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在附加增值功能上来通过收费实现盈利。
在读书的时候,我们有一门计算机课程。
那时候听说有一位学法律的女同学,因为这门课程考试挂科了,
于是直接写信给美国的微软公司,举报学校计算机使用盗版Windows系统,
而最终的结果,就像如今的视觉中国、北大方正字体一样,
而正版与盗版之争,恰恰也却是20世纪初,所有软件公司面对的共同难题。
当时网络资讯并不发达,对于所谓的职业经理人,多少是带点神秘色彩的。
那么这个姓唐的中国人,身为总裁,肯定有过人之处。
比如最核心的成就,就是解决了当时盗版对正版Windows的销量影响。
但卖电脑的小哥,都会偷偷的跟我说,如果你肯买我们家的电脑,
当然,潜台词自然是送你的这个Win2000必然是盗版,傻子才去用正版。
显然那时候的国人,都不愿意费时费力去购买一个所谓正版的软件。
而唐骏任内,也确实没有花大力气去给盗版软件使用者发律师函索赔,
而是另辟蹊径的做了许多的慈善行动,比如给山区捐款、捐电脑等公益行为,
订单量甚至大到唐骏本身都没有权限,不得不让当时身在美国的总裁鲍尔默亲自飞过来签单。
至于唐骏的成长经历,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可多说的,
随着架构调整,唐骏的权责逐渐被大中华区总裁给架空,因此他选择了离开。
离开前他找到了公司,提出希望能授予自己荣誉头衔,
但唐骏的下一份工作,并没有选择当老板,而是依旧继续去打工。
和沉迷踢球、从而成立足球队的九城老板朱骏一样,陈天桥也有自己的爱好,
于是他让自己的公司盛大网络,拿下了传奇在国内的代理权,进军网游市场,
唐骏来到盛大后,则是给陈天桥指出了另一种可能性,
除了卖游戏点卡赚钱外,你还可以上市去赚钱。
让中概股成为了纳斯达克的香饽饽,盛大网络成功IPO后股价一路走高,
这不仅让陈天桥在当时坐稳了中国首富的地位,
同时也让唐骏直接带走了价值4个亿的盛大网络期权。
然而没多久,网游传奇的点卡销售额直线下降,
原因自然是因为当时的盗版文化,许多人眼红传奇的赚钱效应,
这种体验感比玩正版更爽,自然也没人再愿意去购买付费点卡消费正版传奇了。
一开始,唐骏也曾报警,把私服运营方送进去踩了缝纫机,
然而这并没有起到警诫作用,毕竟只要利益够大,人的胆子自然也会撑大,
私服的风潮愈演愈烈,甚至都没有人愿意去玩正版传奇了。
盛大网络在上海西郊宾馆约谈了一部份的私服运营方,
陈天桥和唐骏,也都亲自出席了这次会面。
唐陈二人详细的咨询了私服的盈利模式,以及如何通过付费道具,从大哥们身上赚到更多的钱。
约谈结束后,唐骏直接提出,要把传奇从点卡收费模式,直接改成免费模式,
但游戏者如果想在游戏中变得更强,就必须付费购买增值道具,
直接转变了盛大网络的盈利模式。
然而鼠目寸光的华尔街,却认为盛大这是在自取灭亡,股价随之暴跌,
但半年后的盛大靓丽的报表,却狠狠的打了这群美帝专家的丑陋嘴脸,
通过这次经营方向的转型,盛大网络再一次重回了巅峰。
然而,唐骏与盛大的姻缘最终还是结束了。
因为唐骏加盟时,跟盛大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合同必须一年一签,
而兑现了4个亿期权后,盛大网络对于唐骏似乎也失去了新鲜感,于是他再次跳槽了。
2008年,虽然唐骏已经离开了,但陈天桥却依然心怀感恩的宣布,
将永久保留唐骏的CEO顾问和董事职务,
陈发树出手比陈天桥更大方,他直接承诺给了唐骏价值10个亿的期权,
也就相当于唐骏每天的工资,约等于有50万。
但实际上,这段打工过程并没有他自己所描绘的那么美好。
唐骏高调的宣布,这是一笔好生意,拿到合同不到十分钟就签完了。
然而在这份合同中,却隐含了一个“特殊”条款。
基于股权出让方云南红塔的烟草公司属性,重大事项都需要上级,中国烟草集团发文,才能获得批准。
因此,合同也做了对应条款约定,
换而言之,即使签了这个合同,只要中国烟草集团不同意,这笔交易就不算数。
上级部门的审批中,自然会被怀疑涉及国有资产流失或利益输送的风险,
因此云南红塔拿出了当时合同中的这个特殊条款,宣称合同无效,因为上级部门未审批通过,
而唐骏自然不肯吃这个暗亏,因此双方陷入了长达三年的股权纠纷之中。
唐骏当年的十分钟合同,反而成为了一个笑柄。
和许多成功学大师一样,唐骏喜欢给别人上课,而且还都是付费的那种,
甚至他还自己写了一本励志学的书籍,叫《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打假斗士方舟子却说,唐骏的成功其实全靠的是“复印”,
直指唐骏的学历和从业履历查证后都是造假的;
美国加州理工根本查不到唐骏这个博士,所谓的西太平洋学校也是子虚乌有。
面对质疑,唐骏只是低调的回应说,学历是真的,只是没那么好罢了。
但后来在电视采访中,他却又反常的高调说,
“如果一个人能骗过所有人,那本身也是一种能力”。
等于变相承认了自己的学历造假门。
自我的营销包装,就是唐骏自己在这个行业中的生存之道。
有能力,也有时代的红利。
但甚嚣尘上的舆论质疑,引发的是对他人品的否定,
自然也就少有老板愿意再冒着舆情,重金聘用这位不再明星的经理人了。
打工,已经不太可能再打工了。
中国南方,深圳,有一家上市公司。
但上市后业绩随之变脸,屡次出现亏损的情况,
从而使得自己这家公司顺利发行上市。
先是宣布公司转型,从事智慧城市,把名字里的“视”去掉,
直接叫“迪威讯”,Division。
并且蹭上华为的概念,利用重组等手段,股价最高曾冲上了百亿市值。
然而大股东季刚,为了反复做高股价,进行了大量的股票质押,
没想到在股价起起伏伏之间,竟然被强制平仓了,甚至持有股份也被冻结,
最终大股东的股份挂上了淘宝法拍进行拍卖。
就是这样一家神奇的公司,
因此,唐骏成为了迪威讯的第一大股东。
外界普遍猜测,他这次介入迪威讯,
大概率是为了让自己旗下的微创网络实现借壳上市的手段。
筹划过合作,
但最终都未能达成重组协议。
然后唐骏没学到季刚的精髓,发审公示过程屡遭质疑,
最终不得不在几个月后灰溜溜的撤回了申请。
而在微创网络IPO的公示文件中,
这次唐骏的学历,写的已经不是之前的加州理工博士了,而是硕士,
甚至披露的年薪也“仅仅有”50万,
一年的收入远不到从前一天的收入。
收购迪威讯时,唐骏持股的股价是5.138元,
但接盘后,他却发现迪威讯这个壳实在太差劲了,而且重组大概率也无法通过,
于是他萌生了退意。
2022年,他宣布计划将持有的股份以5.9元重新卖回给原老板季刚,
拿上借钱收到的利息,抓紧撤退了。
然而这时候又发生了变数,第一创业把迪威讯的二股东告了,
也把对方的股份挂去司法拍卖,拍卖后迪威讯的第一大股东随时可能易主,
因此季刚直接搁置了对之前唐骏持有股份的收购。
被季刚涮了的唐骏,
无奈在年底宣布,只能以公开征集的形式,以不低于5.8元的价格转让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