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节年为首,古人过年喝酒就更讲究了,喝的是椒柏酒和屠苏酒。
先说椒柏酒,古代先秦就有过年喝椒柏酒的习俗了。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进酒降神毕,室家无大小,次坐先祖之前,子孙各上椒柏酒于家长,称殇举寿,欣欣如也。”说的是汉末贵族在正旦之日辞旧迎新时,举杯共饮椒柏酒祝寿的情景。椒与柏,都是当时宫中的稀缺品,椒就是花椒,柏就是柏叶。花椒味辛性温,有除湿杀虫的功效。柏叶性温味苦,有止血生肌的功效。据说,“椒”有玉衡星精之誉,食用后走路会轻快。“柏”则被称为仙药,食用后能驱百病。在寒冬除岁之际,喝椒柏泡的这种药酒,主要有辟邪祈福之功效。椒与柏是两种不同的药,故也可分开叫椒酒、椒花酒、柏酒、柏叶酒。这里,特别要说说“椒”,在我国古代十分受宠,《诗经》中就有“椒聊之实,蕃衍盈升”的诗句,那紫红色的香花椒在遥远的周代就成为了男女之间的定情物。到了汉代,由于花椒结子多,又有了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
椒柏酒盛行在南北朝,北周诗人瘐信有五言诗《正旦蒙赵王赉酒诗》写道:“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也就是说,过年喝椒柏酒在当时主要是祛除恶秽、祈福长命的作用;饮酒前还要致祝辞,叫“椒花颂”。南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很显然,隋唐前椒柏酒一直是古代中国人过年喝酒的主角。
屠苏酒产生也早,但在隋唐前一直排在椒柏酒之后。屠苏是房屋的名字,三国张揖的《广雅》曰:“屠苏,庵也。”还有一种说法,屠苏是一种草,明代方以智《通雅·植物》中记载:“屠苏,阔叶草也。”那么,屋也好,草也罢,究竟和酒有什么关系呢?后来,在唐代韩谔《岁华纪丽·元日》中有“进屠苏”一句注,解答了其中的疑问。注是这样写的:“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曰屠苏而已。”通俗讲,就是说有一个住在屠苏屋里的人,在除岁夜发明了一种药酒,人没有记住是谁,只记住了居住的屋子,于是以屠苏称谓这个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有辟邪的保健功能。后来有人说,屠苏酒是东汉末神医华佗所发明;也有说屠苏酒载于东晋葛洪的《肘后方》,是道士葛洪所发明;还有人说屠苏酒系唐代药王孙思邈所研制,方以智《通雅·植物》就说孙思邈有屠苏酒方,说法众多。笔者看来,屠苏乃民间草根人士发明,神医们只是搜集药方完善而已。从史料上来看,古代战祸瘟疫时有发生,古人在重大节日里往往要辟邪纳祥,过年喝药酒保健身体很正常,屠苏酒应该是那个瘟疫流行时代的产物。从各种屠苏酒的配方中,就发现有排各种滞气的大黄、健胃利水的白术、除寒热去肿的桔梗等中药,尤其是有椒,具有解毒、杀虫、健胃之功效。屠苏酒自唐代起,一跃而成为过年酒桌上的主角,代替了椒柏酒的位置。在唐宋以后的诗词中,过年只闻屠苏酒,很少听到椒柏酒了。
唐代写屠苏酒的诗比较少,有名的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七绝《岁日作》,诗中写道:“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真正让屠苏酒走进万千百姓家,是宋代诗人的天空。大文学家王安石就有名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到屠苏。”放爆竹、饮屠苏酒的习俗,伴随着这首《元日》,在中国人的节日里扎下了根。大诗人陆游也有“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的佳作,一边喝屠苏酒、一边写春联,让人遥想到陆游边关思乡的情景。一代诗杰文天祥,也有“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除夜》)的诗作,那大义凛然的精神气骨,在春节这样的温馨时刻,表现的是何等英勇的浩然正气!当然,在一年最盛大的团圆节日里,对如水流年的生命感叹,最有代表的就是“三苏”之一的苏辙了。苏辙一首《除夜》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屠苏酒年年喝,岁终人老,感慨万千。苏辙如此感慨,另一个宋代诗人郑望之也有如此的心境,他在《除夕》一诗写道:“可是今年老也无?儿孙次第饮屠苏。”生命易老,儿孙承传,中国人就是这样一代代喝着屠苏酒过年的。
屠苏酒伴随着中国人两千多年,一直延续到当代。我国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先生,也有一首《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这首诗,以“屠苏酒”与“胜利茶”相对照,在辞旧迎新之际,表达了一位老革命家精忠报国、胸怀天下的坚定信心。
古人过年喝的酒不同,敬酒的次序更是大有讲究。我国自古以孝治国,尊老敬老是华夏民族的传统。酒桌上敬酒,常常是以老为先、以尊为上,这是普遍的敬酒礼仪。可是,古人过年敬椒柏酒、屠苏酒却相反,是以家中年龄最小者为先。为什么呢?这在《荆楚岁时记》里就有说明:“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人失岁,故后与酒。”也就是说,过年小孩子长了一岁,是值得庆贺的;相反,老人少了一岁,就不值得庆贺了。所以,过年敬酒的次序是先让小孩、后敬老人,这是古人过年喝酒、敬酒的特殊讲究。后来换成了一句老少都能接受的吉祥话“天增岁月人增寿”,将小孩增岁、老人增寿变成一团和气,“和合”的思想把一切都化解了。
过年喝酒也叫“分岁酒”,有明确的时辰。明代沈宣《蝶恋花·除夕》写道:“分岁酒阑扶醉起,阖门一夜齐欢喜。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中国人有无酒不成席之说,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团圆饭”,酒是年夜饭中喜庆的火焰,点燃着一家人的激情。因此,一年交子夜,正是酒酣时,“分岁”的时辰,正是过年喝酒的高潮。当然,过年喝酒不仅仅是“分岁”时才喝,一直要喝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酒从字面上看,三点水一个“酉”字,“酉”是时辰,按照现代的报时就是下午五点到七点。古时,官衙下午五点关衙门、挂“酉”牌,意思是下班了,可以喝酒了。所以,酒宴多在下午五点到七点举行,古人注意休养生息,酒席一般散得早,早早就回家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