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腰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针刺特点:其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正为宜。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针感:以局限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功能:活血化愈,调节神经,止痛消炎。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椎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原因的各种腰痛。
4.胃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口角下一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3厘米(1.5寸)。局解;在口轮匝肌和肌之间,布有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几下唇动静脉分支。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三叉神经第三支产生的针感为宜。手法:滞针手法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功能:健脾养胃,调节胃肠,平衡心理,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消炎止痛,健胃消食,促进溃疡愈合。主治: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性胃痉挛,膈肌痉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晕车,晕船,晕机,小儿消化不良,原发性痛经,糖尿病。还可作为保健穴。按语:具有选穴少,针刺面积大,见效快,操作简便,易于普及等特点。临床不但用于治疗上腹部病变,还可作为慢性疾病的辅助穴位,可代替痛经穴,治疗妇科痛经。
歌诀:胃痛穴位下颌旁,男左女右取之良,消炎止痛三叉经,胃炎痉挛与溃疡,晕车晕船与痛经,消化不良服为尚。(45度角进针,向对侧胃痛穴平刺1—2寸)
病人的过敏体质,才能从根本上治愈病人的疾病。否则只是暂时的临床症状缓解,以后还会发作。对进针方向,深度,针感是针刺效应的关键。临床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副鼻窦炎应配合头痛穴,痤疮穴,痔疮穴进行全身调节方能达到理想效果。歌诀:鼻炎穴位颧下缘,交叉下颌面神经,进针方向透鼻翼,三叉鼻炎与面瘫,面肌痉挛后遗症,感冒过敏下颌炎。(3寸毫针向鼻翼方向平刺1-2寸,交叉取穴)
歌诀:明目穴位耳后坑,交叉取穴面神经,对侧眼角刺一寸,一切眼疾用之灵。(2寸毫针向对侧内眼角方向刺0.5—1寸)
10.臀痛穴定位:此穴位于肩关节腋外线的中点,即肩峰至腋皱壁连线的1/2处。局解:布有旋肩胛动静脉,臂外侧皮神经和第一,二肋间神经,深层为桡神经。取穴原则:以针刺桡神经或上臂外侧皮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三寸毫针针尖向腋窝中心方向呈45度角斜刺4-5CM。手法:1上下提插手法2,针感达不到要求可采用滞针手法。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或向肘关节,腕关节放射。功能:活血化淤,理气散结,消炎止痛,调节神经。主治:臀部软组织损伤,腰椎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脱出,急性腰扭伤,腰积劳损。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对侧颈肩综合征,偏瘫。按语:臀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臀部软组织损伤,臀部病变为主。此穴还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经验穴位。临床还需配合膝痛穴,踝痛穴效果更加。
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同侧网球肘。歌诀:臀痛穴位桡神经,坐骨神经交叉灵,梨肌损伤网球肘,臀肌损伤综合征。
11肺病穴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侧,碗关节至肘关节上1/3处,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局解:布有指浅屈肌深部有指伸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及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双侧同时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待出现相应的针感为宜。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功能:理气润肺,止咳,退热,消炎,止血,抗过敏。主治: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咳血,鼻纽,痔疮便血,还可用于末梢神经炎,指痉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按语:此穴是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为主住,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经大量的临床验证,对出血症状较轻的病人临床有一定效果,故止血穴。对大量咳血,吐血纽血病人还须积极采取现代医学急救措施。歌诀:肺病穴称止血穴,正中神经取之妥,气管感染过敏喘,纽血,吐血痔便血。
13胸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前臂背侧,尺挠骨之间,腕关节与肘关节连线的下1/3处。局解:挠侧为指伸肌,尺侧为小指肌,深层布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静脉,及前臂背侧皮神经和骨间背侧神经骨后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前臂背侧皮神经或骨间背侧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对重病人可滞针。功能:扩张冠状动脉,消炎止痛,调节神经,调节内脏,调节心神,血糖,血脂,血压,调节内分泌。主治:胸部软组织损伤,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间软组织炎,胸膜炎,心绞痛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率不齐。临床还可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肾病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带状疱疹,急性胃炎,急性疱疹后遗症(即疱疹性神经痛),慢性胃炎,膈肌痉挛。按语:胸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胸部疾患为主,特别于胸部急症,痛证,效果更佳。也可作为临床急救穴之一。歌诀:胸痛穴位前臂下,骨间神经需交叉,心率不齐心绞痛,带状疱疹肋间拿。
15踝痛穴定位: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正中,即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布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及前臂内侧皮神经双重分布,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干。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失眠男左女右,顽固性失眠左右交替取穴或双侧同时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产生的针感为宜。手法:上下提插。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针感出现的中指或食指麻木感为主。功能:镇静安神,消炎止痛,调节内脏,调节心律。
主治:踝关节软组织损伤,踝关节扭伤,跟骨骨刺,足跟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心率不齐,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顽固性失眠,治疗腕管综合征。按语:主要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踝关节病变,具有取穴少,方法简便,疗效迅速。也称失眠穴心率不齐穴。(1寸毫针,0.3-0.5寸直刺)
17颈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手背部,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及指掌关节前凹陷中。局解:在第四掌骨间背侧集中,布有第四掌背动脉,皮下有手臂静脉网,和尺神经手背支(指背神经),和指掌侧固有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特点:以阵刺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手法:上下提插法。针感:以局部出现酸麻胀感为宜。功能: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神经。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颈肩综合征,颈肩肌腱炎,颈性头痛,颈性眩晕,临床还可以治疗肋间神经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足底痛。按语:是以穴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以治疗颈椎病为主,其以中老年为多发病,病因主要为生理性衰老。因此为巩固疗效,减少环境诱发因素,避免局部受凉,颈部不要锻炼,不要人为加大运动,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该项研究获科技进步一等奖。歌诀:颈痛腋门透中渚,指背神经交叉取。颈部病变与落枕,肋间坐骨痛可取。
19感冒穴定位:半握拳,此穴位与中指与无名指指掌关节之间凹陷处。局解:布有骨间肌及手臂静脉网,掌背动脉及尺桡神经手背支。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取穴或同时取穴或交替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尺桡神经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手法:上下提插,待针体进入到要求的深度后,将针体退到进针处,向左向右各提插一次,即可出。针可采用滞针手法。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强化性正安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功能:退热,消炎,抑菌,抗过敏,解热散寒,清咽止痛。主治:感冒,流行性感冒,鼻炎过敏性鼻炎,头痛,上呼吸道感染,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按语: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主要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对轻病人可采用左右交替取穴,对过敏性鼻炎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经常感冒,还必须以结合治疗原发病综合为主,其针刺深度,针感是疗效的关键,一般要求进针四厘米左右,早期病人可一次治愈。歌诀:感冒穴指三四间,尺桡神经手背选。男左女右来取穴,鼻炎感冒上感。(刺法同颈痛穴)
20痛经穴定位:在胸骨柄正中线,1/2除,相当于四肋间隙。局解::在胸骨体中段,不由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及第四类间神经前皮的内侧支。取穴原则:定位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第四类间静脉的前皮脂的内侧支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法,代针体进入一定要求深度后即可出针,不提插不捻转。针感:以局部酸麻胀为主,并向腹部和下腹部放射。功能:止痛退热,抑菌消炎,温中散寒,活血化淤。
主治:原发通经,继发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症。临床还可用于盆腔炎,阴道炎,附件炎,非特异性结肠炎泌尿系感染。按语:痛经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学位。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妇科病。特别对经前期综合,原发性痛经疗效更理想,但在临床终中此穴应用较少。。主要取穴不方便,第二可以胃痛穴代替。歌诀:痛经穴位与膻中,定位取穴四肋经。向下凭此三厘米,经前紧张痛经灵。(三寸毫针向下平刺二寸)
22神衰穴定位:位于脐窝正中。局解:分布部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和腹壁下动静脉,深部为小肠。取穴原则:定位取穴。指针特点:以治腹点压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腹腔小肠管后产生的指感为宜。指针方法:1.采用双手并拢,掌心相对,利用中指食指无名指瞬间点压神衰穴。2.用掌心贴于此穴,另一掌心压与手背上,随腹式呼吸有节律的按压49次。针感:以局部酸胀痛感并向整个腹部及会阴部放射。功能:健胃消食益气健脾,调节神经,促进机体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主治则: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糖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晕车晕船晕机。按语:此穴为中劳年人的保健学之一,每周调节一~二次,可以起到预防疾病发生,延缓衰老,保健长寿的作用。对慢性疾病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穴位。歌诀:保健神衰于脐窝,指针十肋点此穴。过敏糖尿慢性病,增加免疫与调节。
23痤疮穴定位:位于第七颈颈椎棘突下。局解:棘间韧带和颈横动脉分支,棘突间皮下静脉丛及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以胸神经后支内侧支。原则:定位特点:以针刺局部肌肉血管末梢神经为主。方法:点刺放血疗法。局部常规消毒,采用三棱针快速点刺,挤出3至5滴血后消毒棉球压迫即可。手法:1.中心点刺法,即在相对的中心点进行快速针刺或用拇指食指将部肌肉捏起,再点刺放血。2.一线三点点刺法,即在中心点两侧1厘米处各点刺一针。针感:局部针感功能:调和阴阳,解毒消热,消炎抑菌,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机体代谢机能。主治:痤疮,脂溢性皮炎,面部疥肿,面部色素沉着,毛囊炎,湿疹,寻麻疹,急性结膜炎,口腔炎,副鼻窦炎,扁桃体炎,急性淋巴结炎,上呼吸道感染。按语:是以局部功能命名的特定穴位。治疗面部疾病为主。除点刺放血疗法外,亦可采用针罐结合治疗,留罐3至5分钟,以拔出数滴血为宜,亦可作为实证热证的辅助中医治疗。歌诀:痤疮七八椎体间,定位面疗效为先。面部疥肿色沉着,五官炎症脂皮炎。
24疲劳穴定位:位于肩膀正中,相当于大椎至肩峰连线的中点。局解:布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和锁骨上神经,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及颈横动静脉分支。治疗原则:双侧同时取穴。特点:指针疗法,以指腹按压局部分布的锁骨上神经,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指针方法:用拇指指腹根据不同病情,年龄,性别,体质而选择轻重中手法。指感:局部酸胀沉。功能:调节神经,调节内脏,旅游综合征,老年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症,腰背部综合征,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慢性疾病。按语:保健穴之一,与醒脑穴,神衰穴并用,取穴亦可用右手放在左肩上,平排三指,取中指下第一节中即为此穴。歌诀:保健疲劳于肩中。指针锁骨上神经。调节神经于免疫,各种疲劳综合征。
25乳腺穴
定位:位于肩胛骨中心处,肩胛内上缘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1/3。局解:在冈下窝中央,岗下肌中,有旋肩胛动脉静脉肌支及肩胛上神经。取穴原则:对应取穴。特点:以针刺肩胛上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主治: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产后缺乳,乳房胀痛,临床还可用与治疗胸部软组织损伤,按语:对急性乳腺炎效果最好,化脓期还需配合其它疗法。此穴临床还称通乳穴。
歌诀:乳腺穴位肩中央,对应取穴肩胛经。胸部疼痛颈皮炎,乳痛乳炎腺增生。(3寸毫针针尖向下平刺1--2寸,同侧取穴)
26肩背穴定位:位于尾骨旁开4--5厘米处。解剖:布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股二头肌,和臀下动静脉及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坐骨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特点: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麻胀为宜。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带出现相应的针感后即可出针。功能:消炎止痛,调节神经,祛风湿,疏通经络,醒脑开窍,镇静安神。主治:颈肩综合征。颈间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昏厥,偏瘫,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按语:因取穴不方便,临床上以肩痛穴代替。歌诀:肩背尾骨外二寸,坐骨神干交叉值。颈肩筋膜综合征,偏瘫癫痫癔症分。
27耳聋穴定位:位于股外侧,髋关节于膝关节连线的中点。局部解剖: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和骨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取穴原则:交叉取穴特点:以针刺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手法:1.一线三点针刺法,即中间一针达到针刺要求一定深度,将针尖退到进针部位,在向上下的顺序提插三次。2.对外耳道的化脓性炎症可配合滞针疗法。功能:调节内耳平衡,聪耳开窍,强腰膝,理气血。主治:神经性耳聋,暴震性耳聋,美尼尔综合症,神经性耳鸣,以及骨外侧皮肌炎,急性荨麻疹,丹毒。按语:歌诀:耳聋穴位股正中,交叉直刺皮神经。暴震神经聋耳鸣,单独荨麻骨神灵。(3寸毫针向下或称45度角斜刺,针尖要触到骨膜)
28肩痛穴定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针感: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的麻胀感为宜。手法:(滞针)上下提插针刺手法。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调节胃肠,内分泌。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颈隹并,颈间肌筋膜炎,落枕,以及偏头痛,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昏迷,癫痫,精神分裂症。
29腹痛穴定位:此穴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局解:在腓骨长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和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取穴原则:病变定位时采用交叉取穴。病变非定位时,采取男左女右取穴。病情危重视,采取双侧同时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总神经,或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手法:上下提插可捻转滞针。功能:消炎止痛,调节内脏,增加胃肠蠕动,消炎利胆,调节血压,调节血糖,调节血脂,健脾和胃,扶正培元,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力,理气降逆,通经活络。主治: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痉挛,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心病心绞痛,类间神经痛,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白细胞减少症。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症,过敏性哮喘,急性荨麻疹,前列腺炎,以及健康人保健。按语:腹痛穴是以穴位功能定名的一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腹症,但对胃穿孔,坏死性肠梗阻,胰腺炎等重症急腹症病人应在明确诊断,缓解症状的情况下,积极实施其他救助措施。可作中老年人保健穴,还可作慢性病的康复穴。歌诀:腹痛穴位腓头下,胃炎肠炎阑尾炎。腓总神经取两侧,降糖降脂与降压。
31肘痛穴定位:位于髌骨与髌韧带两侧的凹陷中。解剖:在膝关节韧带两侧,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神经前皮脂及肌支。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股神经前皮脂及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针感:局部针感。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不提插,,待针体进入到一定要求深度即可出针。功能:消炎止痛,活血化淤,痛经活络,理气止痛。主治: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预炎。不明原因的肘关节疼痛。以及偏瘫,荨麻疹,踝关节扭伤。按语:在取穴原则上,内上髁炎取外侧肘痛穴,外上髁炎取内测肘痛穴。此外,上肢臀痛穴亦可治疗肘关节病变,临床疗效相同。故临床用之很少。歌诀:肘痛穴为膝双眼,肘部损伤病变选,交叉取穴股前支,膝部病变对应点。
33精裂穴定位:位于委中穴于足跟连线的中点,腓肠肌腹下正中之凹陷的顶端。局解: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及肌与腱的连接处,布有隐静脉,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和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取穴原则:交替或同时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胫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向踝关节传导。手法:上下提插,可滞针。功能:醒脑开窍,调节神经,止痛消炎,抗休克,降血压,舒筋活络,活血化淤,清热解毒。主治:精神分裂症,癔症,癫痫,以及休克,昏迷,中暑,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腓肠肌痉挛,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痔疮,偏瘫。
按语:此穴临床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穴位之一。对狂躁型精神分裂症还需配合急救穴,胸痛穴。强刺激疗法,每日一次,必要时可配合中药治。此外此穴对临床急症有较好疗效。歌诀:精裂穴为腓中点,左右交替胫深先。开窍醒脑腰扭伤,癔症精裂与癫痫。
35腕痛穴定位:位于足背踝关节的横纹的中央,旁开1寸处。解剖:在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布有胫前动静脉和浅层的腓浅神经,深层腓深神经。取穴原则:交叉取穴。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针感:局限性针感或向足背足趾放射。手法:滞针手法。功能:消炎退热,镇静镇痛,调节神经,疏通经络,清肝明目,滋肾壮阳。主治:腕关节软组织损伤,腕关节扭伤,腕关节腱鞘炎,临床还用于治疗近视,花眼,砂眼,白内障,青光眼,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眼睑下垂,眼肌瘫痪,眼肌痉挛。按语:又称光明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主要用于治疗腕关节病变和眼科疾病为主。对白内障的治疗,主要是用于早期混合性白内障。近视主要指青少年假性近视。歌诀:腕痛学位踝外部,交叉取穴能退热,腕部病变与,近视眼部疾病用指妥。
36头痛穴
功能:消炎止痛解痉,降压,缓解胆道括约肌痉挛,活血化淤,疏肝理气,健脾和胃,醒脑开窍。主治:偏头疼,神经性痛疼,血管性头疼,颈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低血压性头痛,副鼻窦炎头痛,外感头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近视,青光眼,手指震颤,血小板减少,急性肝炎,神经衰弱,胆囊炎。按语:临床用于治疗头部病变为主,该项研究获科技进步奖,针刺此穴还可缓解胆道括约肌痉挛,作用大于足三里,阳陵泉。歌诀:头痛穴为脚趾中,趾背足底内神经。交叉取穴来取穴,头痛病变用之灵。
37降压穴定位:位于足弓,划一个十字,交点即为此穴。解剖:布有趾长屈肌腱,足底内侧动静脉,足底内侧神经。原则:交替取穴特点:以针刺足底内侧神经之后出现的针感为宜。手法:上下提插,对急性病人可以留针。针感:局部酸麻胀功能:调节神经,降低血压,兴奋镇静。主治:高血压,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休克,昏迷,高热,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瘫痪,神经性头痛,瘫。
38.膝痛穴
定位:手心向下上臂伸直,肩关节至腕关节连线的二分之一处.
局部解剖:在桡侧伸腕长肌起始部,分布有桡返A分支和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桡神经干.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前臂外侧皮神经或是桡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直刺进针1.5寸,上下提插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的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或向腕关节放射.
功能:退热,抗过敏,消炎止痛,增加机体免疫机能.
主治:膝关节软组织损伤,骨性膝关节炎,膑骨软化症,坐骨神经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此外临床还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急性荨麻疹.
◎拒绝高价培训,在我们这里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到市面上顶尖的中医绝技,在此隆重推出最实战,最落地的技术,只要你想要的都有,并凝聚了30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智慧的结晶,民间的、门派的、祖传的、失传的、大师的、国医泰斗的海量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