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地方综合年鉴精品年鉴卷首专题图片
照片是年鉴中特殊的表现形式,是年鉴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比例虽小,作用却很重要。年鉴照片的选配关乎其质量,在“读图时代”,照片起到迅速、鲜明传达信息的作用,“先图夺人”更能够彰显年鉴特色。刊载丰富的、恰当的照片能够体现整部年鉴的气质,展现本地发展的整体面貌。笔者阅读《连云港年鉴(2019)》《长沙年鉴(2020)》《北京朝阳年鉴(2020)》《孝义年鉴(2020)》4部中国精品年鉴,深感其在卷首专题图片设计上匠心独具,主题鲜明,布局合理,生动形象,有较强的资料性和存史价值,是年鉴的画龙点睛之笔。虽有还需探讨之处,但瑕不掩瑜,总体上值得编纂者学习借鉴。笔者试对其照片选用和编辑特点进行分析,从中探索提高地方综合年鉴照片质量的途径。
4部中国精品年鉴在照片拍摄、选用、编排等方面,突出年度亮点,展现地域风采,透视时代发展,既遵守了编纂规范,又对排版进行了革新,使读者耳目一新。
(一)拍制:摄影照片质量较高
与普通年鉴相比,4部中国精品年鉴的照片质量较好,每张图片都有较高的艺术性,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专业摄影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所拍摄的照片含有色彩、线条、符号等各种元素,其用光、色彩、构图、角度、景深都较为适当。每一张备选照片都应按照作为卷首专题图片的质量来要求。尤其是人物照片,摄影师如果特别善于抓住动态人物最好的瞬间,会产生极佳的视觉效果。《连云港年鉴(2019)》卷首专题图片堪比画册,很多景色采取航拍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对连云港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展示,非常美丽。其随文图片中,有一张拍摄于清明节的照片,一名抗战老兵在烈士陵园给学生们讲述抗日战争的故事,老兵倾心讲述,周围的学生有的凝神思考,有的表情沉重,有的拿着本子记录,逼真再现了照片中人物的真实情感。
(二)选材:突出地域特色和年度特色
年鉴编辑应尽量选用具有地域特色和年度特色的照片。《北京朝阳年鉴(2020)》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教育和冬奥会等年度重大事件,刊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助力冬奥”等专题。《长沙年鉴(2020)》在卷首专题图片中设置了“2019长沙荣誉”“2019长沙数字”等专题,介绍上一年度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貌;在精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星城巨变”专题之后,设立“产业项目建设年”“营商环境优化年”“夜经济”“2019年度事件”专题,刊载2019年年度照片。通过对上述照片的选择,让读者感到,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每个地域都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为该年度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三)编排:同一性质照片进行专题排版
(四)增色:新旧照片同时刊载产生今昔对比
采用新旧照片同时刊载,展现今昔的巨大变化,使读者感受到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是年鉴卷首专题图片的创新亮点。《连云港年鉴(2019)》卷首专题图片设置“70年回眸”专题,刊载38张20世纪80年代的连云港开发区和现代连云港开发区新旧对比的照片,用黑白与彩色照片的反差,映衬出连云港开发区建设初期与当今城区的显著不同,充分反映了连云港40年的发展状况。《长沙年鉴(2020)》卷首专题图片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星城巨变”专题,从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到2019年,每年一张照片,共70张照片,堪称年鉴卷首专题图片的范本。这些照片有国家大事,也有市井风情,有轧钢厂工人的挥汗如雨,也有农场里的收割场面,使读者领略浩荡奔腾的历史大潮,重温温暖的瞬间,感受时代的沧桑巨变。可见,年鉴要打造成精品,版面设计一定要美观,在具有文献价值的基础上,还要具有美学价值,不仅可读,而且可赏,不仅堪存堪鉴,而且堪阅堪品。
4部中国精品年鉴虽然有很多创新之处值得借鉴,但是白玉中还有微瑕,需要年鉴编纂者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克服存在的问题,将年鉴再进行精雕细琢,不断改进,向尽善尽美方向迈进。4部中国精品年鉴照片选用存在以下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自然风景照片过多
(二)会议照片占比过大
(三)对随文图片缺乏重视
受传统著书思维的影响,有的年鉴编纂者认为照片是文字的附属,其功能就是为文字锦上添花,真正起到存史价值的只能是文字。在随文图片方面,《连云港年鉴(2019)》《北京朝阳年鉴(2020)》入鉴照片还是较多的。《长沙年鉴(2020)》91张随文照片,在整部年鉴582页的体量中,大约6页正文中有1张照片,略显单薄。《孝义年鉴(2020)》虽然卷首专题图片选入120张照片,但在正文中没有随文图片,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全国其他省市也有部分年鉴缺乏随文图片,随文图片有强烈的释文作用,与文字互鉴互证,按记述的内容插入文中,将事件的过程、活动的场景、历史凭证等内容的照片随文插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其与卷首专题图片共同起到提升年鉴的文化品位的作用。
(四)卷首专题图片名称与图片内容对应不严谨
为突出特色,很多年鉴将卷首图片按照类别分为几个专题,但是有的年鉴专题分类的名称与选取照片的范围不完全一致,容易引起读者对本地工作的误解。《孝义年鉴(2020)》卷首专题图片中,“文化掠影”专题下收录7张演出节目的照片,但是“文化”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社科研究、史志档案、大众传媒、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管理等多个方面,不仅仅是节目演出;“民生幸福”专题下收录5张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照片,而“民生”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包括就业、扶贫、教育、医疗、社保、文体、生态等群众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市民体育锻炼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在选用照片时应当考虑充实其他方面的照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学习借鉴精品年鉴,就要取其优长,弃其短板,不断加以改进提高。
(一)保证照片的真实性
年鉴要服务当代,更要利及千秋。不论年鉴编纂的观念如何创新,存史作为年鉴的第一价值不可动摇。入鉴照片要避免摆拍,保证其真实性。电脑多媒体技术只能用来调整画面的亮暗、为了突出主题而进行边框的裁剪等显示特征,而不可用来修改照片内容。如果照片中涉及的人物不宜公开出版,可以更换其他照片,而不能通过涂抹来变更照片内容。照片中主要人物表情自然即可,不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加以修饰。年鉴中很多展示劳动场面的照片更注重突出劳动者的辛勤和成果,不需要光鲜亮丽的视觉效果。例如,冲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大白”们的笨重身影,更令人感动。这些优秀照片共同的特点就是真实,真正能够打动读者的也是真实。卷首专题图片选用的照片更能反映全局的信息,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不缺不漏,体现全面领域,主要工作不缺不漏。随文照片要文图相辅,照片应展示更鲜活、更有生命的内容。
(二)选用有典型意义的特色照片
(三)丰富文字说明
提高地方综合年鉴照片的质量,展示年鉴的魅力,不能只盯着照片本身,还要在工作方法上下功夫。如何获取高质量的照片,如何更好地展示每张照片,恰如其分地发挥其作用,是编纂者在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在保持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充分运用各方人力、物力资源,学习其他媒介资源的优长,使年鉴图片越编越好。
(一)提升编纂人员素质
(二)细化编纂过程
在组稿时,照片要与文字同时进行,以避免照片匆忙组稿造成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在审校时,也要做到照片与文字同审同校,切忌文字过三审后才加入照片。发现照片存在瑕疵,如果是景物,必须重新拍摄;如果是人物活动照片,尽量从各种渠道试着寻找,看当时是否有其他人员拍摄留存了照片,把能够搜集到的照片资料搜集全。如《长沙年鉴》的编纂者探索形成图片编辑征图、选图、构图、审图、图文对比等“五步法”,由“等米下锅”上升为“选菜烹饪”,这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三)严格内容审核
(四)借鉴媒体照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年鉴是记录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教材,利用好年鉴资源是我们深化历史意识、获取前行智慧力量的动力源泉。在年鉴编纂工作中,切忌产生“官书”的优越心理状态。与之相反,官修地位更要求编纂者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追求精益求精,这种追求体现在框架的构建、内容的取舍、文字的斟酌上,也体现在照片的选用上。丰富精美的照片可以延伸本卷年鉴的文字内涵。读者阅读一部照片选用质量高的年鉴,能够体会到城市历史和岁月的沧桑,体会到人民群众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从而激发爱国爱乡的情怀。
注释略
宋铭月,女,山东省烟台市人,天津市档案馆(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年鉴指导部四级调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年鉴学、方志学。
主办单位: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单位:天水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