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一刻不停地学,青岛高校大四应届考研生一个比一个拼
晨光熹微中起身,夜色如墨时归寝,关过自习室里最后一盏灯,吹过冬日里最冷的风,把早饭揣兜里,把毯子披身上,把梦想挂心中,他们就是大四应届毕业生的考研人。倒计时不到20天,焦虑紧张的情绪一如张开的弓,被拉得越来越满。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试题做了上百套,他们有多拼?从酷暑到严寒,复习笔记和励志话语贴满了墙,他们又有何心声?近日,记者走近这群考研人,倾听他们的“没有遗憾”和“不负青春”。
图书馆自习室里,考研学生进行最后的冲刺。
早上6:00
早饭站着吃边吃边背书
“从8月底开学后,每天早上6点从宿舍出门,到食堂买上饭揣兜里,每次到图书馆的时候,都能看见走廊上已经有了更早的研友在背书。”青农大广播电视播导专业大四学生琦玉站在图书馆走廊尽头,望着窗外小声背书的时候,眼见着天亮得越来越晚了,“我去的那层自习室是7点半开门,往往坐下来时早饭已经凉了。”
琦玉准备跨专业报考北京一所大学的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比起直接就业,她对学习新东西接触更多新知识更感兴趣,考研给了她二次选择专业学习的机会,但是也同样增加了难度。“从5月份开始,我在家了解了专业院校的招生情况和考试范围,就开始看专业课的书,在慕课平台开始从头学专业知识。”听课、梳理框架、记笔记翻开她用来自学的那8本专业课书,已经记满了笔记。琦玉告诉记者,她周围有很多考研的同学,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有的甚至跨考看起来更不好就业的专业,“大家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所以一旦确立目标就会全力以赴。”
上午8:30
模考题练习册已做了上百套
中午12:00
不回宿舍休息靠吹冷风提神
楼梯间成为备考学生晨读的地点。
林海笑称,“高考的时候都没这么努力过,这次想为未来真正争取一下。”说完,他带着毯子来到楼道里看书,“出来吹吹冷风,中午就不困了。”
晚上10点
图书馆关门后到走廊上夜战
学生们在图书馆的走廊里看书。
图书馆走廊里,学生在灯光下背书。
走廊里,学生披着毯子复习。
考研现象
考研大战一触即发大部分高校报录人数增幅均超过10%
12月26日至27日,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的大幕就将拉开。之前高校陆续公布2021年研究生报名情况,其中绝大多数高校报名人数增幅超过10%,而各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增幅基本超过10%,招生、报名人数实现双增长。记者采访了解到,提升学历层次,建构更加完善知识体系,是多数在校大学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原因。而职场人士选择考研则主要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部分高校计划招生情况
2021年研究生招生大幅度扩招。从全国情况看,超过40%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超过52%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计划招生人数相较于2020年都有所增长,部分高校甚至扩招千人以上。从驻青高校看,共扩招2000余人,扩招增幅均超过了10%。
中国海洋大学
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600余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00余人,合计4400余人,比2020年增加700多人。
中国石油大学
计划招收2800人,比去年增加350余人。
青岛大学
计划招收3308人,比去年增加400余人。
山东科技大学
计划招收2800人,较去年增加约300人。
青岛理工大学
计划招收1134人,比去年增加300余人。
青岛农业大学
计划招收888人,较去年增加300余人。
部分高校考生报名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
报名人数26443人,较去年增幅11%。
北京林业大学
报名人数9243人,较去年增幅15.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报名人数10376人,较去年增幅14.45%。
西南医科大学
报名人数4388人,较去年增幅14.60%。
青岛各高校
观海新闻记者从青岛市招生考试院报考点了解到,今年共有3.3万名考生网上报名,与去年相比增幅不足10%。
应届生想要提升专业学历
近年来,本科层次学历招生不断扩招,部分省市的本科层次招生规模已超过了高考考生的50%。这让不少本科毕业生认为,以本科生身份走上工作岗位,已没有学历优势,而当前就业形势背景下,很多用人单位都提高了对学历的要求。因此,继续深造、开拓视野、提高自身竞争力就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的选择。
每天早上6点到图书馆,自习室还没开门就先在走廊上背书,“正好很安静”;每天晚上10点图书馆闭馆后,复习一族们成群结队地在寒风中走向宿舍区;回了宿舍为了不影响宿舍熄灯,穿着羽绒服继续在楼道里复习至半夜青农大广播电视播导专业大四学生琦玉,从大一时就有考研想法,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后,她更是为了自己的跨专业考研梦想而“拼了”。在她看来,本科学习更多是在打基础,建立一种对专业的认识。如果想要有更高层次的发展,考研是一条比较好的出路。
采访中,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多是1999年出生甚至“00后”,以他们为主导的群体更有个性,也更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考研和找工作这两条路都是一种选择,都会有一定的压力。”在学校11月份的秋招中,青大法学专业的大四考研生赵霖已经拿到了不错的offer,但他选择了放弃,“考研并不是为了逃避工作,而是给自己一次体验不同人生的机会,给自己一个机会冲向更高的平台和舞台,更好地拓展视野与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上班族谋发展“回炉深造”
近年来,除了在校大学生,上班族、工薪族选择考研、读研的人也越来越多。选择考研的职场人士大多有着较清晰的职业规划和职场目标,考研、提升学历,就是为将来更好的发展做准备,比如有的人期待的职位晋升有更高学历的要求,有的人想借助学历提升换一份更好的工作。
经济发展助推考研火热
考研“升温”,除了考生个人提升竞争力、学历等意愿的累加,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细究其背后也与经济发展形势不无关系。《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5年后,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快速上升。
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使得就业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加之受今年疫情的影响,就业市场的谨慎和收缩把即将迈出校门的大学生往考研的路上推了一把。今年25岁的王雅坤即将第三次考研,原本打算今年上半年找工作的她,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脚步。“不能出门,工作也不好找,干脆再考一年吧!”王雅坤笑着告诉记者。青科大应用化学专业2017级的东翼也称被疫情改变了人生规划,原本打算出国读硕博的他,最终改为了在国内跨专业考研。
考研讲述
从法律专业转战体育专业,第二次考研的巩恩义在朋友圈中记下考研路上的泪与笑
“如果把少年的时光留给高考,那就让青春的尾巴留给考研吧”巩恩义,23岁,中国农业大学法律专业学生,今年的目标是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研究生。在考研还有十几天的冲刺阶段,记者的采访似乎让他原本紧绷的神经又拉紧了。“我不是应届生了,今年复战考研,再考不上只能另想出路”
巩恩义翻阅近两年自己的朋友圈状态告诉记者,有些是搞笑、有些是吐槽,他说:“复战考研有泪也有笑,虽在逆风中,但更适合成长和飞翔。”
巩恩义挑灯夜读。
首战失利2019年12月22日
朋友圈留言:3个小时,一分钟都没停笔,可最后还是没写完。
记者第一次见到巩恩义,是在青岛一处付费自习室里。吃完晚饭7点钟,他按时到达自习室。“在这里学习的大部分是考研的,而且都是非应届或在职。晚上六七点钟,大家下班后赶来学习。”推开自习室的门,巩恩义踮着脚尖悄悄走到属于自己的自习隔断,掀开帘子,一摞摞复习资料、冲刺试卷、错题笔记堆满书桌。
“复战考研,今年对我来说就是‘背水一战’,没有退路。”两年,身边与自己一起考研的同学有的放弃了,有的已经如愿以偿。这一次巩恩义没给自己留任何退路,如果考不上只能找工作。
跨大专业2020年1月11日
朋友圈留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勇敢改变。
去年巩恩义选择北体研究生专业是体育人文,招收的人数很少,全国才50个人,加之发挥失利,巩恩义知道自己没戏了。今年还是选择北体,体育训练专业全国招收500人让他信心倍增。
想过放弃2020年1月27日
朋友圈留言:再见,巨星。梦想依然前行
“从小喜欢体育,科比是支撑我成长的精神领袖。”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驰骋赛场的巨星,这颗巨星闪耀的光,激励人学会坚持。但今年1月27日的早晨,这颗巨星消失了。加上疫情的影响,巩恩义在首战失利后,心情低落,想过放弃。
明确目标2020年8月12日
朋友圈留言:体育班主任,给力!
“看了前一阵湖南师大附中体育班主任的新闻,心里特别骄傲。虽然现在自己还没有成为一名体育老师,但这已经成为我的目标。”面对未来,巩恩义把考研的梦想落地到当一名大学体育老师。
“喜欢体育的参与感,喜欢它拼搏的精神。”巩恩义告诉记者,体育的好处有很多,不仅是强身健体,在现代教育观念的德智美中体育都有体现,比如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交往能力,体育能够促进神经发育,培养积极开朗的性格。希望未来成为一名体育老师后,能把新的体育观普及给自己的每一位学生。
着眼当下2020年12月3日
朋友圈留言:又进入倒计时状态,冲冲冲!
“复战的路上,每个考研生都是孤独的行者。”这是巩恩义一直想发但迟迟没发的朋友圈状态,每天十四五个小时里,自己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出行,一个人学习,任何时候都在一个单人的空间里,形容一个人“孤独”不过如此。“我的考研之路没有什么传奇,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会难过,顺利背过几道大题又会开心。”巩恩义笑着说,距离考试还有十几天,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有时候为了激励自己,睡觉前就当今年的考研又失败了,心里难受一宿。第二天早晨醒来,当发现这只是一个梦,而现在还有机会挽救,便抓紧起床学习。每天如此,方法虽然有些魔幻,但却很奏效。
对话
记者:最紧张的时候,是什么状态?
巩恩义: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不敢想考试的事,越想越紧张,能听到心跳声“怦怦怦”整个人的状态很紧绷,结果睁眼到天亮。
记者:回忆这两年,总结自己的考研之路,会用怎样的关键词来形容?
巩恩义:笑与泪,逆风与成长。考研的过程中,能说的苦都不叫苦,但这都是未来立足社会的资本。人越早在苦难中得到锻炼越好,因为逆风环境才适合飞翔。(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钟尚蕾文/图)
考研视角
在窗台上做题、在走廊里披毯子复习任何地方都是考研生们的“战场”
距离2021年考研仅剩十余天,很多备考学生都在披星戴月、争分夺秒地进行最后的冲刺。
教学楼走廊被“考研大军”占据。
在青岛大学浮山校区,不光是自习室与教室,就连图书馆与教学楼的走廊与楼道,也被“考研大军”占据。窗户边,有学生把窗台当书桌,在上面做题复习;拐角处,有学生在“不起眼”的角落放声背诵,熟记每个知识点;暖气旁更是众多备考学子眼中的“有利地形”,他们可以在这一边取暖一边看书
在走廊复习并不是因为教室和自习室没有空座位,而是大家已“习惯”将走廊作为备考的地方。有学生表示,在走廊里复习一方面是防止犯困,另一方面是可以出声背书,避免影响自习室内的同学。
走廊里苦读,成为“研”途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