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姣吴卫(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1.背景
意大利著名符号学家艾柯提出:“将符号定义为任何这样一种东西,它根据既定的社会习惯,可被看作代表其他东西的某种东西———个记号X代表并不存在的Y”。它的存在取决于能指(表达层)和所指(内容层)的结合,其中X可被看作是符号中所说的能指,Y可被看作是所指。一个符号的能指层可以同时表达多个所指意义,而一个所指内容也可以同时由多个能指层来表达。在图形创意过程中,我们对设计元素的挑选、组合、转换和再生,实际上就是对符号学的运用。符号学(Semiotics)最早是20世纪初由瑞典语言学家索绪尔(Sauaaure1857—1913)和美国哲学家、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皮尔斯(Pierce1839—1914)分别在大西洋两岸提出来的。它是研究有关符号性质和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符号的本质、发展规律、意义、各符号之间以及符号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等。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符号学才开始作为一门学问被诸多学者研究。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符号学也作为一种方法开始应用到艺术和设计领域。因此我们可以用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关系来解析同质异构和异质同构的创作特征。
“同质异构”是用一种元素的形,通过对形的巧妙变化来打破原有的形态,重组成多种新的表现符号,用以表达多种意识形态和语言形态。一般来讲,形、意并存是“同质异构”的基本特征。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不同的社会阶段,不同的历史背景,都具有不同的设计形态。经济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意识、激发了人们的表现欲望,多元化的发展需要我们设计师不断的创造新符号,以满足大众文化生活的需求。无论是从审美意识还是从创新角度出发,有效利用“同质异构”的表现手法和开发新的视觉资源是我们当前图形创意的重要动力。
“同质异构”训练《2W》(图1)“同质异构”训练《苹果》(图2)
“同质异构”训练《心》(图3)“同质异构”训练《奥运五环》(图4)
图1到图4是一系列以“蝴蝶”为基本元素进行的“同质异构”训练。《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中,庄子在梦境中梦到蝶,醒来却想到是蝶梦到他还是他梦到蝶?在这里庄子打破了“物我”的界限,是一种反常的思考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模式。[2]在这组图形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用蝴蝶构建起的一个丰富的语言世界,它向我们展示的是不同的符号信息,每一个符号都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而且都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样的蝴蝶,它传达的信息却可以千姿百态,可以是一组字母、一个苹果、两颗心、一个奥运五环等。这时,蝴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蝴蝶,它承担的是一种传播信息的符号功能。根据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意义,我们可以发现,在能指层——“蝴蝶”不变的情况下,它的所指层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变成了字母、苹果、心和奥运五环。(见表1)在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的前提下,用蝴蝶的形还可以变换出更多的视觉符号,从而传达更为丰富的意义。从同质异构的符号学意义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同质异构中的形和意义并存,形的不断变化同时也衍生了形的意义,从而丰富了意义的存在。
能指(SR)
蝴蝶
所指(SD)
字母:2W
苹果
心
奥运五环
……
(表1)
2.1.2从局部解读蝴蝶的同质异构
当我们单独观察每一组蝴蝶的外形时,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蝴蝶”—“2W”、“蝴蝶”—“苹果”、“蝴蝶”—“心”、“蝴蝶”—“奥运五环”等,这些元素之间的“外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在进行同质异构的创作过程中,也可以利用两个符号形之间的相似关系,使它们的能指层发生“异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异构”,这样,符号的所指意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见表2)这样的同质异构训练可以增强我们对世界万物各符号之间的认识,并发现符号与符号之间的相似关系,从而提高眼睛系统观察对象的能力。
(表2)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符号,每一个符号都代表一种形象,都可以传达一种图形信息。在图形创意中,哪一种符号更加贴近我们想要表达的形象?如何挑选和组合符号?两个符号之间的置换和摩擦会产生什么样新奇的效果?这都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和不断搜集各种形象符号,进行整理,然后把它们转变为我们需要的设计语言,以此来促进新符号的产生。“异质同构”就是遵循这一原理,它用一种元素的形去破坏或者去嫁接另一种元素,使两者之间产生冲突和连接,从而产生新的视觉形态,削弱形的作用而强调意的存在。异质就是载体“物、我”,同构就是桥梁,就是“合一”。所以,要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元素连接成一体从而组成新的、更具意义的元素,我们就必须发现和把握这些元素之间的同构特点,用更广阔的视角和全方位的观察去审视对象,联想它们在各个状态下的视觉效果,巧妙地把同构原理运用于设计。
“异质同构”训练《扑克牌》(图5)“异质同构”训练《百家姓》(图6)
“异质同构”训练《芭蕾》(图7)“异质同构”训练《数字》(图8)
图5到图8是对蝴蝶的“异质同构”训练,分别用了不同元素的形,通过重组和变化,共同构成了相似的蝴蝶的形,同时传达了蝴蝶这一所指意义。图5用了四种扑克牌的形形象的阐释了一组蝴蝶,而图6则用姓氏传达了一组蝴蝶的形状,不同的姓氏,不同的汉字,不同的“质”,构成的却都是蝴蝶的形,这也正是此设计的巧妙之处。图7和图8分别用形态各异的芭蕾舞姿和不同的数字来表现了蝴蝶,它们的材质运用各不相同,但是对这些不同材质进行组合、加工和转化,同样构成了千姿百态的蝴蝶。和同质异构不同的是,虽然仍是以蝴蝶为主题进行的图形创意,但是它的能指和所指发生了变化,这时,蝴蝶变成了所指层,并由多个能指层来表达。能指层各不相同,可以是扑克牌、百家姓、芭蕾舞和数字,但是所表达的内容——“蝴蝶”却是相同的。(见表3)。这也正是“异质同构”在图形创意中的魅力所在。在设计中把握好能指和所指的基本原理,运用“异质同构”的表现手法,可以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扑克牌
百家姓
芭蕾舞
数字
(表3)
陈幼坚作品(图9)
茶
佳人
汉字(茶)
汉字(佳人)
拼音(cha)
图像(女头像)
英文(tea)
图像(茶具)
(表4)
运用符号学原理解构和分析同质异构和异质同构在图形创意中的表现手法,我们不难发现,在图形创意过程中,任何设计都离不开符号的影子,找准符号中能指和所指的定位,发挥创新思维,发现符号新特征,尽可能多的找到表达所指的元素,然后有效的利用这些基本符号元素,使它们不断的进行转换、变化、组合,最后得以再生,这样在创新中就很容易找到设计思路和主线。
参考文献:[1]周琮凯:《图形创意》,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页。[2]转引自/[3]林家阳:《图形创意》,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序言第4页。[4]彭璐、彭喆:《符号学视野中的海报——解构海报文本的一种尝试》,《装饰》,2005年第2期,第7页。
作者简介:
朱淑姣(1983-),女,河南长葛人,湖南工业大学文学学士,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在读硕士,主修视觉传达,湖南省包装设计艺术与技术研究基地工作室成员。通讯地址: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大楼1109-1110,412008。
吴卫(1967-),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包装设计艺术与技术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士,曾于1988-1990年留学日本千叶大学デザイン学科,主要从事传统艺术符号文化和高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