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的婚礼是讲究多样化的,可以说是吸纳了很多优秀的婚俗,保留着非常传统的婚俗,加入了一些西式婚礼的婚俗。下面小编就来说说重庆的结婚风俗有哪些。
重庆的结婚风俗
城区
新娘是江苏南通的,新郎是重庆大渡口区的,两地的习俗有很大的不同。在新娘家,结婚前需要一个比较隆重的婚礼策划,亲戚朋友都要到场,男方要出8-10万左右的彩礼、至少4件金银首饰。女方家长、各位亲戚都要出见面礼给男孩子。订婚1-2年之后,才会正式结婚。而重庆只有4金,没有彩礼一说,一般男方会给1-2万给女方,少的几千,不给也可以的,之后也不需要订婚,直接就结婚了。另外结婚的新房是双方出钱买的,如果男方没有钱,女方多出一点也是无所谓。
农村
结婚要结两天,第一天是杂酒,第二天是正酒(农村方言)。第一天就是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都来吃晚饭,吃完晚饭后就聊聊家常什么的,其实也就是相互的聚一下。第二天一早男方的亲戚朋友就抬着彩礼来女方,这也叫娶亲了。彩礼就看各家的经济条件,到中午12点后女方就被男方娶走了,女方的所有亲戚朋友也就跟着新娘随亲到男方去。新娘娶到家后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就在一起吃晚饭,吃完晚饭后女方的亲戚就回家,男方的亲戚就在晚上帮闹新房。
重庆的结婚流程
1、提亲
提亲是每一个地区都有的结婚习俗,重庆也不例外。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重庆人提亲不需要带很贵重的聘礼,比如数百万的彩礼钱什么的。男方带上一些小礼品前往女方家,礼品一般是烟酒等日常用品,数量为双数。
(2)提亲准备。男方前往女方家提亲,需要跟着长辈一起去。穿着一定要整齐,在家长面前要懂礼貌,展现出自己好男人的一面。只有获得了对方家长的同意,你们才能够探讨结婚事宜。
(3)提亲日期。提亲不能随随便说选一个日子就去了,最好是挑选一个良辰吉日。不要以为只有结婚才需要挑选吉日,其实提亲也需要看黄道吉日。
2、订婚
(2)礼物。虽然女方并不要求男方给彩礼,但是其他的结婚物品还是需要的。首先就是结婚戒指,肯定不能太便宜,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去挑选合适的戒指。其次还有四金,这是重庆大部分地方的结婚习俗。
(3)红包。订婚当天双方家长一定需要出席,以表达对这段婚姻的重视。在订婚仪式上,男方家长会给女方红包,女方家长也会给男方红包。红包的金额不用太大,只要是吉利数字就好。
3、结婚
(1)接亲。新郎早上需要先去新娘家接亲,带着新娘一起前往婚礼现场。接亲的人数、车队等都需要是双数,接亲、送亲的人员都有一定的讲究。
(2)仪式。根据婚礼主题的不同,结婚有不同的仪式。中式婚礼的仪式流程比较多,而西式婚礼的仪式流程相对简单。
(3)婚宴。婚礼仪式结束之后,新人需要在婚宴上面向宾客敬酒。这个时候新人一定要准备好“婚宴用酒”,不然一番敬酒肯定承受不住。
(4)洞房。现在闹洞房的习俗在重庆婚嫁习俗中并不算重要,大多数时候都是几个玩得好的朋友做一些小游戏。
4、回门
(1)服装。回门这一天新人不能穿婚纱,但是服装也不能太随意。可以穿一些喜庆的小礼服,参加回门宴。
(2)礼物。回门不能空手,一定要带一些礼物。
重庆的结婚禁忌
1、新婚前夜,要找一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这是由于传统人为“睡空床,不死夫也死妻”。
2、结婚当天,到晚上就寝前,所有的人尽量原理新床,忌让人坐在新床,尤其新郎绝对不可碰到床边,会不吉祥。新娘也不可任意躺在床上,否则长病在床。
3、婚嫁忌生肖虎的人观礼。
4、结婚之日新娘出门时姑姑嫂嫂不能相送。
5、新娘的衣服忌有囗袋,以免带走外家财运。
6、结婚后第三天,新婚夫妇携礼回外家,即为归宁。但切记当天需在入夜前赶回夫家,不能在外家过夜。
7、结婚后的四个月内,新娘不可叁加任何婚丧喜庆的仪式,以免冲喜。
8、新娘的镜子也忌借给他人。
9、新婚四个月内,除非必要(如蜜月旅行),新娘也忌在外过夜。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武汉文化蕴含着盘龙文化、荆楚文化、黄鹤文化、东湖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优秀文化。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欣赏武汉的传统文化习俗吧!
武汉的艺术文化
音乐
武汉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发源地。武汉音乐学院和湖北美术学院的前身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是中国现代第一所私立艺术教育学堂、中国最早的三所艺术专科学校之一,因此武汉也成了中国近现代高等艺术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武汉主要艺术表演场馆有琴台大剧院、武汉琴台音乐厅、湖北剧院、武汉剧院、洪山礼堂等。
工艺
汉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它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糅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1910年和1915年,汉绣制品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此外,武汉还有木雕船模制作技艺等传统工艺。
戏剧
汉剧旧名楚调、汉调,约有300多年历史,有“京剧之母”的美誉。武汉地区其他剧种还有楚剧、湖北评书、湖北大鼓、湖北小曲等。另外,武汉还是中国京剧第一世家“京剧谭门”的故乡。
武汉的饮食文化
武汉是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重镇,兼具南北风格。武汉的小吃以早点为主,武汉人又把吃早饭叫“过早”。过早食品有热干面、面窝、米耙粑、鱼汁糊粉、烧梅、欢喜坨、发糕、锅贴饺等。处处的早餐文化,因生活优裕而消失之中,武汉的街头巷尾还在卖,我将之冠上“早餐之都”。“食神”蔡澜在微博上如此写道。第一次在武汉街头“过早”,蔡澜“贪心”地吃了不少东西。热干面、蛋酒、糊米酒、生煎包、豆皮、鸡冠饺、蒸饺、面窝、重油烧麦。
早饭对于武汉人来说一向都很重要,所以过早一向都是内容丰富,品种繁多。热干面也是武汉一大特色。武汉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并称为我国五大名面,是颇具武汉特色的过早(即吃早餐)小吃。武汉菜秉承湖北菜系风格,湖北江河湖泊众多,水产极为丰富,所以武汉餐桌上河鲜是必不可少的。武昌鱼便是因为一九五八年毛主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佳句而名扬五洲。更有梁子湖河蟹,它也是武汉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品。
糖蒸肉是湖北着名的传统蒸菜之一,它与“沔阳三蒸”一样,在全省内外享有盛名。黄陂人民讲究“糖蒸”,每逢年节喜庆饮宴,要做一道香醇色红、象征甜蜜美满、象征甜蜜美满、喜庆祥瑞的佳肴,它就是糖蒸肉,便以此作为待客上菜。而这道美肴还与宋代苏东坡有些渊源。
武昌鱼是驰名中外的水产,盛产于武昌县和鄂州市共管的梁子湖中,封建社会时是贡品,现在是席上珍馐。烹制方法多种多样,十分讲究,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清蒸武昌鱼,制作最佳的菜馆是武昌大中华酒楼。这家酒楼由安徽人集资,创办于1933年,以擅长烹任武昌鱼着称。由于清蒸的方法最具代表性,通常以武昌鱼作为清蒸武昌鱼的品名。
武汉的茶文化
武汉史称“茶叶港”,茶文化历史悠久,近代成为闻名世界的茶叶贸易中心。目前,武汉仍然是华中最大的茶叶集散地,有香港路、崇仁路、陆羽茶都等5个茶市,年交易额逾10亿元。以黄鹤楼茶叶公司为龙头,全市茶产业近年迅速发展,茶叶基地达8。5万亩。
很多人知道,“茶圣”陆羽出自湖北天门,却鲜有人知武汉还是一座茶文化非常深厚的城市,曾经茶楼林立,茶商遍天下。一百多年前,汉口被欧美人士誉为“茶叶港”,甚至一度成为世界茶贸易之都。
茶圣陆羽,孤儿出身,八世纪唐朝竟陵(天门)人,靠一和尚哺养长大,24岁后去全国游方,后在浙江湖州着成了全世界首部《茶经》。陆羽的《茶经》是正宗,是原创性的茶文化、茶道茶艺。
《茶经》三卷十个部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陆羽汲取儒、道、佛、墨(非攻、兼爱)文化精神,行万里路,破万卷书,花二十年功夫写就《茶经》,堪与“五经”比美。
湖北五峰的采花毛尖出名,也许很多武汉人还不知道,在东湖景区中心的磨山,有一片颇具规模、出产好茶的茶园。茶园坐落在磨山南麓,阳光充足,三面环湖,气候湿润,1979年开始大规模种植茶叶,出产品质优良的东湖毛尖。
磨山绿茶最着名的是“绿羽白浪尖”,色泽鲜绿,白毫显露,清香味爽,回味悠长。着名文学家书法家李尔重曾为东湖的茶叶挥毫泼墨:“东湖白毫胜银针,绿羽远过碧螺春,世上都说龙井好,白毫绿羽更上乘。”
东湖盛产好茶,是有历史文化渊源的。东湖水果湖附近的茶港,早年通过东湖直达长江,是武昌周边地区茶叶交易的集散地。民国时期,一些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湖北名人纷纷在东湖边建起了别墅和茶园,将东湖作为修身养性度假休闲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