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居中国台北的李云先生说:“江西省莲花县往昔是一个贫困落后、教育水准不高的小县,居民多以佃农为生,每天多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时休闲不是饮酒,就是赌博,娱乐不多……先祖父是皮革商人,父亲是湖北武昌中华大学法律系毕业的,在当时能读大学的青年,寥寥无几,毕业后曾任稽征所所长,抗战军兴,返我县(莲花县)担任校长,继任全县唯一的镇长、县府科长、主任秘书,故平时家中常政商云集,高朋满座。客人来了,少不了餐饮招待,每到秋冬,家里用人每年会以糯米为原料,自酿米酒万余公斤存放,以备不时之需。”李云先生这里说的米酒就是江西特产甜糯米酒,这种酒清冽而味甘,江西各地基本都有造存,是江西家酿酒的一种代表。
图1《江西烟酒公卖风潮平静》,《晨报》1919年10月16日
民国时学者侯鸿鉴来江西时称江西米酒“酒味甚甜,此为江西米酒,颇可上口,惟性甚烈”。民国早期九江彭氏酿造的米酒,“白如乳,甜而稠;仿照武昌、汉口的湖北参酒,清冽芬香微苦”。不仅米酒业在民国时期有发展,其他如蒸馏酒、白酒、葡萄酒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民国时候,峡江县名产有米酒、高粱酒。峡江米酒有水酒、冬酒,水酒是普通一般酒,酒力不强,不易醉人;冬酒酒力很强,容易醉人。二者都是用米做的。水酒一般家庭都会自己做;冬酒制造要技术,酒店专家才能做。高粱酒是用高粱酿的,由酒店专家做成,酒力强。
赣南则把水酒、米酒并称,客家人大部分的家庭,都会用糯米酿酒。有些人不是客家人,但长年也会用糯米酿酒,叫“水酒”,也就是一般的“米酒”。这种米酒与赣南行政公署专员蒋经国之间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赣南人平日都以米酒招待客人,家家都做米酒,但初到赣南的蒋经国,鉴于国家对日抗战,正需大量粮食支援前线军粮,乃禁止酿酒,从而发生一个故事。有一次蒋经国下乡考察,在南康县山坡上一个茶亭休息,问卖茶的老太太;“你们觉得蒋专员好不好?”老太太说:“蒋专员什么都好,就是禁酒不好。我们赣南人都吃米酒的。”蒋经国回去之后,思虑片刻,找来部下询问,得知江西南部有吃早酒干农活儿的习俗,立刻在专员公署解除了酿造米酒的禁令,但并不提倡过量饮酒。
图2《赣省烟酒专卖之风潮》,《益世报(北京)》1919年9月19日
赣州米酒还有一个独特的品种。将糙食米蒸熟冷却加曲平铺竹筐内,盖以早稻草及厚布巾,等待发酵倾入大水缸,加入适量冷开水,在发酵时,如三餐剩饭均可倾入,并时时搅动,至曲及饭均融化,挑往酒坊蒸酿,称为“米酒”,亦称“烧酒”,首轮蒸出者俗谓头抽烧,味香质浓,再抽尚可饮用,三抽其淡如水,称为“末水酒”。米酒中有一种最佳的,曰“合烧”,系头抽之酒,味道鲜美。
图3民国报纸中《南昌酿酒业状况》一文
胡卓人药酒是按照祖传秘方,选用蕲蛇、全蝎、田七、川杜仲、当归等二十六味药材精工提炼,配制而成的。这种药酒具有透骨搜风、舒筋活血的功能,主治风湿麻木、四肢瘫疾、半身不遂等病,疗效显著。
传说明末洪都城内有座胡卓人药酒店,店主胡卓人的独子赴广州经商,被当地一大户选为女婿。洞房花烛之夜,妻子对胡说:“妾身患麻风。”胡卓人的儿子念女子的恩义,不忍舍弃她,也不再娶。后来,女子病重,手脚溃烂,痛不欲生。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一条蕲蛇落入酒缸溺死,女子遂饮此酒,只求速死,没想到连饮多日后,溃疡渐愈,病体康复。胡卓人于是知道蕲蛇药酒可以治病,开始配制并经销此酒,麻风病饮者多有见效。于是这种药酒声名大振,不胫而走,生意日盛。此故事曾被拍成电影《麻疯女》,传播海内外。
九江封缸酒是江西省的传统名酒,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唐朝元和年间,当时称为醅酒。醅酒,就是未经榨滤的米酒。九江陈年封缸酒以优质糯米为原料,前发酵阶段多次加入50度醅酒,当酒度达到20度时,带糟贮入大缸,密封后,发酵6个月,然后压榨得酒液,将酒液再入大缸陈酿澄清,密封陈酿达5年之久即可。糯米发酵后生成大量糖、乙醇、氨基酸等有机物,在长年封存中又促进醋类和其他醇类物质产生,致使该酒不加任何色素而自然变成黄色,味道醇厚,堪比黄酒极品,在清道光以前足以媲美绍兴黄酒。
所以民国江西文人高子昂说:
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各地就近取水是为米酒酿造之要津,也是江西各地米酒风味各有千秋之法门,这可以算得上是江西酒的不揭之秘。
民国时期江西出现的名酒
江西酒在抗战时期得到较大发展,缘由是抗战军兴,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江西,其中也包括美军等外国军人的到来,促进了江西酒的生产与发展。
老南昌旧作兴烈度烧酒,移居台湾地区的高子昂先生称:“老酒产南昌,清明酿造者,曰春酒,腊月酿造者,曰冬酒,四时皆可酿,所谓老酒,实非蓄之久,乃酿造时封缸故后启,煮时不待其冷而封坛,使其味重,越酸越佳。”酿酒作坊,又称糟坊,原来大多在南、新两县人手中,南昌市区设东大街及广润门一带,著名者,有万成、万盛、魁兴等,以产顶干、白干闻,加药或他料,则有玫瑰、碧绿、肉桂、乌头、金橘、橘饼、虎骨、高丽参、五加皮等酒。高先生回忆则老南昌老酒是因加料不同而称呼不同,类似药酒,这是南昌老酒一大特色。
李家渡镇属江西临川县,距省一百二十里,距县七十里,位于抚、建入闽的要道,商业繁盛,尤其以夏布、米、皮毛、酒等为大宗。临川李渡高粱,味甘醇而回味无穷,诚为抚郡、洪城之间的一大品牌,长期传播海内外。梅占先福生烧坊始创于乾隆年间,一直营业到新中国初期。抚河边龚学祥(临川人)向营酒牌名龚美(惠民门)在上海、天津、南昌。李家渡作为抚河下游最重要的码头,消费酒水是李家渡市镇消费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甜糯米酒水又是酒水消费的一大部分。
辣子酒产于吉安,又叫冬酒,浊中透明,辣中带甜,上好的辣子酒色如玛瑙,味比醍醐,酷似陈年花雕。辣子酒一大特色是吉安杨氏兄弟以大瓮装尿,大瓮多砂眼,透风漏气,所以贮存小便,使尿素沉淀,使之结晶,堵住大瓮中各种气孔砂眼,然后贮存各种酒类,使之不易腐败,而且酒越来越醇,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军政人员长期饮用这种酒,只是这些人大多不知道,这吉安辣子酒是以尿瓮贮存的。
麻姑酒产于南城麻姑山。麻姑山距县城西南大约十里,沿山麓而上,山上有洞,洞有石罅,泉水侧出,极其甘冽,以之酿酒尤佳。泉曰“神功”,酒曰“麻姑”。
乐平烧酒,名曰乐平烧。乐平地处盆地,周围山气峻,历代人文蔚起,物产以烧酒驰名,以谷酿者曰谷烧,以麦酿者曰麦烧,入口辣,至胃如火烧,酒之名烧,酒味干烈,以乐平产,故称乐平烧。乐平烧畅销于赣东北及赣东北与浙江接壤地区,凡有喜庆,无不竞用之,乐平地区的人们每年必购置数桶放置在家中,饭桌之上,置酒壶酒杯以待客来。抗战后为乐平主要税源,按货物税系以烟、酒、糖等为主要税源,乐平丰于物产,国府于此特设货物分局,管辖乐平、鄱阳、浮梁、都昌、余干、德兴、万年等七县,税收颇丰厚。乐平烧外销以五十斤或一百斤装,用一个容器,上下皆小,可以扛挑,贴有糟坊字号及纳税凭证,标志显明。零售以两计,用竹制吊筒自井中量出,随手覆以沙袋,防止香味溢出。
烟拉酒,为广丰名酒。广丰地处江西偏远,地方狭窄,人口稠密,当地人率性豪迈,有抱负,多善饮,尤好烈酒,量之安者,至足惊人。广丰是江西四大税源地之一,烟叶税比额最高,其时烟叶公会理事长为苏家谦先生,喜爱烟拉酒,地方缙绅谢石醒、俞应麓、陈次松、黄育唐等先生交往,得广丰名厨,这位名厨一直推广此酒。广丰人在宴会之上,取辣椒碎倒入酒杯,和着酒咽下,旁人始而惊讶,久之司空见惯。烟酒系以紫烟梗浸于白干酒中,时辣性为酒所汲,所以被称为烟拉酒。
抗战时期遂川县与葡萄酒
江西在抗日战争中,有一件值得特别称道的事,就是遂川国际机场的兴建。民国三十二年(1943),抗战已进入最艰苦时期,为了配合中美双方的军事行动,掌握中国东南一带的制空权,进而打击摧毁京、沪、杭等地日军的作战潜力,国民政府与美军商议在江西、福建等地开设国际机场,供中美双方使用。江西的战时国际机场,就计划修建在群山环抱的遂川县雩田乡,国民政府命令当时遂川县县长杨耕经先生负责修建工作。杨耕经,江西临川县湖南乡人,生于1909年。1930年毕业于江西省立第八中学,193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抗日战争时期投笔从戎,曾任少将级军职,为抗战作出了贡献。1948年赴台湾地区后,即绝迹仕途,致力于商业和教育工作,曾任台湾永利证券公司董事长、台北市证券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健康旅游事业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还曾任中兴大学法商学院、醒吾商业专科、世界新闻传播学院等校教授,晚年赴美定居。
图4江西遂川珠溪梯田
结语
综上所述,江西固有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流播久远。抗战时候物资、人员流动之频繁,为江西酒俗变化之关键,一大批名酒应运而生,诚为佳话。江西酒文化积淀深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