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183户住房,竟有53户改成了旅馆民宿。”近日,有网友在“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上反映,位于成都市武侯区万高都市欣城小区“住改商”问题严重,有不少住户把住房改成旅馆民宿,有的甚至改成群居房,导致人员复杂,私拉电线,噪音污染等问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该问题已经存在十余年,小区居民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一情况,但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这些旅馆民宿仍在营业,甚至老板宣称自己经营的是“网约房”,“不受监管”。
情况究竟如何,记者实地调查采访。
矛盾
一夜报警四次,小旅馆与居民多次爆发冲突
“不久前,隔壁住改商小旅馆的住客把烟头丢进我们家阳台,差点点着窗帘,要是房子烧起来就酿成重大火灾事故了。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第三次发生这种事了,实在让人忍无可忍。”家住成都市武侯区万高都市欣城小区的业主杨先生感到非常气愤,说起自己近年来在该小区居住的经历,就直呼“恼火”。
在他的印象中,从十年前开始,小区内就陆续有人把住房改成小旅馆经营,后来越来越多。因为人员复杂、私接电线、噪音扰民、环境脏乱等问题,业主与旅馆老板已经不知爆发了多少次冲突,“比较近的一次爆发冲突是在10月19日晚上,当晚业主报警4次。”
该小区除1到5楼为临街商铺外,6至27楼均为住宅房。记者坐电梯到6楼,驻足不到一分钟,就有小旅馆老板推开门推销起了“网约房”。
跟随老板走进房间,记者看到原本套三的住宅被隔出7间房,每个房间配有独立卫生间,售价50-60元不等。原餐厅位置是“前台”,悬挂着“网约房”等字样,墙上大屏幕显示着房内房外公共区域的实时监控画面。记者表示不满意,需要再看看时,老板主动降价并表示楼上还有一套房也是自己的,让记者再去挑选。
从6楼往上走,记者看到几乎每一层楼都至少有一家旅馆或民宿,有的把指示牌张贴在电梯口对面。在一些楼层的楼梯间,还能闻到尿骚味,地面、墙面有清理过脏污的痕迹。
从居民们展示的照片中也可以看到,这些所谓的民宿公寓中,有的在面积十余平米的客厅,设置至少8个铺位,其他房间里,铺位数量从4个到6个不等。业主们表示,随着小旅馆的住客越来越多,有把厨房改成卫生间造成管道堵塞的,有客厅改成群租房男女混住的,有住客半夜敲错房门打扰休息的……“小旅馆越多环境越差,环境越差越多人把房子租出去改造成小旅馆,形成恶性循环。”
记者碰到一名外卖员,提到这里的居住环境都直摇头,表示,“接到这里的订单很头疼,大楼里面很混乱。”
调查
“住改商”和旅馆经营都有严格要求,但此处许多小旅馆没有达到
万高都市欣城小区紧邻新南门汽车站,离最近的地铁站只有一两分钟的步行距离。业主们告诉记者,正是因为交通便利,许多人才选择住在这里。然而,交通便利也成了一把“双刃剑”。最开始,有把住房改成办公场所的,再后来小旅馆就呈爆发式增长。据该小区业主和物业统计,183户住房中已经有53户改成了小旅馆,将近三分之一。
让居民们气愤的是,这些小旅馆开业,从未征求过其他业主的意见。记者查到,2021年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一致同意。”而在民法典之前施行的物权法,就有此条规定。
对此,记者从市场监管部门也得到证实,“这种小区里面‘住改商’的民宿,除非得到业委会认可,或者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一致同意,能够出具证明,否则我们不会给予登记。”一名在四川省市场监管部门工作的人士表示。至于小区里部分小旅馆营业者为何拥有营业执照,“也许是很多年前开出来的。”该人士猜测。
实际上即便有营业执照,在高层建筑里开设民宿,也并不是合法之举。2019年文旅部发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提出,“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2022年该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如果缺乏公安、消防备案等后续手续,即便有执照也不能经营,这里面重要的不是办执照,而是后续的许可。”市场监管部门人士表示。
“这些小旅馆基本没达到这些要求。”业主杨先生说,该小区于2001年建成,除1楼到5楼为临街商铺外,6到27楼均为住宅房,这些小旅馆就藏身在6-27楼中,并且从来没有征求业主们的意见。
追问
业主投诉十年未果,“网约房”成监管盲区?
各种规定都有,但为何“卡”不住“任性生长”的小旅馆呢?对此,小旅馆老板周先生给出的解释是,此前小区没有业委会,征求意见无门,于是“先经营着走”。
万高都市欣城小区没有成立业委会,那是否就不用征求意见呢?
“一般来说由小区业委会代表业主行使权利,但是在没有成立业委会的情况下,需要社区、街道等基层组织牵头,按照民法典规定,双方一同协商解决。”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甘露说。
新南路社区人员向记者透露,就在不久前,武侯区委政法委、区委网信办等11部门以及玉林街道、华西坝派出所对在万高都市欣城开展了联合整治,将该小区内经营的此类民宿、公寓称为“网约房”。上述小旅馆老板周先生表示,他经营的就是“网约房”,因而“不受监管”。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的确兴起了一种在网上预订并完成交易,对外提供住宿服务的房源,统称为“网约房”。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网约房”管理法律法规,相应的法律性质、监管部门、管理办法及处罚措施等,均没有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