旅游业就以每年6.5%的速度增长,从1950年接待2500万

人次增长到2005年的8.07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也从21亿美元增加到6827亿美元。1992

年,世界国际国内旅游收入超过了石油、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产业,1996年旅游

业总产值(包括国内旅游收入)已经达到3.6万亿美元,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0.7%;旅

游总投资7660亿美元,占世界总投资的11.9%;旅游业总税收为6530亿美元,占世界税收

总额的10.4%;旅游业就业人数达2.55亿人,占世界总就业人数的九分之一。都已具备;

在社会方面,社会的不安宁和通货膨胀也使人们储蓄倾向弱化,消费观念增强。

总体来说,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会很显著的超过gdp的增速。按照以往的经验,当gdp增速超过4%时,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速会倾向于比这个数字更高;当gdp增速低于2%时,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速会倾向于比这个数字更低。在1975年至2000年期间,全球gdp的增长速度大约是3.5%,而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大约是4.6%,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是gdp增速的1.3倍。

我国入境旅游业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1978-1985缓慢发展阶段

1985-1988高速增长阶段

1988-1989滑坡阶段

1989-1992高速增长阶段

1992-21世纪全面发展阶段

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业主要指标全面增长,入境旅游人数达1.2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9%,其中:外国人2221.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继续居世界第四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339.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9%,继续居世界第六位。据国家旅游局预测,未来我国入境旅游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到2010年,我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将达到530亿美元,收入将比2005年增长80.9%。由此可见,未来入境旅游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有:

1个人收入水平道德素质中国旅游市场的普及度旅行社的效率与态度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配合程度

随着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国绝大部分家庭已经进入小康水平,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进行旅游,旅游业也会因此迎来新一轮发展。

近几年来,国民素质显著提高,对公共实施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这将有利益旅游业的平稳、高效率的发展。

随着许多旅游景点的开发,出现了大量的旅行社,由于竞争的需要,各家旅行社的服务态度和质量都有进一步提高。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餐饮、住宿、宾馆、酒店行业,这些行业与旅游业进一步结合,形成了强大的服务行业。

目录

一、行业定义及分类

二、行业概况及现状

三、政策及环境

四、统计数据

五、竞争分析

六、技术特点

七、市场分析

八、发展趋势

九、重点企业

十、投资分析

十一、行业资讯

茶叶定义

茶叶分类

我国的茶叶分类上,我们可以将其归为六大类: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黄茶、黑茶。

1、绿茶: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其中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碧螺春、恩施玉露、信阳毛尖、安吉白茶、南京雨花茶等为绿茶中的优质茶类。

炒青绿茶包括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珠茶、雨茶、秀眉、蒙顶甘露、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甘露、松针等茶品。烘青绿茶包括川烘青、苏烘青、浙烘青、徽烘青、闽烘青、毛峰、太平猴魁、华顶云雾等茶品。晒青绿茶包括川青、滇青、陕青等茶品。蒸青绿茶包括煎茶、玉露等茶品。

2、红茶: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其中正山小种、金骏眉、祁门红茶、云南滇红、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功夫、川红工夫等茶品味红茶中的优质茶类。

小种红茶包括正山小种、外山小种等茶品。工夫红茶包括滇红、闽红、湖红、川红、越红、湘红、粤红等茶品。红碎茶包括叶茶、碎茶、片茶、末茶等茶品。

3、白茶:分为芽茶、叶茶。白茶中的茶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新工艺白茶等。

其中芽茶包括白毫银针等茶品。叶茶包括白牡丹、寿眉、贡眉、新工艺白茶等茶品。

4、乌龙茶:又称青茶,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其中大红袍、铁观音、水仙、肉桂、凤凰单枞、冻顶乌龙等无乌龙茶中的优质茶类。

闽北乌龙包括大红袍、水仙、肉桂、半天腰、奇兰、八仙等茶品。闽南乌龙包括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等茶品。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等茶品。台湾乌龙包括冻顶乌龙,包种等茶品。

5、黄茶:包括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其中君山银针、霍山黄芽、蒙顶黄芽、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北港毛尖、沩山白毛、平阳黄汤等为黄茶中的优质茶类。

黄芽茶包括君山银针、霍山黄芽、蒙顶黄芽等茶品。黄小茶包括北港毛尖、沩山白毛尖、远安鹿苑、皖西黄小茶、平阳黄汤等茶品。黄大茶包括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贵州海马宫茶等茶品。

6、黑茶:包括湖南黑茶、四川黑茶、云南黑茶、湖北黑茶。其中安化黑茶、雅安黑茶、普洱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等茶品为黑茶中的优质茶品。

湖南黑茶包括安化黑茶等茶品。四川黑茶包括四川边茶等茶品。云南黑茶包括普洱茶等茶品。湖北黑茶包括湖北老青茶等茶品。

随着市场的变化、政府消费的控制,粗放的经营方式遇到了瓶颈。茶叶店的终端成本、人力资源等不断上涨,信息愈加透明,电商对线下冲击很大。传统的加盟连锁模式走得愈加艰难,店里的“高价茶”也不再那么好卖了。从去年开始,茶行业开始了它的转型升级和洗牌。

根据宇博智业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目前茶行业呈现优劣并存的状态,不同企业的产品、品牌营销、从业人员素质等差距很大。这个行业模仿的现象很多,同质化竞争严重,容易在价格上互相打压。随着市场的变化、政府消费的控制,粗放的经营方式遇到了瓶颈。茶叶店的终端成本、人力资源等不断上涨,信息愈加透明,电商对线下冲击很大。传统的加盟连锁模式走得愈加艰难,店里的“高价茶”也不再那么好卖了。从去年开始,茶行业开始了它的转型升级和洗牌。

一、“不接地气”的茶企愈加难做

很多茶企在做品牌时,并没有认真地研究过自己的定位,踏实地为目标受众着想,从而制定差异化的营销方式。盲目地打“高大上”牌,靠包装、走礼品,不接地气,在市场发生变化时就处在“下不来”的局面。同时,一些街边茶叶店或贴近民生的茶叶产品却经营得有声有色,市场化的价格、良好的品质和性价比,积淀出自己忠实的消费群体。

虽然,茶行业不少企业近年来做得不易,但中国消费者对茶的需求却在快速增长。中国茶叶的人均消费量还未达到一公斤,是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可以说,中国的茶产业发展尚浅,成长空间巨大。那么茶企又应该怎么来改进创新呢?厦门茶行业协会、厦门茶业商会专家徐方提出了他的建议。

二、茶行业转型升级向“两端走”

说到转型升级则可以选择两个方向,一是踏踏实实做好产品,面向民众赚钱适当的利润,减少中间环节等成本损耗,提高技术水平做高性价比产品。二是将茶叶打造成文化的媒介物,但绝不是停留在表面“假大空”的口号,而是要挖掘产品内涵。比如,我们的铁观音可以向普洱茶学习营销,让茶行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茶企需更多质量安全的保证

以上说法是事实,但作为消费者需要的是更多、更透明、更诚恳的信息,来对企业、产品、品牌产生信任感,毕竟茶是我们生活中的七件事之一。茶企运营要做到信息可追溯,开放、透明地接受消费者的监督。行业中的每个分子,包括政府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规范好行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严惩问题产品,改善种植环境,从源头上让大家喝上放心好茶。

福建出台扶持茶产业政策

据中国报告大厅了解,福建省财政厅新近出台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明确提出优先将符合条件的茶叶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对条件成熟的优先列为企业上市重点推进和培育目标。

二是充分利用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扶持茶业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推进技术改造升级、建设原料生产基地。

三是在南平、三明、宁德3市开展茶叶深加工固定资产投资财政补助政策试点,对在上述3个设区市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茶叶加工项目,省级财政按投资额的5%予以补助,进一步提高茶叶精深加工水平。

四是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等国家级品牌的茶叶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

五是对进入上市辅导期的茶叶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

浙江省出台政策推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012年11月,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提升发展茶产业的若干意见》;2013年4月,农业部下发《关于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2014年2月,浙江省农业厅根据有关精神,出台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提升发展的实施意见》。至此,浙江茶叶产业发展明确了基本思路。

政策东风湘茶助加速发展

2013年7月8日,湖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设300万亩优质茶园、实现45万吨茶叶产量、力争实现1000亿元的茶业综合产值,全省茶农茶业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2013年中国茶叶种植生产情况

全国茶叶行业生产,在取得连续18年增产增收的好成绩基础上,去年在先后遭遇西南地区严重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伏旱的条件下,又继续增产增收,茶园面积和茶叶总产量继续超历史,茶叶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

(一)茶园面积继续增加。据17个产茶省(区、市)上报汇总,共计茶园面积3869万亩,同比增加253.8万亩。其中采摘面积2917.6万亩,同比增加227.3万亩,增8.4%。

(二)茶叶产量增加。去年干毛茶总产量189万吨,同比增加11.5万吨,增6.5%。其中,除浙江、江苏因灾减产,其他省(区、市)全部增产,增产较多的云南增3.6万吨、四川增2.3万吨、贵州增2.2万吨、湖北增1.5万吨。

(三)茶叶产值增加。干毛茶总产值1106.2亿元,同比增加123.8亿元,增12.6%。其中贵州增加26.1亿元、福建增18.3亿元、四川增15亿元、云南增13.4亿元、河南增12亿元。按茶园面积计算,亩产值2859元,提高141元,增14.4%;按茶园采摘面积计算,亩产值3791元,提高140元,增3.8%。

(四)名优茶和大宗茶双双增加。名优茶产量84.9万吨,增加6.3万吨,增8%;大宗茶产量104万吨,增加5.2万吨,增5.3%。由于中央严令控制公费消费,名优茶价格明显下降,大宗茶价格适度上升,使全国名优茶产值增幅减缓、大宗茶增幅加快。名优茶产值791亿元,增加69.6亿元,增9.6%;大宗茶产值315亿元,增加54.2亿元,增20.7%。名优茶与大宗茶产量占比分别为45%和55%,与上年基本持平。而产值占比,名优茶占71.5%,同比下降1.9%;大宗茶占28.5%,同比上升1.9%。

(五)六大茶类均衡增产。随着市场的变化,绿茶和乌龙茶产量增幅下降,低于整个茶叶总产量平均增幅,黑茶、红茶、白茶和黄茶增幅大幅上升,均高于整个茶叶总产量平均增幅。全国黑茶19.7万吨,增加2.7万吨,增16%;红茶19.8万吨,增加2.4万吨,增14.2%;绿茶124.9万吨,增加6万吨,增5%;乌龙茶22.9万吨,增加0.8万吨,增3.6%;白茶1.1万吨,增加1898吨,增19.8%;黄茶2253吨,增加215吨,增10.5%。

(六)茶叶质量及其安全水平明显提高。衡量茶叶质量安全水平的无公害茶园面积2462万亩,增加194万亩,增8.6%;有机茶茶园面积228万亩,增加13.8万亩,增6.4%;高产优质的无性系茶树良种面积2031万亩,增加195万亩,增10.6%,占茶园总面积的比重由上年50.7%上升到52.5%。

2014年浙江夏秋茶产量产值均创历史新高

据浙江省农业厅对淳安、桐庐、建德、余姚、文成、新昌、诸暨、柯桥、天台、遂昌这10个县(市、区)调查分析,预计今年浙江省夏秋茶产量为8.18万吨,比去年的6.87万吨增产1.31万吨,增19.1%;产值达28.9亿元,比上年同口径的22.7亿元增收6.2亿元,增27.25%;其中名优茶产量3.06万吨、产值26.5亿元,同比上年产量增15.65%、产值增31.15%,夏秋茶产量、产值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2014年1-8月份广西茶叶对外出口情况分析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茶叶市场调查报告获悉,2014年1-8月广西累计出口茶叶2575.9万元,其中对东盟出口1302万元,同比增长30.8%;对香港出口785.9万元,同比增长3%。同期,受欧盟提高茶叶农残监测标准影响,对欧盟出口仅90.7万元,同比下降54.6%。为跨越茶叶出口高门槛,广西已实施南宁横县花茶“基地+企业+国际市场”产业链、柳州茶叶出口生产基地建设、梧州六堡茶生态原产地保护等一批应对举措,以提高茶叶生产质量,进一步扩大出口市场。

中国茶叶自然资源丰富,茶文化历史悠久,名优茶的品牌多种多样。但出口茶类品种及出口市场也较为单一。名优茶品种多样、品质高,但缺少国际化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品牌竞争力很弱,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中国茶叶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生产管理理念不完善。

茶叶市场竞争多样化

茶叶市场将保持多样化竞争态势。预计2014年我省绿茶生产和销售仍将保持主导地位,多元化新产品红茶、青砖茶和乌龙茶的开发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内销市场上,中低档产品和具有特色历史文化内涵的茶品牌将更具市场竞争力。外销市场上,符合出口质量安全标准要求的有机茶、绿茶、红茶、砖茶和袋泡茶等市场空间广阔。传统红茶、品牌红茶将继续保持市场高增长。青砖茶将随着独特的品质和保健功能被广大消费者认知,将继续受市场热捧,内外消费量将进一步扩大。

茶叶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2014年,在茶叶行业逐步走向成熟,竞争加剧、消费市场受挫的同时,各类资金注入行业,包括上游生产、下游消费终端,在品牌化运营之后,渠道将逐步进入微利时代。下面来看下我国茶叶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1、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增强

茶叶已成为我国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国民经济的增长将进一步推动茶叶消费。

2、消费习惯的区域性逐渐淡化

3、生产方式转向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

我国传统的茶叶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加工方式以传统手工作坊为主。这类企业技术与管理水平较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无品牌或品牌知名度低,且营销能力较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有利于提高茶叶企业的生产效率,建立自有品牌,更有效的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安全。随着下游客户和消费者对产品品牌、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生产方式将成为茶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4、销售方式从单店单一模式转向连锁经营等复合模式

多元而完善的销售渠道能够提升品牌知名度,是消费品生产企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从茶叶市场发展来看,大规模连锁经营等复合销售模式是茶叶销售的必经之路。

5、产地域性相对集中

我国茶叶生产地域相对集中,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华南及西南地区是我国茶叶生产的主要区域。2009年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4省(区、市)茶园面积为182.00万公顷,约占全国茶园面积的98%;产量134.57万吨,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99%。

6、消费品质升级是主旋律

5月是春茶大量上市的时节,以往市场上总流传着“春茶贵如金”的说法,动辄几十万元一斤的“天价茶”频频面市。记者近日在福建茶叶市场调查发现,2016年以来茶叶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调,高端茶叶市场逐步降温,茶叶主流市场正历经着从“奢侈品”到“伴手礼”的变化。

记者在莆田希尔顿饭店一楼曦瓜专卖店看到,原本标价13万元一斤的“海西一号”,现在更名为“曦瓜一号”,售价9万元一斤,一斤降价4万元。

记者观察发现,不少茶叶终端营销店都“放低姿态”,打出低价牌吸引消费者,一贯走高端路线的茶叶品牌“八马”,也在其门店打出“好茶不贵,经济实惠,100元3罐”的标语,原主打产品5800元一斤的“赛珍珠”等高价茶叶销售遇冷,400元一斤并“买一送一”的品类成为新的主打产品。福建八马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礼说,“三公”消费降低等因素叠加使得茶叶市场发生了变化,公司经研究后丰富了中低端产品。

记者来到华祥苑福州一家门店,店长却不在店里。店内工作人员介绍,店长目前要承担外出跑市场销售的任务,白天都不在店里。而前几年店长大多是在店里等着客户上门来订购,且供不应求。

1、机茶园成茶园行业发展趋势

与2012年相比较,我国2013年茶叶生产在面积、产量和产值上都有所增加,无性系、无公害、有机茶面积都扩大,名优茶产量、产值均有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上升,六大茶类普遍均衡增产。2013年全国茶叶出口量为32.58万吨,相比2012年增加0.77%,出口额12.47亿美元,相比2012年增加11.24%。

2014年茶叶产销的趋势从整体上看,全年将持续增产增收。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到,从茶类结构上看,白茶、黄茶产量较去年增幅较大,红茶、黑茶、乌龙茶增产仍然在10%左右,而绿茶则相对比较稳定。从地区上看,华东和华南茶区比较稳定,北方茶区继续发展,长江中上游茶区发展较快。从消费市场看,高端消费持续减少,中低档消费明显增加,大城市市场相对稳定,中小城市和乡村市场异常活跃。在出口方面,出口茶叶传统市场有所减少,而新兴市场将继续扩大。

2、茶叶市场潜力大

内销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大。近年来,我国茶叶在外销出口逐年巩固和增加的同时,内销市场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茶叶发展前景报告获悉,目前,国内人均茶叶消费只有460克/年,与世界人均年消费茶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与消费水平高的爱尔兰、土耳其、科威特、英国、伊拉克等国人均年消费量在2000克以上的相比差距更大。国内各地区之间差别也较大,如上海、广州等人均年消费茶叶已达到1000克左右,可见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很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保健功能的开发和茶文化的发展,茶叶消费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

3、茶叶电商渠道高度发展

电商渠道受到品牌企业重视。从全国看,茶叶电子商务近几年来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涌现出一批有一定规模的网络茶叶品牌,引领行业进军电商,拓展茶叶销售途径,也为茶叶销售带来了更多年轻化消费力量。作为重要的销售渠道,电商已经引起众多品牌企业的重视,2014年有更多的品牌企业建设和拓展电商渠道。

除了市场上的推广,企业要对原材料进行把关,更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管控,让消费者买到放心的茶。我们对消费者要有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我们要明确消费者是所有卖茶人的佛,只有这样才能撬动市场,才能把企业做好。

1、八马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省名牌产品,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八马茶业有限公司。

2、中茶

始于1949年,世界500强中粮集团旗下茶叶产品,十大茶业品牌(企业),中粮集团旗下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3、君山

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专业致力于茶产品的企业,湖南省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4、浙茶

成立于1950年,中国最大的茶叶经营企业和全球最大的绿茶出口企业之一,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吴裕泰

始于1887年,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行业百强企业之一,茶业十大品牌(企业),吴裕泰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6、萧氏

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十大茶业品牌(企业),著名品牌,宜昌萧氏茶叶集团有限公司。

7、竹叶青

名称于1964年诞生,中国驰名商标,四川名牌产品,茶业十大品牌(企业),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

8、叙府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著名商标,国家绿色食品,四川省名牌产品,四川省叙府茶业有限公司。

9、大益

于1938年,中国绿色食品,中国名牌农产品,现代化大型茶业集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大益茶业集团。

10、庆沣祥

涵盖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科研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茶叶企业,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茶叶投资前景报告获悉,普洱茶投资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产生的价格体系的扭曲终归会被市场调节至正常。这种调节无非2种情况:新上市的茶进入过去“老茶”的价格体系;过去被炒高的“老茶”进入新茶的价格体系。

如果说新茶能够进入“老茶”的价格体系,这是一件可以令大部分投资客欢欣鼓舞的事情。通俗一点说:就是把现在5、6千元一件的大益茶被拉升至万元一件的价位。很多被套牢的炒客,经销商可以解套的同时还能大赚一笔。我曾粗略的估计了一下,如果要做到这样一件事,光用来抬升主流大益茶的资金就需要20多个亿,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我想去找到这20多个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在来说第二种可能,被炒高的“老茶”进入新茶的价格体系,前2天不少芳村的人在打趣说:“勐海孔雀跌到5000才算底,炒勐海孔雀的赔的连本钱都没了。”在我看来,如果勐海孔雀跌到5000到也没什么,真正有什么的是诸如龙印、早春乔木、布朗孔雀青饼、易武正山这些流传范围很广的“硬货”跌至5000一件的价位,这些茶流传范围广,接盘价格高。一旦剧烈跌价,那对很多中小茶商的打击是不可估量的。而从“山水韵”、“7432红丝带”这些近期大益明星茶的价格来看,大益也在开始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的市场策略。类似这样的产品进入市场的越多,过去被炒高的“老茶”就越危险,其价格就越有可能出现腰斩。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有这些茶的投资者应该擦亮眼睛,情况不妙就要割肉抛售,以免到了价格腰斩的时候承受更大的损失。

市场研究专家企业贴心顾问

2013年旅游业行业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时代随之而来。现在,旅游在日益成为现代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劳动生产的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旅游业行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旅游业的发展,会不同程度的受到自身内部能力和发展潜力因素的影响。所以,通过对我国旅游业行业的分析,我们知道旅游业在我国将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很多省区和重要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行业和重点行业来发展。

一、市场规模

我们都清楚的知道,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它把行、住、吃、游、购、娱各个环节联为一体,提供“一条龙”服务,通过产业关联带动、吸纳就业等功能,推动和刺激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产业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市场规模巨大。

二、市场增长率

目前,世界旅游处于持续的发展之中,全球旅游旅游需求日益高涨,旅游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旅游经济持续加速发展,旅游总收入保持高速增长,旅游产业成为了第三产业的经济支柱。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旅游业行业调查报告显示:我国2007年春节黄金周共接待游客922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7.7%;2007年“五一”黄金周共接待游客1.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2.7%。

三、整体盈利水平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稳定增长,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是许多地区的经济增长点。根据旅游业行业调查分析预测:预计在未来10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1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达到8%;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的旅游产业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国内化的旅游进程都逐渐加快,接轨国际市场。现在,我国的旅游业正以它强劲的势头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

以上是对2013年旅游业行业分析的一些概述。您可能感兴趣旅游行业报告

THE END
1.茶销售公司经营范围(6个范本)茶销售公司经营范围:茶叶、预包装食品(茶月饼、茶点食品、茶饮料))(依法须经许可的项目,应当取得相关部门许可后方可经营)、茶具、茶艺用品、工艺品的批发和销售;炉具、点火器、燃香的批发和零售(仅限于饮茶用炉具、点火器、燃香)。 范本2 茶销售公司经营范围:花果茶、袋用茶、预包装食品兼散装食品批发零售(依法须https://www.1566.cn/jingyingfanwei/444916.html
2.探索江海田茶叶场:一站式茶品采购与贸易中心普洱茶展望未来,江海田茶叶场将继续秉承“诚信经营、合作共赢”的理念,致力于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更具影响力的综合性茶叶贸易中心。具体对于,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 1. 深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形象,扩大市场份额。 2. 推动产业升级: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产品优劣和生产效率。 http://www.chinaemail.com.cn/news/puercha/2799155.html
3.通城茶叶基地抱团闯商场据了解,2008年,向阳茶场与上坳、林业、新磨、白沙、油坊等茶叶出产基地加盟到锦山基地茶场,完成资源优化联系,抱团闯商场。 近来年,通城茶叶工业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运作形式。经过对品牌、基地等资源进行有用联系,完成出产、加工、出售“一条龙”运作,有用破解了有基地无品牌、有产物无商标、有品牌无基地的http://www.ririo.cn/n815864.htm
4.芳村普洱茶综合交易平台:一站式解决您的茶叶购买交流与服务需求腾冲茶叶交易综合市场的建设致力于整合资源,推动茶叶流通体系的建设。市场的建成后,腾冲茶叶得到了更好地推广和销售,提升了当地茶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茶叶生产者通过市场可以直接与茶叶商贸商实施交易,有效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强了销售效率。 腾冲茶叶交易综合市场的建设也为腾冲县的茶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http://china.makepolo.com/producttop/puercha/2949270.html
5.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8篇(全文)二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联营、合作参股、控股、茶园经营权流转、组建合作社等形式,组建龙头企业或经营集团,发挥龙头企业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茶叶生产经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一个品牌1家企业或1个集团运作的局面。三要借鉴新昌等地与天福集团(国内最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vh6syv8.html
6.文新茶叶加盟费文新茶叶加盟要多少钱?公司秉承“质量是文新立命之本”的经营理念,目前已经成功在市场上推出了两大品类,十余个系列,一百多种产品,对高中底端市场进行了全方位的覆盖,适应各个层面的市场要求。 5.专业研发优势: 拥有国内顶级的产品研发和生产技术人员,本着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又体现当今市场需求的原则,发扬传统工艺、结合时尚口味、最https://www.jiamengfei.com/xm/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