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送礼:情重?利重?

今年春节,礼品回收业的火爆夺人眼球。而这背后是中国礼品市场的高速成长。在这个礼仪之邦,自古就有礼尚往来的传统,正所谓“礼轻情意重”。而今,礼品的范畴在不断延伸,在特定的社会形态下,甚至有些变了味。中国式送礼,内涵变了吗?一份礼中,“情”与“利”孰轻孰重?

礼尚往来很火爆

“这烟一条230元呢,怎么收回只给我160元呢?”

“节后烟酒回收是供多求少,价格自然上不去。”

在北京东四环一家“中国烟酒”小店外摆着“烟酒回收”的牌子,记者拿着一条芙蓉王与店主讨价还价,店主拿着烟一掂一瞧,就说“辨明了真假和产地”。在正常售卖香烟的架子顶层,摆满了各式回收的香烟,整整齐齐地码着。其中,仅硬壳中华烟就有近50条。据店主说,这都是春节后10天内收进来的,准备留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出售,“价格可以卖高一点。”

从东三环到东四环的朝阳路一段,打着“烟酒回收”招牌的小店就有十几个,每家烟酒回收价格高低参差,还兼收海鲜、虫草、茶叶等各式礼品。大多数店主表示,没出正月,回收生意还会多起来。

同时,礼品回购生意在网上的交易也如火如荼。从大年初一到元宵节,赶集网的转让信息中标明礼品求购的,就达到1040条,转让礼品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礼品回购的热闹揭开礼品市场火爆的冰山一角。每年花在礼品上的钱有多少?据中国礼品产业研究院测算得出的数据,国内礼品市场的年需求总额在7684亿元左右。其中个体的年礼品需求5055亿元,团体的年礼品需求2629亿元。除了实物的礼品市场,“网络红包”也开始走俏。支付宝提供一项名为“送礼金”的功能,用户在网上选择红包样式和金额打入收礼人的支付宝账户,堪称“电子红包”。数据显示,今年春节7天假期中,每笔“电子红包”平均金额高达1300多元,这已成为异地送红包的新潮方式。

收送往来是本账

数目庞大的礼品金额中,多少是发自内心的迎来送往?多少是背负了人情、面子和利益?送礼的哲学其实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

送礼变着法儿地“省钱”,情谊当中也总免不了计算。

正月十四,在一家华夏典当行内,来典当物品的人不多,但却时不时有前来购买礼品的顾客。“我们这里全新典当的玉器售价大多数都比市价低一半。”店员介绍说,典当礼品回收的价格很多还不足三成,买礼送人反而比较划算。“菜百的黄金400多元一克,这里回收再造的金饰不用加工费,370多元一克。”一顾客给刚出生的小辈买了个金挂件。

在回收烟酒商店里,有的店主比较“实在”,如果卖回收烟,一条能便宜10元到50元不等,2000多元的“黄鹤楼1916”烟回收后,只卖1400元。“节后过来买回收烟,屯着等过节再送。”顾客李先生向记者传授“送礼经”。

相比以上这些精明人,有的送礼人年后算账时则吓了一跳,春节变春“劫”。

刚刚工作一年的陈女士,年收入共计3.6万元,春节期间她的总支出已经有4.2万元。她说:“挣钱了,怎么也得像样地表示表示!”没想到走亲访友、感谢领导及同事一年的照顾的“贺礼”钱居然让自己入不敷出。

更有一出送礼闹剧:沈阳的一对新婚小夫妻,春节派红包、送礼物,不知不觉花销2万元。节后一算计,新娘怪新郎花钱大手大脚,却遭到新郎的数落,又悔又气地吞下60多片安定片……

“礼尚往来其实是一本账,计算自己的经济条件、与对方的情谊和一些可能更为功利的考量。礼跟利其实分不开。”基层公务员小杜说。过年她没给科长送礼,理由是平时送礼没多大必要,想办事的时候可能需要找更高级别的领导送礼。

离普通人视野更远一点的豪礼,有时候更演变成了一种符号。与中国大多数食物搭配都显得十分艰难的拉菲,据专家说营养价值与蘑菇相差无几的虫草,还有假比真多的茅台,这几年价格都翻番,已经成为高端身份的象征,成为高端利益往来的载体,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呈现一种“吉芬现象”: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反而增加。

礼文化如何延续

千百年来的老传统——送礼的味儿变了吗?

社会学专家郝教授认为,送礼应该回归最初传情达意的本义。“我给自己立了个规矩:礼随情走,不收重礼。”郝教授认为送礼图利益是歪风邪气,“学生来看我,提溜一瓶家乡老酒,我会欣然收下,如果提着人参鹿茸甚至现金,那么不求我办事儿也要拒之门外。”

郝教授说,今年春节,从不拘俗礼、给晚辈派发红包的自己,因为家中下一辈有了新生儿,为了补贴年轻的小两口奶粉钱,包了1000元红包,“真需要帮忙的时候,送上的才是礼。”

而背离实际需求的礼品回购现象反映出“买的人不用,用的人不买,多出来要卖”。在经济学家的眼里,这是消费者被商家诱导购物从而过度消费的现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这种过度繁荣的礼品经济不仅在中国存在,更被美国学者乔尔·沃德弗格视为美国的巨额负债、次贷危机、畸形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的源头。

当然也有人认为,如今送礼这件事儿不能说已经变味儿了。计算在送礼中再自然不过,但谁说礼品当中不包含着感动和情分呢?

中国人民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表示,礼和利杂糅是常态,把送礼当成一种情感投资是无可厚非的。甚至送礼滋生腐败这事儿也是自古有之,“秦桧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该教授表示,可见送礼文化并不仅要回归本初,更需要与时俱进,“应该把人情往来和利益交换区隔开来,破除传统文化中利益往来也披着虚假的情感外衣的旧俗,礼文化才能升华。”

送礼更加坦诚和实际,本着守望相助的君子之风,将纯粹的利益交换划出“礼”的范畴,情比利重,也许送礼人和收礼人都会少了焦虑、后悔和忧心。

礼品回收折射出什么?

“给你出一道题:最公开的地下生意是什么?”

“礼品回收业。”

“答对了!加四分。”

为什么不是加五分呢?题太没有难度了。春节过后,大街小巷,烟摊酒行,到处悬挂着“高价礼品回收”的幌子,虽然工商注册从来没有“礼品回收”这一项,但大家的非法生意还是做得风生水起、热闹非凡、买卖兴隆。据说一个中等规模的烟酒行在“礼品回收”上获得的利润,可以轻松超100万元。

“礼品回收”收什么呢?就名烟名酒而言,茅台、中华是当然之选。其他如虫草、海参、拉菲甚至iPad平板电脑也纷纷加入。但很少听说有收iPhone的,苹果手机虽说价格高吧,但还是很实用的。由此可见,“礼品回收”专收华而不实、价格虚高的东西。“礼品回收”是专做华而不实生意的;但“华而不实”里有实实在在的社会、经济信息。

茅台酒的老掌门人季克良曾发下宏愿:让老百姓能够喝上茅台!老掌门从上任到离开,茅台酒离百姓的餐桌不是近了,而是越发遥远。其实茅台的成本相比它的价格是很低的,它扶摇直上的价格是被“礼品”炒高的。一定意义上说,那些“礼品回收”角逐的东西,是价格扭曲的产物。无论是茅台,还是拉菲,无论是海参,还是虫草,都是品质上乘的商品,也曾经历过价格平实的时期;但当它们成为社会普遍认可的礼品“标的物”,扭曲了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也扭曲了商品的价格关系。扶摇直上的茅台、拉菲、虫草、海参的价格在春节过后,被拦腰斩半,从消费领域又折返回流通领域,静等着新一轮的轮回。

在礼品经济领域,存在着两个规律:一是消费的不购买,购买的不消费;二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吃虫草的大多都是别人送的,虽然据分析,虫草的营养价值只相当于蘑菇,但吃之前从十几万元一斤的虫草价格换算出一根的价格,“哇!这么贵!”,囫囵吞下之后顿觉神清气爽——超级安慰剂,这大概是虫草最大的药用价值了。

礼品的价格就是被这两个规律挟持着扶摇直上。潜在消费者觉得这些东西虽好,但也不是必须的,况且价格也高,不值!送礼者揣摩心思:你喜欢,但不舍得买,我来!这样,礼品消费者低成本地得到自己喜欢的低性价比商品;送礼者满足了收礼者的心愿,但自己又没有傻到消费这样低性价比的商品的地步,也落个心满意足。宾主尽欢,不亦乐乎!而且礼品的价格越虚高,人们越不舍得买,作为礼品的价值越高;可一旦越过了边际线,收礼者都觉得消费这样低性价比的商品自己岂不是太傻了,礼品就会从消费领域里逆势回到流通领域,成为“礼品回收”角逐的对象。礼品经济领域也像国民经济其他领域一样,泛滥着泡沫。虽说没有泡沫,啤酒就不会好喝,但小心泡沫吹爆了,会更加淡乎寡味!

礼品的属性是惊喜。短缺经济时代,从北京去天津看亲戚朋友,提上一篮新鲜的蔬菜就是一份惊喜;商品极大丰富的今天,昂贵、新奇、舶来品等等,凡是可资炫耀的,都是好的礼品标的物,也许可称为“物的惊喜”阶段吧,这中间再掺杂上初级阶段的权力寻租,让礼品停留在一个很形而下的阶段。也许我们可以期待更好的礼品文化出现,那时也许是一张老唱片,它带来的精神的惊喜,会是更美妙的人际交往的情感体验,那时,可以称之为“心的惊喜”阶段吧。

春节过后,在电梯里遇见一位邻居,呼哧呼哧搬了两箱茅台,两个箱子的包装都是打开着的,显然验过真伪的。显然,从烟酒店平价买回来的茅台又开始了它一年一度的旅行。

送礼异象学术趣解

送礼也是一门学问。人们的送礼行为也有趣地印证着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一些规律。

现象一:

礼品越贵越抢手,加价更要买,比如春节时候中国市场上的酒。

规律:这种有悖于“需求定律”的现象称为“吉芬现象”:某些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对其需求反而增加了。

解析:商家利用消费者“面子”心理造势,结果礼品价格水涨船高,消费者反而趋之若鹜。这折射出不少人对送礼存在认识误区,以为东西越贵重越能衬托出送礼人心意。

现象二:

礼品回购热,说明礼品中真正实用的是少数。送礼者往往付出高额成本购买绝大多数收礼者不急需的物品。

规律:符合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的“二八定律”,即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约20%,其余80%却是次要的。

解析:行为经济学的一般观点认为,普通人并不具备“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充分条件,消费者常常被商家诱导购物乃至过度消费。送礼如果只是跟风攀比,则会造成巨大浪费。(丁楠雅整理)

礼品小史

上世纪

50年代“温饱型”:

一筐馒头回娘家

在那个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过年送礼仍旧以食物为主。年逾八旬的王女士说:“那个时候,一到过年,女人们回娘家,挎一篮馒头就去了。送别的东西,一来没有,二来也不实用。”

60年代“精神型”:

红宝书走遍天下

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大锅饭时代,食物不再时髦,政治因素成为送礼的主要选择。一本《毛泽东选集》就是最珍贵的礼物。此外,《毛主席语录》等都是送人的好东西。这些书曾经激励了整整一代人。

70年代“实用型”:

三件宝物才算铁

少了春联鞭炮,少了年货糕点,甚至连假期都取消了。最常见的礼品是毛巾、瓷茶缸,这些东西上都印着红星,还有“抓革命、促生产”等字样。

80年代“健康型”:

拎包点心走亲戚

改革开放以后,过年的传统重新恢复,不过物资仍旧匮乏,人们遵循着以前的规则,以需要为主。流行送点心,用麻纸一包,上面再加一张油面儿的红纸,印着福字,再用纸绳子捆起来。此外,一斤白糖、一包茶叶也都是很好的礼物。

90年代“时尚型”:

烟酒从来不分家

食物已经不再是稀缺品,送礼也逐步开始讲求时尚。有各种外贸服装以及从香港、广州带来的新鲜小玩意儿,像电子表、墨镜等。不过最主要的礼物还是烟酒,气派又显身份,转送他人也很合适。

21世纪

00年代“档次型”:

送礼就要送健康

10年代“品味型”:

数码不够再送卡

那些赤裸裸地表现出“我很贵”的礼品,逐渐不再被人们喜欢,送礼讲究价值不菲又别具一格。比如数码产品、书画、玉器等成为新宠。购物卡也很实用,不像直接送钱那么庸俗,又方便收礼者使用。(丁楠雅整理)

小议送礼

中国人民大学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赠送礼品属于一种私人交往。在馈赠礼品前要了解对方喜欢什么,了解人是尊重人的前提,投其所好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尊重为本”,礼品的价值是次要的,它所传递的情感与尊重是首要的。

深圳大学传播学教授王晓华:送礼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很常见,属于一般的人际交往。同事、朋友、家人之间礼尚往来可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但如果送礼含有目的性,价值超出合理范围,构成行贿,不但触及法律,而且这礼也“变味”了。

网友“回家过年”:面子礼,伤不起。同事拜年在超市买了个新鲜桂圆果篮,打开傻了眼:扒开第一层桂圆,下面竟是厚厚一层粗树枝和湿树叶,占水果篮的一半,黑心啊!

网友“yueyue868”:春节变春“劫”。七大姑八大姨挨家挨户去拜访一圈下来,好几千就没了。本来发了年终奖还想存点儿呢,这下什么也存不下了。老公都不敢这个时候回老家了,老家还有一大堆人呢,还有小孩,想想就发颤。亲们,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感呢?(丁楠雅整理)

THE END
1.过年送礼最受欢迎的十大高端礼物礼盒排行榜百草味坚果礼盒—— 多种坚果搭配,年味十足 过年怎么能少了坚果呢?百草味的这款坚果礼盒包含了多种优质坚果,果肉饱满味道香脆酥甜。一家人聚在一起边吃坚果边聊天好不热闹!送给亲朋好友一起分享年味也是不错的选择哦! 茶叶—— 投其所好送好礼 茶叶是送礼的经典之选无论送给领导客户还是朋友都很合适。而且茶叶https://www.yoojia.com/ask/17-13835679865039525251.html
2.送礼烟酒搭配成对(27个礼物推荐)送礼烟酒搭配成对,是一种常见的礼仪形式,既能体现出对礼物接受者的尊重和关心,又能展现出送礼者的品位和心意。在选择烟酒搭配的礼物时,需要考虑到接受者的口味和喜好,以及礼物的搭配方式和效果。下面我将为大家推荐一些烟酒搭配的成对礼物,并分享一些相关的礼仪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接受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从而https://www.liwucheng.com/q/68841424380.html
3.春节送礼习俗与禁忌有哪些(通用11篇)春节常用送礼备选 1、普通礼品 中国的茶文化和酒文化至古以来源远流长,加之烟草行业的日益壮大,烟、酒、茶已经成为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拜见领导的必备礼品了。烟酒茶的种类繁多,档次不一,价格不同,购买和赠送都有一定的讲究。不过吸烟有害健康,还是建议大家戒烟为好。喝酒有度,不要上身。切记,酒后不开车!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sj92csh.html
4.和简中华烟礼品袋手提袋礼品袋中国烟酒袋子结婚过年送礼高档包装中和简中华烟礼品袋手提袋礼品袋中国烟酒袋子结婚过年送礼高档包装 中华红2条装图片、价格、品牌样样齐全!【京东正品行货,全国配送,心动不如行动,立即购买享受更多优惠哦!】https://item.jd.com/10095652539967.html
5.沈阳烟酒茶送礼佳品!一站式省心购建设大路与云峰街交叉路口门前有停车位? #送礼佳品 #名烟名酒 #春节礼品 #送礼指南 #商务礼品 #茶叶礼盒 #创作者赏金计划 #0元玩转这座 #超惠买的最新购物情报 啾啾你好 2 「【飘轩】喜力星银啤酒500 ml*12瓶/箱」#全民搭伙来探店不仅是过年过节,走亲访友,必不可少的就是烟酒茶啦,这家集合店品种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2589740?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6.过年送礼习俗你真的了解吗?改革开放以后,过年的传统重新恢复,送礼也再次成为人们交往中重要的一环。不过那个年代物资仍旧匮乏,人们遵循着以前的规则,流行送点心,用麻纸一包,上面再加一张油面儿的红纸,印着福字,再用绳子捆起来,提在手里。 90年代,烟酒从来不分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富裕,仅仅送食物也不再那么受欢迎了。礼品开始逐渐变得https://www.meipian.cn/2mmxefft
7.烟酒送礼图片烟酒送礼素材图片大全摄图网图片库智能匹配烟酒送礼图片素材专题,该烟酒送礼图片大全提供:烟酒送礼高清图片、烟酒送礼摄影图、烟酒送礼素材等。助您烟酒送礼图片素材设计丰富灵感、充实烟酒送礼图片设计模板素材。我们欢迎您下载正版图片素材,授权图片有版权、商用无压力!https://699pic.com/image/yanjiusongli.html
8.中央禁令效果蔓延至民间春节不良人情之风锐减新春佳节岂可无“礼”?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假期即将结束,中新网财经频道对国人马年春节送礼进行调查发现,在中央八项规定的整治下,不仅官场往年的春节送礼歪风开始肃清,民间人情送礼亦悄然改变,节俭蔚然成风,物美价廉的土特产和健康养生的商品成为走亲访友送礼及孝敬父母长辈的主流,往年流行的烟酒珠宝等奢侈品乏http://3g.sdchina.com/show/2895701.html
9.过年了,职场人送礼应该送什么?所以,过年送礼,应该怎么送才是正确的姿势? 一、不要送得太重 由于公司制度红线的存在,作为职场人的我们如果送了太重的礼物(比如奢侈品、昂贵的烟酒等等),肯定会被认定你这是在商业贿赂。既然送礼是表达我们的感情(送客户礼物是为了更贴近客户,送领导是为了表达这一年带领工作的感激之情),那么花点心思在礼物上而https://www.jianshu.com/p/d9112655e4e8
10.送丈人烟送一条还是2条女婿上门带着四样礼品在中国传统的送礼烟酒茶肯定是少不了的,一般女婿回去都会给老丈人买烟,下面就来看看送丈人烟送一条还是2条? 一、送丈人烟送一条还是2条 最好还是两条。 1、因为根据中国送礼的习惯,一般是好事成双,因此送烟的话,建议是送两条这样不会出错。 2、但是去给老丈人送礼品,若是还买了其他的东西,比如水果、酒水https://www.wed114.cn/wiki/article_17066.html
11.过年白酒送礼指南(不同价位版)回家过年,很多朋友都会因为送礼而头疼。 送礼送得「有品」,方能称得上「礼品」。送什么、送给谁、怎么送,都是学问。最糟心的莫过于,你花了心思花了钱,却没能把礼送到对方心坎里,费力不讨好。 要想以「礼」服人,很多时候「便于估价」以及「强流通性」要比东西本身的「实用性」更为重要。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210/23/32730899_1113771741.shtml
12.小伙月薪3万仍怕过年:给亲戚送礼花半月工资近日中国侨网就报道了一则,因为过年开销大,一华人四年不敢再回国的报道。 报道中,这位华人过年半月花光两万美元,这事儿夸张吗?在北京工作的李赫(化名)给我讲了他的烦恼。 “躲不掉”的人情往来 李赫大学毕业后直接进了一家上市公司,30岁出头做了单位一个部门的小头头,月薪3万,这让他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自己已https://m.jnnews.tv/p/603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