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碳减排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改革委

到2030年,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构建完成,国家、省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全面建立并有效运转,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标准和规则更加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碳排放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碳排放数据能够有效满足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碳排放管控要求。详情如下: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改环资〔2024〕1479号

外交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中国民航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局)、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厅(委、管委、局)、交通运输厅(局、委)、市场监管局(厅、委)、能源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夯实碳排放双控基础制度,构建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制定了《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统计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能源局

2024年10月8日

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有关部署,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着力破解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面临的短板制约,提升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水平,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主要目标

到2030年,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构建完成,国家、省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全面建立并有效运转,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标准和规则更加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碳排放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碳排放数据能够有效满足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碳排放管控要求。

二、重点任务

(一)健全区域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

1.全面落实全国及省级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对全国及省级地区碳排放开展统计核算,建立全国及省级地区碳排放数据年报、快报制度,提高数据时效性和质量。(国家统计局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参与)

2.按照国际履约要求,逐年编制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完善数据收集机制,推动清单编制方法与国际要求接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编制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生态环境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参与)

3.鼓励各地区参照国家和省级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按照数据可得、方法可行、结果可比的原则,制定省级以下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参与)

4.强化省级及以下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基础能力,推动地市级编制能源平衡表或简易能源平衡表,明确基础数据统计责任。(国家统计局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参与)

(二)完善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机制

5.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作用,以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工业行业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为重点,根据行业特点和管理需要,合理划定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范围,依托能源和工业统计、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核算、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绿证交易市场等数据,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中国民航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依托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展纳入行业碳排放核算工作。深化数据质量管理,建立数据共享和联合监管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核算工作的基础支撑。(生态环境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中国民航局等部门参与)

(三)健全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

7.组织制修订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技术规范,明确统计核算、计量、监测、核查等配套规则。结合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特点,细化制定重要工序或设施碳排放核算方法或指南,有序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报告与核查。(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中国民航局等部门参与)

(四)构建项目碳排放和碳减排核算体系

10.研究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核算指南,开展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方法研究,研究设定重点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准入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参与)

11.研究制定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规范或指南,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体系。(生态环境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参与)

12.针对减碳增汇贡献突出的项目,研究制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构建立足国内、衔接国际的项目碳减排核算体系。(生态环境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

(五)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

14.加快制定发布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研究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逐步扩大覆盖范围,确定行业标准、团体标准采信规则及程序,将实施基础好的团体标准采信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强化绿色电力证书在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中的应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加强产品碳足迹核算能力建设,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规范产品碳足迹专业服务,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和认证机构。(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参与)

(六)建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

16.制定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方案,组织开展因子库的开发建设,建立配套的因子库管理制度,规范因子库的数据管理和日常运行,尽快公布一批主要能源品类和重点基础产品碳排放因子,为地方、企业开展核算提供基准数据。(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参与)

17.组织开展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收集、调研、实测和分析,研究完善电力平均排放因子核算方法,定期更新全国及各省级地区电力平均排放因子和化石能源电力排放因子,为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等层面开展碳排放核算提供支撑。(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参与)

(七)推进先进技术应用和新型方法学研究

18.建立基于电力大数据的碳排放核算机制,完善“电—碳分析模型”,组建专业团队开展碳排放数据测算、分析、应用研究,规范数据采集、核算、验证、应用等要求,持续提升模型测算科学性、准确性。(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

19.研究建立碳排放预测预警模型,综合考虑全国及各省级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分析展望全国及各省级地区控排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为制定政策和推动工作提供参考。(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

20.升级“地空天”一体化气候变化观测网络,建设温室气体高精度观测站网和立体监测体系,加强卫星遥感高精度连续碳排放测量技术应用。(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

21.加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核算方法学研究,明确碳捕集、运输、利用、封存的核算范围及方法。制定清洁低碳氢能认定方法和标准,开展碳减排效应核算。(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参与)

(八)加强国际合作

23.强化碳排放核算基础能力建设国际合作,与外方在方法学研究、技术规范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鼓励中外企业和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在背景数据库共建、参考数据共享、产品碳标识认证等方面开展合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中国民航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工作统筹。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协调机制,协调重要政策、强化数据管理、加强数据应用、开展基础研究,推动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数据管理。全国及各地区、各行业碳排放数据按照“谁核算、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和应用。面向碳排放双控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碳排放数据汇总、分级管理和部门共享,依托有关数据开展形势研判、提醒预警、评价考核等工作,有关分析结果及时与数据提供部门共享。

THE END
1.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附件6 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试行) 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 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 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 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 地方、企业三级温室https://doc.mbalib.com/view/613c268eb5588d571ff33438ec787180.html
2.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食品、烟草及酒、饮 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 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 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https://www.qingbaoyuan.vip/doc/69919/
3.《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试行)》 《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https://bbs.pinggu.org/thread-11854711-1-1.html
4.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本页面是食品文库整理(《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翻译搜索复制)的详情页,欢迎用户浏览学习。http://wenku.foodmate.net/2024/02/129232.html
5.烟草与酒饮料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附件6 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试行) 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 “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 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 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 号)提出的 “加快构建国家、 地方、企业三级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815/7113161036001143.shtm
6.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标准规范 清洁生产标准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清洁生产技术要求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 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此页】 日期:2021/8/25 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http://www.fscp.org.cn/page.asp?sortid=311&typeid=407&pid=4993&showlist=2
7.GB/T32151.25GB/T 32151.25-2024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25部分: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 发布用户:发布时间:2024-10-08 文件类别:正版文档 文件格式:PDF文件大小:0.00MB 资料描述: GB/T 32151.25-2024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25部分: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http://zlkj20.com/Download/DownloadInfo/228351
8.怎么计算温室气体排放(国内外温室气体核算方法)碳排放6、《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7、《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 8、《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9、《氟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https://www.tanzixun.tech/tanpaifang/article16397568001498.shtml
9.国家发改委即将印发其它10个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此次培训会针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印发的第二批4个行业(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石油化工、独立焦化、煤炭生产)和即将印发的后续10个行业(矿山,陆上交通,氟化工,公共建筑运营,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造纸,机械制造,电子设备制造,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业,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https://www.cnemission.com/article/news/DomesticNews/201506/20150600000913.shtml
10.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有哪些?《矿山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氟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 《工http://www.tanjiaoyi.com/article-68187-1.html
11.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为各企业能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了解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机制,增强技术规范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我们整理出了发电设施、造纸和纸制品、陶瓷、石油天然气、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石油化工、水泥、平板玻璃、镁冶炼九行业已发布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以供有需要的请自行下载。https://www.vipstq.com/h-nd-31.html
12.博雅智慧碳排放统计核算管理信息平台(MRV):企业产品组织的零企业碳核算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全面、系统的计算和评估。碳核算的主要依据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 24 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发布的 ISO14064 标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行业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进行碳排放核算。核算的温室http://www.boyasmart.com/nd.jsp?id=29
13.我国工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生产企业、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矿山企业、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氟化工企业、工业其他行业企业,自此我国构建了24个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为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http://www.tanpaifang.com/tanjiliang/2022/0909/90252_3.html
14.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7部分: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标准GB/T 32151的本部分规定了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相关的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步骤与核算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报告内容和格式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以平板玻璃生产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可按照本部分提供的方法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https://www.antpedia.com/standard/7108069.html
15.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梳理:国内外碳排放如何核算?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是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的二十四个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行业分类是依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每个行业指南中都给出相应的适用范围供核算企业参考,且针对国内具体行业的特点给出了温室气体核算注意事项说明,是专门针对国内行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核算指南。行业涉及https://www.cas-test.com/news/technical_6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