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根据安全教育月,于20XX年11月在全系开展消防应急演练,此次消防演练以加强全系师生在消防安全上的自我救助能力主,加强生命教育,提高学生消防安全防范意识,此次演练,我们按照预定方案进行了一次“防火逃生技能演练”活动,活动包括:“模拟火情”;学生逃生(学生在安全部指导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手扶着墙壁下楼);讲解灭火器知识,点评学生模拟逃生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本校学生积极热情地参加演练,这次仿真演练提高了我系学生的逃生技能和安全意识,进一步明确了“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教育主题。
一、精心准备
我系针对这次防火演习制作了防火宣传板,让学生们了解火灾的危害和怎样预防和火灾后的逃生。制作了各个楼层的防火疏散图,学生在进入教学楼内的'时候可以一目了然,一旦发生火灾应该从哪个防火通道门撤离。
二、我们的严密部署
针对这次防火演习,学院安全部,布置了消防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每个干事的具体位置和职责要求。反复强调此次消防演习的重要性和每个干事在这次演习当中的所起到的作用
三、消防演习一声令下,学生们迅速从防火通道口撤离。
只见他们一个个表情严肃,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而有序的从通道口撤离“火灾”现场。楼内疏散人员按照预先的消防演习方案疏散学生,保证在楼内学生的安全,以免慌乱中出现拥挤或者踩伤学生现象。学生们逃生到操场之后,就会招到相应的队伍排成方队。
本次消防安全疏散演习历时2分钟,可以说是在系安全部的认真组织下,是一次必要的、成功的安全疏散演习。这次演练活动,安排周密,全系师生高度重视,各工作人员各就各位,各司其职,认真负责,确保活动万无一失。通过演习,使大家更加明确,一旦发生火情,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如何正确报警;如何正确扑救;如何疏散学生;如何自救和逃生。
演习中,学生会工态度认真,团结协作,密切配合。通过集中演练,使大家在实战中得到锻练,取得经验,达到重视安全、防火工作。次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二十天的培训所学以及平时对消防安全管理的理解,抓好消防安全工作又是安全工作中的重点,主要有一下几点体会:
一、消防安全治理应该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把消防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火灾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是日常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回过头来警醒。
二、宣传教育要到位。要通过开展消防培训,消防演习,发放消防宣传材料和组织专业人员宣讲等形式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提高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在事故发生时的施救、自救能力。
三、消防器材配备要到位。根据消防管理部分规定,配备足数量的消防器材,定期对消防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对到期的器材及时更换,以备发生事故时能及时使用。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升企业对事故的防范能力。
四、单位每日主要巡查要到位。在检查设施时,应查看生产日期和压力表。
以上只是我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安全是企业的永恒课题,消防安全事关企业的稳定和职工生命的安全,我们只有把各项工作长抓不懈,才能保持企业消防安全长期稳定。同时希望大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提高消防安保认识,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责任,也是对自己家人以及单位的责任。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消防工作作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不可忽视。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健全安全制度。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生产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大事来抓,纳入了目标管理体系。一方面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另一方面,以建筑施工现场监管为要务,全面落实各项规范的实施。对全区建筑施工消防工作实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
二、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农民工安全教育。
三、加大现场管理力度,确保防患于未然。
1、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留置临时消防车道,并保证其畅通。
2、要求施工现场必须配备消防器材,做到布局,选型合理。
4、严格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管理,要求安装电气设备和进行电、气焊作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5、加强现场材料管理,施工现场使用的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网,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不得使用易燃、可燃材料。
6、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临时用电管理制度,加强临时用电施工管理,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规范。
7、要求施工单位加强临时宿舍和办公用房日常管理、工棚内门窗管理、单人面积等应符合消防要求。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区建筑施工消防工作总体处于可控状态,没有发生任何消防火灾事故。
我公司根据《寿光市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秋冬防火百日大会战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由公司主管安全的一名副经理带领安全科、设备科、技术科等科室的主管人员,组成安全检查领导小组,对公司在建的工程进行了检查。
一、检查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1、工地防火检查存在问题
(1)防火组织机构,有的未建立组织机构,制度未上墙,落实责任未到人,有的工地编制防火应急救援预案,有的工地未编制防火应急救援预案,已编制的方案内容不全不具体未审批。
(2)防火配备设施,通过检查大部分工地未按要求在工地重点防火部位,木工棚仓库未配备防火锨、防火砂、防火水、防火器具,少部分工地配备不齐全,未在动火作业区配备专用灭水器具及灭火砂等灭火器械,消防用水未设置专用消防水管线,易燃、易爆材料未设置专用仓库储存,如安全网、外墙保温材料。配电箱未配备干粉灭火器。
三、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制定以下整改措施
2、各项目部要对工程的`防火部位,动火区域以及重大危险源部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重要部位配备齐全的防火设施,确保安全施工。
四、我公司对今后的安全管理打算:
一、建筑物的耐火的等级
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一二类三四类。
2、节点缝隙或金属承重构件节点的外露部位,应做防火保护层,
3、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面积,一二级最大防火分区的长度250米。最大允许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4、对于地下房间、无窗房间或有固定窗扇的地上房间,以及超过20m且无自然排烟的疏散走道或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40m的疏散内走道,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5、1)建筑高度超过32米,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2)内走廊超过20米。并设有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设施。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3)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4)通风和空调系统应设置排烟系统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二、建筑的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及疏散出口
6、建筑物内如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马廊、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
7、地下、半地下建筑内的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m2。
8、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到1000m2。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应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
9、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6-9米
10、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
11、九层及九层以下,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
12、高层建筑安全处口或疏散口必须设置两个安全出口。
13、建筑中的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建筑中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
14、直接通向公共走道的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距离:一级二级25米,环形通道22米。设有自动喷水系统的建筑疏散距离可增加25%。
15、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16、太平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17、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的隔墙,应设防火墙。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靠外墙的部位,并应在外墙上开门。首层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的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50m的窗。
三、室外消防栓系统
18、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门洞时,其净高和净宽不应小于4m;门垛之间的净宽不应小于3.5m。
19、建筑物内的管道井、电缆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的不燃烧体封隔,其井壁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20、电梯井和电梯机房的墙壁等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高层工业建筑的室内电梯井和电梯机房的墙壁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h的非燃烧体
21、疏散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其他建筑的室外,其倾斜角可不大于600,净宽可不小于80cm,且每级离扶手25cm处的踏步深度超过22cm时可不受此限。
22、消防用水可由给水管网、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供给。
23、室外消火栓水枪的充实水柱仍不小于10m;(从地面算起)。
24、民用建筑室外消防栓的用水量应保证30L/S25、20。按建筑面积计算。
25、环状管网的输水干管及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输水管均不应少于两条,
26、环状管道应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00mm。
27、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道路宽度超过60m时,宜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
28、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
29、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m。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
30、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应按10~15L/s计算;水泵结合器的用水量10L/S-15L/S。
31、高层建筑的消防栓充实水柱不小于10米-13米。
32、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150mm或100mm和两个直径为65mm的栓口。
34、消防水池一类18立方米。住宅一类建筑12立方米。
35、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m。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应设取水口,其取水口与建筑物(水泵房除外)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四、室内消防栓系统
36、民用建筑用水量室内消火栓一般20L/S,布置不小于4个。室内消防栓用水量:建筑高度大于50米10L/S超高层建筑30L/S。
37、室内消火栓超过10个且室内消防用水量大于15L/s时,室内消防给水管道至少应有两条进水管与室外环状管网连接,并应将室内管道连成环状或将进水管与室外管道连成环状。当环状管网的一条进水管发生事故时,其余的进水管应仍能供应全部用水量。
38、高层工业建筑室内消防竖管应成环状,且管道的直径不应小于100mm。
39、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
40、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两个消防水栓的距离不应超过25米,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3m水柱。
41、室内消火栓栓口处的静水压力应不超过80m水柱,如超过80m水柱时,应采用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超过50m水柱时,应有减压设施。
42、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栓口离地面高度为1.1m,其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0角。
43、同层消防栓距离不超过30米。栓口距地面1.1米。栓口为DN65。水龙带不小于25米,水龙口20毫米。
44、应储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当室内消防用水量不超过25L/s,经计算水箱消防储水量超过12m3时,仍可采用12m3;当室内消防用水量超过25L/s,经计算水箱消防储水量超过18m3,仍可采用18m3;湿式喷淋灭火系统(适用于室内温度4-700℃)、干式喷林灭火系统(适用于室内温度4-700℃)、预作用喷林灭火系统。雨淋喷林系统、水幕系统。
五、自动喷水系统消防喷林系统的类型
45、积大于500m2的地下商店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6、自动喷林系统的组成:报警阀、控制阀、水力警铃、系统检验装置、压力表、启闭指示装置。并设有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辅助电动报警装置组成。
47、报警阀安装距地面1.2米。
48、每个报警阀控制的喷淋头湿式或预作用喷淋头不超过800个。干式有排气装置的50个,干式无排气装置的250个。
49、消防支管的管径不小于25。每个消防支管最多能代8个喷淋头。
六、消防水泵
50、一组消防水泵的吸水管不应少于两条。高层建筑设有防超压措施。
51、消防水泵房应有不少于两条的出水管直接与环状管网连接。
52、固定消防水泵应设有备用泵,其工作能力不应小于一台主要泵。
53、消防水泵应保证在火警后5min内开始工作,并在火场断电时仍能正常运转。
七、各机电专业的消防设计
54、多层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各层的每个防火分区,当其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均系独立设置时,则被保护防火分区内的送、回风水平风管与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防火阀。
56、火灾照明应在下列设置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
57、按规定应设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建筑的疏散走道
58、疏散用的事故照明,其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的照明支线,应接在消防配电线路上。
59、散指示标志宜放在太平门的顶部或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m以下的墙面上,走道上的指示标志间距不宜大于20m。
八、火灾自动报警及消控室
60、报警区域按防火区域划分,一个报警区域可以有几个防火分区组成。
62、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地下商店应设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63、独立设置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采用耐火极限分别不低于3h的隔墙和2h的楼板,并与其他部位隔开和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64、消控室应设置下列功能:接受火灾报警,发出火灾的声、光信号,事故广播和安全疏散指令等:控制消防水泵,固定灭火装置,通风空调系统,电动的防火门、阀门、防火卷帘、防烟排烟设施。显示电源、消防电梯运行情况等。
65、火灾报警按钮安装在距地面1.5米。
66、报警线预留100-200毫米长度,绑扎成束、+红—兰线。
67、报警线敷设不应有接头、纽结,导线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用接线端子或焊接连接(每个接线端子接线不超过2根),盒内外加螺母。不同电压、电流、不同回路、不同系统、不同类别的线不能放在同一线槽内。
68、线槽每隔1.5米设吊架及支架,吊拉杆不小于6MM。
69、消防电源应为专用电源,不允许插接接头。
70、消控室门向疏散方向开门,允许有送回风管但应加防火阀。严禁无关电气线路穿越,控制台周围留1米通道和检修通道。
71、消防控制的功能:控制消防设备的开启、关闭;消防水泵、防烟、排烟风机的开关;关闭防火阀,停止空调送风机;显示火灾、故障报警的位置;疏散通道、出口等;显示保护地图(模拟图、平面图);显示消防电源的状态;配备火灾报警应急广播控制装置。
72、消防控制状态的过程:当火灾报警时;火灾报警系统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启动;室内消防栓系统启动(消防水泵启动);电源进行切换(非消防电源停电,应急消防电源启动),并接通报警装置和应急照明装置和疏散指示照明。电梯迫降在首层;,加压送风机启动(风口开启),隔离系统启动(防火卷帘下降);防火门关闭。
73、每隔防火分区至少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装置,两个手动火灾报警装置的距离不超过30米,安装位置1.3-1.5米。
74、一二类建筑(高度超过50米)、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建筑物应设置防烟分区。
75、防烟分区一般不超过500平方米,不大于防火分区;不跨越防火分区,防排烟系统设置一般在走廊、防烟道、排风井道各自独立,耐火等级1小时。
76、高层建筑的防烟、排烟系统。分为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和自动排烟系统(可开启外窗);自动排烟系统(可开启外窗)分为:机械排烟系统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系统。
77、塔楼建筑应设有两个疏散防烟楼梯;并设有前室,前室设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楼梯间每隔2-3层设置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每层都设加压送风口。
78、防烟楼梯间。合用消防前室设计风量18000-20000。28000-30000M3/H。层数超过32层的分段计算。
九、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79、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在前室、楼梯间、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当楼梯间和消防前室加压送风系统必须合用时应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全压除计算最不力点的的压头损失。
80、防烟楼梯间为50PA。
81、前室、楼梯间、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避难间为25PA。
82、楼梯间每隔2-3层设置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每层都设加压送风口。
83、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的风速规定:
1)采用金属风管,风速不大于20米/秒。
2)混凝土结构管道风速不大于15米/秒。
3)送风口的风速不大于7米/秒。排烟口的风速不大于10米/秒。
84、排烟系统的设置的:一般设置在楼梯间、前室、消防前室,合用前室。避难层。
85、超过32层的建筑楼梯间的送风量和排风量应分段计算
86、剪力楼楼梯间可供用一个风道其风量按两个楼梯间计算,风口分别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