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北区部分保健按摩商家以超低价体验为噱头,招揽中老年顾客进店消费。在体验过程中巧舌如簧,一边编造疾病,使老年人产生忍惧心理;一边夸大服务功效、通过价格比较、打亲情牌等手段引诱中老年消费群体办卡充值。面对充值办卡的单次消费极大优惠的诱惑,中老年消费者往往心动不已,购买巨额预付卡。
然而商家收钱后却上演“变脸”,若是消费者因服务不满意提出退款要求,商家便按照昂贵单次价退款或收取高额违约金,部分商家短期内便停止经营并注销营业执照,既不能按照约定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也以此逃避消费者的退款申请。比如,市北区泰山路某商家在装修、门头、员工不变的情况下,半年内三次更换营业执照,更换后即与上一批客户划清界限,让消费者投诉无门。
如今,中老年消费群体不再满足于基本生活需要,更追求多层次的健康服务和精神文化需求,消费方式逐渐从生存型走向享受型,对推拿按摩、艾灸足浴、美容采耳等养生保健服务以及各式各样养生保健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大。然而,商家层层套娃,进行消费诱导,也让维权意识薄弱的老年人防不胜防。
在此,
市北区消费者权益保护联席会
温馨提醒:
一是切忌病急乱投医,要选择正规门店消费,若身体不适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治疗,正确看待养生保健作用及保健品的功效,不能以此作为治疗身体疾病的方式;
二是防范意识要增强,警惕各种“套路”,针对商家的话术,务必要保持清醒和定力,加强警戒和防备;
三是钱包要“捂捂牢”,尽量避免一次性购买太多项目或支付大额费用,按需购买,理性消费;
四是消费证据保留好,付款后一定让商家开具收据或发票,签订服务合同约定服务内容、次数、违约责任等事宜,每次消费都要有消费记录,以便日后维权时有据可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