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位“2021年度优秀新闻工作者”上台领奖
两江观媒编发《快看!重报集团2021年度十大优秀新闻作品出炉!》后,读者纷纷表示,“还不过瘾”!还想一睹优秀新闻工作者的风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及采访中的故事。
两江观媒编辑部立即安排,现呈现上14位集团优秀新闻工作者2021年的精彩故事:
·龙丹梅·
“做有温度的社会正能量传递者”
重庆日报区域新闻部记者
从事新闻工作18年的龙丹梅,始终坚持扎根基层一线,坚持“用脚底板跑出来的新闻才是接地气的新闻”理念,真实客观传递各方声音。
2021年是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年,她作为主创人员之一,参与了重庆市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的报道,采写的《“笑脸墙”上的脱贫故事》《山乡巨变换新貌感恩奋进向前跑——重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等报道,生动鲜活、以小见大,被各大主流媒体广为传播;
2021年她采写的《研究院为何“扎堆”小城璧山》一文,得到时任重庆市市长唐良智的批示。
读者能从她的笔下看到笑、看到泪、看到责任、看到担当,她用一篇篇有温度、有深度的报道,彰显党媒的主流价值,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张燕·
“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守得住阵地”
·龙帆·
“心中有梦想,镜头有力量!”
重庆日报视觉影像部记者
90后的龙帆兼具年轻人的敢闯敢干及超年龄的老练。
为了捕捉好画面,他通宵在长江上巡逻,记录长江生态鱼的活动;他在王红旭老师的追悼会上,边流泪边记录社会各界人士的深情悼念;他冒险和爆破队一起进入隧道,记录钻孔炸石,天堑变通途的过程……影像就是龙帆的语言,真实准确记录传递着各种发展变化。2021年,龙帆在重庆日报报版刊发照片近400张,在重庆日报新媒体平台推出视频稿件80条以上。
·罗强·
“牢记职责勇于担当,做媒体融合转型路上的推动者”
上游新闻
区域政务中心、裕农频道负责人
双城频道主编
2004年,罗强踏入新闻媒体这个行业,从田间地头、工矿车间、地震现场、到部长发布会、总理记者会、疫情防控一线……17年坚守,多次荣获市级、国家级新闻奖,这是对他“媒体记者”这一身份的认可。但他没有就此知足,在新媒体转型路上,他与同事们一起,勇于创新尝试,探索适应新媒体编辑记者的内容生产传播,将国内第一个“双城频道”影响力扩展到川渝各地市州县。他还筹建运营起国内首个“政府+金融+互联网党端”融合的“裕农朋友圈”融媒体社区。
改革创新无止境,罗强在获得2021年度优秀新闻工作者后表示,将和他的同事们一起牢记职责担当,在融合转型的道路上奋发有为再起航!
·郎清湘·
“入尖刀团队做硬核新闻”
上游新闻调查新闻部负责人
上游新闻调查新闻部是一支以80后和90后为主的中坚力量,他们一直奋力拼搏在新闻的第一现场,坚持速度与深度并进。郎清湘作为团队负责人,他在速度与深度之外,说得最多的是“真实、客观”。
2021年,上游新闻调查新闻团队刊发稿件超2000条,涉及时政、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和题材。郎清湘则为这些稿子前期把好选题关,中间把好编辑关,后期把好传播关,全年没出过一起导向问题上的差错。2021年8月10日,河南省郑州市委、郑州市政府就调查新闻部采写的10条郑州特大洪水中的救援报道,专门给上游新闻发来《感谢信》,感谢调查新闻部记者逆行出征,不畏艰险的敬业和努力。
·江前兵·
重庆晨报夜编部主编
·李文科·
“初心不改逐光而行”
华龙网融媒体新闻中心副主管
李文科的专业是计算机,但因热爱摄影,转行成为摄影记者,从职场小白到首席记者,再到中心副主管,他的成长秘诀就是扎根一线,不断实践。
2021年华龙网荣获集团优秀新闻作品的两篇作品《百年百篇留声复兴之路》《全国首款党史宣传沉浸式互动视频|党员,请选择!》都有李文科的参与。
作为华龙网万花瞳栏目的主持人,李文科带领团队以每周刊发一期的频率共刊发稿件531期,2021年共发稿48篇,其栏目新闻性、故事性、视觉冲击力都很强,受到读者及行业高度认可。
·白永茂·
“尊崇使命,笃行不怠,践行致远”
华龙网移动端运营中心主管
2021年,作为团队主管的白永茂,深度参与了全市全国两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等多项重磅主题报道工作。
·龚正星·
“走进历史深处抒写‘她’芳华”
新女报首席记者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策划报道,她从人物着手,推出“百年芳华向党开”融媒体专栏,制作百岁女党员、离休干部余瑶玉和马亶清,保密战线“三无英雄”唐泽芳,川江唯一女号子头吴秀兰等人物专访,以文图+视频的方式,展现巾帼风采百年芳华。其中,《与党同龄,百岁女党员余瑶玉是有故事的“宝藏00后”!》《川江唯一女号子头吴秀兰,原创了一首献给党的“生日号子”》等报道荣获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月度优秀新闻奖。
·刘凤羽·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今日重庆网编委
《新闻研究导刊》编辑部主任
90年代初就进入新闻行业的刘凤羽是老新闻人了,但无论供职平台如何变化,不论媒介技术如何更迭,刘凤羽坚持做优质内容不变。
·周圆·
“依托轨道资源,创新特色产品”
都市热报视频设计部主任
视频拍摄制作、H5策划编辑、创意海报制作、设计类项目执行、文创产品开发……周圆负责的视频设计部是轨道传媒·都市热报生产媒体融合产品的“后厨”。身为“厨师长”的他,思维活跃,创意满满,依托轨道交通的独特传播优势,不断创新产品形式。他和小伙伴的任务,就是为用户端出一份份色(表现形式)香(新技术)味(内容亮点)俱全的创意新闻产品大餐。
2021年,周圆担当主力策划完成了轨道视频系列栏目《轨道上的都市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轨道交通奋进号创意主题列车、“红色轨迹”新闻专栏暨轨道交通纪念票卡文创产品等全媒体新闻产品,成为都市热报内容版块转型生产、媒体融合创新的排头兵。
·梁正华·
“可无烟酒,不可无书报”
重庆法治报融媒体编辑中心主任
2021年,梁正华荣获了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从事新闻工作30年荣誉证书。他把证书放进抽屉中,继续工作,这一年也是他第四年放弃了年休假。他说:“几十年来,听着法治的足音,记录、见证社会的进步,我之幸也!”
2021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扫黑除恶、全民反诈,民法典、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相继实施.......一个又一个重大政法素材,通过梁正华的把关在重庆法治报上生动呈献,其报道受到市委政法委、法学界的肯定。
荣获集团优秀新闻工作者后,梁正华笑着摆摆手说:“2021年已经过去,新的号角也已经吹响——向前冲吧!”
·仇峥·
“发挥内参作用,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谋”
重报集团内参部记者
2021年,仇峥完成新闻内参20余篇,涉及“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交通物流、农业生产、食品安全、基层换届、深化改革、乡村振兴,以及特种玻璃、氢能源、量子、5G、新能源车等领域。
对于每个内参题材,仇峥虚心学习,踏实工作,遵循“能采尽采”原则,全年完成新闻访问超300次。他通过扎实深入的采访和调查研究,将复杂问题准确、清晰呈现出来,并提出合理的建议,稿件多次获得市领导批示,发挥好了重报集团内参作用。
·吴晓·
“Takethechallengeandcreatebrilliance”
(不断挑战,创造精彩)
国际传播中心海外社交媒体主编
“能够从事海外传播一线工作,我倍感光荣与自豪。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消除隔阂与误会,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与理解,对我来说是一项崇高的使命。我愿意为这项事业发挥自己所有的才干与激情。”这是吴晓的奋斗目标和方向。
新的一年,重报集团采编人员,将继续深入一线,深耕内容,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为大家奉献出更多生动鲜活新闻作品,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