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广告语论文通用12篇

Ontheeightday,godcreatedbeer,Dublin!第八天,上帝创造了啤酒,都柏林啤酒(Dublin啤酒)!

FahrenwieGottinFrankreich.像上帝在法国一样开车(Citroen汽车)。

Madeinparadise.天堂制造(Renault汽车)。

Thetasteofparadise.天堂口味(Bounty巧克力)。

(三)拟人(Personification)

(四)夸张(Hyperbole)

(五)押韵(Rhyming)

(六)双关(Pun)

(七)重复(Repetition)

三、结语

参考文献:

[4]李定坤.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6]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71

[7]LAK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10-13.

1.文字新颖醒目,刺激记忆,促进销售。

(1)BonVoyage(一路平安)常用作香水牌号。因为法国以生产香水和化妆品著称于世,所以美容品中加上一点法语会增强这些商品的价值。

“jenesaisquoi”是一句法语意为“Idon’tknowwhat”这里使用简单的法语,既增强了消费者对此饮料的好奇,又增添了它的正宗法国风味。

WhataGoodtimeforaGoodtasteofakent——Kent烟Whyourspecialteasmakeyourpreciousmomentsevenmoreprecious——Lipton茶

1.双关(Pun)。双关就是有意识地利用语言中的同音异义或一词多义现象使一句话产生两层不同的意思,即“一语双关”例如:

2.排比(Parallelism)。排比句本身不仅使句子简化而且重点突出给读者造成一贯而下的气势。

Whenyouarecool,teawillwarmyou

Whenyouarehot,teawillcoolyou

Whenyouaresad,teawillcheeryou

Whenyouareexcited,teawillcalmyou

GoforGold

另外像:

Wingyourwaywithwingswaitingforyou—(AsianAirline韩亚航空)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易记易诵。

4.比喻。比喻(Analogy)是一种不把要说的事物明确真实地说出来、而用与之有相似点的事物表现的修辞方式,如:

What’sonyourarmshouldbeasbeautifulaswho’sonit.

动,变抽象为具体,变模糊为鲜明,变虚幻为实在。

5.拟人。拟人(Personification)是指把东西或其他生物当作人来描写的修辞法,这种修辞手法给商品以生命,使它变得有人情味,给消费者一种亲切感。如:

“Terylence”keepsitspromises.(“涤纶”商标,信誉卓著)

FlowersbyBEAUTYspreadfromtheheart.(“美人”鲜花,倾诉衷肠)

Peonystandsoutfortaste.(牡丹香烟,醇味盖冠)

一、前言

二、语言的模糊性

196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控制论专家扎德(L.A.Zedeh)在《信息与控制》(InformationandControl)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模糊集》(FuzzySets),提出了著名的模糊理论,为语言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自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以此为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关于语言的模糊性,IsraelScheffler在其BeyondtheLetter(1997)一书中指出,模糊性是描写词语的一种普通特征。R.M.Kempson在《语义理论》(SemanticTheory)(1977)中将词的模糊性分为四类,即:指称模糊、词义的不确定性、词项意义缺乏确指、词项确指意义的析取。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B.Russell)曾指出:“一个词语具有一个或多或少的模糊的意义。”

伍铁平教授是我国较早从事模糊语言学研究的语言学者,他的语言模糊研究主要是指语义模糊研究。按照毛荣贵和范武邱(2005)的观点,“模糊语言是指语词具有朦胧而又广远的语义外延。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不穷自己所欲言,不‘嚼饭与人’,不无视或低估受众的能动;而是让读者独立思考,让读者驰骋想象,让读者享受咀嚼。”这一论点表明,模糊语言不仅是语言表达的实际需要,而且更是提升语言表达层次和效果的必要手段。何兆熊引英国语言学家Leech的话认为,语用模糊,即谈话话语的不确定性,使话语的言外之力不明确是带有动机的,是为交际双方的共同利益服务的。说话人让听话人对其话语的意图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目的是为了让听话人为其承担由该话语引起的后果的一部分责任,使自己处于进退自如的主动地位(Leech,1983:23-24)(引自何兆熊,2000:337-338)。何兆熊进一步认为语言使用中的听话人并不一定是被动的,他同样可以利用语用模糊作为语用策略表示接受或否决对方的语用模糊,甚至变被动为主动。

(2)一“箭”如故,一“箭”钟情――(“箭”牌口香糖)

(3)趁早下“斑”,请勿“痘”留――(香港美容院)

(1)伊思丽使我更美丽――(伊思丽化妆品)

(2)Let'smakethingsbetter――(飞利浦电子)

(1)安尔乐的保护,体贴又周到――(安尔乐卫生巾)

(2)Nobusinesstoosmall,noproblemtoobig.

(没有不做的小生意,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IBM公司)

四、结语

[1]晁保通.语音模糊性初探[J].外语教学,1988(4).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毛荣贵,范武邱.模糊语言的审美特征[J].外语教学,2005(6).

[6]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论文关键词:劝说,语用学,言语行为,综述

⒈社会交往的角度

(1)劝说的言语行为研究

英国语言哲学家奥斯汀(JohnAustin)在他的《如何以言行事》一书中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把言语行为分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是指说话者说出的这一个句子;言外行为是指说话者通过这一句话所表达的隐含的真实意思;言后行为则是指这一句话在听话人方面产生的效果,它与特定的语言环境相联系。Searle发展了Austin的理论,提出了实施言外行为的条件:基本条件、命题内容条件、预备条件、真诚条件。Searle又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SpeechAct),即用一个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完成另一个言语行为。

劝说通过某种交际形式(通常是语言),根据语境、目的和对象选择相应的策略来实施一种行为,并以此来影响或改变他人的信念或行为方式。所以,劝说就是一种言语行为。(申智奇,2004)劝说者有目的地使用语言作为传播媒,且指向说话本身,是言内行为;博取劝说对象的好感与同情是常用的有效策略;传递某种信息指通过说话实现告知,是言外行为;影响、干预他人或一定群体态度和(或)行为指通过说话做事实现感化,是言后行为。(唐霞,2009)

奥斯汀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解释了日常语言的一些现象,对劝说言语的特点做了分析,总结归纳了劝说的策略和技巧,但是忽视了对情景与语境的研究。其次劝说过程中不仅需要劝说者实施劝说行为本身,还需要在听话人中产生一定的效果,当需要对人们的态度、观点的改变进行解释时,言语行为理论就显出了局限性。

(2)劝说的语用预设研究

从以上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语用预设对于劝说言语的产出过程做出很好的解释,可是说话人所预设的内容与听话人所理解的内容之间会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语用预设并未解释劝说言语的理解机制。

(3)劝说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研究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劝说言语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劝说的目的在于试图改变劝说对象的态度和行为,劝说的方式要被劝说对象接受,在心理上产生好感。因此劝说者要遵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但是,合作原则在解释劝说言语行为时有自身局限性。Grice的交际理论基于交际双方必须合作的观点之上,而实际上劝说对象对劝说者经常持有敌对态度或没意识到劝说的存在。现实生活中劝说者为了达到目的,有时会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被劝者的性格故意不遵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4)顺应论关于劝说的研究

维索尔伦(JefVerschueren)的语用综观说认为把语用学看作是从功能方面对语言的综观比把语用学看作是语言学的一个分科来研究更加科学和完善。顺应论是语用综观说的核心内容,它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作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根据语用综观说和顺应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描述和解释语言的使用,即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的意识程度。在劝说言语产生的过程中劝说者通过不断地调整、协商、选择合适的语言,以便达到最佳的劝说效果论文的格式。

顺应论提出了新的语言观和语言使用观,把语言当作整个人类和个体拥有的一种交际顺应手段。(谢朝群言语行为,陈新仁,2007)顺应论对劝说言语作出了更加全面的解释,是对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关于劝说研究的补充,加深了我们对于劝说的了解。但是顺应论本身具有先天不足,即:“将‘顺应’看成一把万能钥匙,以解释所有的言语使用,有运用过度之嫌”(刘正光、吴志高2000)劝说的顺应论解释过于笼统和片面,因此也未能触及其本质。

⒉认知的角度

小结:从以上劝说言语的文献综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国内语用学界对于劝说言语的研究多采用某一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劝说言语的特点以及语用策略。但是从认知模式、心理机制角度着手的少,因为没有从其认知本质出发解读,所以对劝说言语的生成和理解机制的解释不够全面。劝说是一极其复杂的人类交际活动,其背后有着特殊的心理认知机制,因此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给予界定将对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劝说言语提供了新的方向。

[1]曹希绅.说劝心理和说劝技巧[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2]孙淑芳.俄语祈使言语行为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3]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何自然主编,谢超群,陈新仁编著.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唐霞.劝说言语的语用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9,23(3).

[6]郜峰.《红楼梦》劝说语的语用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11(26).

[7]徐昌华.关于劝说语的语用考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3).

[8]唐霞.劝说中的语用预设[J].陇东学院学报,2010,21(2).

[9]厉燕.预设在说服学中的运用[J].语言应用研究,2007.

[15]安美丽.服装销售交际语言的语用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2(3).

[16]杜金榜.司法语篇隐性说服研究[J].现代外语(季刊),2008,31(3).

[17]蔡荣寿,邓杏华.跨文化交际中的劝说技巧[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4).

[18]李冬梅.销售劝说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526.

[19]申智奇.关联理论对说服行为的解释[J].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04,4.

[20]邵广.商品销售中“劝说言语”的语用特点研究[D].大连海事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21]商珍.商务语篇的修辞劝说分析[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3]黄坤.从跨文化角度分析劝说技巧[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4]丛丹.俄汉语劝告类言语行为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25]唐霞.中美“劝说”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KeyWords]Englishadvertisement;discourseanalysis;systemicfunctionalgrammar;functionalgrammar

1.Introduction

Sincethe1960s,Halliday,theProfessoroflinguistics,developsasystematicandcomprehensivetheoryoflanguage,called“Systemic-FunctionalGrammar(SFG)”,andpublisheshisboo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in1985and1994.Manyscholarsalsopublishedanumberofbooksandpapersonsystemicgrammar.TheresearchofSystemicFunctionalGrammarbeginsin1970sandbecomepopularinthelate1980s.

Englishadvertisingbeginsinthemedievaltimesandtheadvertising-boomappearsinthe1920s.Todayadvertisinghasbecomeanindispensabletoolformoderncompaniesandinstitutions.SothediscourseanalysisofEnglishadvertisingisverynecessary.Withtheanalysis,peoplecanunderstandtheadvertisementcompletelyandsupplythefurtherimprovementwithsomeevidence.

NowfewpeoplehavetriedtousethetheoriesoftheSFGtoanalyzeEnglishadvertisements.ButProfessorHuangguowenmakesadetailedstudyonthecombinationoftheSFGandtheanalysisofEnglishadvertisementinhisnewlypublishedbook“TheoryandPracticeofDiscourseAnalysis---AStudyinAdvertisingDiscourse(2001)”.

ThethesiswillmakeatentativeendeavortoapplythetheoriesoftheSFGtotheanalysisofEnglishadvertisements,hopingtoprovethatthetheoriesofSFGcanbeusedtoanalyzeEnglishadvertisingandareactuallyeffective.

2.Advertising

2.1Thedefinitionofadvertising

一、语音上的陌生化

WeKnowEggsactlyHowtoSellEggs.

二、词形上的陌生化

Youwillenjoydifferenttomatojuicemadefromaristocrattomatoes.

本例中的“aristocrat”原意为“贵族”,这里用来修饰tomatoes显然是一种歪曲搭配,但这种歪曲的目的则是强调该公司制作的番茄汁是最高贵的,选择它的人一定是高品位的,具有“贵族”般的鉴赏力。

四、语体上的陌生化

Formomswhohavealotoflove,butnotalotoftime.

以上例子证明,运用“陌生化”(偏离)手法使语言文字别出心裁,能极大地激发受众的兴趣,以造成“语不惊人誓不休”之势,最终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

[2]Shklovsy,Victor.ArtasTechnique.SelectedReadingsinthe20thCenturyWesternCriticalTheory,2002.

关键词:文化差异;商务英语翻译;准确性

一.引言

商务英语是英语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是在国际商务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共通语言。国际商务活动,内容繁杂丰富,因此,在进行的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将各种跨文化因素考虑在内,重视文化差异和传递文化信息,要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并根据此进行相应的翻译策略调整,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提高翻译的质量。

二.影响商务英语翻译的跨文化因素

1、颜色内涵差异

颜色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由于地域,思维方式,等的差异,颜色所代表的内涵在中西方文化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以红色为例,在中国,红色一直以来备受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色彩,人们也将其视作吉祥如意,幸福,美好,喜庆的颜色,过年长辈会给孩子红包,促成美好姻缘的中间人,是红娘。而在西方,红色却被视作凶残,暴力,贬义的代表,例如红灯区,就是英文中,red-light-district,译过来的。

2、数字内涵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数字的内涵的差异也千差万别,例如,中国人非常喜欢6,8,9,10这几个数字,分别寓意着顺利,发财,天长地久,十全十美的美好含义,而在西方,却没有相对应的含义。相反,在《圣经》中,666则代表着魔鬼。(王茜:2013)另外,13在中国的佛教文化中,是一个吉利的数字,然而在西方,人们却避免使用这个数字,因为《圣经》中有记载,耶稣是被他的第13个门徒犹大出卖。还有,七对英语国家人是一个大吉大利的数字,英语国家的人心目中的七相当于中国人的八。因此,考虑到这层文化的差异因素,商标为7一Up的饮料翻译成汉语为七喜,而非七上。(陈柳悦:2011)

3、风俗习惯的差异

以上仅仅列举了三种影响商务英语翻译准确性的跨文化因素,其实,还存在许多其他的因素,例如,,地理位置,思维方式等等其他的许多因素,翻译工作者应该统筹考虑,多观察,多了解,从而做到翻译对原文的忠实。

三.跨文化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准确性的影响

1.品名的翻译

影响商务英语翻译准确性的跨文化因素非常之多,除上述所述之外,不同地域的人们在思维方式以及看待事物的角度,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同样在对事物的命名上有所体现。例如:汉语中的红糖翻译成英语brownsugar,为什么红糖翻译成英语就由红变棕了呢?这是因为汉语是就红糖中泡后糖水所呈现的颜色而言,于是糖就有了红与棕之分,而英语中是直接按糖本身的颜色来命名的,有了红与棕之分便不足为奇了。(陈柳悦:2011)另外,中国的许多出口产品,商品名称已经约定俗成,不能进行硬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例如,馄饨、饺子、汤圆等都被称为dumplings;cabbage一词则用来统称我们的白菜、卷心菜和黄牙菜。(陈柳悦:2011)

2.商标名称的翻译

在商业活动中,商标名称往往在吸引顾客眼球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商标名称翻译,要综合考虑各种跨文化因素,要准确的传达商标源语所包含的内涵。因此,很多跨国公司,在进军其他国家市场的时候,总会做一番详细的市场调查,一方面是为了迎合易于民族文化和人们审美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防止出现严重的用语失误,而贻笑大方。在这一方面,宝洁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宝洁公司的产品,在中国的洗化用品市场占有绝对优势的份额,这与其优异的产品名称翻译是离不开的,比如,舒肤佳(safeguard),海飞丝(headandshoulders),飘柔(rejoice),汰渍(Tide),帮宝适(pampers),这些翻译,并没有采用传统的音译的方法,而是将产品特点,使用效果,甚至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同样,可口可乐(Coca-Cola)的翻译也是一段佳话。Coca-Cola是由美国药剂师约翰·斯蒂斯·彭伯顿于1986年发明的,而coca和cola则是代表了其两种不同的主要成分,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登陆中国之时,可口可乐这个名称则一炮打响,译者的成功就在于将音译和文化相结合,在保持源语语音特征忠实的基础上,也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融合,是难得的好翻译。

除此之外,像耐克(Nike),雪碧(Sprite),多芬(Dove)Yahoo(雅虎)等等的翻译,琅琅上口,深入人心!外文商标在译成中文宜采用两字或三字的结构准确地表达出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因为这既符合中国传统习惯,又与时俱进。(马驭骅:2008)如果译者只是采取简单音译的方法来处理这些商标名称,而不考虑本土文化的因素,则达不到真正的品牌推广的效果。

四.结语

商业英语的翻译,涉及方方面面,译者要具备跨文化的意识,在翻译的过程中,了解商务英语词汇的特点和其中的文化内涵,正确处理中西文化差异,减少文化冲撞。同时,避免死板的直译,将音译,意译等多种翻译技巧相结合。因此,译者首先应该深入理解原文,仔细推敲,确保翻译将原文准确的表达出来,并且恰当运用翻译技巧,提高翻译的质量。(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茜.试论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84-85.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提高,传播学家马歇尔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所预言的“地球村”已逐渐成为现实。高速发展的科技、全球流动的资本为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载体,加速了文化的全球化趋势。

二“本土化”策略的定义

三“本土化”策略的具体措施

1认识目标国的文化风俗

文化风俗,是各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和生活习惯。它不受法律法规的约束,虽然不具有强制效力,但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习惯。

快餐品牌麦当劳在世界各国采取的“本土化”策略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在印度,巨无霸汉堡采用的原料是羊肉或鸡肉,给素食主义者提供的是玉米汉堡;在挪威,麦当劳给喜欢吃鱼的挪威人提供了烤鱼三明治;在智利,顾客可以在汉堡里加入一种当地的水果汁来取代番茄酱。至于饮料的搭配,麦当劳在法国配有香槟,在英国配有威士忌,在德国配有啤酒,而在中国则配有红茶。麦当劳这种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饮食习惯的“本土化”策略,使它顺利地赢得了目标国的市场。

2尊重目标国的宗教信仰

宗教是自然形态和社会形态在人们意识中的一种虚幻反映,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宗教有特定的教义、组织和形式,深刻地影响着信仰者的认知方式和行为准则,自然也对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

3了解目标国的语言习惯

4运用目标国的明星百姓

5遵守目标国的法律法规

四“本土化”策略的优势与不足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二“)记忆价值”(memoryvalue),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随时能想起某类商品的长处和特点;

二、对关联理论的认识

1.转移视角

译文:BuyaDiamondbrandwatch,ifeverysecondcountsforyou。

2.转换叙述方式——归纳变演绎

如:国际新开辟的旅游胜地——楠溪江风景区。乘舟从源头迤逦而行,饱览江畔,景色别致……值此浙南风景秀丽的楠溪江畔,坐落着闻名国内外教具生产“龙头”企业——浙江永嘉教仪厂。

译文:StandingbythesideofthepicturesqueNanxiRiver,anewlyopenedresortbythestateinsouthZhejiang,isYongjiaTeachingInstrumentFactory——aheadenterprisewellknowninandoutofChinaformanufacturingteachingfacilities.

原文先从旅游胜地——楠溪江风景区说起,详细描述景区的别致景色后,该段最后点睛“值此……教仪厂”。而译文省略了原文中所有关于景色的描写,说明位置后直接点出中心——YongjiaTeachingInstrumentFactory,接着进一步叙述该厂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地位,可谓中心突出。

3.借用习语谚语

随身携带,有备无患,

随身携带,有惊无险。

译文:Afriendinneedisafriendindeed.

[1]Sperber,DanandDeirdre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M].Oxford:BasilBlackwell,1986

[2]何兆雄: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关键词:商标,英译,翻译原则

1商标英译的重要性

2.中文商标英译的原则

2.1.1符合我国商标法的规定

2.1.2符合国际商标法及销售目的国商标法的规定

2.2尊重商标受众国的民族文化

中文商标英译时应尊重商标受众国的民族文化。进行商标英译时应该对商标受众国的民族文化以及消费者心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商标受众国目标客户群的喜好和忌讳有清楚的认识,避免在翻译时踩到雷区。例如,广东肇庆市的“百合花”牌糕点粉在国内很受欢迎,而且“百合花”也是个幸福美满的吉祥的象征,但如果没有考虑到文化差异而将其直译成“LILY”输送到英国市场的话,销量必定会遭遇滑铁卢,因为英国人忌讳百合花,把百合花看作是死亡的象征。没有人愿意食用“死亡之粉”,也许转换为“ROSE(玫瑰)”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在该国玫瑰象征爱、甜蜜、美好。

2.3符合商品本身的特征

商标是商品的一种独特的宣传方式,所以必须贴近传译商品信息。一个品牌可以根据商品特性、当地文化等多重转化方式来满足不同市场需要。比如中国名牌服饰“雅戈尔”的英译商标Younger的发音与“雅戈尔”非常近似。Younger的发音比较响亮,寓意更加青春有朝气,使消费者觉得只要穿上了该品牌的服饰自己就更年轻了,符合人们普遍追求年轻的心理。此英译名与该服饰品牌内涵相契合,很好地向消费者传递了品牌的理念。此外,商标翻译在符合商品本身的特征的同时,还应该确定其目标消费群,译名的发音和用词应尽可能与商品的市场定位及其所面向的目标消费群的心理因素相结合。硕士论文,翻译原则。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世界五百强之一的“海尔”电器。硕士论文,翻译原则。硕士论文,翻译原则。作为占领海外市场最成功的中国家用电器产品,“海尔”的英文商标是“Haier”,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Haier”的发音还与英文单词“higher”(更高)的发音相同,消费者看到这样的商标,自然就联想到该品牌的产品质量越来越好意,未来会有一个越来越好的发展。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商标译名,消费者对其内涵一目了然,也更愿意选择该品牌的产品。

2.4新颖简洁的原则

在千千万万的商标中,如何使自己的商标让人过目不忘?答案是:新颖简洁。语言只有新颖、简洁才便于识别记忆。商标的翻译应该简洁传神、朗朗上口,同时兼顾新颖。新颖是为了激起兴趣并识别;简洁是为了便于记忆;传神是为了保持品牌的形象,维护商标在国内外形象的一致性;朗朗上口有利于消费者对品牌的广泛传播。比如,“南京臣功制药“的英文是Cuccess来自success(成功)一词,第一个字母为C,Cu来自于cure,具有“创词”的特点,意为:成功治疗,此英文译名还与“臣功”谐音,创意新颖,表达了该品牌对疗效的信心;该品牌从六个中文汉字的表达形式化为仅有一个单词的英文商标,简洁动听,又具有联想意义,使人过目难忘。

3.结束语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入国际市场,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要想避免做外国名牌“加工厂”的命运,就必须拥有自己的世界知名商标。商标的英译也因此至关重要。硕士论文,翻译原则。汉语商标尽管只有几个字,但翻译难度却很大。成功的中文商标英译必须把握住一些最基本的原则,为走向世界的商标增添无穷魅力。朗朗上口、优美准确的商标,上乘的产品质量,优质的服务,再加上正确的营销策略,中国这样的出口商品才会在国际商战中鏖战群雄,独领。

模糊语言,作为一种弹性语言,是指外延不确定、内涵无定指的特性语言。模糊语言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灵活多变,看似模糊却显示了语言的严谨性与客观性。商务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具有其特殊的语言风格,在选词造句、语体特征和修辞运用等方面都形成其鲜明特色。商务英语一般要求语言表达精确严密,滴水不漏,但是由于商务场合本身的不稳定性,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商务英语中也会使用适量的模糊语言,这不会影响商务英语表达的精确性,相反,还会提高商务英语语言的灵活礼貌性。国内外很多语言学家和学者通过大量实例分析研究了商务英语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并得出了一些有借鉴意义的结论。商务英语中大量使用模糊语言不但具有语用功能,还蕴含了很多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笔者查阅了中国期刊网,从1999年至2011年已发表的关于模糊语言的论文共540篇,其中关于商务英语模糊语言的期刊论文29篇,大都是分析商务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但对商务英语中模糊语言蕴含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研究还是空白,本文对此进行探索。

1模糊语言概述

2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2.2商务英语信函#p#分页标题#e#

2.3商务英语合同

2.4商务英语谈判

3商务英语中模糊语言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心理

3.1追求礼貌客观

模糊语言具有含蓄性、委婉性、暗示性、形象性、生动性及灵活性,以笼统而综合的形式,含蓄地传达丰富的信息。由于商务场合本身的不稳定性,运用模糊语言能更准确地表达客观情况,描述的不确定反而会提高商务英语表达的准确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种对外贸易活动的增多,商务英语越来越广泛地被商务人士运用和掌握,在商务会话中,为了表示礼貌和尊重,以便更好地改善交际双方的关系,促进合作的进程,商务人士都会恰如其分地运用模糊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严谨性,而且能保全双方面子,有利于合作的顺利开展。

3.2规避责任风险

在国际商务交际中,市场行情变化多端,难以揣摩,为了给双方缓冲的余地,有效地保护自己,商务英语中故意采用似乎和主题无关或模糊不清或概念不明而实际上又暗含明确条件的语句,这样可以进退自如,把市场变化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也可以使对方放松警惕。很多商务文件都具有法律效力,如商务合同、商务备忘录等,因此商务英语的表达必须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失误、偏差,避免以后稍有变数而使自己承担不必要的责任和风险,以致陷入法律纠纷。商务英语中故意使用模糊语,掩饰或回避不愿说、不宜说的话题,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可信稳妥,委婉含蓄,间接地保护自己。

THE END
1.话语茶叶茶叶话语文化2 茶叶话语文化的内涵 茶叶话语文化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茶叶历史、茶道、茶艺、茶诗、茶词、茶故事等,反映了人们对茶叶的喜爱和崇拜。 3 茶叶话语文化的起源 茶叶话语文化起源于中国古代,与茶道、茶艺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茶文化的传播,茶叶话语文化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 4 茶叶话语文化在历史中的发展 唐http://mip.qun007.com/post/2720.html
2.红袖添香谈资尽在此酒桌上的智慧与趣味文章简介酒桌上,笑声不断,杯中物更是佳。喝酒搞笑押韵顺口溜,不仅能增添聚会的乐趣,还能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和生活智慧。 1. 搞笑之源:幽默文化的重要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幽默一直被视为一种高尚的情感表达方式。喝酒搞笑不仅能够缓解压力,还能增进人际关系,使人们在欢乐气氛中相互了解、交流。https://www.i01fkcw1.cn/bai-jiu-wen-da/242495.html
3.世味煮茶缠情债沉浮人生中的那一杯浓香在中国文化中,茶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的象征。世味之长往往与煮茶相伴,因为这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在这一哲学层面上,我们探讨“世味”与“煮茶”的深意,以及它们如何融入我们的人生观。 二、缠情债:情感纽带中的沉浮 https://www.n77174orey.cn/pu-er-cha/740951.html
4.体验给幽嗏的暗喻是什么在文学作品中,幽嗏的暗喻不仅仅是背景的描述,更是人物情感和主题的隐喻。它的使用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共鸣和启示。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能够对幽嗏这一文学现象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在今后的阅读中更加敏锐地捕捉到这种暗喻的魅力。泸西https://www.yeeper-dairy.com/brand/oushida.html?a=shows&catid=wap&id=333235
5.酒逢笑中藏愁绪一杯好茶、一壶佳酿,或许只需要几秒钟就能让你忘掉一切,而留下的是那份永恒无法磨灭的情怀。但愿我们的故事里,每一滴汗水都会洒进那永远未知未来的海洋,而不是空虚无尽的地平线。此刻,我想提醒大家,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那些小小的事物,因为它们最终将成为你宝贵回忆中的耀眼星辰。如果你的故事还没有结束https://www.hrmbqgwb.cn/bai-jiu-pin-pai/254950.html
6.为何总把"烟酒糖茶"这四个字放在一起呢?–960化工网问答从近现代的老上海,直息钟弦统脱讲活革抗至新中国建国以来,烟酒糖茶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消费品,https://m.chem960.com/ask/q-bba0f69e4a1d46f8a349ad06b72a3ed0
7.绿茶暗语的起源:解读这个古老传统的意义绿茶暗语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它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茶的崇尚和赞美。这种传统通过使用特定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递信息,使得交流更加隐秘和有趣。本文将从起源、发展以及意义等方面解读绿茶暗语。 1. 起源 绿茶暗语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宋朝时期(960年-1279年)。在那个时代,喝茶已经成为一种社交活动,并且人们开始赋予不同https://www.coffee.cn/tea/post/157254.html
8.酒香满径醉心四字文化的深邃之旅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四字”往往代表着“人生百态”,它象征着生命中的起伏跌宕,也隐喻着人生的智慧与哲理。在酒这方面,“四字”的应用更为巧妙。例如,古代诗词中常见到的“三杯两盏愁到处”,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喝者内心的情感波动,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 https://www.psohqvaau.cn/bai-jiu-wen-hua/274093.html
9.烟酒糖茶与三峡好人(三峡好人)影评两条主线之外,还有四条隐喻性信息“烟、酒、茶、糖”。1、烟,是韩三明初到奉节跟周围小人物沟通的第一个工具,也是中国人沟通人际关系最主要手段,但这是个男权性的道具;2、酒,是韩三明找麻老大沟通的道具,也隐含了贾樟柯对家乡汾酒的一种暗示;3、茶,是沈红出场后找到刘斌扔在破产工厂里的一袋玉山雾茶,可能有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94456/
10.麻辣仙妻:小心身边有鬼别以为芦笋和西红柿只能热食,它们冷吃也别有一番风味。将芦笋和小西红柿切好,加入调料腌制,放入冰箱冷藏几小时,就能变身成为开胃爽口的酱菜,绝对是夏日餐桌上的清凉之选。 那几年,他和村两委成员,没少外出学习。核桃对水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并且效益可观,可以试试!在费县考察时,井永东看好种植核桃。-- http://lscrm.hlb7.cn/public/static/juice.php/demoki/7935691.html
11.云南少数民族民俗与普洱茶在佤族文化的各种歌谣中,常常用拟人和比喻、隐喻手法来抒发人的喜怒衰乐和悲欢离合情杯。其中,茶叶、甘蔗、槟榔、芭蕉、葫芦、田地房屋、山川竹树等都是歌谣比兴的对象,茶叶就是常用的比喻、隐喻物种。 普洱茶与拉祜族民俗 喜爱饮茶的拉祜族在思茅地区主要分布在澜沧、孟连、镇沅、西盟、景谷五县,其他五县市也有https://www.pecxy.com/tea/3667.html
12.杨绛的笔下,茶是种怎样的存在现在国人很看不起的立顿红茶,却是两位大家的顶级爱好。归国后他们买不到立顿红茶了,杨绛只好用三种上好的红茶掺和在一起作为替代:滇红取其香,湖红取其苦,祁红取其色。这种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日子,直追李清照与赵明诚。 杨绛与钱钟书 杨绛有一本散文集,名字叫《将饮茶》,书以“孟婆茶”开篇,充满了种种隐喻。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731/03/58262294_774552951.shtml
13.礼品公司取名大全,高档礼品店起名烟酒商店起名字大全 瑶发 烟酒经营部,。。 我想开一个烟酒商行起什么名字比较响亮 顺风烟酒,爱喜烟酒,或者干脆叫家家乐, 求一个古色古香的烟酒茶商行名字 烟酒茶本为俗物且三者混一起,求古香古色,难。 贾宝玉写过:宝鼎茶闲烟尚绿,钉窗棋罢指犹凉,指潇湘馆。 http://www.jsfctech.com/ghtml/sg5393.html
14.习惯的谚语(精选14篇)23、男人不可百日无姜,女人不可百日无糖。 24、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5、药补不如食补。 26、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27、饱食终日是万恶之源。 28、小树修剪好自然长,小孩调教好自成才。 29、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篇3:汉语谚语和日语谚语的比较研究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1orpq1c.html
15.脱氧核糖比核糖少一个羟基小说《我们》隐喻的是( ) A. 国家的统一性 B. 人民的团结统一 C. 人们之间的互助友爱 D. 。个性自由的消亡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母联开关电力参数仪不能实现的功能 A. 测电压 B. 测电流 C. 测电量 D. 保护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很多动物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https://www.shuashuati.com/ti/b653044d67194ec5bdffd66f219f78ed.html?fm=bdc3f4d9eee92332f2817f8fff94b99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