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临近,出门旅游订酒店又勾起了你痛苦的回忆。
忍耐了一路外放抖音和活泼如猴的人类幼崽,你拖着沉重的行李一步一挪走到酒店,滑向床垫准备进入“静修模式”。结果刚躺下却发现,酒店房间也没比外边安静到哪去。
大白天楼道里熊孩子打闹嬉戏,凌晨一点隔壁不是谈情说爱就是谈天论地,就连房间里不知名的嗡嗡声也从不消停。一个不小心,度假就可能变为“渡劫”。
花了大价钱住进酒店,怎么还如此闹心呢?
普通的酒店,就是噪音大本营
让你在睡梦中被吵醒也许并非酒店本意,但一系列糟糕的设计确实让噪音从四面八方传到了你的耳朵里。
以短期居住需求为先的酒店,在选址上就容易让噪音“钻空子”。
出于旅客出行便捷性的考虑,无论是经济连锁性酒店还是中高档酒店,都喜欢选址在靠近商圈和交通线的位置[1][2]。白天,出门就是商场、地铁站,周边景点半小时可达;晚上,街边噪音拐个弯就能进你屋溜达。
一般而言,街边的昼夜平均噪音等级约为70dB和50dB。倘若附近还挨着个酒吧、KTV、烧烤摊,就有得你消受了。关窗顶多让噪音下降10dB左右,酒店整体的隔音处理也只能将噪音控制在45-65dB的范围内[3]。
而人在休息时,如果背景噪声达到40-45dB,脑电波就会出现觉醒变化[4]。虽然这个声级和平日人们正常谈话差不多,但大晚上听别人聊一宿的天也不好受。
当酒店外的环境噪音随着夜深逐渐消停,酒店里头就该热闹起来了——别人都和你一样,回屋了。
不过,你看似独居一室,实则依然身处“人山人海”。
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空间,酒店会比你平日的住宅更“挤”。中国目前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约达41平方米以上,而一般酒店标间大约20-40平方米,也就是说平均10-20平方米就有一个人[5]。
人多本身不成问题,问题出在,你是回屋躺,人家是又一轮。隔音效果不太好的墙壁,让你对左邻右舍的精彩夜生活了如指掌。
区别于住宅区建筑,酒店在分户墙的选用上,一般不采用砖混墙体结构,而是使用建造速度更快的轻质砖。轻质的实现往往要靠牺牲密度来达成,大部分的星级酒店里,墙体中间的石膏板只有1层,“隔墙有耳”就成了你不得不面对的现实[6][7]。
不论是精神小伙莫名亢奋地嗷嗷乱叫、情侣之间的卿卿我我,还是创业合伙人们几千万流水的商务谈判,在同一个夜晚,从不同的方向冲击着你的睡眠。
房间里的噪声,更让人抓狂
卫生间的排水系统,让此刻的你再次如临大敌。别人一用水,你这听起来就像下雨。
不同于居民住宅采用的同层排水系统,酒店一般选用异层排水。简单来说,同层排水则只在同层敷设排水支管,而异层排水需要将室内排水支管穿过本层楼板,接往下层。二者相比,异层排水成本小、难度低,但所用水管较多,噪音也就更大[8]。
当你习惯了家居环境后,酒店的卫生间听来也就格外吵闹。上下户哪家吃坏了肚子,一个晚上你就能摸得一清二楚。
到了后半夜,卫生间的动静也基本消停。终于,一切都安静到——能听见你自己房间里通风设备的持续嗡鸣了。
在普通的酒店客房内,不同功能的空间大多采用开放式设计,虽然显得空间更宽敞,但也因缺少隔音的隔断,让各种声音在屋内“余音绕梁”[7]。
空调的立体环绕声就格外突出,成了你的睡前小曲。
为了能让各个房间自行调节温度,循环室内空气,酒店的客房空调一般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9]。但其中必不可少的设备风机盘管一般需要安置在客房内,所以空气通过盘管产生的噪音就只能让你在此刻独自消受。
给空调伴奏的,还有卫生间的排风扇。
平时难以通风的卫生间,需要借助风扇。风扇呜呜作响,而便捷酒店里,你的床铺紧挨着厕所玻璃,一切动静都无法逃过你的耳朵。
挣扎了整整一宿,你一气之下升级了自己的房间,住进了更大的房间,希望接下来的几天能够挽回这一夜的痛苦体验。
行业要求不严,多得是“合法”噪音
考虑到声学环境是顾客投诉的主要问题之一,酒店行业针对声音环境也并非毫无底线。
国际上WHO所颁布的《环境噪声指南》规定室内起居室昼间噪音限值为35dB,夜间限值30dB,能够让人们安心入眠[11]。但我国此前施行的《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相比之下标准较低,仅将30dB-35dB定为特级要求,二级建筑标准甚至将允许噪声级放宽到了40dB-45dB[12]。
直至2022年,我国才实施要求较严格的《建筑环境通用规范》[13]。这意味着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酒店仍然仅遵循对噪音要求较宽松的规定,缺乏对旅客休息时声环境的保障。
同样在2022年才开始实施的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何况,即便是遵循最新的建筑规定,隔音问题可能依然存在。
研究表明,间歇、短促、突发的噪声达60dB(A)就能让70%的人惊醒[4]。可见,这些“合法”噪音也会成为打扰休息的罪魁祸首。
别人旅游是花钱买享受,你出去住酒店是劳神又伤财。要是再摊上一对情侣或者一家老小住隔壁,不说休息了,春节加个班都嫌吵。
参考文献
[1]柳春生,淦立琴,高俊&何骞.(2023).星级酒店空间区位测度模型研究.地理空间信息(07),30.
[2]曲小毅.(2010).经济型酒店微观选址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1),69.
[3]朱坚&左萍萍.(2024).城市道路两侧住宅声环境研究.建筑技术(01),44-45.
[4]吴铭权.(2006).室内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环境与健康杂志(02),190.
[5]国家统计局.(2022)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6]姜伟龙&朱丽华.(2021).星级酒店客房分户墙的隔声性能影响因素研究.声学技术(06),841.
[7]贾五生&张继凯.(2023).室内隔声措施在酒店装修工程中的应用.工程建设与设计(04),116.
[8]王小军.(2021).住宅建筑卫生间排水做法简析.(eds.)2021年10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pp.134-135).南京金浦东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9]王高锋,谢晋晓&吕宁.(2018).宾馆客房直流式全空气空调系统研究.(eds.)2018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pp.540).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0]Nering,K.,Kowalska-Koczwara,A.,Shymanska,A.,&Pawlu,M.(2022).Thepossibilityofprovidingacousticcomfortinhotelroomsasanelementofsustainabledevelopment.Sustainability,14(20),13692.
[11]Berglund,B.,Lindvall,T.,&Schwela,D.H.(1999).Guidelinesforcommunitynoise.WorldHealthOrganization.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1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1).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2021).
[14]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15]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