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逝世的亲人上坟,是对逝世的亲人哀思的一种寄托,是释放心头不舍的一种方法,而在我国的民俗中,一般都是在清明节的时候去祭祀已故之人,当然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习俗,例如浙江、山东、山西等地方,就有大年三十去上坟的习俗,而上坟也有很多的规矩与讲究哦!若是不注意这些讲究,恐会会惹得先人不悦,从而影响运势哦!
一、必带香烛
无论是什么时候去给先人上坟,都不得不带上香烛,香烛是上坟的必备物品,是不可或缺的物品,若是上坟不带香烛,就等于白来一趟,所以在大年三十去上坟的时候,也一定要带上香烛哦!供奉香烛也很有讲究,一般来说,我不仅要在先人的坟前供奉香烛,还需要给看管先人墓地的土地公公、山神供奉香烛,毕竟山神、土地公公看管着墓地,我们也要孝敬孝敬它们,才可以让先人的墓地得到好的守护,才可以保护好先人的亡灵。
二、必带纸钱
我们去上坟其实也是在释放对先人的一种哀思,也是悼念先人的一种方式,而烧纸钱给先人也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哦!因此在大年三十去上坟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忽视了给先人烧纸钱的这个环节。首先纸钱包括有天地银行的冥币、此外还需要烧一些纸房子、纸衣服等,因为先人在阴间都需要用到这些东西,若是她们在阴间不够钱花是会被欺负的,所以千万不要忘记稍一些纸钱冥币给先人哦!另外稍纸钱一定要烧干净了,等纸钱烧尽了才算完成。
三、要带素酒
大年三十上坟的时候,也必须要带上素酒,酒是上坟必备的东西,我们在上坟的时候要用酒来供奉先人,然后再吧酒浇在地上,这样才算完成。
四、上坟不宜点鞭炮
一般来说大年三十去上坟是不宜点鞭炮的,因为鞭炮哔哩啪啦容易吓到先人,且鬼神知识害怕烟火,这样的做法容易吓到先人不敢来,所以上坟不宜点鞭炮哦!
五、上坟的讲究
一般来说大年三十去上坟不能只是去自己的父辈爷辈那里,再往上的祖辈我们都要去到,要给自己的太公,太公的太公等上坟,这些都是不能马虎,不能忽视的!毕竟上坟的规矩有很多,若是我们忽视了这些规矩,只会给自己招来不是,给自己惹来病痛与霉运!
说起大年三十去上坟祭祖,可能有很多人没听说过,不是每年清明节去上坟祭祖的吗?怎么大年三十也要上坟祭祖的呢,各地农村风俗都不一样,有些农村确实在三十去上坟的。就我在这里农村,我们明天要去上坟祭祖的。
每个地方的上坟习俗都不一样,建议还是按照你们农村当地的习俗来做就没错啦。上坟祭祖是我们对祖先们的缅怀,同时也希望得到祖先的保护在新的一年日子过得更加幸福美满。
上坟祭祖也和拜年一样,其实就算把上坟祭祖称之为给先人拜年也不为过。
既然给先人拜年,当然也是越早越好了,所以在吃完初一早上的汤圆后,许多村民就会带着贡品和祭祀用品上祖坟山去祭祀。刺楸老家这里在正月间给先人上坟也称为「烧新年纸」,即烧给先人新的一年在另一个世界所使用的「钱」。除了烧新年纸,还要放一串挂炮,以示悼念。
没什么讲究。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上坟祭祖是为了缅怀自己家族的先人,同时也是家族孝道的传承。因为古人讲究“百善孝为先”,后人要对先人尽孝,而上坟烧纸、扫墓便是后人对先人尽孝的表现。民间谚语:“三月清明雨纷纷,家家户户上祖坟”,上坟是为自己祖先祭拜,如果上祖坟带外人去,是对先人的不尊敬。因为外人不是自己家族的人,没办法体现家族的凝聚力和孝道的传承,不符合传统。而且外人对先人没有敬畏之心,而是把上坟当作一种仪式罢了。
上坟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1、不可拍照
上坟是一件很庄重而严肃的事,这时候不可拍照!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上坟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照可能引来不好的气场,会损害个人的运势;
2、穿大红大紫
虽然去上坟的人不会这样穿,但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内衣上不经意使用了红色,当然本命年是例外,本命年内衣可穿红色,两者并不冲突;
3、忌嬉骂
现如今,很多人上坟都会带小孩,可能刚开始还算肃穆,一结束就开始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了。这时候就要注意了,嬉笑怒骂会滋扰阴灵,是大不敬,可能会招致报复,非议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届时麻烦上身就怪不得谁了。
4、孕妇避免上坟
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上坟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从别的方面来说,清明时节是非常拥挤的,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再者上坟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5、禁外人参加
别人家的祖坟,自己最好不要去上坟,这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紊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上坟祭祖的讲究
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过年上坟的时候买的纸钱,不要一打的印刷品,那种一张面值很大的纸钱,在另一个世界中也不一定是能够用的,可能一摞下在下面连根冰棍儿都买不了。不过在烧大钱的'同时,多少烧点儿这样的也未尝不可,下面有不少讨债鬼,死皮赖脸地跟你要钱,不给就磨你,那就得这种小钱儿答对他们。另外还要买黄草纸,铺开后拿一张一百元的真钱在纸上压,要感觉这一百元是个戳子,由右至左,由上至下,整齐排开,将整张黄草纸铺满,在下面的亲人才能将钱收到兜里。
例如,把坟上与坟周围的柴草砍掉,有时还要给坟添土,接着就是一套祭祀程序;其实每年不管是清明节还是十月一,一春一秋两大祭祀节气,都是农村人比较重视的,这就是传统习俗的魅力吧,不过,我觉得清明节上坟重点在于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宗族之间的认同感,是我们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节日,是我们抒发尊敬祖先、继志述事的节日,这才是我们继承清明节的根本所在。
上坟作为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中国有许多地方上坟都有讲究,通常是在忌日、正月十五、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农历十月一日以及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晚辈要准备祭死者用的日常用品(包括烟酒、馍、香、纸钱、鞭炮、花圈等),到死者坟前进行祭祀,以表后人对上辈人的思念之情。
扩展资料:
大多数农村家族,儿子结婚,也要去上坟,含义是告诉祖宗,儿子成家,人口又多了。另外,人死后第7天黎明,家人到坟前祭奠致哀,称“垒七”。此后每7天一次,一般“五七”而毕,也有垒到“七七”的。人死第100天时亲属儿女备供品祭奠,叫百餮,旧时有的扎上摇钱树,纸箱,纸柜焚化坟前,只是烧些纸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