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对于霍山,在去之前,一直是知之甚少的,只知道是在安徽西部大别山腹地的一个县。这次的霍山之旅,让我对霍山有了全新的认知,这里是皖西革命根据地的核心,除了大别山主峰壮阔辽丽的自然风景,还有美酒佳肴、埋在深山的天然温泉、保健价值极高的霍山石斛、中国最美小鸟的蓝喉蜂虎以及淮河流域第一座水电站佛子岭水库。这里最适合带着心爱的人一起来旅行,和他(她)一起去高桥湾观看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蓝喉蜂虎,和他(她)在温泉小镇一起舒舒服服的泡个温泉,和他(她)一起乘船欣赏美丽宁静的佛子岭水库,和他(她)一起爬上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看日出日落......
预告片
霍山的特色小吃有很多,苦菜粑粑、红芋摊粉、虾米糊浇小米锅巴、茶香肉、老牛皮、面鱼、包心粑粑、粉条、玉米粑粑、炒栗子、香草粑粑、蒸红薯、虾酱锅巴、饭甑子蒸糍粑、风味凉拌笋以及上图的糖炒圆子。到了霍山,其实美味还不止于此,要等着你慢慢发掘!
霍山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皖西革命根据地的核心,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
迎驾贡酒厂的原始酿酒工艺。想知道白酒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游客可以去厂区参观,一步步真实见识到白酒的生产过程。
迎驾酒文化博物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既彰显徽风汉韵、又体现当代时尚元素的特色博物馆。
蓝喉蜂虎被誉为“中国最美小鸟”,极具观赏价值。在大别山区安徽省霍山县东淠河高桥湾河段发现200余只蓝喉蜂虎繁殖种群,是目前所知国内最大的蓝喉蜂虎繁殖地。
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库大坝。
佛子岭大坝游览区:由连拱坝、引水钢管、溢洪道、发电厂4部分组成。钢筋混凝土的连拱坝由20个垛、21个拱和两端接岸动力大坝组成,大坝全长510米,坝顶海拔高度129.96米,坝高75.9米,总库容5亿立方米。
佛子岭水库风景优美,游客可以泛舟湖上欣赏群山环绕的美丽风景。
俗称米斛,是兰科石斛属的草本植物。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主产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霍山县,大多生长在云雾缭绕的悬崖峭壁崖石缝隙间和参天古树上,生于山地林中树干上和山谷岩石上。霍山石斛能大幅度提高人体内SOD(延缓衰老的主要物质)水平,对经常熬夜、用脑、烟酒过度,体虚乏力的人群,经常饮用非常适宜。霍山石斛有明目作用,也能调和阴阳、壮阳补肾、养颜驻容,从而达到保健益寿的功效。
铜锣寨,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西南部的上土市镇铜锣寨村,地处大别山腹地,铜锣寨是因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巡视衡山国(今霍山县)梦见一轮明月化作铜锣落于此山而得名。
青山、绿水、金梯田,客栈、戏曲、美人文。背依千亩竹海,清幽静雅。靠万山为伴,静享山野温泉。放松闲思,解读生活新方式。这就是陡沙河温泉小镇。
露天的温泉和天地结合为一。尤其适合情侣小住几日。
全国首家全软布帐篷酒店,帐篷酒店依山而建,伴水而居,贴近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
白马尖海拔1777(国家地理海拔高度)米,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太阳乡金竹坪村和安庆市岳西县的交界处,系大别山主峰,为国家地质公园。
白马尖形似天马飞腾,一峰独秀,群山俯首。山上清泉激流,交响成韵;古木参天,婆娑多姿,原始生态保存完好。信步山间,看潺潺溪水,听清脆鸟鸣,嗅扑鼻花香,闻阵阵松涛,令人心旷神怡,大有返朴归真之感。天高云淡之际,登顶远眺,极目四周,一览众山小。
霍山曲折蜿蜒的公路,沿途风景相当优美,是自驾游玩的好选择!
文峰塔又名南塔,位于县城东南约一公里,是县境内仅有的一座古塔。塔身矗立在幽芳河畔,螺蛳台的阜顶上,是该地带的最高点。四周空旷,视野开阔,极目环眺,方园胜景,尽收眼底,诚然一塔巍巍,远衬山城之秀。昔曾有记胜诗句云::“青溪曲曲抱螺台,白塔红桥画障开;南去渐知龙井逼,活云飞出石门来”。
关于美食
作为安徽历史重镇、大别山脚下的霍山人家,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条件,将大别山区的风味美食融进徽菜菜系中,人人都会做一手地道的徽菜,立马能叫你胃口大开。这最地道的口味,只有在霍山的小城中,方能体味到它的独特鲜香。到了霍山,必吃的美食有哪些呢?
土公鸡烧板栗,这道菜的选材以本地散养土公鸡和板栗为佳,特点是滋补脾胃,强筋骨,一般人都能食用,体弱者食用更佳。入口肌肉鲜滑,板栗浓香,汁浓汤厚,特别鲜美。
霍山臭豆腐,与它处臭豆腐制法不同,将山村豆腐坊制作的白干贮存在泥坛内,加入冬日雪水,甲鱼蛋及其他调料泡制而成,具有袪火清热功效。
霍山炒栗子
霍山蒸粗粮
霍山特色小吃——老牛皮
关于住宿霍山的住宿可以根据景点的位置来安排,如果你要游玩南岳山景区(素有“皖西名山”之称的南岳山位于霍山县城以南2.5公里处,海拔405米。岳顶面积约1815平方米,相传山名为汉武帝登礼时所封。今庙宇西门尚有“汉帝勒封”四个大字)和瞻仰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可以选择住在南岳山庄。
如果你要去徒沙河温泉小镇泡温泉,那么住宿的选择性就多了
你可以选择住在温泉小镇的中式特色客房。
也可以选择入住日式汤屋。
当然,你也可以入住全国首家全软布帐篷酒店。
DAY1:参观迎驾最美酒厂
早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选出了15条全球最值得游览的葡萄酒之路。而最近中国10条最值得游览的白酒工业旅游路线也新鲜出炉,霍山迎驾酒厂被选为十大推荐之一,既然来到霍山,我们准备参观一下,了解一下白酒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霍山山多秀丽,水域辽阔,良好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一个水墨情浓的江淮酒乡。最美酒厂门票30元,在厂区大门口缴费后进入厂区。
生态原酒的酿酒厂区被大大小小分为不同区间,导游带我们来到了生态酿造区。
厂区被群峰围绕,山水与之相依,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5℃,年均降水1500mm,物种6500余种,森林覆盖率75%以上,是高密度负氧离子与植物精气聚集的“天然大氧吧”,为丰富的酿酒微生物提供了成长的乐园,具有酿造好酒的不可替代性。
整个厂房整洁干净,一尘不染,粉墙黛瓦,汉风徽韵,绿草如茵,林木葱茏。
车间现淌出来的酒没有杂味,只有甜、香、醇、厚。
工人们下到泥池中将原辅料铺放平整。据导游说,泥池的泥巴是经过特殊培养的,不是普通的泥土。泥池老窖,需要90天以上长周期发酵。从粮食粉碎到成品酒出厂历经69道传统工艺,生态发酵,自然天成。
经过泥池发酵后的原辅料,会被工人们用铲子铺上锅蒸,继续进行“蒸粮”工艺。
出产的原酒被装入罐中推入存酒车间。经发酵、蒸馏而得的新酒,有辛辣刺激感,必须存放于陶坛中进行陈酿。
在存酒车间,原酒被装入编有号码的陶罐中封存。在陶坛陈酿期间,定时对酒体进行搅拌,加速硫化氢、乙醛等低沸点物质的挥发,促进酒体老熟。酒厂的师傅会不断品尝罐中的酒水,以判断酒质的好坏。除了封入坛中的原酒,大部分原酒都被灌入酒厂专门建造的储酒罐当中。
DAY1:参观原始酿酒工艺
在“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库的下游,有一家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最美酒厂”的迎驾酒厂。这次我们参观迎驾酒厂,感受迎驾贡酒的古老酿酒工艺——踩曲。
迎驾糟枋村是在迎驾老糟枋村遗址上,复原了历史上迎驾糟枋酿酒的场所、窖池、器具等,里面展示了迎驾酒传统酿造工艺,里面有制曲女工踩曲表演。
“迎驾酒传统酿造技艺”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深厚的底蕴、独特的酿造方式,已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的酿造工艺也造就了迎驾贡酒“甜丝丝、香喷喷;三两量、喝半斤;口不干,头不痛”的口碑。
到现在,迎驾贡酒仍然坚持沿用古老的酿造工艺,在机械制曲的同时也保留了传统的人工踩曲。
这个房间摆放了传统制酒工艺所需的器具,传统酿造共有69道工序,严格按照步骤进行制曲、起窖、拌料、蒸馏、凉拌、入窖等程序,延续着古代传承下来的人工踩曲、看糟做糟、泥池老窖、长周期发酵等技法。
房间的另一端,正是泥池老窖,工人们确定原辅料撒放好之后,就将窖池用泥巴糊起来,90天以上长周期发酵。
经发酵、蒸馏而得的新酒,有辛辣刺激感,必须存放于陶坛中进行陈酿。
传统统制曲均采用人工制作,原料拌和前,所有踩曲场、拌料锅、曲箱等都要清扫干净,以减少有害杂菌的侵染。
拌和好的曲料,随即装入曲模,装好后先用足掌从中心踩一遍,再用足掌从四周踩两遍,要踩紧、踩平、踩光,特别是四周更要踩紧,翻过来再踩,不能缺边掉角。踩曲的女工要求体重不得超过45公斤。
DAY1:迎驾酒文化博物馆
参观完原始酿酒工艺之后,我们来到了迎驾酒博物馆。迎驾酒文化博物馆位于中国最美酒乡—安徽迎驾贡酒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面积6018平方米。从外观上看,博物馆的建设主要运用了汉代编钟、刀币、酒爵、汉阙、斗拱、汉代铜车马等设计元素,造型古朴庄重,呈现出典型的汉代建筑风格。博物馆的正门是个酒爵造型的爵门,高16.9米。“迎驾酒文化博物馆”的馆名是由当代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王蒙先生亲笔题写。
博物馆外墙上的古编钟造型,诠释了迎驾酒悠远的历史。
馆内共设一个序厅和十大展厅。展示内容分别是中国酒文化知识,像酒的起源,酒的写法,酒的称谓等很多酒的奇闻逸事。
其次是迎驾历史文化知识,迎驾传统和现代酿造工艺场景再现,地下藏酒窖,迎驾发展历程,迎驾山水文化,以及光临迎驾的文人墨客书画展等。
馆内外呼应着两座庭院,融山水迎驾于一体,二楼室外观景平台,对岸的美丽景观,尽收眼底,难怪叫最美酒乡,果然名不虚传。
铜雕的局部,展示的是古代造酒的工艺。
展馆庭院中央的彩塑,不知是否偶意着“壶中日月长”之意呢。
这里还有关于酒的文艺演出,一曲《西宫词》唤醒多少关于酒的回忆。
而《梅花三弄》,作为中国十大著名古曲之一,不仅让人想到梅花高洁的琴操,也勾起了我们对中国博大精深酒文化特殊的情怀。
迎驾酒文化博物馆让本土地域文化特色和五千年华夏文化品位相互结合,是国内较大的充满着徽风汉韵的酒文化博物馆,极具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既与众不同,又独具匠心,既古朴庄重,又具现代时尚元素。
DAY1:黄岩洞
在美丽的安徽霍山大别山下、淠河之滨,佛子岭大坝对岸,有一个黄岩古洞,由主洞、副洞以及若干支洞组成。黄岩洞分上下两洞,相互连通,上洞内陈设数以千计的陶坛,用于储存当地著名的优质曲酒和高端洞藏酒。
黄岩洞上洞建有观景亭,下洞建有观景平台和沿河观光频道。俗话说的好,酒之精妙在于藏,藏之灵地在于洞。黄岩洞是佛子岭上的天然山洞,背山望水,浑然天成的构造,天地灵气聚集其中,也就成了藏酒的佳之地。
山之秀与水之柔,赋予了霍山山美水甜的灵气和活力。而这山水之间酿出的美酒也愈发绵柔、爽净。这样的美酒再经过黄岩洞的天然储存,吸收了山水之间的天地精华,则历久醇香。
从下洞而入,循着洞内的斑驳光影,沿着169级台阶而上,感受着这洞里特的小环境,犹如步入了一个世外秘境,醇醇的酒香融合着大别山的清秀还有那洞顶水滴滑落的清脆,让久存于此的酒更具山水之灵气、草木之精华、人文之精气。
黄岩洞是佛子岭上的天然山洞,洞内冬暖夏凉,常年保持着15℃~21℃的气温和85%~90%的湿度。而且洞内岩壁富含水分,空气流通,非常适合各种微生物的生长。适宜的温度、湿度与微生物群落形成了优良的贮酒环境,对酒的老熟生香起到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通过恒温洞藏,酒分子与空气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不仅挥发掉了酒中的有害物质,也促进了有益微量元素的生长,让酒体更加细腻、饱满、醇香。
而有关黄岩洞还有一段“白石门前听虎啸,黄岩洞下观鱼游”的传说故事,这段故事也在霍山当地的老人们口中传承并延续至今。相传,旧时,东淠河每年涨水漫洞之时,上下放排之人见淠河下游有一对黄鲣游来朝拜黄岩洞。有副对联曰:“白石门前听虎啸,黄岩洞下观鱼游”即指此事。
《霍山县志》记载:“黄岩洞位距县城西南二十余里,洞嵌临河壁之腹,上下无径可达。明山民避兵于此,由山顶垂绳而下。今门扉栏盾犹有存者,隔河依稀可见之。”
DAY1:佛子岭大坝
对于水库,我一直没有多大的兴趣,可能是我家乡水库比较多,从小看多了也就腻味了,但这次来霍山,看了佛子岭水库后,瞬间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它作为“新中国第一坝”,四周美景秀美,令人耳目一新。
历史上,淮河曾是一条有名的害河,有句话叫做“走千走万,不走淮河两岸”,连年的水患使淮河下游的人民苦不敢言。1952年,汪胡桢先生根据当时中国经济技术水平和当地的地质地貌特征,开始在这里修建连拱坝,据说当时世界上仅有美国和阿尔及利亚各有一个成功的范例,没有任何其它的参考资料。
整个工程历时两年多,大坝由20个垛,21个拱和两端接岸重力大坝组成,全长510米,相当壮观,底下的这一片佛子岭人工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两岸青山倒印在绿水中,像一幅山水画卷。
我们来的时候,天气特别好,河风拂面,清凉爽心。佛子岭水库是霍山,也是下游六安市、合肥市的主要水源地,每年为下游地区输送了大量的灌溉饮用水。
与别的水库不同,这里还有乘游船游览佛子岭湖的体验项目,码头上停靠了很多船,水库对面郁郁葱葱的,船开出去不久,碧波荡漾,微风轻拂,山青柳翠,颇有人间仙境之感。
霍山还是江北毛竹第一县,素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水库四周这片竹海就是大林竹海,站在高处眺望,整个水库四周的景象尽收眼底。
临走前,看到桥上有一对新人在拍婚纱照,因为水库风景秀美,便成为了霍山地区有名的婚纱拍摄取景地。
这里四季不同,景色各异。春天青山绿水,山花烂漫;夏天河风拂面,清凉爽心;秋天烟锁雾罩,红枫似火;冬天群山逶迤,银装素裹,无论你何时来,都能收获当季最美的风景。
DAY2:铜锣寨景区
看完高桥湾的中国最美小鸟,我们下午来到了铜锣寨景区。铜锣寨景区位于安徽西南边陲,是皖西南、鄂东北、豫东南的中心之地;东临大别山第一高峰白马尖,西望国家森林公园天堂寨,南接湖北旅游胜地桃花冲和四大发明家之一毕升的故里,北依新中国第一座大坝佛子岭水库和汉武帝敕封过的小南岳。
铜锣寨是因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巡视衡山国(今霍山县)梦见一轮明月化作铜锣落于此山而得名。我们下午过来时,天空碧蓝如洗,空气清新宜人,正是爬山洗肺的好时光。
导游说铜锣寨风景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暖适中,全年雨雪天气少于120天,可旅游天气超过240天。所以有机会我们想一年四季都来机会,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看看这群山缭绕下的四季缤纷景色,真的是快乐之事。
景区有漫水河、太阳河、五桂河、曲尺河、江子河五大河流,总长度150公里,河床陡峭,蜿蜒曲折,流域面积1049平方公里。主要矿产资源有陡沙河温泉和狮山天然饮用矿泉水,大理石、花岗石随处可见。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其实是陡峭的石梯,爬山不一会就累了,这时朋友开玩笑说,能陪你爬山的都是真爱啊。我开始有点茫然,难道是因为山太陡,身体吃不消,能陪你来这里爬山的才是真正爱你的吗?他笑而不语,在我再三追问下,他才说,“你看这石梯快成80度了,一个女生,要是不爱你,会让你看到一切?”,我恍然大悟,赶紧叫他在前面走!
铜锣寨的风景绝佳,它以风秀水、奇松、怪石、绝壁、云海、珍木、繁花著称于世,被旅客誉为“小黄山”
铜锣寨在古时,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山顶,其余皆碧峰伟岸,徒不可攀,松在石上生,石在云中飞,一步一景,移步换景,风光无限,美不胜收。铜锣寨奇松广布,以“古、直、异”著称。他们直如毛竹,曲若溪流。如石托松、钉石松、连理松、六君子松等,让人看了后连声叫绝;铜锣寨怪石林立,千姿百态,像石门、像苍龙、像神龟像大象,惟妙惟肖,神奇异常。
铜锣寨,晴天,红日东升,游人站在寨顶往西看,只见硕大的身影和七彩光环交织在一起,投射到对面的山峦上,形成“铜锣佛光”,堪称人间奇观。可惜我们来的时候是下午,快到山顶时,已经快日落了。这日落美得让人窒息,可想而知,日出是多么的美了,如果能和心上人到这里,不管是日出还是日落,都会是美好的爱情回忆!
汉代衡山王墓、宋代殷氏寨、龙兴寺、明代泗洲坟塔、全国最长的清代石条桥——梭子桥、皖西清末最有名的学府狮山玉玺楼等名胜古迹,吸引一批又一批游客流连忘返,而西汉武帝刘彻、东汉名医华佗、唐末义军领袖黄巢、南宋抗元名将曹平章和妻子殷氏、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明末义军领袖张献忠等历史名人在铜锣寨留下众多神奇美妙的传说,更是令人如痴如醉。
据了解,铜锣寨曾经历过数次大地震袭击,山体悬崖剥落,巨石在坡底重叠堆垒,形成近百个洞穴。巨石犬牙差互,缝隙交错,洞穴相连,进入洞中,迷象环生,似捉迷藏,故称“迷宫”。
这些石洞,有的大如厅堂,可容纳数十人,有的小若摇篮,仅能供一人蜷卧;少量石洞形状周整,巧如人工建筑,大多数则垒叠无章,各成奇观;洞内石头,有的像狗,有的像牛,有的像蛙……形态各异,妙趣横生。
铜锣大峡谷全长七公里、九曲十八弯,断崖如削、幽潭深邃,飞瀑高悬;谷内古木参天,藤蔓相绕,兽吼鸟鸣。还有那古栈道、古战场、古寺庙、古坟墓、和古民居遗址使峡谷更显幽秘奇幻,百迷诱人。
还没到山顶,我们已经彻底累瘫了,不过老天不会亏待辛苦付出的人,在指胜亭,我们看到了最好的日落,如果有机会,我想带着心爱的人再来一次!
DAY3:温泉小镇
泡汤,近几年来也成为了一种时尚活动。说起它的历史,日本约有二百年,而在中国,一千三百多年前唐玄宗时代,泡温泉就已经成为宫中享乐的活动之一,历代的诗人李白、苏轼等都留下过不少动人的诗句。
以前冬天泡温泉,多半在南京当地,很少出省,毕竟汤山温泉名声在外。这次来到霍山的徒沙河温泉小镇,才知道原来温泉酒店还可以如此亲近自然。
在大别山深处有一家伴山温泉帐篷酒店,依水而立,酒店选址于霍山县上土市镇香炉河旁,在原始地貌上以最小程度的人为开发打造最自然的别山风情。
刚刚走进这里,我便觉得是一种回归,与大自然的这份亲密接触,特别适合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逃离城市的喧嚣,过几日隐居的慢生活。
整个酒店共有21顶酒店帐篷对外开放,其中1顶撒哈拉帐篷用于酒店餐饮,2顶撒哈拉大床帐篷,16顶大床人字顶帐篷,2顶人字顶标间双床帐篷,它们散布在不同的地方,四周鸟语花香。
温泉的魅力,就如千古不变的诗句中所言,令人向往,温泉的美就在群山万壑,娇柔滑凝的汤泉之中。酒店的每个温泉被绿植包围,又离房间仅几步之遥,这样的设计,不得不令人称赞。
酒店的不远处能看到温泉缓缓流下的河道,上面还升腾着热气,当地的村民坐享天然温泉,真的相当幸福。而这里的每个泡池,温泉水都是引自对面的千年温泉眼泉水,所以泡过之后,可以不用再冲澡。
阳光下的帐篷酒店,静谧而美好,我很喜欢这个酒店,似乎是很久没有如此接近自然了,在白云深处,在山风之间,在温泉池内,慢慢地享受这份难得的放松与宁静。
听说这里刚开没多久,是全国首家全软体布帐篷型酒店,为了让游客零距离地呼吸到大山深处的自然气息,设计上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布料,不仅防水隔温隔声,还相当透气,拥抱大自然的感觉,令人记忆犹新。
行走在酒店的小径上,给疲惫的身心补养,邂逅如诗般田园风光。
这里的温泉四季水温都控制在40度左右,水温宜人,水面清澈见底,仅仅是泡上20分钟脚,一天的疲惫便舒缓了不少。
因引自千年温泉眼,水丝滑柔顺,里面含有很多的矿物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缓解疲劳。此前,一份日本的研究显示,温泉的疗效会受到其本身的温度、酸碱值、流量、矿物成分等内在因子的影响,也与温泉所在的地形,气候等外在因素有关,好的温泉你泡过之后,自然感受截然不同。
这里亲近自然,春可看繁花,夏可数群星,秋可品落叶,冬可赏雪景。如果你被尘世所累,别忘了在繁华尽处,这一处山谷、有帐篷的小屋、千年的温泉,定会令你“朝去不思返,晚来忘归途。”
DAY3:大别山主峰白马尖
白马尖海拔1777米,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太阳乡金竹坪村和安庆市岳西县的交界处,是大别山主峰,也是国家地质公园和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
我们一行赶到景区入口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时分,在停车场下了车,买了门票之后,有电瓶车把我们拉到景区登山处。
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的景点从低到高,由三个层面构成,就是水、石、松。主峰顶上的松树,分布在四条山脊上,称之为奇松走廊,它们在主峰最高处交汇,通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奇松走廊下面,紧接着就是千枝杜鹃植物园、原始森林、高山矮栎树植物园等。
登山不久,就遇到了山泉。这里的道道清泉,似条条琴弦,弹拨着优雅轻快的乐曲,在山下汇成欢快的交响乐队,向前奔流。
此刻,正是好好欣赏这山涧乱石与泉水的好时光。泉水清澈见底,泉底是五色斑斓的小石块,银色的水泡似一串串珍珠抛出水面,泛起微微的涟漪。
路过郑杨题写的白马尖石碑,忍不住在旁边拍了一张照留念,沐浴着这明媚的阳光,天空中闲云与烈日都在为这迷人的霍山做搭配。而山里有灰石青草和美女陪你共度此行,一定会是个愉快的开始。
路边的枯树上冒出一株别有一番心意的绿叶,他那一片片,一张张翠绿里的小手,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长有短,看上去就像无数个可爱的小手像游客们打招呼。
如果你是个善于发现大自然的人,你就会发现白马尖到处都是惊喜。看,路边的石头上,在这个卑微的角落,竟然有一只如此不一般的虫子,蓝宝石般的贝壳附加在它的背上,成了它最吸引人的部位,再配上它红彤彤的头部。给了任何看到它的人视觉冲击。这好像在暗示着游客们前面还有让你意想不到的美景。
走到小型瀑布跟前,只见银白色的水流像老爷爷的胡子般,一缕一缕地倾泻下来,风吹过来,把小水珠吹洒在我脸上,凉丝丝的有几道水流好像有急事似的,匆匆往下冲,一不小心,撞在岩石上,水花四溅,如飞珠碎玉般晶莹可爱。
刘禹锡曾在《洞庭湖》中写到:“湖光秋月两相合,潭面无风镜为磨。”能与洞庭湖的湖面相媲美的,白马尖的这湖面肯定是其中之一。
当这像淑女般安静的湖水流向阶梯时,那下落的一瞬间,立马变成了一个顽皮的小孩一般,在石阶上尽情的碰撞,在空气中自由的飞舞。它们废了那么大的劲在嬉戏,只为与太阳配合,创造出一道五彩缤纷的彩虹。
一条小溪涓涓的流着,被日光打扮得像一条银带,还一闪一闪的,也许我们她感受到你的到来,便激动的舞动着腰肢,挑起不歇的舞。
快到山顶了,即使你有再多的精神支撑,终究也会因身体的疲倦而在某地暂时休息一下。毕竟是海拔1777米的山峰。我靠这暗灰巨大的石头,又向前走了几步,坐下来休息时,望着这地下的苗苗青草,我又重拾回信心,继续向山顶进发。
终于快爬到山顶了,望着这巍巍河山突然想起了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登上了白马峰实现了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向战略反攻的转折。
观赏着山顶的美景,也有着绿树的陪伴。真心想感慨一句:“一往无前霍山行,爬上山顶见光明。梦里花开牡丹亭,幻想成真歌舞升平。”
一眼望过去,这颗松树就最先引起了我的注意,最底端的几条树枝组在一起往一处延伸,想马的尾巴一般,再看它的整体简直就是一只野马一般在仰天长啸,似乎在为了白马尖的美景而感慨。
在白马尖上到处可以看到这类景物:一棵枯树干上,长出来橙红色如同火焰一般的真菌。
这条路的形状与鲤鱼的背部相似,由天然的山隆起而形成的,除了有两行栏杆,其他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一摔下去必死无疑,危险程度不亚于黄山。
沿途上一路都是高大的松树,隆起的树根如网格般纵横交错。所以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要注意脚下。
看到了如此鬼斧神工的景象,真希望能住在这里,有一台古琴,一边弹奏着,边把酒水小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