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相对于目前市面上较为广泛的toC类无人便利店,fxBox属于较为独特的toB端无人零售智能方案提供方,提供类SAAS方案服务。
如今火爆的无人便利店行业,最大的槽点即是技术不成熟,对此,赵亮表示,很多友商选择了最难走的路——先从远距离人工智能识别做起,但其技术成熟度距离商业化落地还有很长的道路。
以AmazonGo为例,算是业内首次提出的无人便利店概念,率先于2016年12月在亚马逊西雅图总部开业内侧,颠覆传统便利店、超市运营模式,使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以及传感器融合等技术,彻底跳过传统收银结帐的过程。
但之后,AmazonGo因为技术成熟度与用户体验问题,足足经历了14个月的准备,才于2018年1月22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再以另一家无人便利店创业公司简24为例,赵亮向雷锋网表达了对其技术努力的尊敬,但同时也表示,简24即便在2018年底,距离其技术完全商业化落地,仍有不近的路要走。
据雷锋网了解,目前简24是国内唯一一家不需在商品上粘贴RFID、通过人体特征识别与物体识别即可追踪用户行为的无人便利店,但2017年10月,其首店开业时,识别准确率只能达到80%,2017年年底,其创始人林捷在多个场合表示简24在2.0版本门店中,识别准确率将达到90%以上。理论上,不接近于百分之百的准确率,是无法让商家用户放心的。
赵亮表示,fxBox选择最接近商业化的技术方案——先做静态识别、再做动态识别,分阶段进行。
fxBox店内四个摄像头监控显示的界面
以fxBox公司总部楼下的直营店为例,店内装有六个摄像头——四个分布于墙顶四角;两个位于入口处,主要进行后台客服与顾客之间的视频对话。
贴有RFID的商品
此外,店铺内超高频RFID系统可支持用户多件商品一并扫描结算,2.0版本店铺内,其自助结算区则以计算机视觉识别为主,超高频RFID系统为辅,对于预付费的用户可直接刷脸付款。
可以看得出,不论是1.0还是2.0版本,RFID技术在fxBox店内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项技术也是目前无人便利店行业争议颇多的技术点,例如成本(相对较)高、易脱落、易撕毁等。
据雷锋网了解,RFID分三类:
赵亮对雷锋网表示,主动式内部装有电源供应器,至少可保证三至五年的使用,也拥有更长的读取距离与较大的记忆体容量,也因此成本更高,单个价值几元钱。
fxBox内部正在内测阶段的AI图像识别方案
fxBox选择的是被动式,内部没有电源,内部集成电路通过接收到的电磁波进行驱动,这些电磁波均为RFID读写器发出,优点就是体积小巧、价格低廉,单个仅为三毛钱左右,未来三四年后有可能将为一毛钱。但缺点就是易受干扰,一旦放入铁盒子或锡箔纸内,即被屏蔽掉。因此,fxBox目前提供多种技术服务支持:
据雷锋网了解,fxBox函数空间在2017年下半年与国内连锁集团好邻居、每一天、煌上煌、绿城服务集团等10多家达成无人智能系统战略合作,输出整店无人智能方案。同时,这些企业将全面布局无人智能店,采用热力图分析、图像识别、面部识别、RFID等技术对货品销售做精准记录,每天自动生成科学补货订单,逐步实现“无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