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铃优秀课件(精选10篇)

导语:《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永雨霖铃优秀课件,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掌握《雨霖铃》这首词鉴赏的方法。(教学重点)

2、深入体会作者的离愁别恨及对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诵读,感受《雨霖铃》的音乐美。

1、介绍作者及词的风格流派及有关文化常识。

豪放派,壮美。婉约派,优美。

2、老师范读全词并稍作朗读指导。学生齐读全词。

老师朗读指导:

A.读时要注意重音、节奏,语速要慢些,读出感情。脑中要有画面。

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也可以一字一顿,表示悲痛气塞。

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B.要有节奏,诗句中要有短暂的停顿。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便/纵有/千种/风情。

二、赏析,理解《雨霖铃》的语言美。

(一)上阕: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实写为主。

1、学生个别读。

2、同座讨论:

①找意象,说作用。(幻灯片上逐一展示有关意象的词及其表达的感情。)

明确:寒蝉晚长亭骤雨兰舟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暮霭楚天

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全词基调是:婉约哀怨)

作者一开头就点明了季节。什么季节?秋季。

②“都门”一句是什么意思?(齐答)

③学生看情人惜别图,体会“执手相看泪眼“一句的情感。

师问:这句怎样表现复杂细腻的情感?

④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写,想象,借景抒情)

问1:“去去”应该怎样读才好,为什么?

问2:用自己的话想象描述这个画面,并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问3:既然是“沉沉的暮霭”为什么“楚天”却会“阔”呢?

(二)下阕:

①学生齐读下阕。概括大意:设想别离后的凄清,是虚写。

②学生逐句品读下阕。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明了主旨“伤离别”。

3、讨论: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哀景写哀情的写法。)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比体会名句的美。

4、“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点明与上文的呼应关系,写法:呼应,虚写,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听录音小声读。学生然后大声齐读。

(三)师生共同归结小结:

柳永曾长期过着羁旅生活,和歌女乐工们在一起。他对有些歌妓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在他抒写爱情的作品中,有一些是有色情倾向的,消极颓废的色彩较浓,但这首词的思想感情还是很健康的,虽比较伤感,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真实的感情。

(四)小组交流讨论:

你认为写得最好、感受最深的是哪句,并且说出好在哪里。

三、迁移,评析《雨霖铃》的特色美。

1,运用本节学到的知识鉴赏张先的《江南柳》,并与本课学的《雨霖铃》相比较,说说它们的异同。

江南柳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明确:同:都写别情,都描写了别时的典型环境。

都写了别后,都是情景相生。都是婉约词。

异:柳词想象别后远行的情景,虚实相生。

张词着重写送行者别后情景,而未写别时情事。

2,学生齐读课文。

四、课后作业:

1、背诵《雨霖铃》。

2、用细腻形象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可写成诗。

附:教学流程图:

一,诵读,感受《雨霖铃》的音乐美。

二,赏析,理解《雨霖铃》的语言美。

三,迁移,评析《雨霖铃》的特色美。

教学后记

执教教师简介:

姓名:陈春辉

学历:1993年,华中师大中文本科毕业;1999年,华南师大语文教学法研究生课程结业。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教龄:17年

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按照教学目标,通过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较好地感受到了《雨霖铃》的音乐美、语言美、特色美。

在对《雨霖铃》语言美的理解方面,我运用了讲解、问答、联想、想象、讨论探究、朗读等方法,学生扣住了字、词、句,能品尝到词中饱含的离愁别恨,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雨霖铃》细腻含蓄、婉丽多姿、缠绵哀怨的风格。

学科专家、教师的点评意见(上完公开课后科组老师评价):

陈颂:分析的语言很优美,朗读示范很到位。

李秋霞:语言很优美,有才华,古诗名句能信手拈来,文学常识归纳很精简,上课示范朗读很好。

李春季:知识广、用词优美,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很到位,课堂容量很大,从课内到课外。

魏星:老师有文采,用词很符合文本的内容,语言有深度。课堂容量大,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课件的画面很美,有意境。

余世宽:招聘老师的标准:专业水平,教学方式,思维敏捷,表情。从陈春辉老师的课来看,优点是比较全面的。但讨论应放到前面比较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郭辉:课程自然流畅,语言富有诗情,师生的互动比较好。但配乐朗读学生的想像还不够。

教学设想

课型:文学欣赏课

教学方式:

讨论式

教学重点:

一、学会整体感受文学形象把握作者情感、风格与表达方式;培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运用联系、比较的方法,迁移知识,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思维,提高文学品位。

教学难点:

比较、迁移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音乐与朗诵结合,加强直观教学效果,激发联想与想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展示课件:作家作品简介。

(二)、展示课件:思考下列问题。

1、本词整体意象由哪些要素构成

2、试用准确的语词概括本词艺术意象的色调、气氛与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词上阕与下阕在叙事、写景与抒情方面有哪些异同点

二、讨论,分析鉴赏,展示课件:根据五幅画面思考分析。

三、总结

地点:京城门外、十里长亭、渡头

蝉声、暮色*、兰舟、烟波、暮霭

色*调:暗淡、迷蒙

气氛:凄凉

人物:送别的恋人

情节:饯行一分别一思念(别前\别中、别后)

情感:悲、泣、愁、思

分析:诗歌中情景结合的'基本方式有: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和情景相生等。在写景方面则有时空、动静、虚实等变化,虽然以写景为主要内容,但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的变化是为“情”服务的。本词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在时空转换与情节推移中逐步把感情推向高|潮。

四、创新思维,讨论:

1、你怎样理解柳永此词的悲凄落寞的情感为什么:

2、同样写别后思念,为什么说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是豪放的,而“柳岸晓风残月”是婉约的呢

五、迁移训练:展示课件

试比较下面几首送别诗的风格、气氛与情感表达的异同

六、写作实践:从体裁、意境、语言、情感、表达方式与表现方法等任

选两三个角度,比较分析其中两首诗的异同点,不少于300字。

【组织教学】(1分钟)

师生互致问好,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复习提问】(3分钟)

回忆学过的词,并说说词的特点

【导入新课】(3分钟)

1、听乐曲说出曲名《送别》

2、导入别离之情诗词中历写不衰的主题,如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今天来学习一首关于离别的词《雨霖铃》(板书

【讲授新课】(72分钟)

一、走近作者

1、学生介绍柳永概况。

2、教师补充: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对北宋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第一他制作了大量慢词长调,对宋代慢词的发展颇有影响;第二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韵和谐美。柳词在宋代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处,既能歌柳词。”

二、背景资料

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一生任途坎坷。这首词写的就是他任途失意心情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又不得不和心爱的人痛苦分离的思想感情。

三、重难点解决过程

(一)齐诵《雨霖铃》

(二)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和语调(悲凄低沉)

(三)学生随录音带自由读全词理解词义,在音乐中进入词所描绘的情境,并使词的意境在头脑中浮现出来,从而把握词的景与情领悟意境。

(四)赏析词的意境

1、让学生把上下篇内容生动地描述出来。

2、教师示范:一个秋天的傍晚,一场暴雨刚刚停歇,蝉凄切地鸣叫不已,词人面对着长亭,心情更觉悲凉。京城门外,长亭边,一个临时搭建的蓬帐里他的心爱之人为他送行,两人面对美酒佳肴却毫无心情,正在恋恋不舍之际,船夫催促着“开船喽——开船喽——。”两人双手紧握,泪眼相对,有千言万语要说却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词人想在即将踏上的旅途中只有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霾,空旷的天空。

小结:上篇写的是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篇紧承上篇:是词人想象别后的情状,小船临岸,词人酒醒只见习习晓风吹拂杨柳,一弯残月挂在天空。词人现在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总结:全词凄凉的意境让我们感觉的浓浓的别离之情。

过度:我们的生活里也有别离的苦痛,如何把它用文字表达出来。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雨霖铃》的写法。

(五)鉴赏要点(先读后赏,在探讨)

1、融情入景的写法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字表明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虚构的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空阔的楚天这些景物在南方是很平常的。可是这些平常的景物注入深沉的情感之后就变得不平常不了。那浩渺的烟波,另人惆怅;沉沉的暮霭让人压抑忧伤,那空阔的楚天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对景物的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一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有人拿它代表柳词。这没有一个字写情,而没有一个字不写情。李白诗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后,杨柳和离别就似乎有必然的联系了。借杨柳抒离情成了常用的手法。如白居易“杨叶比愁眉,愁长比柳丝。”因为有这种习俗的存在,所以离别的人一看杨柳就会涌起离愁别绪,因而“杨柳岸”三个字明写前景,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韵味。词中“晓风残月”也是最能触动人的感情的事物,温庭筠在一首送别词里曾写过:“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曹植也曾写过“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秋月的风是凉的,秋日的早晨的风更凉;月光是清冷的,残月的光更加清冷,而早晨残月就显得特别凄凉。所以晓风残月给人一种特别浓重的.凄凉冷落之感。

这样在短短的两句词里,作者集中写了一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而这幅凄清的画面又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

酒醒之后的惆怅和眼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象交融在一起,这情景是多么的凄凉难耐的啊!

2、虚实相济(简单介绍)

词的上片除“念去去”二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已经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而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则是虚写了。虚写中所着意描写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连良宵好景也排遣痛苦。读完下片回过头来看上片,便会懂得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的确是难舍难分啊!

(六)再次齐背《雨霖铃》

四、板书设计

寒蝉长亭骤雨实

烟波暮霭楚天虚

杨柳晓风残月虚

【课后作业】(1分钟)

预习现代诗二首

1、知识目标:

(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教学难点)

(2)鉴赏意象和意境,掌握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

(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

2、能力目标:

通过掌握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掌握和鉴赏词的能力。(教学重点)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以真情品读作品,培养学习诗歌的兴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步骤:

我们在讲宋词简介的时候说过,宋词可以分为几个流派?(生: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

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由此大家可知这两个流派的不同特点。

能让苏轼与之一争高下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哪首词?(生:《雨霖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雨霖铃》(板书)

二、整体感知。

1、范读《雨霖铃》。

(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

师:能感受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吗?

生:能。哀婉、悲伤、凄清。(板书)

2、指导诵读。

我们讲过诗词诵读要把握的几个要点,首先要读准字音;

其次要读出节奏,宋词不比唐诗那样整齐划一,每句是不同的。再注意韵脚的读法,要短促而清晰;引导学生试读一遍,划分节奏。

最重要的要读出感情,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现在就试读一遍,自己体会体会。

学生自由朗读——指明学生朗读——学生齐读。

3、疏通词句:(注释中有的不在讲解之列。)

寒蝉:初秋乍寒时的蝉,偶尚自鸣,但短促无力,至深秋则噤。

烟波:烟雾弥漫水波动荡的水面。

无绪:古,没有心思。今,没有头绪。

念去去:想到将来……(“行行重行行”)。

应是:即便是。

三、赏析

1、听录音,注意正音和节奏

2、指读,注意诗歌基调。这一首词是词人与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离别场景,因此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诀别的悲壮不同,是“凄苦”。

3、结合注释掌握词意,描述诗意:

《雨霖铃》

秋蝉的鸣叫凄凉急切,面对着暮色中的长亭,一阵暴雨刚刚停歇。在京城门外设帐饮酒饯别,却没有好心情,正当难舍难分之时,行船的人催着要出发。手拉着手泪眼相望,哽咽着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想到我这次要一程又一程的离别远去,舟行千里,水上雾霭朦胧,夜晚浓云笼罩着的南方天空是多么深远辽阔。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无不悲伤地离别,偏偏又在这冷落凄清的深秋时节,叫人怎能承受?今晚酒醒我身在何处呢?也许是泊舟杨柳岸边,晨风习习,天空挂着一钩残月。这一去经年累月,就算遇到美好的日子、美好的景物,也形同虚设。即使有千般情意,又能跟谁诉说!

4、整体把握:

1)全诗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情感?

“多情自古伤离别”,词以“伤离别”为主线。写离别,抒“伤”情。

2)锤炼诗眼: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可结合背景,知人论世)

该句在诗中为“过片”,承上启下,并表明诗歌主旨情感,为全词“诗眼”。而且本句由伤离别——自古伤(见下)——多情更伤——秋更伤(见下)——清秋更伤——冷落更伤来层层突出“那堪”“伤离别”的情感,表达细腻,情感凄苦,感人至深!

自古:离别在古代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谓“生离死别”主要原因是交通的不发达,远行多半走水路,行程往往成年累月,以及诸多难以预见的阻隔因素,从而让分别之人产生前路迢迢、山重水复、归期难料的纷繁情绪。加上离人多半因为被贬、流放,或为生活所迫,或因战争离乱或男女情缘,这就特别惹起人的万端感慨。

清秋:秋天本来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秋中往往会有一种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古人在描写秋天的时候,经常与“愁苦悲凉”的感情联系在一起。先秦的宋玉在《九辨》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南宋吴文英在《唐多令》中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而曹雪芹在《秋窗风雨夕》中则说:“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这些诗句都写出了怀有特定情感的'人在秋天中的特定感受。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之气叠加悲苦再加凄凉,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

3)围绕诗眼,体会全诗的基本结构:

上片:别时(实写)晚(黄昏)长亭(饯别——催发——执手——念)

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别后(虚写)今宵杨柳岸

经年未卜

四、合作探究赏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分析角度提示: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注意抓首句的作用以及本句的意象特色来分析)

元代的卢挚在《沉醉东风》:“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宋代词人晏几道在《采桑子》:“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

长亭:早在秦汉时便开始在道旁设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当时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长亭”五里一短亭。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骤雨初歇,凉意彻骨,暮色苍茫,云低风冷的环境中,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让人黯然销魂!首句借景抒情,营造了凄清惨淡的画面,奠定全诗低沉伤感的情感基调。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注意从离人心理的矛盾现实的无情入手)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注意抓离人的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注意从该句的空间感、色彩感入手体会“念”而难舍的情感)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注意从白描手法、想象虚写、景语皆情语、意象的特征等等的特色体会)明确:杨柳离,晓风冷,残月缺,更酒醒。

6、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意抓想象、反问、虚词等体会情感中的无限怅恨!)

五、朗诵,总结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柳永、李清照其人及其词作风格;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词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深刻体会词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体会这两首词作者各自的思想感情。

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采用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等,教师继续渗透词的学法指导,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语言导入

二、柳永简介(幻灯片展示)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本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三、整体感知

1、播放《雨霖铃》朗读,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这首词,并谈谈观看后的一个整体感受。

(同学们听了这首词,你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明确:浓情厚意从低徊婉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从悱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让我们在音乐叹惋的余声里走进作者用文字所营造的意境。

A.请学生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明确: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地告别。

B.那么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

那么这首词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发他离别的伤感之情(板书)

明确:冷清秋之景今宵酒醒何处

伤离别之情杨柳岸晓风残月。

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2、再请学生试读

3、教师稍做提点再自己示范朗读(下面老师也来尝试一下,力争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4、学生听录音朗读(好,我们在独立理解、交流想法的基础上再来听名家朗读,让自己静心凝神的去意会语之精妙、情之精诚。)

5、跟读(听了因为不同理解而呈现不同风格的几次朗读后,我相信大家一定发展或完善了自己原有的想法,那么就请带着你新的感悟一起轻声跟读)

四、鉴赏本词的艺术特色

(刚才我们是通过诵读来意会全词,那么下面我们可是要以讨论的形式来言传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真切的体悟了)

1.提问:大家一起说说,本词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明确:情景交融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深刻体会《雨霖铃》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凡诗词,一般都具有情景交融这个特点,那么这种艺术手法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明确:①、用哀景和乐景同写悲情

(作者在词中选用了哪一类景这种景怎么表现作者的情感)

(A、秋雨黄昏送别图“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处歇”,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这句词表面写景,实际是在写情,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酒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高柳乱蝉嘶”。“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王褒《送别裴仪同》、“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王昌龄《少年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所以,长亭已经被当作离别地点的通称。)

C.“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良辰好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这种欢乐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是沉入了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个地方是以“乐景写悲情”。与前面几处的景物描写是有区别的。

②景情水乳交融,妙合无痕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柳”的情感内涵。

明确:“年年柳色,灞陵送别”(李白〈忆秦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周邦彦〈兰陵王〉)柳既是送别的象征物,又是送别的见证人,如今独在旅舟上见柳,怎不惹起满怀离思

b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明确:(温庭筠《菩萨蛮》“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曹植“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李清照“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c.虚中有实,虚景实写,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他写的是真景物,汴河堤畔,本多垂柳。杨柳岸三字随手拈出“本地风光”,令人感到亲切、自然。一夜行舟,醒来时早已置身于寥廓开阔的山驿水程中,所以唯觉晓风清冷、唯见残月凄楚,晓风残月四字便写出了此种扁舟晓行的真切风光。

d.写出幽美深约的新境界。常人在离别时,往往能深切的感受到它悲哀的一面,而优秀词人却在此同时写出了它的美:夹岸残柳,参差拂动于秋风之中:孤舟离人,黯然独对天边残月,悲剧性加上美感,凄清加上丽景,词人在舒缓而哀恻的声调中传递出一种抑郁惝恍的凄情和烟水迷离的凄美来,这种“绮怨”的风味,正是最典型的“婉约”词的风味。

e.情景妙合无痕。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含蓄蕴藉。

③浓情郁结于心、难于化解

明确:全词始终笼罩在一股化不开的浓情里面,开篇这份离情就已慢慢酝酿,离别之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情感到达高潮;离别之后,这种愁绪仿若绕梁的余韵始终萦绕在词人的心头,此时此刻“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五、拓展

将《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比较阅读,体会它们的不同风格。

1、诗词中有"景语""情语"之分,请从两词中找出各自的"景语"(景物描写)和"情语"(情态、情事),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比较(从内容、特点等去考虑)

A景语(景物描写)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杨柳、晓风、残月凄美

大江、乱石、惊涛、雪浪壮美

B情语(情态、情事)帐饮无绪、留恋、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缠绵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却敌豪迈

C情感清秋离别之苦凄凉壮志难酬之恨悲愤

2、区别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

苏学士问其幕僚:“我词比柳词何如”幕僚擅讴,对曰:“柳词须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学士词当关东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婉约词派豪放词派

题材:A多以男女恋情、离愁别绪为题材。

B抒情记事说理怀古感旧,无事无意不可入词,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

写法:A尚贵含蓄,语言精丽、清新,严格遵守音律。

B直抒胸臆,语言流利畅达。

境界:A蕴藉雅正,情思曲折而真切B雄奇阔大,豪迈奔放

《赤壁怀古》实写:赤壁形胜早生华发虚实相济

虚写:火烧曹营雄姿英发(宾主相衬)

3、这两首词都有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试分析这两个名句,说说它们的好处。

明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是设想作者与爱人分手次日酒醒的景况。词句勾画出拂晓江岸的秋景,把词人强烈的思想感情融化在景物描写中。"杨柳"、"晓风"、"残月"这些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相思的意味,用以描绘凄清孤寂的秋景,和词人此时此刻的处境、心情,都非常恰当。景物的凄清、寂寥,正好烘托出人物形只影单的孤零心境。因此,这两句的写景,景中含情,情景相辅相成,耐人寻味,妙不可言,历来被广为传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首先从大处着笔,总写登高远眺的所见所感。滚滚长江,浩浩荡荡,永不停息地向东奔流;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就象东流的江水,后浪推前浪,一去不复返了。此处把江山和人物合写,不仅创造了一个雄浑旷远、豪迈深沉的意境,而且点出了词作"怀古"的旨意。

4、小结:"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六、小结

细致深入、动情用心地体悟了字里行间散发的魅力,我们被和谐的音律打动,被隽永的语言吸引,我们更惊艳于凄美的意境,伤怀于哀婉的离情。大凡好的作品,它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点知识的补充,几次能力的训练,它所馈赠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心灵的丰富,情感的升华。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用自己多情多思的心灵去感知绵绵文化的经纬,悠悠生命的掌纹!

八、导入: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屈原到曹雪芹,历代都有不少优秀杰出的文学家。他们灿若星辰,名垂青史。请同学们猜猜看,这其中我最钦佩的会是谁

《醉花阴》是一首绝妙好词!而我们今天要赏读的《声声慢》也是一首流芳百世的词作。它的影响不止于中国,还漂向了国外

九、整体诵读,整体感知。

1、然后全班齐背(学生已会背)李清照的《声声慢》。

2、整体赏析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十、一般地说,诗歌讲究含蓄蕴藉,讲究把所要表达的情感艺术地表达出来。《声声慢》里词人要表达的情感是愁(痛苦、绝望),这在词里也有极明确、极直接的表达。

1、这是词里的哪一句

明确:最末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结:这句也算得上是此词的关键句、主旨句。这一“愁”字算得上此词的词眼。

2、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是意象的艺术。为写“愁”,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

明确:秋风,淡酒,征雁,黄花,梧桐,细雨。

3、这些意象是如何体现出“愁”来的

明确;秋风:秋风砭骨,天寒心冷。

淡酒:举杯浇愁愁更愁,酒入愁肠化作“伤心”泪。

雁:相思,想丈夫,丈夫已逝,飘零金陵。人不如雁!

黄花:繁盛,无心赏,无人一起赏。

(人):衬人憔悴,不止是“为伊(丈夫)消得人憔悴”,还有家亡,国破呢。

梧桐、细雨:“噼哩啪啦,虽细不断,落在叶上,打在心上......(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_温庭筠《更漏子》)

小结:风寒心冷,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添思乡之痛.征雁、黄花又引发词人“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的感伤;后又以梧桐、细雨渲染,这份愁思已浓得化不开。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具体化了,生动化了,带给人更多的艺术想象、艺术享受!

4、这首词中,有一句形式很特别,同学们注意到了吗

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描述词人起床后的情状。

明确:依次写及动作、结果、感受,词人尚未从梦中走出,含有双重的哀愁!(寻寻觅觅——词人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东张西望,要找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凄凄惨惨戚戚——是“寻寻觅觅”的感受。)奠定了全词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与末句呼应)

5、此词开篇就见愁,结尾又点愁,可见愁绪满溢于全词的字里行间。除了我们刚才提及的词句外,还有哪些词句彰显了词人的愁绪

明确:最难将息——难熬啊!

独自怎生得黑——痛苦愁绝如不能捱至天黑。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以愁之少来写愁之多,可谓别出心裁。

总结:同学们,我们整天嘻嘻哈哈不识愁滋味,难得李清照把这愁情描述得如此刻骨铭心,让我们看到了一颗痛苦、绝望、寂寞、至愁的心,而这份愁又体现了多少人的苦痛。也许正是因为词人把深藏心底的那份愁情推向了极至,也才有了这千古绝唱!

十一、写愁名句集锦: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5)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问题:以上五句均用夸张的________来形容愁。(填一修辞手法)

明确:这些优美诗句运用夸张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董解元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驼在马背上,到了王实甫,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来,装在车子上。多美的诗句啊!

好了,同学们。诗啊,是要用心来读的。

十二、最后送大家两句话:现实生活中,但愿快乐幸福与我们永远相伴;阅读世界里,希望大家能走近李清照,真正体会到那份美丽的忧伤与忧伤的美丽!

附板书:

雨霖铃

柳永

冷清秋之景今宵酒醒何处

声声慢

李清照

秋风:秋风砭骨,天寒心冷。

【学习目标】

1、分析意象,理解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学习虚实结合的手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意象,理解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虚实结合的手法。

【考情分析】

1、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考试题型:五选二的选择题、主观题

3、分值:11分

【课前学习案】

1、作者回顾: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柳永是的代表词人。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有词集《》。

2、基础知识

(1)字音。

雨霖铃()骤雨()凝噎()呜咽()

暮霭()和蔼()今宵()云霄()

(2)解释下列词语。

凄切:

无绪:

经年:

风情:

【课上学习案】

1、预习检查:

小组交流完成的所有内容,并用红笔在学案上进行补充。

(小组交流1分钟,展示1分钟)

2、知识讲解:

(1)整体感知全诗

①一读诗歌,注意字音和停顿。(读诗歌1分钟)

②二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听录音1分钟,读诗歌和理解诗意3分钟,展示3分钟)

③三读诗歌,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读诗1分钟,独立完成1分钟,展示1分钟)

(2)品读探究

①词的上片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和场景?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独立完成3分钟,小组探讨4分钟,展示结果5分钟)

②结合虚实的定义,说说上片哪些诗句运用了实写,哪些诗句虚写?有何作用?

(独立完成2分钟,小组探讨2分钟,展示结果3分钟)

3、知识应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钟)

琅琊溪【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此诗作于被贬滁州期间。槎,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句进行赏析。

4、知识拓展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4分钟)

少年游

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

【注】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

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

5、课堂小结(1分钟)

(1)梳理知识体系:

诗歌表达技巧:①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等)

②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烘托、比兴、虚实结合

(2)重点、难点回顾

(3)方法归纳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的答题方法:

①设题方式:

A、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B、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C、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D、诗(词)的中间两联(上片或下片)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②答题思路:

第一步:点手法(准确指出诗句用了什么手法)

第二步:释运用(结合具体诗句,阐释诗句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第三步:评作用(具有什么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6、达标测验

(1)下列字音、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

A、骤雨(jù)暮霭(ǎi)和蔼可亲

B、都门(dū)凝噎(yī)因噎废食

C、良晨(chén)美景今宵(xiāo)直冲霄汉

D、寒蝉(chán)凄切(qī)捷报频传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B、“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一句是虚实结合,刻画出人物的动作,表达出难分难舍的心情。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句的意思是说伤离情别,自古皆然,更何况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由个别到一般,扩大了这首词的意义。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为虚写,想象今晚旅途中的情景:一舟临岸,酒醒梦回。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树梢。不言离别之痛,而痛在其中。

E、“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作者用一“念”字写出离别时行人消逝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暮霭低沉,楚地天空辽阔无边,令人不胜伤感。

(3)名句默写

(1)对长亭晚。

(2)都门帐饮无绪。

(3)念去去。

一、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艺术风格。

2、具体体会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3、认清词作情调过于伤感低沉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体味这首词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2、难点:对词中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鉴赏。

三、教学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朗读背诵,检查落实。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及宋词,不能不提到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多年来,它常诵不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简介作者

1、从名句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及柳永,大家也许不像对苏轼那样熟悉,但他的两句名句早已广为传诵。(提问、启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多么炽热如火的爱的情愫!直到晚清,曾受到过西学影响的王国维还震惊于这种爱情表白的炽烈,并将其用来比喻对于大事业、大学问不懈、执着的追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艰苦探索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执着追求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2、明确三点,简要介绍写作背景(略)

(1)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2)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

(3)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三)整体点拨《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元十大曲”之一,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要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词,请结合“自读提示”阅读全词并思考:

1、这首词是按什么顺序写离别之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这首词哪些句子写景?哪些句子抒情?怎样情景交融的?板书:(线索)(重点)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描写情态离别后:刻画心理

【提问】此处的景物描写应如何理解?是否给人以宽广雄伟的气势之感?

【解说】不是。结合写作背景,不难看出此处是借此景衬托离愁的无边无际、离人前途的渺茫及情人相见之无期;也反衬离人孤舟行驶的飘零渺小、孤苦伶仃。由此可以想象出离人在离别时虽无无语凝噎,但望空凝思、情意绵绵之态,自然引出了下文对别后漂泊孤寂的联想,承上启下。(板书:留恋、难舍)第5句:点题。用“伤别离”点题(板书),并用对比手法,衬托出自己的离愁比古人更深更重。第6句:名句。是作者的想象。(鉴赏见后)第7句:高潮。两个让步假设句,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纵有“良晨美景”,谁与共欢?纵有“千种风情”,谁与共话?设想细腻,语出辛酸,痛切地道出相期之愿,重聚之难。多么伤感!多么苦涩!(板书:伤感、苦涩)

【小结归纳】写离愁别绪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显然,本词脍炙人口不是以题材取胜,而在于它能够“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把“自古伤别离”和“冷落清秋”的景巧妙地结合,把“千种风情”和“良辰美景”巧妙结合,相互穿插,情景交融。(板书:情景交融)

(五)难点讨论(小黑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作者的名句,它好在哪里?古人:折柳相赠,暗“留”之意杨“柳”—“留”的谐音离人:见柳思人,离愁又生。眼前景晓风—“凉”(特点),衬别后心情之凄凉。别后情(明)(暗)“残”月—不团圆,透出凄凉冷落之感。景中有情

(六)朗读、背诵要求:正确流利、感情充沛、熟读成诵、琅琅上口。(尽量当堂完成)方式:检查学生、教师示范。

(七)课外作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首词扩展成一篇情景交融的短文。(3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别前:勾勒环境凄清、萧瑟

雨霖铃柳永(线索)帐饮无绪兰舟催发相看泪眼无语凝噎情景伤离别别时:描写情态留恋、难舍交融(主题)望空凝思情意绵绵(特点)良辰美景如同虚设别后:刻画心理伤感、苦涩千种风情无人诉说

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4、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2、赏读名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板书课题)

二、走进宋词

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三、作者简介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

四、写作背景

《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于是写此词投赠他。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投赠之意。

五、欣赏杭州西湖传统景观(幻灯片展示)

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曲苑风荷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

三潭印月

六、朗读欣赏(flash动画)

七、内容分析

思考: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

(总括钱塘繁华)

(居民区繁华)

(钱塘湖雄伟壮丽)

(人民富有)

(总括湖山之美)

(民众悠闲的生活)

(钱塘长官休闲生活)

(歌颂地方官政绩)

1、从地理位置上看

2、从历史传统上看

3、从自然景观上看

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描写钱塘的繁华,展现国泰民安风貌,借以歌颂地方长官政绩显著。

八、手法探究

⑴思考: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点染”艺术鉴赏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的意境。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染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点

⑵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具体描述了钱塘一派怎样的景象

东南形胜自然风光之美

三吴都会都市繁华之美染

钱塘自古繁华民生安乐之美

⑶除了点染,这首词在写景上还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九、名句赏读

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或图画将它描绘出来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几句被称为千古名句,你是如何鉴赏的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忆江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十、《望海潮》歌曲欣赏(flash动画)

十一、小结本词

1.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2.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十二、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词后练习。

梦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思考:这首词是如何使用点染手法的

答:头三句刻画场景,描绘女主人公的动作与神态,第四句再以斜晖、江水加一层渲染,最后才点出“肠断”二字,浓化了全词要表现的思念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2、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3、掌握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4、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感情。

2、鉴赏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

【教学难点】

1、鉴赏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

2、对“今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赏析。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这样吟诵;”“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如此感受;“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是这般认识。离别是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来品读专业词人柳永面对离别又是何等的感伤。

二、题解

雨霖铃,又作雨淋铃,词牌名。

三、作者

柳永,原名三变,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因而其词风行一时,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四、朗读课文

1、教师范背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学生自由读

五、重点词句

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

长亭:人们分别相送的地方。(古人送别地的代名词)

都门:都城的城门。

兰舟:木兰木做的'船,这是对船的美称。

凝噎:因悲伤而喉咙梗塞的说不出话来。

暮霭:黄昏时的云雾。

楚天:南方的天空。

经年:年复一年。

冷落清秋节:冷清萧瑟的秋季。

千种风情:形容说不尽的相爱相思之情。

六、再读课文

学生齐读(男女生分别齐读)

七、场景再现

1、当你读到“留恋处,兰舟催发”时,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学生描述,教师展示画面)

2、下面的这个场景在诗中你能找出与之吻合的诗句吗?

明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句写出了爱人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

3、诗中还有“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4、请大家再看一幅图片,这又能契合诗中的哪句呢?

明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赏析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找一位同学来试着分析)

明确:酒是愁绪的象征,柳谐音“留”,残月表离愁别恨,整句话是词人想象今宵旅途中酒醒梦回,晓风吹拂,残月高挂而人已不在的悲凉情景。

八、思考研讨

2、分别划出词中的景语和情语。

(情景交融)

3、分别说出实写和虚写的内容。

(虚实相济)

4、找出能够点明本词主题的一句。

明确:分离别前、离别时和离别后三层。

景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情语: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上片:实写离别的眼前景、心中情。

下片:虚写离别之后的情景。

主旨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具体分析词作内容:

1、离别前一阵骤雨刚过,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词人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见这里着重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了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

2、离别时词人又通过对“帐饮无绪、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无语凝噎”的描述来表达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此时“无奈、眷恋、伤痛”的情感涌上心头。

(整个上片在写法上情景交融,并且是实写)

3、离别之后,词人又想象旅途中的烟波暮霭,在伤感的清秋,晓风吹拂,残月高挂而人已不再。此处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也披上了阴影。从此,良辰好景中纵有千种风情也是枉然。因为是词人的想象,所以是

虚写。

九、课外拓展

情景交融(离别)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十、作业

1、按照下列句式,再续写出两个句子。

如果说豪放派是一位东北大汉的话,那么,婉约派就是江南女子;如果说豪放派是长江黄河,那么婉约派就是小桥流水。

2、背诵这首词。

教学目标

1.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

2.鉴赏名句,理解善于铺叙、融情与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3.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意象,探究意境,体味情感

教学方法:

感悟法、鉴赏法、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

江淹;“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李白;“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诵读、感悟

学古诗词贵在诵读。只有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才能体验词人的情感,进入词的意境,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

(一)学生结合注释自由诵读。

(二)听朗读录音。体会本词的情感。

(三)理思路,分层次。

(四)分层指导诵读。

1、别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前三句借用哪些意象,勾勒出怎样的意境?

寒蝉、长亭、骤雨;重在勾勒环境,烘托凄凉悲苦的气氛。

2、别时:[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极写饯别心情,借酒消愁却无绪饮酒。真是“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两情依依、难分难舍之际,客船不断催促。

读出依恋-矛盾、痛苦、无奈、埋怨。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细节描写。离别之痛淋漓尽致,令人肝肠寸断。“执手”能换成“牵手”或“握手”吗?牵手:和朋友散步时一般会牵手,心情是愉悦的,与这首离别词的情境不符。握手:用一只手握,经常只是出于礼节的需要而已,达不到离别时伤心动魄的程度。表情:“泪眼”,两人相对手握手,眼对眼,泪眼婆娑。“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看断肠人”。

语言:“竟无语”,此时无声胜有声。纵有千言万语,也被内心巨大的痛苦所淹没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欲语未先流。”(《五陵春》)

“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情感的高潮:悲伤、凄楚、痛苦。

3、别后:

柳永不仅善于铺叙,在铺叙时还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既写眼前实事实景,更写别后想象之事之景。对分别以后的情况,柳永想象了哪几幅画面?如何诵读?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诗句中用到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意境?

借浩渺迷茫的烟波表现黯淡的离愁。那千里烟波之上是沉沉暮霭,沉沉暮霭之上是空阔的楚天,无边广漠之中,漂流而无所止的一叶小舟,小舟里面是孤寂的行人,以及行人无比寂寥的'内心。

“秋正紧,添离索;天正远,伤漂泊。”

“千里云峰千里恨,万顷波涛万顷愁。”

孤独、迷茫、痛苦、无奈。]

[今宵酒醒何处?扬柳岸,晓风残月。]

“千古丽句”“古今俊句”

(俞文豹《吹剑录》云:“东坡在玉堂日,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1)联系特定的情境

画面出现在酒醒之后,离人借酒消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诗人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印在心上,面前路是“千里烟波”,继续前行离爱人越来越远,可以想见他的心情。“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感受典型意象蕴涵的情感

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昔我往已,杨柳依依”,折柳送行,寄托眷眷之情。另外,“柳”“留”谐音,折柳赠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客舍青青柳色新”,“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清秋的风是凉的,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残月清冷形象暗合冷落之感。诗人寓景于情,借景传情,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

(3)结合全诗旨趣

这首诗的主题句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柳永把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诗中,又扩大了这种感受,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这两句叙述全篇本意,是词的全文。“今宵酒醒何处”两句点染本意,将词人的立意渲染为一副清秋羁旅图。“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列锦”式的组合在一起,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思。这两句诗暗合旨趣,画面生动,诱发想象,引起共鸣,因此成为千古丽句。

凄凉、冷落、优美、凄情与丽景的统一。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以乐景写哀。以喜衬悲,欲扬先抑。钟情之殷,离愁之深。照应“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倍沉痛楚。

声音有意无意扬起,读出对比。

三幅画面之间有何联系?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伤别”为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感,从个别到一般,得出一条人生哲理:“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而然,且是由于多情的缘故,似有自我安慰之意,实为宕开一笔。“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冷落清秋之节的离别更是令人难以忍受,开拓了词的境界,深化主题,极写离别之痛。

归纳艺术手法:

(1)善于铺叙,告别过程逐层展示,离别之痛渐次加深。

(2)融情于景,“伤离别”与“清秋节”重笔倍写,便有了双重悲剧性。

(3)虚实相济,眼前实景实事实情与别后虚景虚事实情相结合

四、总结

1、自由朗读,再次体验词人情感。

2、小结:词的上下片用特定的意象渲染了凄清的氛围,既写了眼前的离情又写了未来的伤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

THE END
1.这里有世间最惊艳的图片和最煽情的文字……曾几何时,看到这么一段精美的文字:“生孩子,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争门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我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他(她)同行一段……” 。 思前想后,在你10周岁之际留下点图片和文字,待你长大时能让你有些许小时候的回忆。想说的话https://www.meipian.cn/1lorxy7e
2.新闻多一度丨探店视频拍到路人被判赔1万随手拍需要注意什么“探店视频”能随意拍路人吗?11月13日,媒体获悉,有武汉市民因遭遇类似情况打官司,获赔1万元。案件详情是怎样的?随手拍摄时,拍到路人是否需要打码?路人被拍时没有拒绝,可以视作同意吗?对街上公众人物可以“随手拍”吗?一文速览。 探店视频被迫出镜,要求下线视频遭拒 据长江日报报道,2022年10月,武汉市民小丽到https://finance.sina.cn/2024-11-14/detail-incwaauh0942289.d.html
3.运20惊艳照片火了中国摄影师却被误传成“外国记者”运原标题:运-20惊艳照片火了,中国摄影师却被误传成“外国记者” (观察者网讯)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航展上,第四次亮相航展的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又一次成了焦点。10月5日,来自湖南的军事博主@别跟我抢荔枝这个昵称 发布了一组令人惊艳的运-20参展照,照片中身躯庞大的“胖妞”优美浑厚,一展“大国重器”的风https://news.sina.com.cn/c/2021-10-08/doc-iktzqtyu0227036.shtml
4.www.zjmj.cn/apleith12为苏婉君拭泪的拜布希诺娃今年59岁,堪称“奶奶级”冠军,她说:“这些礼仪小姐很漂亮也很瘦弱,我看到她觉得那个托盘很沉,就帮了她一下。”-——。 鲁网11月30日讯临沭县大兴镇以培育特色为支撑,大力实施小城镇建设提升改造工程。 该镇聘请专业的设计公司围绕镇驻地建筑风貌、景观绿化、道路建设、公共设施等,对小城镇https://www.zjmj.cn/apleith_12_01/9291.html
5.有哪些生活中不经意拍出的惊艳照片?有时候手机像素不需要那么高 玻璃不需要那么整洁 带着一丝丝的复古的照片 就很容易拍的出来 一个瞬间记录下 动与静的画面 鸟儿大概是被自己的美色 给迷倒了 拉个粑粑都要是爱自己的形状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放慢脚步,用心观察。那些小确幸就在我们身边,那些不经意的才是最自然、最美的。 https://www.jianshu.com/p/98c9f282c042
6.摄影技巧对焦错了照片就毁了逆光拍摄风景片的10个技法用光有时很可能画面就没有主体与对焦点可以选择,此时只需要将虚实关系体现在摄影当中,也能拍出有趣味的照片。 逆光拍摄风景片的10个技法 时间决定着光线,光线决定着摄影的成败,要拍出好的逆光照片,就要学会等待!今天,给大家介绍10个逆光风景拍摄的场景,希望对你的拍摄有帮助: 一、等待拍摄,日出云海 找一个有大山的地https://www.360doc.cn/article/47380667_838189443.html
7.www.rjbl.net/mokslip57905.html希腊17日举行六周内第二次议会选举,据希腊内政部公布的初步计票结果显示,支持紧缩措施的新民主党在选举中的得票率居第一位。有评论称,这一结果使得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完)|_。 最后是中国留学生特别需要注意的。中日两国虽然处于关系紧张之中,但是,日本民众对中国还是友好的。近年来,中国留学生频http://www.rjbl.net/mokslip57905.html
8.摇号:碧桂园玖晟府313号楼销售公示方案名单公布!浙江高校专业设置有变化! 02月26日 “战略官”转身“投资人” 刘策要搞点什么事情? 02月26日 一房多证改不了 杭二棉小区拆不了 崇贤通地铁却有戏了 02月26日 摇号:珺楠府106、10、112、115#销售公示方案 02月25日 沪苏湖、杭温铁路等进度如何?浙江这些项目建设传来新消息 https://m.house365.com/hz/news/028701483.html
9.www.jxmzxx.com{$woaini}>www.jxmzxx.com{$woaini}在上一个发展周期中,杭州凭借互联网数字经济可以说是迅速上升为全国明星城市。 相对来说,以制造业著称的宁波,似乎缺席了互联网风口,而略显传统与保守。 但近年来,凭借着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及航运贸易优势,宁波却展现出突出的后劲,与杭州GDP的相对差距有缩小之势。 http://www.jxmzxx.com/appnews_146183.html
10.7款摄影师亲测的相机,你最中意哪款?这是一款很红的vlog神器,也是一台出色的卡片机。 优势 ①具有拍摄vlog的一切优秀素质——翻转屏幕方便自拍,机内设置美肤人像模式,覆盖广角到长焦的焦段,1.8-2.8的光圈,可以轻松放进口袋的机身尺寸。 ②除此以外,作为一款卡片机,它的拍照效果也十分惊艳。内置闪光灯,配合手机上“nomo”APP的胶片滤镜,可以轻松媲美胶https://www.douban.com/note/716500751/
11.www.yuhua南航客服表示,“‘锁座’一般是靠近安全出口的座位,或者需付费、里程兑换的座位。且一般第一排、靠窗的座位是要付费的,具体需以系统显示为准。提前锁座也有配载平衡的考虑。柜台值机看到的座位情况是比较准的,可以早点到机场值机柜台调整。” 除此之外,大家猜测锁座的原因还有可能与机票的购买选座时间、购买价格有关http://www.yuhua-alu.com/idkjgyrxkwciw=.xls20240814fxthjzediju
12.www.parkerkj.com/noddw71998412一座有“温度”更有“靓度”百年口岸正在展露英姿。 《高风险职业》 私人顾问集团分析师Adami表示:“我有很好的理由相信利率不会继续走高。现在许多全球性的事件产生了汇合影响。我们的利率水平已经处在很长时间都没有达到的高度。”|。 四是要与新一轮技术革命相融合,将数字化、智能化作为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http://www.parkerkj.com/noddw71998412
13.www.xtmshg.com/news/detail0001,0031,0033明尼苏达州前州长波兰蒂也在吃喝方面着实努力,请到当地烤肉馆的师傅现场制作牛排,一时间他的场地里人气很旺。罗恩?保罗则操办了自助餐,也请来乐队助阵。||。 “我一直梦想着有机会能到日、韩等国的高等学府交换学习,希望我们大学之间能互认学分。今天启动的‘亚洲校园’项目把我的梦想照进了现实。”人民大学金融http://www.xtmshg.com/news/detail-0001,0031,0033-178.shtml
14.揭秘老照片中的豪车,探寻时光深处的经典汽车传奇##女儿翻到妈妈20多年前的画被惊艳 1、十年前你保护了我十年后我成为了你,今天最感动的一组照片,十年殇,愿安好!好几十年前的老照片,当年应该我还没有出生,生命的神奇之处,在于不断的创造!愿数十年以后父母健在,儿孙满堂!也在大年初一拍一张全家福。讲道理,女大十八变很正常啊,就我自己而言十年前照片跟https://mobile.vqaq.com/895C93a34562.html
15.旅行摄影技巧:如何拍摄出令人惊艳的风光照使用这样的APP很容易做到这些。然后观察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时间,这样月亮就不会干扰图片。毕竟,月亮太亮了。 当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时,我想拍出好的风景照片并不难。 3. 适当的要素 很多朋友在拍摄风景时都喜欢航拍。什么是空镜?大家都知道XP桌面有一个空镜像。 http://www.lvxingrensheng.com/h-nd-369681.html
16.www.jyhbt.cn/mokoi11在江苏南京的高标准农田,当地的“三夏”服务队正在全力地巡田。这里安装了测土仪,这种测土仪是一种便携式的农业传感器,把它的探头插进土壤里面,连接手机,就能看到土壤里多种多样的参数。 前有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惨案和2005年伦敦“7·7”恐怖袭击的阴霾,最新又有保加利亚炸弹突袭及美国的影院枪声,这让即将举行的http://www.jyhbt.cn/mokoi11_29/861935.html
17.南京大学迎新网通知公告一、社团简介 南京大学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社是在南京大学校团委指导下于2017年10月成立的全国首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高校理论学习型社团。社团以"学习"为重要抓手、以"传播"为重要使命、以"实践"为重要载体,通过开展常态化的集体学习,通俗化的理论宣传,立体化的社会https://admission.nju.edu.cn/tzgg/20240812/i272983.html
18.NBA球员有哪些平框扣篮的瞬间(詹姆斯生涯爆扣图片高清)2、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詹姆斯扣篮场面:2009年东部半决赛第7场,骑士队对阵活塞队,詹姆斯在比赛最后时刻完成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扣篮。2016年总决赛第7场,骑士队对阵勇士队,詹姆斯在比赛最后时刻完成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扣篮。2018年全明星赛上,詹姆斯完成了一个非常惊艳的罚球线空中漫步战斧暴扣。 http://www.yzlianqin.com/a/1051159.html
19.www.yxzs99.com/xxxr64980046特斯拉最新的Cybercab向人们展示了无人驾驶汽车设计上的大胆尝试,但自动驾驶技术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完全自动驾驶技术在真实且复杂道路环境中的应用,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的重要方向,也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目前已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的角力。随着特斯拉Cybercab的到来,中国无人驾http://www.yxzs99.com/xxxr64980046
20.ynyh558.com/aplmine11不过在表达情感的同时,网民并没有丧失理性的判断。在一个支持普京的论坛上,一位来自边疆区的“挺普”人士说道:“俄罗斯的未来,理论上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有工作思路的方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就是普京选前发表的7篇竞选纲领性文章。这种方案有可预见的未来。另一种是没有普京的方案。这种方http://ynyh558.com/aplmine_11_28/38044.html
21.www.pro这也是我喜欢《好东西》的地方,这里没有不真实的完美大女主,但是有会坚强也会脆弱的女性们,我们很容易就能在这些角色上找到和自己相似的一面。电影里的人物经历过被别人榨汁和自我榨汁,最终放下一切榨汁、和自己和解,让我觉得我们其实不用事事都做得完美,放下自我束缚和他人束缚,生活会更轻松更开心! http://www.pro-techshop.cn/mokslip97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