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不知道咱上班IT“民工”们有多少喜欢喝葡萄酒,小编反正挺爱喝的,办公室还常备着红酒,看完此文,小编也惊呆了,简直酷毙了,帮你认识各种不同的移动应用玩法。作者是巨流无线董事长,也是葡萄酒爱好者黄维,独家首发钛媒体。
来聊聊葡萄酒移动应用吧!作为一个葡萄酒半瓶子的爱好者,以及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半吊子参与者,这个杂交品种不是最多,算是有资格。而且,解剖一个小小的麻雀,也许对其他垂直细分的移动应用有些裨益。
下载体验过appstore和googleplay上近百款主要产品,国际上目前流行的葡萄酒综合性移动应用是Delectable、Vivino和HelloVino;而Dr.Wine(酒博士)、酒伯乐、葡萄社、酒咔嚓,是国内目前有代表性的葡萄酒综合性移动应用。在葡萄酒发烧友小圈子里,已经有不少人开始玩这些apps。当然,对于大多数非葡萄酒消费者、葡萄酒一般消费者而言,这些玩意还比较陌生。
图1:国内外主要的葡萄酒移动应用
葡萄酒产业背景一瞥
7款主要葡萄酒应用盘点
1.Delectable
在这样的背景和基础上,“葡萄酒+移动应用”究竟能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我们先看看Delectable,这也许是目前最流行的一款葡萄酒移动应用。
图2:DELECTABLE的扫描后葡萄酒数据页面
图3:DELECTABLE的个人数据页面
图4:DELECTABLE多年份葡萄酒数据页面
图5:DELECTABLE商品推荐页面
2.VIVINO
图6:VIVINO的葡萄酒扫描功能页面
图7:VIVINO的葡萄酒数据页面
图8:VIVINO的个人资料页面
图9:VIVINO的葡萄酒数据库分析页面
3.HELLOVINO
图10:HELLOVINO扫描功能需要收费
图11:HELLOVINO针对应用功能丰富
4.酒伯乐
图12:酒伯乐立足导购
图13:促进交易是酒伯乐核心诉求
图14:酒伯乐的地理发现和商户信息很全面
5.酒咔嚓
酒咔嚓是国内最早出现的以葡萄酒酒标扫描识别为核心功能的应用。扫描识别率不错。在酒数据页面提供包括价格和渠道在内的使用信息。但从其跳出主页,就是精品推荐来看,其一开始就打算和立足销售推荐。或者来自收入的预期比较高。
图15:酒咔嚓的扫描后数据页面
6.葡萄社
葡萄社是个挺有意思的应用。功能很齐全,包括扫描条码和扫描酒标,还有醒酒闹铃和酒精度测算,有附近导购,也有社交页面,可以说,应有尽有。一是可能想满足所有需求,二是其发布较晚,也许可以吸收所有市面其他产品的功能。界面视觉效果也挺不错。但是试验下来,扫酒标的成功率非常低。看来在这方面无法下大工夫。标注所有价格的用意,也许还是努力促成直接交易。
图17:葡萄社的首页集中了很多信息和功能
7.DR.WINE(酒博士)
DR.WINE,又叫做酒博士,和上海富民路一家葡萄酒吧名字一样。功能切入点也是扫描酒标出葡萄酒数据,包括酒庄、产区、葡萄品种、适配美食、RP和WS的评分,也鼓励用户自己按照十分制打分,还匹配相同酒的其他评分评价和朋友的评分评价。除了扫描,可以从主图看出,搜索、笔记和约醉是其他三项主要功能。扫描功能,在光线和扫描角度合适的前提下,对于中等以上的酒,成功率很高。
除了和其他常规应用相仿的功能外,DR.WINE的差异点一是社交圈子作为设定主页面,不像其他所有产品的个人或功能作为主页面;二是其推动的线下约醉,既包括不少葡萄酒活动信息,还有圈子酒友之间的陌生约醉。
图18:DR.WINE社交首页、功能页
图19:DR.WINE的个人主页
图20:DR.WINE的约醉页面
图21:DR.WINE的圈子信息互动
图22:DR.WINE的约醉页面互动
社交性>工具性?
简单介绍各款葡萄酒应用的基本情况,以及差异性之后,我们回到主题。葡萄酒类的移动应用,主要是解决关于葡萄酒在“好坏、高低、真假”等各方面的“信息不对称”。这瓶酒怎么样?是好坏问题;这瓶酒的价格如何,是高低问题(也附带在哪里买的渠道问题);这瓶酒是不是这瓶酒,是真假问题。
移动互联网给各产业带来的根本性改变是什么?一极肯定是上述所说硬件革命带来的变化,包括多媒体、LBS、AR和O2O的主要互动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对照相机、录音机等其他一切数字设备的吞噬与融合,也包括到人到位、随时随地、全面普遍等等实用便利;另一极,不得不考虑社交网络通过移动终端,对人群行为、人际关系的破坏与重建。
这两个角度,一个就是工具性,另一个是社交性。所有葡萄酒类移动应用,扫描酒标得知葡萄酒数据,提供评分、价格和购买渠道,都是工具功能。也就是说,葡萄酒爱好者需要什么功能,就在移动终端上实现它,完善它,提升它。这一点,各款葡萄酒应用都在发力,或至少集中一点。
另外,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是靠第三方实现,还是用户实现,这是UGC范畴,但也需要社交关系提供动力逻辑,为什么愿意这么干?超越了工具需求后,每一个在应用内的用户,其他情感的、安全性的需求是不是可以得到满足?这是个持续挑战,除了产品设计逻辑去考虑,功能去满足,也需要持续运营去满足。你可以靠扫描酒标吸引用户来,但如何加大其使用频次,互动深度,停留时长,持续粘性?只有靠人与人的关系,无非还是社交。
那可不可以说,从用户需求满足出发的视角,垂直细分领域内的移动应用,社交性的重要远远大于工具性?至少DR.WINE在努力证明这个判断。这也是在7款应用中,DR.WINE在产品和用户需求理解上最大的差异点。当然,其他几个应用开始阶段就以导购为主要诉求,不仅体现了产品的设计取向,也体现了各自对于用户需求的理解差异。
葡萄酒商业模式本身对垂直应用的启发
前面诸般,都基本是从用户需求角度思考,从产品角度思考。如果换个视角从“葡萄酒+移动应用”的商业角度来思考呢?葡萄酒商业模式,从葡萄种植开始,到酒庄酿造,到品牌运营,到各种各样的交易(批发、零售、拍卖),到葡萄酒的金融化(期酒和基金),最后到上述各种模式的资本化,在传统产业里都已经基本成熟。但是,解决葡萄酒“信息不对称”,或者直接降低“葡萄酒交易成本”,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有了垂直门户和葡萄酒电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新瓶装旧酒”还是有突破性模式出现,谁也无法预测,只能摸索。
根据数据,中国目前有1900万葡萄酒持续消费者,并且在高速增长。而我们根据对新浪微博(葡萄酒类账号用户量、含葡萄酒兴趣标签用户量)、豆瓣兴趣小组、各葡萄酒垂直门户、葡萄酒电商以及葡萄酒培训机构的用户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目前有300-500万葡萄酒兴趣者,100-200万的葡萄酒爱好者,以及30-50万的葡萄酒发烧友。这些数据并不严谨,但基本能够反映量级规模。对于葡萄酒移动应用而言,不仅是和同类应用之间竞争用户,而是要和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其他葡萄酒信息和交易渠道模式竞争,能否更大规模、更深程度和更持续粘性上占有这些人。
谁能率先牢牢把握超过100万葡萄酒爱好者?谁才可能去考虑所谓商业化、收入和盈利的问题。
至于所谓商业化和收入问题,任何一个葡萄酒移动应用都无法说根本不考虑。但确实还为之过早。不过方向其实非常明确,这比数千万甚至上亿用户的那些大众型工具应用要确定得多。
再次,确实可以考虑区别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的免费-收费模式,针对那些需要更丰富功能、展示机会的葡萄酒中小型零售商提供更好的服务,毕竟有超过5000家有进口权的葡萄酒企业,近万家本土葡萄酒生产企业,以及近10万家大大小小的葡萄酒代理商、零售商;此外,基于信任代理的高端葡萄酒(finewine)拍卖,是个靠谱模式,国际上ACKER等几家年拍卖额可以做到1-2亿美金。
以上四种模式,其实都可以尝试,但前提是,你能否粘住比如100万的葡萄酒爱好者?这个粘住,不是指下载安装用户数的概念,而是真实使用者,至少接近周活跃-月活跃人群这个标准。
葡萄酒移动应用,如果运营者有葡萄酒行业经验和资源,其实达到持续生存和小而美没有不确定性;能否形成突破和规模,成为这个数千亿产业的枢纽点,既看行业本身趋势,也看运营团队把控机会、摸索创新的能力。丹麦创业企业VIVINO前不久实现融资1030万美元,累积融资大约在1250万美元。推算估值应该在4000万美元左右。
而其透露的数字,其酒标月扫描量从去年的8万张已经提升到200万张,假如数字可靠的话,粗略估算,用户应该还在几十万级别。本人的专业版VIVINO账户,扫描量在40张左右,中国用户排名已经在36名了。
1.垂直细分、差异性工具切口、社交;
2.社交性>工具性;
3.行业性>专业性(葡萄酒行业>移动互联网专业);
6.真的满足用户需求,一定有价值。坚持,一定有结果;
(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
快报
11:58
2024贺岁档新片票房破6亿
11:47
机动车行驶证电子化全面推行,8600多万车主已申领
11:34
极越11月交付2485台
11:32
小鹏汽车:11月共交付新车30895台,同比增长54%
11:31
贸易签约额达236亿元,第二十一届农交会闭幕
11:18
岚图汽车11月交付10856辆,同比上涨55%
11:17
深圳11月二手住宅网签7125套,为近4年以来最高点
11:16
外交部:中方对美方安排赖清德“过境”予以严厉谴责,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11:07
理想汽车11月交付48740辆,同比增长18.8%
11:06
外交部发言人就美国批准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3.85亿美元武器答记者问
10:46
比特币跌破96000美元/枚
10:43
一汽奔腾11月销量1.7万台,同比增长36%
10:39
澳大利亚总理:愿与马斯克讨论“未成年社交媒体禁令”
10:37
上海航交所:本周寒潮降温商品需求向好,沿海综合运价指数继续上行
上海航交所:本周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走势分化,远洋航线互有涨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