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战胜新冠病毒“阳康”出关,
3年后,我们终于又迎来
“无码”的生活!
正常的春节团员越来越值得期待!
三年疫情,
很多亲友都多年不见,
如今终于可以正常走亲访友!
问题来了:
今年春节走亲访友送什么?
送什么让对方既有用又开心?
让自己又拿得出手又有特别有心思呢?
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款广东特产:
它是无数人儿时的记忆
它就是
大良虫崩
(bengsha)
正宗老字号
当然是凤城百年的“李禧记”啦
它是“顺德非遗”美食!
还是粤港澳经典小吃!
「粤港澳餐饮名店」
2022年,
大良虫崩制作技艺,
入选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2年12月20日,
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大良虫崩两位传承人
位列传统技艺项目中
(部分截图)
如今来佛山旅游
不带几袋虫崩回去
也就有点枉来佛山了
同理,作为佛山人
过年不送上点佛山特产虫崩
那自然是少了些意思
虫崩
“(虫崩)”读音为“bengsha”,《说文解字》《广韵》《康熙字典》等韵书和字书,均未收录“虫崩”字,“”字在现代字典读音为miao,意为蚕初生。《中国语言资源集.广东》第二卷词汇卷第2册写到,粤西、江门以及佛山部分地区方言,蝴蝶读音为“bengsha”。“虫崩”字在电脑里面不能显示,只能通过拼字显示出来。
大良虫崩还有什么威水史呢?
它是怎么来的呢?
为什么要认准“李禧记”这个老字号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良虫崩的前世今生
据大良镇志资料记载,大良虫崩创始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在大良人梁成章的“成记”油炸店创制,后经顺德李禧后人的继承和改进,逐渐形成了“李禧记”这个老字号。
李禧记(1840-1921),南门人,著名食品制作商,以姓名为其店号,设址大良华盖路附近营业,早年从业小食,后改业柿霜饼,产品洁白,状如银毫(相当于二分硬币),小巧精细,清甜冰凉,入口即化,并有止咳润肺功效,获得青睐,因而行销畅旺,饮誉省内、港澳、星洲各地。
李翘云(1895-1942)是李禧的第十二子。作为最小的儿子,他与父亲同住,长成后协助父亲打理铺务,经营华盖路175号老铺。有一次,李翘云制作龙耳时,他右手连切4块面片而没有切断,左手失控往面片上重重一拍,摊开后随手扔进油锅里。“无心插柳”,竟炸出一只虫崩(顺德人称小蝴蝶为“虫崩”)来!李翘云打量了半天,觉得此品形象生动新颖,正式作为新产品推出市场。
又一次,他把卖剩的虫崩渣碾碎,搀和在新面粉里,加糖加水揉搓。因为虫崩酵种起了作用,这批新虫崩不像以前般脆硬,而是美味香酥,入口即化,大受顾客喜爱。以后,李翘云在操刀、拼形、油炸工艺上不断改进,制造出有独特风味的大良虫崩(见《顺德经济志》)。
上世纪50年代,作为李翘云侄儿的李其芬(1923—2000)作为第三代传人,自十岁起就跟从十二叔学做虫崩。1953年李其芬在大良旧马路碧鉴下基巷开设个体经营,继承李禧记虫崩生产制作。1957年,李其芬参加顺德糖烟酒生产合作店,下半年开展公私合营改造,烟酒合作店转为顺德糖烟酒公司,并在公司属下的加工场担任加工场场长的职务,负责制作虫崩生产直至至退休。当时,“李禧记虫崩”以顺德糖烟酒公司制作“大良虫崩”品牌行销全市。
李禧记第三代传人李其芬(左一)与其子、第四代传人李学雄(右一)在店铺合影。图片摄于1986年。
1984年,李其芬退休,为继承祖传,将技艺传授给他第六子李学雄,1985年,李学雄于开设了“李禧记虫崩店”,并在顺德大良工商分局注册登记大良李禧记虫崩店,经营至今。20世纪90年代末期之后,李禧记家族其他成员李文源、李文辉、李美萍等人陆续开设李禧记虫崩分店。
2011年,李学雄创办了佛山市顺德区李禧记学雄食品厂,扩大了生产规模,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打造大良虫崩的品牌认知度。
如今“李禧记”已经成为大良虫崩的代名词,是顺德几代人的共同回忆。除了虫崩外,“李禧记”还研制出各种不同特色的面点,如笑口枣、鸡仔饼、核桃酥等三十多个品种,受到年轻一辈的喜爱。
李禧记虫崩传承至今,不单只是一种地方美食,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一份故乡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