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某学校活动中心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六层,地下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事件一: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按规定向项目监理机构报审施工组织设计,监理工程师审核时发现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仅包括工程概况、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监理工程师认为该部分内容不全,要求补充完善。事件二: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进场的钢筋原材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复试。事件三:工程验收时,监理工程师检查时发现屋面卷材起鼓,要求针对直径100~300m的鼓泡制定治理方案。事件四:该工程交付使用7天后,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室内环境污染检测,在对室内环境的甲醛、苯、氨、TVOC浓度进行检测时,检测人员将房间对外门窗关闭30分钟后进行检测,在对室内环境的氡浓度进行检测时,检测人员将房间对外门窗关闭12小时后进行检测。【问题】1.事件一中,除已列出的工作内容外,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要还包括哪些内容?2.请列出钢筋原材复试内容。3.请写出屋面卷材直径100~300mm的鼓泡的治理措施。4.指出事件四中的不妥之处,分别说明正确说法。
9框架结构的主梁,次梁与板交叉处,其上部钢筋从上往下的顺序是()。
A.板、主梁、次梁
B.板、次梁、主梁
C.次梁、板、主梁
D.主梁、次梁、板
24框架结构的抗震在构造上采取()等措施。
A.避免短柱、加强角柱
B.控制最小配筋率
C.限制配筋最小直径
D.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
E.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做法正确的是()。
A.加强内柱
B.短柱
C.强节点
D.强梁弱柱
22关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以及抗震构造措施正确的是()。
A.柱的震害重于梁
B.柱底的震害重于柱顶
C.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
D.避免长柱、加强角柱
E.控制最小配筋率
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
A.构架梁
B.构架柱
C.楼板中部
D.梁柱节点
17某建筑公司甲项目部承建某学校办公楼的施工任务。该办公楼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下条型基础,建筑面积为10000㎡.工程于2001年7月20日开工,至2012年12月20日完工并通过了竣工验收。浇筑混凝土前,对钢筋、模板隐蔽验收形成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属于施工()类。
A.记录文件C5
B.试验记录及检测文件C6
C.质量验收文件C7
D.验收文件C8
40某建筑公司甲项目部承建某学校办公楼的施工任务。该办公楼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下条型基础,建筑面积为10000㎡.工程于2001年7月20日开工,至2012年12月20日完工并通过了竣工验收。甲项目部资料员收集的“砂、石进行场复验报告”应归属于()类。
A.施工管理文件Cl
B.施工技术文件C2
C.进度造价文件C3
D.施工物资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检测文件C4
37某单位基建处负责单位新建办公楼的任务。该办公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4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为10000㎡.该单位基建处通过招标投标,选择由甲监理公司负责该办公楼施工监理工作、乙建筑公司承担该办公楼的施工工作。工程于2011年6月10日开工,2011年9月19日完工,并通过了竣工验收。工程施工期间,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利用当地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系统进行工程资料的日常管理。该单位基建处工程资料管理人员对施工单位移交的工程建设电子档案进行检验时,下列重点检查内容中描述错误的是()。
A.建设电子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
B.建设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是否一致、是否已建立关联
C.载体有无病毒、有无划痕
D.登记表、著录数据、软件、说明资料等是否齐全
16某单位基建处负责单位新建办公楼的任务。该办公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4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为10000㎡.该单位基建处通过招标投标,选择由甲监理公司负责该办公楼施工监理工作、乙建筑公司承担该办公楼的施工工作。工程于2011年6月10日开工,2011年9月19日完工,并通过了竣工验收。工程施工期间,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利用当地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系统进行工程资料的日常管理。该单位基建处工程资料管理人员将收集的开工典礼录像资料,以()格式进行存档保存。
A.DOC
B.JPEG
C.MPEG
D.MP3
A.看
B.量
C.测
D.现场操作
E.试验
21适用于多层框架结构或厂房排架柱下基础,地基承载力不低于()时,其材料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等。
A.60kPa
B.70kPa
C.80kPa
D.90kPa
88某7层写字楼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楼梯间2个,内外墙体由普通砖砌成,外墙粘釉面砖。采暖是由锅炉产生的热水,经输热管道送到房间散热器中,放出热量后,经回水管道流回重新加热,循环使用。为适应现代化办公要求方便出租,2004年业主对该写字楼以综合布线系统为基础,利用现代技术办公进行了楼宇智能化改造。经由专业技术人员对该写字楼在建筑结构、装饰、房屋设备等方面的现场观察与分析认为,该写字楼主体结构装修完好,少数部件、设备虽然有破损,但不严重,并且经维修后就能恢复。该写安楼实现了()管理。
A.人工智能化
B.通信自动化
C.办公自动化
D.楼宇自动化
87某7层写字楼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楼梯间2个,内外墙体由普通砖砌成,外墙粘釉面砖。采暖是由锅炉产生的热水,经输热管道送到房间散热器中,放出热量后,经回水管道流回重新加热,循环使用。为适应现代化办公要求方便出租,2004年业主对该写字楼以综合布线系统为基础,利用现代技术办公进行了楼宇智能化改造。经由专业技术人员对该写字楼在建筑结构、装饰、房屋设备等方面的现场观察与分析认为,该写字楼主体结构装修完好,少数部件、设备虽然有破损,但不严重,并且经维修后就能恢复。该写字楼楼梯按结构形式可采用的类型有()。
A.板式楼梯
B.双分楼梯
C.直跑式楼梯
D.梁式楼梯
29某7层写字楼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楼梯间2个,内外墙体由普通砖砌成,外墙粘釉面砖。采暖是由锅炉产生的热水,经输热管道送到房间散热器中,放出热量后,经回水管道流回重新加热,循环使用。为适应现代化办公要求方便出租,2004年业主对该写字楼以综合布线系统为基础,利用现代技术办公进行了楼宇智能化改造。经由专业技术人员对该写字楼在建筑结构、装饰、房屋设备等方面的现场观察与分析认为,该写字楼主体结构装修完好,少数部件、设备虽然有破损,但不严重,并且经维修后就能恢复。该写字楼的采暖方式为()。
A.局部采暖
B.区域采暖
C.分析采暖
D.集中采暖
28某7层写字楼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楼梯间2个,内外墙体由普通砖砌成,外墙粘釉面砖。采暖是由锅炉产生的热水,经输热管道送到房间散热器中,放出热量后,经回水管道流回重新加热,循环使用。为适应现代化办公要求方便出租,2004年业主对该写字楼以综合布线系统为基础,利用现代技术办公进行了楼宇智能化改造。经由专业技术人员对该写字楼在建筑结构、装饰、房屋设备等方面的现场观察与分析认为,该写字楼主体结构装修完好,少数部件、设备虽然有破损,但不严重,并且经维修后就能恢复。该写字楼在当时建造时可能采用的施工方法有()。
A.现浇现砌式
B.预制装配式
C.现浇装配式
D.现砌装配式
557度(0.15g)某30m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贴建15m钢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宽度为()。
A.70mm
B.100mm
C.120mm
D.150mm
13抗震设防的框架结构设计中不能随意增加计算或者构造所需的钢筋面积,下列钢筋中增加钢筋面积反而有可能降低结构抗震能力的是()。
A.增加梁箍筋面积
B.增加梁腰筋面积
C.增加梁跨中受拉钢筋面积
D.增加梁端受拉钢筋面积
68框架结构的柱下独立基础,承受由柱传下的轴向力N和弯矩M,地基土为黏性土,则地基反力分布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底板一侧反力最小,另一侧反力最大,中间直线分布
B.底板上各点反力为等值
C.底板中心反力大,周边小
D.底板中心反力小,周边大
A.升温时,柱中产生的弯矩绝对值中部大,端部小
B.降温时,柱中产生的弯矩绝对值中部大,端部小
C.升温时,梁中产生轴向压力,端部小,中部大
D.降温时,梁中产生轴向拉力,端部大,中部小
28下列关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采用单跨框架结构时的要求,正确的是()。
A.甲、乙类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高度不大于24m的丙类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B.框架结构某个主轴方向有局部单跨框架应视为单跨框架结构
C.框架-抗震墙结构中不应设置单跨框架结构
D.一、二层连廊采用单跨框架结构不需考虑加强
A.框梁KL1跨中弯矩增大
B.框梁KL2支座弯矩增大
C.框梁KL3跨中弯矩增大
D.次梁L1支座弯矩增大
37某框架结构四层公寓,无地下室,地面以下土层分布均匀,地下10米范围内为非液化粉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其下为坚硬的基岩,最适宜的基础形式是()。
A.独立基础
B.筏形基础
C.箱型基础
D.桩基础
33关于抗震设计的高层框架结构房屋结构布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框架应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梁柱结点可以采用铰接
B.任何部位均不可采用单跨框架
C.可不考虑砌体填充墙布置对建筑结构抗震的影响
D.楼梯间布置应尽量减小其造成的结构平面不规则
29关于抗震设防区对采用钢筋混凝土单跨框架结构的限制,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类建筑不应采用
B.高度大于24米的丙类建筑不应采用
C.高度不大于24米的丙类建筑不宜采用
D.甲、乙、丙类建筑均不应采用
25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对减小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A.采用轻质隔墙
B.砌体填充墙与框架主体采用柔性连接
C.加设支撑
D.设置隔震支座
114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应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8度的高层房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超过其最大使用高度时,优先采用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组成的抗侧力体系
B.可只在结构侧向刚度较弱的主轴方向布置钢支撑框架
C.当为丙类建筑时,钢支撑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按相应钢结构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规定确定
D.适用的最大高度不宜超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二者最大适用高度的平均值
107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下列规定是正确的是()。
A.应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
B.主体结构可采用铰接
C.可采用单跨框架
D.可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
102地震区钢框架结构中,不宜采用下列哪种钢材?()
A.Q235A
B.Q235B
C.Q345B
D.Q345C
A.升温时,楼板产生压应力,应力绝对值中部小,端部大
B.升温时,楼板产生压应力,应力绝对值中部大,端部小
C.升温时,楼板产生拉应力,应力绝对值中部小,端部大
D.升温时,楼板产生拉应力,应力绝对值中部大,端部小
118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采用等厚度筏板不满足抗冲切承载力要求时,应采取合理的方法,下列哪一种方法不合理()。
A.筏板上增设柱墩
B.筏板下局部增加板厚度
C.柱下设置桩基
D.柱下筏板增设抗冲切箍筋
114下列关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采用单跨框架结构时的要求,正确的是()。
C.框架-抗震墙结构中不应布置单跨框架结构
A.温度变化引起的梁弯矩绝对值中部大、端部小
B.温度变化引起的柱弯矩绝对值中部小、端部大
C.升温时,楼板产生压应力,应力绝对值中部大、端部小
D.降温时,楼板产生拉应力,应力绝对值中部大、端部小
20框架结构按抗震要求设计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楼梯、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
B.楼梯间的布置对结构平面不规则的影响可忽略
C.楼梯间采用砌体填充墙,宜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D.砌体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不利影响可忽略
16关于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当采用单跨框架结构时,抗震等级宜提高一级
C.主体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应采用铰接
D.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
A.0.6m
B.1.0m
C.1.5m
D.2.5m
75某一5层框架结构数学楼,采用独立柱基础,在进行地基变形验算时,应以哪一种地基变形特征控制?()
A.沉降量
B.倾斜
C.沉降差
D.局部倾斜
68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D.不宜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
49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露天情况下伸缩缝间的最大距离为()。
A.15m
B.35m
C.80m
D.100m
1237度抗震设防时,现浇框架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为()。
A.50m
B.80m
C.90m
D.120m
A.a
B.b
C.c
D.d
A.见图A
B.见图B
C.见图C
D.见图D
31现浇框架结构在露天情况下伸缩缝的最大距离为()。
A.不超过10m
C.两倍房宽
D.不受限制
A.柱的剪切应力由结构中间向两端逐渐增大
B.柱的剪切应力由结构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
C.梁、柱的温度应力分别相等
D.结构不产生温度应力
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下列哪一条规定是正确的?()
1256~8度地震区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板柱-抗震墙结构,其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的关系为()。
A.框架>板柱-抗震墙
B.框架=板柱-抗震墙
C.框架<板柱-抗震墙
D.无法比较
23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7度设防时最大适用高度()。
A.不受限
B.为50m
C.多加框架柱后,可不受限
D.为120m
50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下列哪一条规定是正确的?()
46当高层剪力墙结构与多层裙房框架结构间要求设置防震缝时。下列关于防震缝要求的描述何项不正确?()
A.防震缝宽度应按剪力墙结构类型确定
B.防震缝宽度应按框架结构高度确定
C.防震缝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00mm
D.地下室和基础可不设置防震缝
A.应考虑地震作用与风荷载作用组合
B.可不考虑风荷载与地震作用的组合
C.不考虑地震作用
D.不考虑风荷载作用
A.@10m,30mm
B.@20m,30mm
C.@30m,50mm
D.@40m,50mm
A.Ph/4
B.Ph/2
C.Ph
D.2Ph
某一五层框架结构教学楼,采用独立柱基础,在进行地基变形验算时,应以哪一种地基变形特征控制?()
10215m高框架结构房屋,必须设防震缝时,其最小宽度应为()cm。
A.10
B.7
C.6
D.5
68某框架结构建筑的内隔墙采用轻质条板隔墙,下列技术措施中哪项是正确的?()
A.用做住宅户内分室隔墙时,墙厚不宜小于90mm
B.120mm厚条板隔墙接板安装高度不应大于4.2m
C.条板隔墙安装长度大于8m时,应采取防裂措施
D.条板隔墙用于卫生间时,墙面应做防水处理,高度不宜低于1.6mB项,第4.2.6条第2款规定,接板安装的单层条板隔墙,条板对接部位应有连接措施,其安装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20mm、125mm厚条板隔墙的接板安装高度不应大于4.5m。C项,第4.2.2条规定,当抗震设防地区的条板隔墙安装长度超过6m时,应设置构造柱,并应采取加固措施。D项,第4.2.10条规定,当条板隔墙用于厨房、卫生间及有防潮、防水要求的环境时,应采取防潮、防水处理构造措施。对于附设水池、水箱、洗手盆等设施的条板隔墙,墙面应作防水处理,且防水高度不宜低于1.8m。
49一般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不含室内精装修的民用建筑的造价,其建筑与结构造价的比例下列哪一种比较接近?()
A.0.4:0.6
B.0.5:0.5
C.0.6:0.4
D.0.7:0.3
48一般框架结构的高层住宅工程,材料费在土建工程直接费中占比的合理范围是()。
A.10%~20%
B.20%~30%
C.40%~50%
D.70%~80%
112下列砖混结构承重墙的布置方案中,利于抗震的是()。A.内框架结构B.横墙承重C.纵墙承重D.纵横墙混合承重
30框架结构的出现为建筑设计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以下哪些是主要的?Ⅰ.大幅度地提高建筑层数Ⅱ.提高建筑的经济性Ⅲ.增加建筑室内分割的灵活性Ⅳ.有利于建筑外形的可塑性()
A.Ⅰ、Ⅱ、Ⅲ
B.Ⅰ、Ⅲ、Ⅳ
C.Ⅱ、Ⅲ、Ⅳ
D.Ⅰ、Ⅳ、Ⅳ
设计条件某厂区拟在原有两座厂房A、B处贴建一新厂房C,厂房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厂房C由两层车间和一层连廊组成,连廊屋顶采用悬挑结构,厂房A、B、C经连廊相互贯通。新旧厂房之间需设置变形缝,新旧厂房首层组合平面图及剖面图如图所示。作图要求在组合平面图和剖面图中,用短粗实线标明新旧建筑间墙体变形缝位置。在新建厂房C中的一层顶板开设一处长度为19m,宽度为13m的洞口,该洞口范围内要求无梁、板、柱,根据结构合理性,在平面中用粗虚线绘出该洞口位置,并标明需去除的柱子。
20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宽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
A.120mm
B.无固定要求
C.100mm
D.140mm
52对于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在室内或土中时,其伸缩缝最大间距是()m。
A.55
B.60
C.75
D.85
87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规定,在室内采用框架结构的装配式方式,其伸缩缝最大间距是()m。
A.100
B.55
D.45
88图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置防震缝的最小宽度限制,正确的是()。
87所谓“强柱弱梁”是指框架结构塑性铰首先出现在()。
A.梁端
B.柱端
C.梁中
D.柱中
63图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8度设防时,设置防震缝的最小宽度的限值,正确的是()。
18下列框架结构烧结多孔砖砌体填充墙的构造要求,错误的是()。
A.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600mm设26
B.墙长6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
C.墙长6m时,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D.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处宜设通长圈梁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BCD三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13.3.4条第4款规定,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A项,根据第13.3.4条第3款规定,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600mm设2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8、9度时应全长贯通。
14下列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做法中,正确的是()。
A.宜采用单跨框架
B.电梯间采用砌体墙承重
C.框架结构填充墙宜选用轻质墙体
D.局部突出的水箱间采用砌体墙承重
85所谓强柱弱梁是指框架结构塑性铰出现在下列哪个部位的设计要求?()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楼梯、电梯间应采用框架承重
B.突出屋顶的机房应采用框架承重
C.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D.在底部,当局部荷载较大时,可采用另加砖墙承重
44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75在水平荷载与垂直荷载共同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柱应采用()。
A.轴心受压构件
B.偏心受压构件
C.偏心受拉构件
D.根据具体情况方能确定按偏压或偏拉构件设计
9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比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A.大
B.小
C.相同
D.不能肯定
64对于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在室内或土中时,其伸缩缝最大间距是()。
A.75m
B.55m
C.60m
D.85m
21某高层建筑用防震缝分成两段,一段为框架结构,另一段为剪力墙结构,则该防震缝宽度的确定,应按()计算。
A.框架
B.按两种分别确定,然后取平均值
C.剪力墙
D.框架-剪力墙
有抗震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楼梯的施工缝宜留置在()。
A.梯段与休息平台板的连接处
B.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
C.梯段板跨度中部的1/3范围内
D.任意部位
12框架结构的主梁,次梁与板交叉处,其上部钢筋从上往下的顺序是()。
49某一般标准的框架结构住宅建筑中,建筑造价和结构造价最可能的比值为()。
A.5∶5
B.3∶7
C.2∶8
D.4∶6
框架结构多层办公楼(一般装修)的单方造价最接近()元/m2。
A.400~600
B.600~800
C.800~1000
D.1000~1800
19假设外围框架结构的部分柱在底层不连续,形成带转换层的结构,且该建筑物的结构计算模型底部的嵌固端在0.000处。剪力墙底部需加强部位的高度(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5、2
B.10
C.11
D.13
23有一六层框架结构的角柱,其按平法(03G101-1)的施工图原位表示见图。该结构为一般民用建筑,无库房区,且作用在结构上的活载仅为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楼面活载。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为一类,该角柱的轴压比μN≤0.3,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钢材采用HPB235(Φ)和HPB335(Φ)。在对该柱施工图校审时,有如下几种意见,正确的是?()
A.有二处违反规范要求
B.完全满足规范要求
C.有一处违反规范要求
D.有三处违反规范要求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5所示,框架梁刚度EI=∞,建筑场地类别Ⅲ类,抗震烈度8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0.2g,阻尼比ξ=0.05。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8-20题:已知第一、二振型周期T1=1.1s,T2=0.35s,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对应第一、二振型地震影响系数α1,α2为?()
A.0、07,0、16
B.0、07,0、12
C.0、08,0、12
D.0、16,0、07
9有一六层框架结构的角柱,其按平法(03G101-1)的施工图原位表示见图。该结构为一般民用建筑,无库房区,且作用在结构上的活载仅为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楼面活载。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为一类,该角柱的轴压比μN≤0.3,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钢材采用HPB235(Φ)和HPB335(Φ)。在对该柱施工图校审时,有如下几种意见,正确的是?()
36假设外围框架结构的部分柱在底层不连续,形成带转换层的结构,且该建筑物的结构计算模型底部的嵌固端在0.000处。剪力墙底部需加强部位的高度(m),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26某三跨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边跨跨度为5.7m,框架梁截面宽250mm,高600mm,柱宽为500mm,纵筋采用HRB335钢,箍筋采用HPB235钢,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重力荷载引起的剪力VGb=135.2kN。在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下作用于边跨一层梁上的弯矩为:梁左端:Mmax=210kNm,-Mmax=-420kNm梁右端:Mmax=175kNm,-Mmax=-360kNm梁跨中:Mmax=180kNm边跨梁:V=230kN梁跨中截面正截面所需纵筋As(mm2),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850
B.393
C.1170
D.685
1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5所示,框架梁刚度EI=∞,建筑场地类别Ⅲ类,抗震烈度8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0.2g,阻尼比ξ=0.05。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8-20题:已知第一、二振型周期T1=1.1s,T2=0.35s,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对应第一、二振型地震影响系数α1,α2为?()
11某5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层层高3.6m,其余4层层高3.0m,框架柱采用C35混凝土,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箍筋采用HPB235级,8度抗震设防,丙类建筑。1.若底层中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4800.0kN,则柱截面尺寸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500mm×500mm
B.550mm×550mm
C.600mm×600mm
D.650mm×650mm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烈度为9度,抗震等级为一级;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筋均采用HRB400级热轧钢筋。框架中间楼层某端节点平面及节点配筋如图所示。该节点上、下楼层的层高均为4.8m,上柱的上、下端弯矩设计值分别为M1c1=450kN·m,M2c1=400kN·m;下柱的上、下端弯矩设计值分别为M1c2=450kN·m,M2c2=600kN·m;柱上除节点外无水平荷载作用。上、下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Hc(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4、3
B.4、6
C.4、8
D.5、0
39某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间层高H=2.8m,圆形装饰柱直径d=3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纵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30mm,配置螺旋式间接钢筋,箍筋直径为8mm,箍筋间距s=50mm,箍筋为HPB235钢筋。设考虑地震效应组合后的柱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550kN,弯矩设计值M=75kN·m,比值系数α=0.441,则全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As(mm2)与下列()项数值最为接近。
A.2428
B.2619
C.2945
D.3310
38某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间层高H=2.8m,圆形装饰柱直径d=3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纵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30mm,配置螺旋式间接钢筋,箍筋直径为8mm,箍筋间距s=50mm,箍筋为HPB235钢筋。假定柱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400kN,弯矩设计值M=80kN·m,偏心距增大系数η=1.11,则纵向受拉钢筋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αt与下列()项数值最为接近。
A.0
B.0.345
C.0.427
D.0.498
37某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间层高H=2.8m,圆形装饰柱直径d=3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纵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30mm,配置螺旋式间接钢筋,箍筋直径为8mm,箍筋间距s=50mm,箍筋为HPB235钢筋。,如计入间接钢筋的影响,则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的计算面积(mm2)与下列()项数值最为接近。
A.1266
B.1376
C.1439
D.1569
36某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间层高H=2.8m,圆形装饰柱直径d=3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纵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30mm,配置螺旋式间接钢筋,箍筋直径为8mm,箍筋间距s=50mm,箍筋为HPB235钢筋。假定柱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1240kN,对柱进行轴心受压构件验算(不计入间接钢筋的影响),则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计算面积为()mm2。
A.1376
B.1439
C.1669
D.2039
23图6-31(a)所示为一个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平面图。该建筑抗震烈度为8度,属于二级抗震等级。下列结构动力分析方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作横向的平动振型抗震验算,因为纵向(y向)的抗侧刚度较弱
B.不仅要作横向的抗震验算,还要作纵向的抗震验算
C.除作x、y向的平动振型的抗震验算外,还要作扭转振型的耦联计算
D.该结构属于简单的纯框架,层数也不高,用基底剪力法计算其横向的水平地震力,并按各榀框架的抗侧刚度进行分配
14在8度抗震区有一高21m的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裙房,与高12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主楼之间,设防震缝一道。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3-2002、J186-2002),该防震缝的最小宽度δ应为()mm。
A.70
B.77
C.110
D.539
10某13层钢框架结构,箱形方柱截面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回转半径ix=iy=173mm,钢材采用Q345(fy=325N/mm2)。则满足规程要求的最大层高h,应最接近于()mm。提示:①按《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设计;②柱子的计算长度取层高h。
A.7800
B.8200
C.8800
D.9200
25某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高度27.45m,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Ⅱ类场地。结构自振周期Ti=1.0s。底层层高6m,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y为0.45,柱轴压比在0.5~0.65之间。假定,该框架结构底层为薄弱层,底层屈服强度系数是二层的0.65倍,其他各层比较接近。试问,为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对结构薄弱层(部位)罕遇地震下层间弹塑性位移的要求,罕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计算时的底层层间位移Δμe(mm),最大不应超过下列何项数值?()提示:①不考虑柱延性提高措施;②结构薄弱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可采用规程规定的简化方法计算。
A.50
C.70
D.80
24某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高度27.45m,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Ⅱ类场地。结构自振周期Ti=1.0s。底层层高6m,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y为0.45,柱轴压比在0.5~0.65之间。假定,当采用等效弹性方法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阻尼比取0.07,衰减指数取0.87。试问,该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对应于第一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26
B.0.29
C.0.34
D.0.39
14某框架结构办公楼边柱的截面尺寸为800mm×800mm,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两桩承台独立基础。作用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Fk=5000kN,水平力Hk=250kN,力矩Mk=350kN·m,基础及其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取20kN/m3,承台及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钻孔灌注桩直径800mm,承台厚度h=1600mm。基础立面、岩土条件及对应于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极限侧阻力及端阻力标准值如题~12图所示。提示: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作答。假定,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作用的分项系数取1.35。试问,承台正截面最大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000
B.2500
C.3100
D.3500
13某框架结构办公楼边柱的截面尺寸为800mm×800mm,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两桩承台独立基础。作用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Fk=5000kN,水平力Hk=250kN,力矩Mk=350kN·m,基础及其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取20kN/m3,承台及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钻孔灌注桩直径800mm,承台厚度h=1600mm。基础立面、岩土条件及对应于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极限侧阻力及端阻力标准值如题~12图所示。提示: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作答。试问,根据岩土物理指标初步确定的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900
B.3500
C.6000
D.7000
某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双向柱距均为8.1m,房屋总高度18.3m。抗震设防烈度7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假定,某正方形截面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40,剪跨比为1.6,该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为10750kN。试问,当未采取有利于提高轴压比限值的构造措施时,该柱满足轴压比限值要求的最小截面边长(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750
B.800
C.850
D.900
某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结构层高3.9m,所有框架梁顶均与楼板面平。假定,其中某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轴压0.7,箍筋的保护层厚度c=20mm,截面及配筋如如图所示,与柱顶相连的框架梁的截面高度为850mm,框架柱在地震组合下的反弯点在柱净高中部。试问下列表述何项正确?()提示: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作答,体积配箍率计算时不考虑重叠部分箍筋。
A.该框架柱的体积配箍率为0.96%,箍筋配置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的构造要求
B.该框架柱的体积配箍率为1.11%,箍筋配置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的构造要求
C.该框架柱的体积配箍率为0.96%,箍筋配置不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的构造要求
D.该框架柱的体积配箍率为1.11%,箍筋配置不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的构造要求
某普通办公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盖为梁板承重体系,其楼层平面及剖面如如图所示。屋面为不上人屋面,隔墙均为固定隔墙,假定二次装修荷载作为永久荷载考虑。试问,当设计柱KZ1时,考虑活荷载折减,在第三层柱顶1—1截面处,由楼面荷载产生的柱轴力标准值Nk的最小取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如图提示:柱轴力仅按柱网尺寸对应的负荷面积计算。
A.140
B.150
C.180
D.210
28假定某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共6层,平面规则,在二楼楼面转换,底层框架柱共16根,二层及以上框架柱共28根。每层框架抗侧刚度分布比较均匀,首层层高为6.0m(从基础顶面算起),二层以上层高均为4.2m。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场地类别Ⅱ类,安全等级为二级。框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fc=19.1N/mm2)。假定,除转换层外,按框架结构确定抗震构造措施,四层某方柱可减小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为10500kN,剪跨比为1.8,柱全高配置复合箍,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为200mm,无芯柱。试问,该柱满足轴压比限值要求的最小截面边长(mm)应为下列何项数值?
B.900
C.950
D.1000
27假定某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共6层,平面规则,在二楼楼面转换,底层框架柱共16根,二层及以上框架柱共28根。每层框架抗侧刚度分布比较均匀,首层层高为6.0m(从基础顶面算起),二层以上层高均为4.2m。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场地类别Ⅱ类,安全等级为二级。框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fc=19.1N/mm2)。假定,首层与二层侧向刚度比及首层屈服强度系数均小于0.5,根据规范要求至少需进行下列何项组合的补充分析?a.采用拆除法进行抗连续倒塌设计;b.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变形验算;c.多遇地震作用下时程分析。
A.a+b
B.b+c
C.a+c
D.a+b+c
26假定某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共6层,平面规则,在二楼楼面转换,底层框架柱共16根,二层及以上框架柱共28根。每层框架抗侧刚度分布比较均匀,首层层高为6.0m(从基础顶面算起),二层以上层高均为4.2m。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场地类别Ⅱ类,安全等级为二级。框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fc=19.1N/mm2)。假定,按托柱转换层的筒体结构进行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比验算,二层柱截面均为1000mm结构进行转换层,试问,满足规范首层与二层等效剪切刚度比的最低要求,若首层柱均为长方形,其截面边长(mm),至少取以下何项数值?
A.1150
B.1250
C.1350
D.1450
7某多层办公室,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首层顶设置隔震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试问,下列观点哪项符合规范对隔震设计的要求?
A.设置隔震支座,通过隔震层的大变形来减少其上部结构的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
C.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按水平向减震系数的分析取值即可
D.隔震层上、下框架同时应满足在多遇地震、风荷载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不大于1/500,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则满足不大于1/50的要求
27假定,某7度(0.10g)地区大学学生公寓采用现浇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各层的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假定,该建筑场地Ⅱ类,高度为12m,框架柱KZ-1的剪跨比为2.0,纵向钢筋采用HRB500。试问,KZ-1的轴压比限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50
B.0.55
C.0.60
D.0.65
26假定,某7度(0.10g)地区大学学生公寓采用现浇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各层的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试问,该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2
B.18
C.21
D.24
21某单层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柱截面均为600mm×600mm,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50,柱下基础的混凝土强度C40,结构布置如图所示。假定,某柱为轴心受压构件,不考虑地震设计状况,纵向钢筋采用直径为28mm的HRB400无涂层钢筋。试问,当充分利用钢筋的受压强度时,纵筋锚入基础的最小锚固长度(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1)钢筋在施工过程中不受扰动;(2)不考虑纵筋保护层厚度对锚固长度的影响,锚固长度范围内的横向构造钢筋满足规范要求。
B.640
C.580
D.530
20某单层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柱截面均为600mm×600mm,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50,柱下基础的混凝土强度C40,结构布置如图所示。在本工程中,假定需要对施工完成后结构实体中的悬挑梁的钢筋保护层进行检验。试问,检验的最小数目,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
B.5
C.10
D.全数
19某单层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柱截面均为600mm×600mm,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50,柱下基础的混凝土强度C40,结构布置如图所示。工程中需要采用回弹法对全部柱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推定。试问,回弹构件的抽取最小数量,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8
B.12
C.20
40图所示为某市防灾应急指挥中心的结构平面布置图。该中心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四层,首层层高4.2m,2、3、4层层高3.6m;该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假定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基本雪压0.75kN/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为Ⅰ,混凝土强度等级C35,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均采用HRB400,环境类别为二b。假定,图中角柱KZ1,剪跨比为1.6,截面及沿柱全高配筋如题9图所示。试问,该柱的轴压比限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最小配箍特征值不起控制作用。
A.0.65
B.0.70
C.0.75
D.0.80
25图所示为某市防灾应急指挥中心的结构平面布置图。该中心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四层,首层层高4.2m,2、3、4层层高3.6m;该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假定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基本雪压0.75kN/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为Ⅰ,混凝土强度等级C35,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均采用HRB400,环境类别为二b。假定,图中所示边柱KZ2顶层的截面b×h=450mm×450mm,非抗震设计时,控制配筋的内力组合弯矩设计值M=350kN·m,相应的轴力设计值N=700kN,采用对称配筋,as=as′=50mm,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ξb=0.518,初始偏心距ei=520mm。试问,非抗震设计时,柱一侧纵筋截面面积As(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620
B.1720
C.1820
D.1920
24图所示为某市防灾应急指挥中心的结构平面布置图。该中心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四层,首层层高4.2m,2、3、4层层高3.6m;该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假定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基本雪压0.75kN/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为Ⅰ,混凝土强度等级C35,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均采用HRB400,环境类别为二b。假定,图中KZ2底层的截面b×h=700mm×700mm,h0=650mm,柱净高Hn=4.0m,柱上、下端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计算值分别为Mct=138kN·m、Mcb=460kN·m,弯矩均为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试问,该框架柱的剪跨比λ,取下列何项数值最为合适()提示:λ=Mc/(Vch0)。
A.1.4
B.2.9
C.3.1
D.4.7
23图所示为某市防灾应急指挥中心的结构平面布置图。该中心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四层,首层层高4.2m,2、3、4层层高3.6m;该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假定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基本雪压0.75kN/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为Ⅰ,混凝土强度等级C35,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均采用HRB400,环境类别为二b。假定,三层KL-1,截面350mm×650mm,支座处顶面实配纵筋为6Φ25,底部跨中计算所需的纵筋面积为900mm2,梁底钢筋全部锚入柱内,可充分考虑梁底受压钢筋的作用。试问,梁底纵向受力筋选择下列何项配置较为合适()
A.4Φ18
B.4Φ20
C.4Φ22
D.4Φ25
22图所示为某市防灾应急指挥中心的结构平面布置图。该中心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四层,首层层高4.2m,2、3、4层层高3.6m;该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假定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基本雪压0.75kN/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为Ⅰ,混凝土强度等级C35,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均采用HRB400,环境类别为二b。假定,图中KL-3,截面b×h=300mm×700mm,次梁L-1的剪力设计值V(kN)如题7图所示,框架梁内次梁两侧各配置附加箍筋3Φ8@50(2)。试问,至少选用下列何项附加吊筋配置才能满足计算要求()提示:吊筋夹角a=45°。
A.2Φ10
B.2Φ12
C.2Φ16
D.不需要吊筋
21图所示为某市防灾应急指挥中心的结构平面布置图。该中心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四层,首层层高4.2m,2、3、4层层高3.6m;该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假定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基本雪压0.75kN/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为Ⅰ,混凝土强度等级C35,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均采用HRB400,环境类别为二b。假定,屋顶层KL-2,截面b×h=300mm×600mm,as=as′=50mm,为防止框架顶层端节点处梁上部钢筋配筋率过高而引起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斜压破坏。试问,KL-2端节点处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最大截面面积(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500
B.2700
C.2900
D.3100
20图所示为某市防灾应急指挥中心的结构平面布置图。该中心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四层,首层层高4.2m,2、3、4层层高3.6m;该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假定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基本雪压0.75kN/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为Ⅰ,混凝土强度等级C35,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均采用HRB400,环境类别为二b。假定,图中KL-1,截面b×h=350mm×650mm,同时承受弯矩、剪力、扭矩的作用,不考虑抗震设计。梁内配置四肢箍筋,经计算,Astl/s=0.85mm,Asv/s=1.4mm,其中,Astl为受扭计算中沿截面周边配置的箍筋单肢截面面积,Asv为受剪承载力所需的箍筋截面面积,s为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箍筋间距。试问,至少选用下列何项箍筋配置才能满足计算要求()
A.Φ8@100(4)
B.Φ10@100(4)
C.Φ12@100(4)
D.Φ14@100(4)
19图所示为某市防灾应急指挥中心的结构平面布置图。该中心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四层,首层层高4.2m,2、3、4层层高3.6m;该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假定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基本雪压0.75kN/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为Ⅰ,混凝土强度等级C35,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均采用HRB400,环境类别为二b。假定,屋面板外挑板根部上部纵向受力筋配置为Φ10@200,悬挑板厚度120mm,as=30mm。试问,该处裂缝宽度验算时,纵向钢筋等效应力σs(N/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40
B.270
C.300
D.330
18图所示为某市防灾应急指挥中心的结构平面布置图。该中心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四层,首层层高4.2m,2、3、4层层高3.6m;该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假定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基本雪压0.75kN/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为Ⅰ,混凝土强度等级C35,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均采用HRB400,环境类别为二b。假定,屋面为平屋顶且不上人,屋面永久荷载标准值为7.0kN/m。(含楼板自重及建筑做法),屋面排水通畅,无机电设备,建筑周边环境洁净。试问,剖面A-A处外挑板根部(梁边截面)的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不考虑维修荷载和风荷载。
A.10.5
B.11.5
C.12.5
D.13.5
17图所示为某市防灾应急指挥中心的结构平面布置图。该中心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四层,首层层高4.2m,2、3、4层层高3.6m;该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假定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基本雪压0.75kN/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为Ⅰ,混凝土强度等级C35,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均采用HRB400,环境类别为二b。假定,L-1支承在宽度为300mm的框架梁上,该次梁下部纵向受力筋在边支座处的排列及锚固见题4图(直锚,无附加锚固措施)。保护层厚度c=35mm,次梁h0=455mm,次梁跨中计算所需的梁底纵筋面积为960mm2,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V=150kN。试问,梁底纵向受力筋选择下列何项配置最为合理()提示:①次梁边支座按简支端考虑;②梁底纵筋仅考虑单排布置。
A.5Φ16
B.4Φ18
C.3Φ22
D.2Φ25
16图所示为某市防灾应急指挥中心的结构平面布置图。该中心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四层,首层层高4.2m,2、3、4层层高3.6m;该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假定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基本雪压0.75kN/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为Ⅰ,混凝土强度等级C35,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均采用HRB400,环境类别为二b。假定,题1~11图中L-1,中间支座弯矩设计值为-135kN·m,不考虑受压钢筋的作用,as=as′=45mm,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ξb=0.518。试问,当不考虑受压钢筋作用时,梁顶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置量,与下列何项最为合适()提示:αs=M/(α1fcbh02),
A.3Φ20
B.3Φ22
C.4Φ20
14某框架结构办公楼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独立柱基,承台高度1.2m,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题图为边柱基础平面、剖面、土层分布及部分土层参数。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5000kN,Mx=300kN·m,My=0,基础及基底以上填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提示:①承台有效高度h0取1.1m;②《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作答。假定,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面以下7.5m深度处粉砂层标准贯入锤击数为9击,抗震设计时考虑桩基承担全部地震作用,试问,粉砂层的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kPa),取下列何项数值最为合理()提示:粉砂层的液化判别按地面下7.5m深度处的液化判别结果考虑。
B.9
C.18
D.28
13某框架结构办公楼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独立柱基,承台高度1.2m,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题图为边柱基础平面、剖面、土层分布及部分土层参数。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5000kN,Mx=300kN·m,My=0,基础及基底以上填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提示:①承台有效高度h0取1.1m;②《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作答。试问,非抗震设计时,承台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6400
B.7000
C.7800
D.8400
12某框架结构办公楼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独立柱基,承台高度1.2m,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题图为边柱基础平面、剖面、土层分布及部分土层参数。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5000kN,Mx=300kN·m,My=0,基础及基底以上填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提示:①承台有效高度h0取1.1m;②《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作答。假定,承台效应系数ηc为0,试问,非抗震设计时,承台受弯计算,柱边缘正截面最大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900
B.2100
C.2300
D.2500
11某框架结构办公楼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独立柱基,承台高度1.2m,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题图为边柱基础平面、剖面、土层分布及部分土层参数。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5000kN,Mx=300kN·m,My=0,基础及基底以上填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提示:①承台有效高度h0取1.1m;②《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作答。非抗震设计时,假定,承台效应系数ηc为0.1,黏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fak为150kPa,试问,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B.1200
C.1250
D.1300
88度区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某框架结构的中柱如题图(Z)所示,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柱纵向受力钢筋及箍筋均采用HRB400(),采用井字复合箍筋。箍筋肢距相等,柱纵筋保护层厚度c=40mm,截面有效高度h0=750mm,柱轴压比0.55,柱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计算值Mc=250kN·m,与其对应的组合计算值Vc=182.5kN。假定,柱截面剪跨比λ=1.7,试问,按柱轴压比限值控制,该柱可以承受的最大轴向压力设计值N(kN),与下列何项最为接近()
A.11400
B.12300
C.13200
D.14100
78度区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某框架结构的中柱如题图(Z)所示,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柱纵向受力钢筋及箍筋均采用HRB400(),采用井字复合箍筋。箍筋肢距相等,柱纵筋保护层厚度c=40mm,截面有效高度h0=750mm,柱轴压比0.55,柱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计算值Mc=250kN·m,与其对应的组合计算值Vc=182.5kN。试问,该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与其最小体积配箍率的比值(ρv/ρv,mi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不考虑箍筋重叠部分面积。
A.1.0
B.1.3
C.1.6
D.2.0
6某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如题图(Z)所示。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第一自振周期T1=0.55s。一至四层的楼层侧向刚度K1、K2、K3、K4依次为:1.7×10`5N/mm、1.8×10`5N/mm、1.8×10`5N/mm、1.6×10`5N/mm;各层顶重力荷载代表值G1、G2、G3、G4依次为:2100kN、1800kN、1800kN、1900kN。假定,作用在一、二、三、四层顶面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分别为:120kN、150kN、180kN、280kN。试问,该结构底层与顶层的层间位移u1、u2(mm),分别与下列何组数值最为接近()提示:不考虑扭转影响。
A.0.7,1.8
B.0.7,4.6
C.4.3,1.8
D.4.3,4.6
某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如题图(Z)所示。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第一自振周期T1=0.55s。一至四层的楼层侧向刚度K1、K2、K3、K4依次为:1.7×10`5N/mm、1.8×10`5N/mm、1.8×10`5N/mm、1.6×10`5N/mm;各层顶重力荷载代表值G1、G2、G3、G4依次为:2100kN、1800kN、1800kN、1900kN。假定,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800kN,试问,作用在二层顶面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2(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30
B.140
C.150
D.160
某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如题图(Z)所示。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第一自振周期T1=0.55s。一至四层的楼层侧向刚度K1、K2、K3、K4依次为:1.7×10`5N/mm、1.8×10`5N/mm、1.8×10`5N/mm、1.6×10`5N/mm;各层顶重力荷载代表值G1、G2、G3、G4依次为:2100kN、1800kN、1800kN、1900kN。假定,阻尼比为0.05,试问,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计算。
A.690
B.780
C.810
D.860
25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关于砌体填充墙及隔墙的抗震构造措施,下述何项说法不准确?()
A.应采取措施减少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并应设置拉结筋、水平系梁、圈梁、构造柱等与主体结构可靠拉结
B.刚性非承重墙体的布置,应避免使结构形成刚度和强度分布上的突变
C.非楼梯间或人流通道的砌体填充墙,墙长大于8m或层高的2倍时,宜设置间距不大于4m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D.楼梯间砌体填充墙,应设置间距不大于层高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某主要受风荷载作用的框架结构柱,桩基承台下布置有4根d=500mm的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承台及其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20KN/m3。承台的平面尺寸、桩位布置等如题13~15图所示。提示: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作答,y0=1.0。15.假定,在W-2方向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传至承台顶面标高的控制内力为:竖向力Fk=560KN,弯矩Mxk=Myk=800KN·m,水平力可忽略不计。试问,基桩A所受的竖向力标准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50(受压)
B.300(受压)
C.150(受拉)
D.300(受拉)
某主要受风荷载作用的框架结构柱,桩基承台下布置有4根d=500mm的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承台及其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20KN/m3。承台的平面尺寸、桩位布置等如题13~15图所示。提示: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作答,y0=1.0。
A.360
B.450
C.530
D.600
某主要受风荷载作用的框架结构柱,桩基承台下布置有4根d=500mm的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承台及其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20KN/m3。承台的平面尺寸、桩位布置等如题13~15图所示。提示: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作答,y0=1.0。13.初步设计阶段,要求基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不低于600kN。试问,基桩进入⑤层粉土的最小深度(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5
B.2.0
C.2.5
D.3.5
30某五层档案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17.以下关于该档案库抗震设防标准的描述,哪项较为妥当?()
A.按8度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B.按8度采取抗震措施
C.按7度(0.15g)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按8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D.按7度(0.15g)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
29某五层档案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提示:基本周期小于3.5s,且无薄弱层。
A.各楼层均满足规范要求
B.各楼层均不满足规范要求
C.第1、2、3层不满足规范要求,4、5层满足规范要求
D.第1、2、3层满足规范要求,4、5层不满足规范要求
28某五层档案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15.假定,各楼层在地震作用下的层剪力Vi和层间位移△i如题表所示。试问,以下关于该建筑竖向规则性的判断,何项正确?()提示:本工程无立面收进、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及楼层承载力突变。
A.属于竖向规则结构
B.属于竖向一般不规则结构
C.属于竖向严重不规则结构
D.无法判断竖向规则性
27某五层档案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14.某楼层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最大弹性层间位移△Umax=12.1mm,最小弹性层间位移△Umin=6.5mm,质量中心的弹性层间位移为△U9.5mm,该楼层层高为7.0m,试问,在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抗震变形验算时,该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与规范规定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之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75
B.0.95
C.1.10
D.1.35
26某五层档案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13.考虑偶然偏心影响时,某楼层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按刚性楼盖计算,楼层抗侧力构件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σmax=12.4mm,最小弹性水平位移σmin=6.7mm,质量中心的弹性水平位移,试问,在根据位移比进行扭转规则性判断时,该楼层扭转位移比σ=9.9mm,试问,在根据位移比进行扭转规则性判断时,该楼层扭转位移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20
B.1.25
C.1.30
D.1.50
7某6度区标准设防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房屋高度为22m,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其中一根框架角柱,分别与跨度为8m和10m的框架梁相连,剪跨比为1.90,截面及配筋如题11图所示,混凝土强度等级C40。试问,该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可不复核柱的最小配箍特征值。
A.0.80
B.0.85
C.0.90
D.0.95
39某住宅为8层框架结构,各层层高均为3m,无地下室,原始地面标高为10.000m,室内外高差0.300m,结构荷载均匀对称,初步设计阶段,考虑采用人工处理地基上的筏板基础,筏板沿建筑物周边外挑1m,筏板基础总尺寸为16m×42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平均压力值pk=145kPa。场地土层分布如图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9.000m。根据以上材料,回答9-13题试问,基础底面标高处,②层黏土经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90
B.210
C.230
D.260
31某多层框架结构顶层局部平面布置图如图a所示,层高为3.6m。外围护墙采用MU5级单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对孔砌筑、Mb5级砂浆砌筑。外围护墙厚度为190mm,内隔墙厚度为90mm,砌体的容重为12kN/m3(包含墙面粉刷)。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6题假定,外围护墙无洞口、风荷载沿楼层高度均布,γ0=1.0。试问,每延米外围护墙上端能承受的风荷载设计值(kN/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20
B.0.30
C.0.40
D.0.50
27某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需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已知,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为12000kN,现有4组实际地震记录加速度时程曲线P1~P4和1组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曲线RP1。各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见表。实际记录地震波及人工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试问,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时,选用下列哪一组地震波(包括人工波)最为合理?()A.P1;P2;P3B.P1;P2;RP1C.P2;P3;RP1D.P2;P4;RP1
21假定,该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其中某柱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fc=16.7N/mm2),剪跨比为2.3,节点核心区上柱轴压比0.60,下柱轴压比0.70,柱纵筋采用HRB400(fy=360N/mm2),直径为25mm,箍筋采用HRB335(fy=300N/mm2),箍筋保护层厚度为20mm,节点核心区的箍筋配置如图所示。试问,满足规程构造要求的节点核心区箍筋体积配箍百分率ρv最小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①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作答;②不计入箍筋重叠部分。
A.0.50%
B.0.55%
C.0.75%
D.0.95%
18假定,该框架结构进行方案调整后,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1.10s,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3750kN。试问,作用于该结构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F10(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10
B.260
C.370
D.590
17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比较均匀,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Ⅱ类。根据以上材料,回答27-32题:假定,房屋集中在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首层G1=12000kN,G2-9=11200kN,G10=9250kN,结构考虑填充墙影响的基本自振周期T1=1.24s,结构阻尼比ξ=0.05。试问,采用底部剪力法估算时,该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410
B.2720
C.3620
D.4080
40某框架结构办公楼中的楼面长悬臂梁,悬挑长度5m,梁上承受的恒载标准值为32kN/m(包括梁自重),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活荷载标准值为8kN/m,梁端集中恒荷载标准值为30kN。已知,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程序计算分析时未作竖向地震计算。试问,当用手算复核该悬挑梁配筋设计时,其支座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600
B.720
C.800
D.850
34某五层中学教学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最大跨度9m,层高均为3.6m,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建筑场地类别Ⅱ类,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框架混凝土强度等级C30。1.试问,框架的抗震等级及多遇地震作用时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选取下列何项正确?()
A.三级、αmax=0.16
B.二级、αmax=0.16
C.三级、αmax=0.08
D.二级、αmax=0.08
9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二级,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梁、柱均采用HRB400钢筋,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柱纵筋的保护层厚度为35mm,试问,对中间层边柱节点,当施工采取不扰动钢筋措施时,梁上部纵向钢筋满足锚固要求的最大直径(mm),不应大于下列何项数值?()
A.18
B.20
C.22
D.25
某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办公楼,安全等级为二级,梁板布置如图所示。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梁板均采用HRB400级钢筋。板面恒载标准值5.0kN/m2(含板自重),活荷载标准值2.0kN/m2,梁上恒荷载标准值10.0kN/m(含梁及梁上墙自重)。1.试问,配筋设计时,次梁L1上均布线荷载的组合设计值q(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荷载传递按单向板考虑。
A.37
B.38
C.39
D.40
22某商业楼为五层框架结构,设一层地下室,基础拟采用承台下桩基,柱A截面尺寸为800mmx800mm,预制方桩边长为350mm,桩长为27m,承台厚度为800mm,有效高度h取750mm,板厚为-600mm,承台及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f=1.43N/mm2),抗浮设计水位+5.000,抗压设计水位+3.500。柱A下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见下图。试问,承台受角粧冲切的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600B1100C1390D1580
21某商业楼为五层框架结构,设一层地下室,基础拟采用承台下桩基,柱A截面尺寸为800mmx800mm,预制方桩边长为350mm,桩长为27m,承台厚度为800mm,有效高度h取750mm,板厚为-600mm,承台及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f=1.43N/mm2),抗浮设计水位+5.000,抗压设计水位+3.500。柱A下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见下图。试问,承台抵抗柱A冲切时,承台的冲切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4650B5050C5780D6650
20某商业楼为五层框架结构,设一层地下室,基础拟采用承台下桩基,柱A截面尺寸为800mmx800mm,预制方桩边长为350mm,桩长为27m,承台厚度为800mm,有效高度h取750mm,板厚为-600mm,承台及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f=1.43N/mm2),抗浮设计水位+5.000,抗压设计水位+3.500。柱A下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见下图。试问,承台受柱A冲切时,作用于承台冲切破坏锥体上的冲切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①不考虑冲切破坏锥体底面浮力作用;②不考虑柱根弯矩的影响。A4800B5000C5800D6000
19某商业楼为五层框架结构,设一层地下室,基础拟采用承台下桩基,柱A截面尺寸为800mmx800mm,预制方桩边长为350mm,桩长为27m,承台厚度为800mm,有效高度h取750mm,板厚为-600mm,承台及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f=1.43N/mm2),抗浮设计水位+5.000,抗压设计水位+3.500。柱A下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见下图。假定,柱A的基础采用五桩承台,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于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F=6000kN,水平力H=300kN,力矩M=500kN.m。不考虑底板的影响及承台的重量。试问,柱A承台截面最大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1250B1450C1650D2750
18某商业楼为五层框架结构,设一层地下室,基础拟采用承台下桩基,柱A截面尺寸为800mmx800mm,预制方桩边长为350mm,桩长为27m,承台厚度为800mm,有效高度h取750mm,板厚为-600mm,承台及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f=1.43N/mm2),抗浮设计水位+5.000,抗压设计水位+3.500。柱A下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见下图。假定,各层土的基桩抗拔系数λ均为0.7。试问,预制桩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500B600C1100D1200
17某商业楼为五层框架结构,设一层地下室,基础拟采用承台下桩基,柱A截面尺寸为800mmx800mm,预制方桩边长为350mm,桩长为27m,承台厚度为800mm,有效高度h取750mm,板厚为-600mm,承台及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f=1.43N/mm2),抗浮设计水位+5.000,抗压设计水位+3.500。柱A下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见下图。试问,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预制桩单粧抗压承载力特征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1000B1150C2000D2300
16某商业楼为五层框架结构,设一层地下室,基础拟采用承台下桩基,柱A截面尺寸为800mmx800mm,预制方桩边长为350mm,桩长为27m,承台厚度为800mm,有效高度h取750mm,板厚为-600mm,承台及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f=1.43N/mm2),抗浮设计水位+5.000,抗压设计水位+3.500。柱A下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见下图。地下室底板面积为1000m2,结构(包括底板)自重及压重之和为60000kN。试问,当仅考虑采用压重措施进行抗浮稳定验算时,为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抗浮要求,还需增加的压重(kN)最小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答案中0表示不需要另行增加压重。A3000B2000C1000D0
13建筑为两层框架结构,设一层地下室,结构荷载均匀对称,采用筏板基础,後板沿建筑物外边挑出1m,筏板基础总尺寸为20mx20m,结构完工后,进行大面积的景观堆土施工,堆土平均厚度为2.5m。典型房屋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见下图。试问,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简化公式计算,基础中点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20B26C28D30.5
12建筑为两层框架结构,设一层地下室,结构荷载均匀对称,采用筏板基础,後板沿建筑物外边挑出1m,筏板基础总尺寸为20mx20m,结构完工后,进行大面积的景观堆土施工,堆土平均厚度为2.5m。典型房屋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见下图。假定,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基底处附加压力为32kPa,不考虑景观填土及其他相邻荷载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试问,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基底中心处②层粉砂层地基变形量(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①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取1.0;②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A7.1B6.4C5.3D4.2
11建筑为两层框架结构,设一层地下室,结构荷载均匀对称,采用筏板基础,後板沿建筑物外边挑出1m,筏板基础总尺寸为20mx20m,结构完工后,进行大面积的景观堆土施工,堆土平均厚度为2.5m。典型房屋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见下图。假定,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的基底平均压力(包括外挑筏板及其上覆填土重力)为50kPa。试问,不考虑景观填土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计算建筑物地基沉降时,基底处的附加应力(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50B30C20D<0
10建筑为两层框架结构,设一层地下室,结构荷载均匀对称,采用筏板基础,後板沿建筑物外边挑出1m,筏板基础总尺寸为20mx20m,结构完工后,进行大面积的景观堆土施工,堆土平均厚度为2.5m。典型房屋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见下图。试问,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时,③层撤泥质粉质黏土层顶面处经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75B80C115D120
9建筑为两层框架结构,设一层地下室,结构荷载均匀对称,采用筏板基础,後板沿建筑物外边挑出1m,筏板基础总尺寸为20mx20m,结构完工后,进行大面积的景观堆土施工,堆土平均厚度为2.5m。典型房屋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见下图。试问,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②层粉砂层地基抗震承载力特征值(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90B100C120D130
15某框架结构顶层端节点处框架梁截面尺寸为300mm×7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as=a's=60mm,纵筋采用HRB500钢筋。试问,为防止框架顶层端节点处梁上部钢筋配筋率过高而引起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斜压破坏,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最大配筋量(mm2)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1500(B)1800(C)2200(D)2500
6某两层单建式地下车库,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框架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m,各层均采用不设次梁的双向板楼盖,顶板覆土厚度s=2.5m(覆土应力扩散角θ=35°),地面为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剖面如图1-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B1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下列关于单建式地下建筑抗震设计的叙述,其中哪项是正确的?(A)当本工程抗震措施满足要求时,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B)抗震计算时,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构件自重和水、土压力的标准值及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C)抗震设计时,可不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构件的变形验算(D)地下建筑宜采用现浇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的最小截面尺寸可不作限制答
某两层单建式地下车库,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框架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m,各层均采用不设次梁的双向板楼盖,顶板覆土厚度s=2.5m(覆土应力扩散角θ=35°),地面为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剖面如图1-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B1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假定,地下一层楼盖楼梯间位置框架梁承受次梁传递的集中力设计值F=295kN,如图1-2所示,附加箍筋采用HPB300钢筋,吊筋采用,HRB400钢筋,其中集中荷载两侧附加箍筋各为3道Φ8(两肢箍),吊筋夹角α=60°。试问,至少应选用下列何种吊筋才能满足承受集中荷载F的要求?
某两层单建式地下车库,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框架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m,各层均采用不设次梁的双向板楼盖,顶板覆土厚度s=2.5m(覆土应力扩散角θ=35°),地面为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剖面如图1-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B1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试问,当框架柱纵筋采用HRB400钢筋时,柱A的纵向钢筋最小总配筋率(%)应不小于下列何项数值?(A)0.65(B)0.75(C)0.85(D)0.95
某两层单建式地下车库,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框架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m,各层均采用不设次梁的双向板楼盖,顶板覆土厚度s=2.5m(覆土应力扩散角θ=35°),地面为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剖面如图1-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B1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
某两层单建式地下车库,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框架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m,各层均采用不设次梁的双向板楼盖,顶板覆土厚度s=2.5m(覆土应力扩散角θ=35°),地面为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剖面如图1-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B1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试问,设计中柱A基础时,由各层(含底板)活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力N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①地下室顶板活荷载按楼面活荷载考虑;②底板的活荷载由基础承担。(A)380(B)520(C)640(D)1000
某两层单建式地下车库,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框架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m,各层均采用不设次梁的双向板楼盖,顶板覆土厚度s=2.5m(覆土应力扩散角θ=35°),地面为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剖面如图1-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B1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试问,计算地下车库顶板楼盖承载力时,消防车的等效均布活荷载标准值qk(kN/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消防车的等效均布活荷载考虑覆土厚度影响的折减系数,可按6mx6m的双向板楼盖取值。(A)16(B)20(C)28(D)35
7某6度区标准设防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房屋高度为22m,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其中一根框架角柱,分别与跨度为8m和10m的框架梁相连,剪跨比为1.90,截面及配筋如图2-3所示,混凝土强度等级C40。试问,该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可不复核柱的最小配箍特征值。(A)0.80(B)0.85(C)0.90(D)0.95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中间层框架中柱配筋示意见图2-1,已知箍筋直径为10mm,且加密区箍筋间距为100mm。试问,该框架柱非加密区箍筋间距最大值(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不考虑柱截面尺寸、剪跨比对箍筋配置的影响。该柱不需要提高变形能力。(A)150(B)180(C)200(D)250
33某8层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3-17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房屋属丙类建筑,建于Ⅱ类场地,设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室内外高差为450mm。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fc=16.7N/mm2,ft=1.57N/mm2),钢筋采用HRB335钢(fy=300N/mm2),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已知首层框架角柱EF截面尺寸为500mm×600mm,与其相连的首层顶边跨梁截面为250mm×650mm,假定该揮架抗震等级为一级,该柱顺时针方向的组合弯矩设计值为:柱上端弯矩Mtc=480kN*m,柱下端弯矩Mbc=370kN*m,采用对称配筋,该柱上下端实配钢筋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为Mtcua=Mbcua=700kN*m。试问,对柱截面进行抗震设计时,柱EF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1.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作答;2.Mtcua,Mbcua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2.2条强柱弱梁的要求。(A)380(B)405(C)415(D)445
32某8层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3-17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房屋属丙类建筑,建于Ⅱ类场地,设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室内外高差为450mm。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fc=16.7N/mm2,ft=1.57N/mm2),钢筋采用HRB335钢(fy=300N/mm2),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假定,框架梁CD截面尺寸为250mm×650mm,h0=590mm,根据抗震计算结果,其边支座柱边的梁端截面顶面配筋为625。试问,在满足抗震构造要求的条件下其底部最小配筋面积(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645(B)884(C)893(D)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