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运动会作文450字大全(1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多彩的运动会作文45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杠杆省力的原理,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动物头饰、木棒、积木、重物、记录卡、水彩笔、浆糊、抹布、用力标志(大小不等的圆片)。

活动过程

1、导语:小熊要盖新房子,它买了许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动,我们去帮助它吧!说一说,用什么办法来运材料。

(1)我用双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2、试一试,哪种方法用的力气小。

幼儿使用各种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点。

(1)使劲用双手抱重物。

(2)弯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抱最费劲,汗都流出来了,拉有一点费劲,推只有一点点费劲,撬很轻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点点汗,推不费力,撬更不费力。

(3)抱要费力气一些,拉要稍微费力气一些,推费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费力气,轻轻一下就行了。

4、我的实验过程。

让幼儿用省力的办法帮小熊把材料全部运过去。

注意事项

1.使用木棒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给幼儿提供的重物以不超过三名幼儿抬起的重量为宜。

3.提供作支点的积木高度要适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时,支点应随重物一起移动。

活动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第一节杠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杠杆、支架、钩码、测力计。

2.演示材料——钳子、剪子、起钉锤、镊子等杠杆类工具,以及厚纸板、木板、钉子、粗铁丝等材料。

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在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的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

二、学习新课

㈠认识杠杆

⒈讲解: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其中比较简便的就是用一根木棍或铁棍来撬。如图9-1第一图。一根棍子,当在棍下垫一块小石头或其他能支撑棍子的东西,用它撬重物时,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而成为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板书课题)

在杠杆上有一点:被垫着的那块小石头支撑着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板书“支点”),杠杆两端是围绕支点转动的.。驱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⒉提问: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分别在图上指出。

㈡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作用

⒈讨论:

用手搬不动大石头,用杠杆能撬动。这说明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是不是只要应用了杠杆一定能省力?例如垫那块小石头,是不是垫在什么地方都能省力?

⒉实验1——学习实验方法

讲解: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出示杠杆及支架)。实验的方法是:在杠杆一边挂一个重物,在杠杆另一边向下用力,提起重物,测量用多少力。

分组实验:(在教师带领下,分步进行。)

我们用2个钩码当作重物。首先,用测力计测量1个钩码有多重,2个钩码有多重。(学生测量,汇报。)

然后,把2个钩码挂在杠杆左边、从中间数第2格的位置,右手握在杠杆右边、从中间数第4格的位置,用力向下压,把钩码提起。(学生实验。)此时,杠杆像不像那撬动大石块的棍子?在杠杆上,哪里是支点?哪里是动力?哪里是阻力?动力臂是多少?(用格作单位)阻力臂是多少?

那么,我们是用了多少力把重物提起来的呢?可以在动力作用点挂钩码来测量。试一试,在动力作用点(杠杆右边、从中间数第4格的位置)挂几个钩码,能使杠杆平衡。(学生实验,汇报。)

讲解:当杠杆平衡时,右边挂的钩码的重力就是提起重物用的力。如果右边的重力小于左边的重力,是省力:如果右边的重力大于左边的重力,是费力;如果右边的重力等于左边的重力,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提问:以上实验结果是省力还是费力?(省力)

在这个实验中,动力臂与阻力臂关系是怎样的,大于、小于、还是等于?(大于)

指导学生把以上实验条件及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中。

⒊实验2——学生自己探究杠杆的规律

讲解:下面,各组接着实验。利用实验1的方法,分别测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连做三次实验。把每次实验的条件、结果,像实验1那样填写在实验记录中。

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你发现使用杠杆提起重物有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指导学生填写本课关于杠杆作用的空白。

㈢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应用

⒈谈话: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想一想哪些地方应用了杠杆?哪些装置像用棍子撬石头一样?哪些装置像杠杆一样?

⒉讨论:

(出示剪子)剪子是不是杠杆?哪里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要剪一块很厚很硬的纸板,把纸板放在剪刃的哪个位置剪比较省力?(演示)为什么?

(出示钳子)钳子是不是杠杆?哪里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为什么用钳子能截断很粗的铁丝?(演示)

钉在木板上的钉子很结实,怎样把它拔出来?(如果学生说用钳子,可以接着问“除了用钳子还可以用什么工具?”待学生提出起钉锤后,演示用起钉锤起钉子。)为什么利用起钉锤能比较省力地把钉子拔出来?在用起钉锤起钉子时,锤子上哪里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是动力臂长还是阻力臂长?

(出示指甲剪)这是什么?(指甲剪)指甲剪是不是杠杆?在指甲剪上,哪里是支点?它是省力的杠杆还是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要做成这样的杠杆?.指甲剪上有三个杠杆。手把部分是一个省力杠杆,刀口部分是两个费力杠杆。

还有哪些工具应用了杠杆原理?

⒊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杠杆的外形是可以变化的,并不都像一根棍,凡是工作时围绕支点转动的装置,都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杠杆类的工具也并不都是省力的,有的是费力的,为了使工作方便。人们掌握了杠杆的规律,就可以根据需要,制造各种各样的杠杆类的工具。

三、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杠杆。

2.提问:

⑴什么样的装置属于杠杆?

⑵在杠杆上,哪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⑶使用杠杆,在省力费力方面有什么规律?

3.讨论:一个大人与一个小孩能不能玩压板游戏?怎样玩小孩才能把大人压起来?

四、布置作业

⒈观察还有哪些装置应用了杠杆原理?分析它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研究它是省力的杠杆还是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要做成那样的?

⒉P51—2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杠杆尺的探索性实验,从而了解杠杆尺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掌握杠杆尺的探索性实验,从而了解杠杆尺的工作原理的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分析整理数据、合理运用科学方法的指导。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观察记录杠杆尺的状态,学习使用图示法简化问题。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合理解释身边杠杆工具的工作原理;渗透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带的工具:剪刀、开瓶器、木棍、铁榔头等。

2.分组实验器材:杠杆、钩码、铁架台、刻度尺等。

3.演示实验器材:杆秤、石子、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一、引入新课

1、老师这里有一块大石头和一根棍子,请问:你能利用这根棍子,比较省力地抬起这块石头吗?(指名演示撬石头)

2、为什么棍子能撬起这块石头呢?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1.认识杠杆

(1)分组实验1(用直尺撬砖)。

实验时先让学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砖,然后组装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砖。

(2)讲解。(出示杠杆三点示意图)

当这根棍子,按实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时,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板书课题)

在杠杆上有三个着力点。杠杆上被小石头支撑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杠杆两端围绕支点转动。被重物压的那一点叫做重点。手对于杠杆用力的那一点叫做力点。(边讲解边在示意图上出示名称)

(3)分组指出杠杆三点位置。

分组组装好撬砖的杠杆,每人在杠杆上指出三点的位置

2.指导学生认识扛杆的作用

(1)讨论:

通过以上的实验,你知道了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谈话质疑,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

(2)分组实验2(用直尺橇砖)。

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

实验后讨论:使用杠杆一定省力吗?什么情况下省力?

(3)分组实验3(杠杆尺定量实验)。

讲解:为了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师:为了更准确地测定出力的大小和杠杆省力的规律,我们在力点上悬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来测定力的大小。

讲解:距离按格记量,力的`大小按钩码数量记量。按表中规定进行实验。

实验可分成哪三种类型?

实验1: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

实验2: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

实验3: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

实验记录表:

实验次数物重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拉力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请分析对比数据,看有什么发现?

三组实验的结果:

实验1:重物(力)=拉力(不省力、不费力)

实验2:重物(力)<拉力(费力)

实验3:重物(力)>拉力(省力)

③根据以上的分析,谁能找出使用杠杆工作的规律?

3.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应用

(1)分组观察剪子。

思考:剪子是由几个杠杆组成?找出三点的位置。分析剪子工作时力的关系。

(2)分组观察镊子。

思考:镊子是由几个杠杆组成?找出三点的位置。分析镊子工作时力的关系。

(3)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利用杠杆原理设计的?

拓展延伸应用创新观察哪些装置应用了杠杆原理:分析它的三点,研究它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思考:为什么有的工具设计成费力的?

板书设计:

杠杆

力点支点重点

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不省力`不费力

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费力

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省力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我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发现了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激发了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研究的兴趣。

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大胆想象的意识。

本课接着上一课结束时,所提到的问题之一“撬石头”而引入。课前,找了根近2米的粗棍子,现场演示,请上来一位班级体重最重的同学,有100多斤,很费力地抱一抱,然后让他坐在椅子上,找块砖一垫,用撬棍很轻松地抬了起来。再请个全班最瘦小的也来试试,也非常轻松地把他抬了起来。这样,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高涨,又直观形象地再现了生活中的场景,对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很大帮助。

“区分各种常用工具是否杠杆”的活动。充分利用上节课让学生操作使用过的那些器材,进行分析交流。对于榔头拔钉子,学生比较好理解,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一下子就找到了,也确认它是杠杆的应用,但对于老虎钳、剪刀,有的学生认为不是杠杆,是因为他没有结合实际使用来体会理解,可以让学生用老虎钳剪段铁丝,用剪刀剪块木片,在这个过程中找找阻力点、用力点和支点,再来分析是不是杠杆,学生就较易理解了。对于螺丝刀,有的学生说它用来撬物体时就是杠杆了,也应予以肯定,但做为扭螺丝钉时的工具,它就不是杠杆的应用了。

本课的教学难点还在于杠杆尺的研究。在教学中,很多小组的探究活动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开展这个活动时,首先要强调教师的指导到位,要求明确。对于这个实验,有这么几点要求:

1、左边所挂钩码当重物,右边的钩码当作我们用的力的大小。

2、每一次操作,两边的'钩码都只能挂在同一个位置,这点很重要。

3、当杠杆尺达到平衡状态时,再记录实验情况。

4、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如何区分?

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多加观察、思考,发现规律,但在实际活动中,很少有学生能进行认真思考来发现规律,更多的是随意地、一次又一次地尝试,通过增加钩码个数或移动钩码位置来达到平衡。还有的小组,总是在两边挂相等数量的钩码来实现平衡,探究活动没有深入。这些情况都需要老师在活动巡视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指导。并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知识来分析数据以发现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

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

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教师小结。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祥见教参P17~18)

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

五、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一、活动题目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杠杆

二、活动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杠杆省力的原理,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五、活动过程

导语:小熊要盖新房子,它买了许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动,我们去帮助它吧!

说一说,用什么办法来运材料。

试一试,哪种方法用的力气小。

说一说我的.发现。

我的实验过程。

六、注意事项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第3课。在前一节课,学生初步认识了杠杆类工具,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的规律。本节课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杠杆类工具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和分类,认识各类杠杆的作用。

2.通过这一探究,能让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向生活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种杠杆类工具的科学原理。

学情分析

1.生活中的杠杆并不像杠杆尺那样简单直观,不同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位置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工具,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它的三个重要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2.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本课的探究将把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引向生活实际。学生将经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分析,既能找到各类杠杆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也能根据省力情况进行分类。

3.学生认知障碍点:夹子等杠杆工具用起来不省力,为什么还要设计这样的杠杆工具呢?。

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一,趣味引入

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请三个同学完成,并比一比谁先完成。

要求:(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1、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2、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3、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4、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5、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

6、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的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5、教师小结。

四、小杠称的研究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

五、课后思考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学起点基于学生的已有基础

理性思维是科学最本质的特点之一,探究学习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先前的经验为起点”,“教材内容的组织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充分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杠杆的平衡》一课取材于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研究》。杠杆现象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的,但孩子很少对其中进行过理性分析。有些孩子可能在其他书籍或电视上对杠杆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这种理解并不清晰,他们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知识。从科学探究层面上分析,从实验到结论的探究过程,多次实验才能得出结论,这些方面六年级学生已经比较清晰,而实验到初步结论到验证再到结论,这种探究活动方式对学生还是初次经历,理解体验验证工作是科学实验的重要过程成了本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整理,形成一种敏感的捕捉数据、发现规律本领,也是本课教学学生在理性思维、理性精神方面的重要发展,相信这种素养将对学生今后的更多实践活动提供“飞翔的翅膀”。本课教学大胆对原教材进行取舍,体现“用教材教”的思想。

二、构建一个典型的科学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实录:

学生4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桌面一个杠杆尺装置,一盒钩码。

师: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这么一个装置,谁能说说这个装置有什么特点?

生:这个装置像一个十字架,横着的是可以动的。

师:怎么动?

生:绕着中间的一个地方转动。

生:这个装置应该可以用来测两边的物体是否相等。

生:这个装置上面有很多孔,4个大孔,10个小孔。

生:小孔在下面,大孔在上面。

生:我还发现10个小孔都是平均排列的,它们的上方有1、2、3、4、5的数字。

师:像这样的一个装置,我们称它为杠杆尺。杠杆尺中间的点,叫做支点。为了便于我们的研究,我们把杠杆尺其他的10个小孔也标上名字。而另外的4个大孔,因为它们的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我们这节课不做研究。

师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认识左边第2格、右边第2格、右边第5格。

(评:杠杆尺的认识,特别是每个部位名称的界定,为学生研究杠杆尺的平衡提供一定的认识基础,便于描述。)

师:接下来老师在杠杆尺的左边第3格挂上2个钩码,这时候杠杆尺会怎么样?

生:往右边歪。

生:要在右边也挂上2个钩码。(师在右边第一格挂上2个钩码,杠杆尺还往右边歪。)

生:也要挂第3格。

师:为什么要挂第3格?我挂第4格会怎样?

生:挂第4格会往右边斜。

师演示第4格挂2个钩码,再演示第3格挂两个钩码。

师:现在杠杆尺处于一种怎么样的状态?

生:平平的状态。

(生笑)

生:水平的状态。

师:杠杆尺这种水平的状态,我们叫它平衡。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平衡就是指杠杆尺在水平状态的平衡。

(评:杠杆尺的平衡有两种状态,这里指出今天研究的问题是杠杆尺的水平状态的平衡,为学生的研究明确方向。)

师:左边第3格如果不是挂2个钩码,而是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尺平衡,右边应该怎么挂?

生:右边第3格也挂4个。

师:左边第4格挂5个钩码,要使杠杆尺平衡,右边应该怎么挂?

生:右边第4格也挂5个。

师:杠杆尺的平衡简单吧?

生:简单!

师:来点难度好不好?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在杠杆尺的左边一个位置挂上钩码,在右边一个不同的位置,挂上钩码,使杠杆尺平衡。(停顿30秒后)

师:注意左边几个位置?

生:一个。

师:右边呢?

生:也是一个。

师:特别注意,左右的位置必须不一样。有没信心试一试?

生:有!

伴随轻快、稍有紧张的音乐,学生开始了探究活动,有些小组较快完成了,有些小组还急成一团,有些小组开始讨论别人的摆法,有些小组开始借鉴别人的方法并思考着别的不一样的方法,老师巡视着,指导个别的确存在困难的小组。

结束的铃声响起,学生们安静的坐了下来。

师:我们来看一看,哪些小组已经挑战成功?哪些小组是还需要努力的呢?

师生共同检查对所有小组作品的平衡情况。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成功了的小组都是怎样摆放的?

生:我们组左边第4格挂1个,右边第1格挂4个。

生:我们组左边第4格挂1个,右边第2格挂2个。

生:我们组左边第3格挂2个,右边第2格挂3个。

生:我们组左边第2格挂1个,右边第1格挂2个。

生:我们组左边第1格挂5个,右边第5格挂1个。

生:我们组左边第1格挂4个,右边第2格挂2个。

生:我们组也是左边第3格挂2个,右边第2格挂3个。

课件将每组学生的数据填入表格。

师:科学家面对很多的实验数据的时候,他们会做什么?

生:分析数据,找规律。

师:我们也来找找规律,这些数据有什么规律呢?

生:有些地方左右两边的数据是刚好反一下的'。

师:有些地方的数据能不能说明全部?

生:左边钩码的位置加上钩码数,等于右边的钩码的位置加上钩码数。

生:不对,比如说我们组左边第1格挂4个,右边第2格挂2个,左边1加4等于5,右边2加上2等于4,两边就不相等。

生:左边的乘起来等于右边的乘起来。

师:左边的什么乘起来呀?

生:应该是左边的钩码位置乘以左边的钩码数等于右边的钩码位置乘以右边的钩码数,杠杆尺就平衡。

(留白,学生观察全体数据思考。)

师:是这样的吗?

生:是。

生掌声。

(评:让学生经历着在一组数据中找出规律的过程,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过程。)

师:左边的钩码位置乘以左边的钩码数等于右边的钩码位置乘以右边的钩码数,杠杆尺就平衡,这个规律到底是不是普遍的规律?还是就这么几个实验数据的规律呢?我们还必须进行实验验证。什么是实验验证呢?所谓实验验证是指先根据这个规律在脑子里面想好数据,然后再在杠杆尺上做实验,如果所有符合这个规律的数据都能使杠杆尺平衡,那么这个规律就是普遍的规律,就是真理。

师:比如说左边第2格挂了3个钩码,根据这个规律,右边可以怎么挂呀?

生:右边第一格挂6个。

生:还可以右边第3格挂2个,右边也第2个格挂3个。

师:好,有这么多挂法,我们就一个一个的验证。

实验验证。

生:如果右边有第6格,我觉得第6格挂一个也应该可以。

师:说的很好,把掌声送给他。

师:还有谁愿意来再来验证一下?

生:我们刚才右边第3格挂4个,左边怎么挂都挂不起来,现在左边第2格挂6个试下。

验证实验。

生:右边第2格挂5个,左边第5格挂2个试下。

师:真金不怕火烧,真理不怕验证,现在我们可以说这个规律是……

生(齐):正确的。

师:如果左边第1个挂1000个钩码,右边……

生:第1000格的位置挂一个。

师:给你一个杠杆,你能翘动地球吗?

生:能!

(评:科学需要实证,引导学生作实证研究,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科学方法的训练,更是对儿童在做科学的过程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科学实证思想的渗透和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着真金不怕火烧,真理不怕验证。)

师:刚才第一关挑战大部分小组成功,个别小组还未成功,成功的小组为自己喝喝彩,尚未成功的小组为自己加加油,都用掌声表示。(生鼓掌)

师:挑战第2关。(大屏幕显示:在杠杆的左边找一个位置挂上钩码,在右边同时找两个位置挂上钩码,使杠杆尺平衡。留白半分钟)

师:左边几个位置?

生:2个位置。

师(结合幻灯演示):这个实验我们要按照刚才的实验步骤做,先做实验找数据。那么,要找出规律,一组实验能不能说明问题?

生:不行。

师:做100组呢?

师:那要做几组实验?

生有的说2组,有的说3组,有的说4组、5组。

师:(出示表格)这里有4组数据可以填,建议同组的每个同学寻找一组实验数据,碰到有困难的,组内每个成员都要动动脑筋,要互相帮忙。如果想多做几组实验的,可以把实验数据填下面。分析数据得出规律后一定要进行验证,然后才能下结论。

教学现场:生开始实验,伴着舒雅的音乐。生A:我想到了,我先来试试,大家看行不?生B:左边的乘起来,右边的加起来好像相等哦……生C想了好久,突然拍了下脑袋:有了,这肯定行。两分钟后的时候,老师对还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陆续提供帮助。学生边想边挂,思维发展很快。有的说“搞定,继续”。8分钟的时候,有些小组已经完成实验了,教师要求他们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小组。

(评:现场活动持续13分钟,这里有许多很经典的镜头,这是一个孩子身心充分解放的过程,一个每个孩子都充分参与活动的过程,一个师生共同探索、相互合作的过程,一个孩子思维异常活跃后的顿悟的过程,一个学生经历多次的验证后的科学实证思想的洗礼的过程。学生体验“真金不怕火炼,真理不怕验证”,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生纷纷举手,第一组上去汇报。

组1:我们的结论是左边的格数乘以钩码数等于右边的格数相加,这是我们小组进行了5次实验、2次验证得出的结论。请大家看我们的研究报告,有问题的可以向我们提问。

生:能不能给我们演示其中的一组数据?

组1:好吧。我们左边第2格挂2个,2乘以2等于4。右边第1格挂1个,第3格挂1个,1加上3等于4,左右相等,杠杆尺平衡。

生:你们是怎样发现这个规律的?实验的过程有没什么困难?

组1:我们先是根据刚才的规律去做实验的,不过我们发现这两个实验还是有区别的。后来我们终于找出了一组数据,然后我们就顺水推舟,完成了实验。这个规律经过我们的验证是对的。

组2:我们的研究结果和你们不大一样,可不可以让我们组发表我们的研究发现?

组1:可以。

组2:我们的研究发现是左边的格数乘以左边的钩码数,等于右边的格数1乘以钩码数1,加上右边的格数2乘以钩码数2。

生:希望你能说的更明白点。

组2:比如说我们的这组实验,左边的格数3乘以左边的钩码数4等于12,右边的格数2乘以钩码数2等于4,格数4乘以钩码数2等于8,4加8也等于12,杠杆尺平衡。

生:你们的研究有没有一些比较正确的验证结果。

组2:有,而且不是比较正确,而是正确。请看!

生:你们组的研究结果和我们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刚才的小组和我们不一样呀?看看他们的研究报告好象也是对的呀,你们能不能解释这个问题?

组2:这个问题让我们请我们组的XXX同学给大家解释好吗?

生鼓掌。

XXX:因为第1组同学刚才右边挂的钩码数都是1,一个数乘以1还是等于它自己,所以他们把右边的钩码数忽略了,其实只要他们做一个右边的钩码数不是1的实验,那么他们就会发现这个规律是不全面的。

师:做科学实验特别是数据实验的时候,数据一定要全面,否则,你的研究就会存在局限。

组2:我们还想到如果右边挂的位置如果更多的话也是一样的,只要把右边每个钩码数和格数的积相加等于左边的格数乘以钩码数,杠杆尺就平衡。

师:有道理吗?

生:有。

生:我补充下,刚才我们实验过了,其实不是右边,左边也一样,只要左右两边每个钩码数和格数的积相加的和相等,杠杆尺就平衡。

生热烈的掌声。

(评: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都有属于自己思维层次的探究问题,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思维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做到相互倾听、相互质疑、相互交流、思想相互碰撞,在交流中合作,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这是科学课的追求,这是新课程的追求,这是所有课堂教学的追求。)

师:精彩,很精彩,让我们再次为我们的成功鼓鼓掌!

生鼓掌,下课。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是在第二课《杠杆的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探究活动,是学生对杠杆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规律认识的升华,通过本课的探究性活动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向生活迁移,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种杠杆类工具的科学原理,从而完成杠杆工具的学习。这部分内容连同后面将要学习的轮轴、滑轮和斜面共同构成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部分简单机械的内容。

本节课教授学生是六年级学生,学生接受知识强,杠杆基础知识在上节课得到了学习。所以本堂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趣的实验活动是科学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本堂课教师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在本节课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使用工具不就是为了省力吗?为什么有些杠杆类工具还要设计成费力的?对于这个问题不急于回答,告诉学生这个问题在认识了更多的费力工具后你就会明白?让学生自己从实践中找答案,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1、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难点】

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

2.力臂的确定.

【教学重点】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创新。

同学们,我是阿基米德,已经两千多岁。在两千多年前,我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两千多年来,我没有将地球撬动,这是事实,这并不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可是,许多爱嚼舌头的人硬说我是在吹大话,在说谎。我这个两千多岁的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委屈。今天,我请大家帮我伸冤,你们愿意吗?不管结果如何,我──阿基米德先在这谢谢大家了!

大家有信心吗?

要想帮我伸冤,实际很容易,只需弄清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

二、新授

(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认识杠杆

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

(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出示图片:猿人移动石块

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木棍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

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杆吗?

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是不是杠杆?

置疑: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

(板书)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介绍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结论:动力臂越长、阻力臂越短,越省力;动力臂越短、阻力臂越长,越费力。

所以人们为了用较小的力撬大石块时,就要把支点放到离石块较近的地方,增大动力臂、减小动力。

(1)提出问题大家能否猜想一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的关系呢?

(板书)3.杠杆的平衡条件

(2)猜想与假设让学生充分猜想,同时用橡皮、小刀、直尺、硬币等物示意给学生看,什么叫杠杆的平衡。

学生可能给许多种猜想如:

①F1+L1=F2+L2②F1/L1=F2/L2③F1-L1=F2-L2④F1×L1=F2×L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以上猜想,甄别那是明显错误的猜想,如①F1+L1=F2+L2③F1-L1=F2-L2,力和力臂单位不一样是不能加减的。

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探究②F1/L1=F2/L2④F1×L1=F2×L2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装置中力的大小、力臂的大小最好能随时知道。实验探究前,应让学生充分讨论他们的探究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

杠杆、铁架台、钩码

实验步骤:

①如图,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因为这样力臂的数值在杠杆上就能直接读出或量出.)

※调节杠杆平衡的方法:左沉右旋右沉左旋

②在杠杆两边挂适当钩码,并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计算两力的大小,并读出两力臂的值,将力和力臂的数值填入表中;(重复3次)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突破】首先认识杠杆,能抽象出杠杆的定义,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创造一种探究气氛,通过用杆秤称物体,提出猜想,激发兴趣。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同学们想一想你使用过哪些机械?或你看到别人使用过哪些机械?

同学们想起很多人们常用的机械,这说明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在同学们说出的机械中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较简单。例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起子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播种机、缝纫机等是复杂机械。复杂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这一章我们学习几种简单机械。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上放着钳子、锤子、瓶盖起子分别试着用一用,看会有什么发现?

(各小组同学分别进行操作,有的用钳子剪断铁丝,有的用锤子起木板上的钉子,有的用瓶盖起子起瓶盖,有三个小组用钳子分别把铁丝弯成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约2分钟后平静下来。)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准备】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教师小结。

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祥见教参P17~18)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

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

2、理解杠杆的概念;能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能力目标: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爱科学、爱动手,事实求实的学习态度。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课前准备:学生自制蜡烛跷跷板:长蜡烛1支,大号缝衣针1根,杯子2个,薄铁皮(或塑料板)1块,小碟2个。

教具准备: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弹簧测力计。

教学难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教学重点: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出示幻灯片1、2

二、出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出示幻灯片3、4。

三、展示收集的杠杆,出示幻灯片5、6,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四、分组讨论:什么叫杠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7,杠杆的定义,学生齐读。

五、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展示撬石头的幻灯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什么叫支点?什么叫动力?什么叫阻力?。

出示幻灯片8,教师归纳总结。讲解什么是动力臂?什么是阻力臂?

出示幻灯片9—12说明做图过程。

六、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你想探究的问题是XX。

作出假设:你作出的假设是XXX。

提示:

杠杆要平衡:

1、只与力的大小有关;

2、只与力臂的大小有关;

3、只与力的方向有关;

4、只与力和力臂的乘积有关。

制定计划:

根据小组确定的探究课题,制定探究计划。

讨论和完善计划:

实施计划:你可以参考下面的实验装置(出示幻灯片15)和实验步骤(出示幻灯片17、18),让学生分小组实验。

得出结论:

你得出的数据是XX,填入设计的`表格中,结论是XX。

展示学生的分析结果,并给以评价:

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出示幻灯片17。

板书:杠杆的平衡条件:

六、趣味小实验:自制蜡烛跷跷板

目的:证实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设计:

1、把蜡烛底端的蜡刮掉一些,让它象顶端一样露出烛芯。

2、把缝衣针从蜡烛中部穿过,露出的针头、针尾架在两只杯子的边缘上。

3、用薄铁皮(或塑料板)剪成两个小人,用腿间的尖头插立在蜡烛上,两个小人的位置到缝衣针的距离相等。

4、点燃蜡烛两头,就做成了一个蜡烛跷跷板。

做出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出示幻灯片18。

七、比拼台:出示幻灯片18(通过超链接和19—25相连),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答题,竞赛。学生竞争选取题目,抢答题。目的:活跃课堂气氛,巩固课堂教学,并颁奖鼓励。

八、小结本节内容:出示幻灯片26。

1、杠杆的定义。

2、杠杆的五要素。

3、杠杆的平衡条件。

九、作业:。出示幻灯片27。

课堂作业:课本193页题目2、3

板书设计:第一节杠杆

一、杠杆

1、定义:一跟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O

(2)动力F1

(3)阻力F2

(4)动力臂

(5)阻力臂

二、探究实验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及杠杆的要素,能画出杠杆的示意图。

(2)从生活用具中识别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杠杆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通过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3)经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杠杆的使用。

(2)乐于分析生活中各种杠杆,形成使用杠杆便于工作的意识

(3)通过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重点:

(1)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

(2)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

(1)画杠杆的示意图。

(2)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

实验探究分组讨论观察法

四、渗透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给国家和消费者造成损失的属违法行为。

五、教学用具

杠杆、钩码、铁架台等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故事:夏华有一天去买西瓜,秤的.时候有10斤,在回家的路上总感觉不对劲——没有那么重,在其他的摊位上一秤,结果只有8斤。夏华想:“算了,自认倒霉吧!

提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渗透法制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给国家和消费者造成损失的属违法行为。

引入课题:生活中常用的杆秤、羊角锤、火钳钢丝钳等都属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杠杆。

图片展示:杆秤羊角锤火钳钢丝钳等

讲授新课:

1、杠杆

(1)定义

图片展示:羊角锤拔钉子,剪刀,撬杠撬石头等。

学生观察图片后讨论回答问题:使用的这些器物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不足并归纳:

①都有一定的硬度——硬棒。

②有转轴——固定点。

③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点转动——能绕固定点转动。

归纳: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请学生例举生活中杠杆的实例——图片展示

扳手镊子钓鱼竿跷跷板等。

提问:杠杆有哪些要素呢?

(2)杠杆的几个概念——图片展示

①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②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③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④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⑤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例题1:在下图中画出动力臂,阻力臂。

强调:力臂是支点到垂足的距离,不是支点到作用点的距离;力臂。力的作用线用虚线表示,力臂长度用大括号标记,垂直的应有垂足。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达到平衡了。那么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具备什么条件杠杆才会平衡呢?

2、杠杆的平衡条件——图片展示

设计实验:仪器、猜想、步骤、数据表格、等

注意事项:

(1)实验前和读数时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

(2)实验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进行实验:

(1)调节杠杆两端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目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并记录:F1、L1、F2、L2。

(3)改变钩码数量或位置重复(1)(2)步骤并记录。

数据表格:

次数F/NL/mF/NL/mF1·L1/N·mF2·L2/N·m

1

2

3

数据处理: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总结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或F1/F2=L2/L1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只有知道其中任意的三个物理量,就可以计算出第四个物理量。

例题2:如右图(5)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转动;OA长0.3m,OB长0.2m,A点处挂一质量为2kg的物体m,则在B点处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多大时杠杆平衡?

解:设OB为L1,OA为L2,物体所受重力为:G=mg=2kg×10N/kg=20N

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L1=G·L2可得:

F=G·L2//L1

带入数据得:F=20N×0.3m/0.2m=30N

例题3:如下图(6)所示的杠杆中最省力的是。

解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F1·L1=G·L

F2·L2=G·LF3·L3=G·L

如图(7)所示有L2>L1>L3,所以有F3>F1>F2,即F2最小

最省力。

3、生和中的杠杆——图片展示

(1)省力杠杆:L1>L2,由于F1·L1=F2·L2则F1

(2)费力杠杆:L1F2,费力省距离。

(3)等臂杠杆:L1=L2,由于F1·L1=F2·L2则F1=F2,不省力不费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思考:什么时候选省力杠杆?什么时候选费力杠杆?

阻力小时选费力杠杆,费力杠杆省距离;阻力大时选省力杠杆,省力杠杆省力。

巩固复习:复习本节知识,完成p80动手动脑学物理。

七、板书设计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省力杠杆

生活中的杠杆等臂杠杆

费力杠杆

八、课后反思

2.通过探究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是什么

教师进一步提问:在杠杆的使用中,杠杆的平衡状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状态,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会平衡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探究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师讲解: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就是杠杆平衡。

提出问题: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会平衡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在桌面上放置橡皮,在橡皮上立好铁片,将直尺放在铁片上使直尺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在直尺的两端放上质量不同的物品,使直尺再次平衡。(杠杆平衡不仅与物品轻重有关,还与位置有关。)

猜想二:根据生活经验猜想杠杆平衡时力与力臂的关系。(推门时,越靠近门轴的一边越费力,而靠近门把手的那端推门就很省力。猜想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动力臂越小,动力越大。)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教师展示实验器材:杠杆,钩码。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记录表格,即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各自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设右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动力,左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阻力;测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并记录数据。改变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

(三)巩固提高

多媒体展示不同杠杆,并给出动力、动力臂、阻力以及阻力臂等数值,请学生进行判断杠杆是否平衡。

THE END
1.酒瓶酒杯图片大全酒瓶酒杯高清图片下载小酒馆葡萄酒浪漫酒吧瓶背景图片 圆形的透明玻璃空瓶子漂流瓶带橡木塞 葡萄酒红酒洋酒酒杯玻璃杯高脚杯 在深色混凝土表面上的葡萄酒瓶和酒杯的顶部视图 葡萄酒庄园放在红酒木桶上的葡萄酒和酒杯 红酒酒杯圣诞节圣诞树节日气氛 木制桌子上的葡萄酒葡萄酒杯, 葡萄酒瓶和葡萄在木质背景。品酒. https://www.51miz.com/so-tupian/3801530.html
2.www.jxmzxx.com/appnews11月7日上午,记者在杭州庆春路联华超市看到,这里的水果种类颇多,都被整齐摆放在几个大货架上,但记者转了一圈才发现草莓的身影,它们夹在一众水果中间,零星几盒,价格也确实“辣眼”。 个头较大的一盒售价70-80元不等,记者数了一下,每盒有11个,平均下来单个草莓的价格就要7块多;另外一种个头小的一盒也要80元http://www.jxmzxx.com/appnews_20241108/34390048
3.酒水摆放图片酒水摆放素材图片大全摄图网图片库智能匹配酒水摆放图片素材专题,该酒水摆放图片大全提供:酒水摆放高清图片、酒水摆放摄影图、酒水摆放素材等。助您酒水摆放图片素材设计丰富灵感、充实酒水摆放素材。我们欢迎您下载正版图片素材,授权图片有版权、商用无压力!https://699pic.com/image/1087142.html
4.整齐摆放着的酒瓶摄影高清图片整齐摆放着的酒瓶摄影高清图片 酒瓶图片,仓库,名酒,图片素材,外国名酒,外国酒坊,橡木,橡木塞,洋酒 艺术设计共享与免费下载网站-素材公社(www.tooopen.com)https://www.tooopen.com/view/540012.html
5.酒瓶图片酒瓶素材酒瓶图片下载视觉中国为您找到61437个原创酒瓶素材图片,包括酒瓶图片,酒瓶插画,酒瓶模板,酒瓶元素,酒瓶图标等源文件下载服务,包含PSD、PNG、JPG、AI、CDR等格式素材,更多关于酒瓶素材、图片、海报、背景、插画、配图、矢量、UI、PS、免抠,模板、艺术字、PPT、视频等版权素材就来https://www.vcg.com/creative-image/jiuping/?page=7
6.www.shuofangjituan.com/apfnews91442536.shtml繁华娱乐 雀7IIII2扣长久 HEYZO加勒比国产色欲图片 请对我撒娇短剧免费观看19集 国产变态男用酒瓶桶阴道黄片报福女老板黄片 日本胖妇BB?y 干屌妞人与兽 少妇人妻一级A毛片无码肃太后 秋霞黄色www 欧美日韩骚妇 欧美黄色动作视频网站 安信2平台 雀7IIII2扣安稳 欧美日韩性受视频手机直接看 http://www.shuofangjituan.com/apfnews91442536.shtml
7.好看的破瓶子图片大全高清卡通手绘空酒瓶子素材 590 卡通手绘酒瓶子素材 511 玻璃杯啤酒 410 卡通啤酒瓶 522 啤酒 271 三角形摆放 210 啤酒标贴矢量素材, 242 啤酒标贴矢量素材, 202 彩色啤酒瓶 150 啤酒瓶元素 80 啤酒标贴矢量素材, 71 啤酒瓶与啤酒杯 120 啤酒 40 beer bar https://www.tukuppt.com/speciall/pijiupingzi9717.html
8.酒柜设计图片装修效果图大全餐厅的酒柜跟储物柜进行结合设计,节省空间 餐边柜的设计可能是所有的设计中最复杂的了,和酒柜都设计在一起,可以收藏红酒又能当置物架, 漂亮的玻璃酒瓶是酒柜最好的装饰品 餐厅空间既是酒柜与鞋柜的设计融入成一个整体。增加空间收纳与日常生活的便利。空间更好的融为一体。酒柜的https://www.zhuangyi.com/xiaoguotu/1290/
9.红酒架造红酒架造形自制红酒架制作方法在组装过程中,细节非常重要。比如酒架的角度、尺寸,都会影响酒瓶的稳定性。每个酒瓶的底部和瓶口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你需要确保每个支架的间距和高度都符合实际需求。不要低估这些小细节,做红酒架不仅实用,而且美观;做得不合适,可能会导致酒瓶摆放不稳,甚至发生倾倒。 http://www.kuaibaobei.com/hj/27115.html
10.客厅酒柜造型图,家装酒柜怎么打好看就在打了的这面墙上做个酒柜一般的是会有:1、原木酒柜 原木酒柜一般是采用实木制作,像红木酒柜,就是实木酒柜中比较高档的一种酒柜,2、玻璃隔断式酒柜 玻璃隔断的酒柜造型比较简单,只需在墙壁上打造出几个玻璃板用以摆放酒瓶,酒杯即可。3、壁炉式酒柜 现在家庭大多采用开放式,客厅,餐厅,门厅相连,为了避免太过一览无余,让客厅和餐厅之间摆放一http://www.chdwd.com/djcp/wxzs/44048.html
11.假酒大全因为茅台酒厂考虑到酱香白酒随着储藏时间推移会自然产生沉淀物的特性,茅台酒酒瓶采用乳白色瓷玻瓶,具备瓶身不透明的特点,从外观无法看清酒体的颜色。 造假酒商在瓶身的标签处用特殊电钻针头开出一个小孔,接着用注射器将真茅台酒抽出,注入低价酱香酒或按1:20的比例与茅台王子酒勾兑后的酒,再用石膏或陶瓷修补膏将小https://www.meipian.cn/2czgu9ku
12.酒杯酒瓶图片酒杯酒瓶设计素材红动中国素材网提供139个酒杯酒瓶图片、酒杯酒瓶素材、酒杯酒瓶背景、酒杯酒瓶模板、酒杯酒瓶海报等PS素材下载,包含PSD、AI、PNG、JPG、CDR等格式源文件素材,更多精品酒杯酒瓶设计素材下载,就来红动中国,最后更新于2024-03-06 10:49:41。https://so.redocn.com/jiu/bec6b1adbec6c6bf.htm
13.美术教案(大全10篇)1.将故事制成图片,让幼儿进行排图讲述。 2.设置小小舞台,放置道具,让幼儿尝试表演故事《卖火柴的小(如:海底世界、动物园、太空宇宙等),把准备好的材料拿出,一起创造一幅美丽的图画(提醒摆放时要注意2、会将自己撕下来的纸张放进空篓子里,保持桌面的干净整洁。 活动过程: 一、欣赏作品,初步探索半圆形https://www.unjs.com/jiaoan/meishu/20231028083810_7678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