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花烟”“茶烟”等类烟产品监管
摘要:类烟产品最近成为一个热词,它是继电子烟之后又一新生事物,
其宣传健康无害、绿色养生、戒烟神器、时尚新颖,“碰瓷”传统卷烟,蹭驰名
品牌知名度,活跃于线上、线下,游走于法律约束的边缘地带,如何有效治理以
茶烟为代表的类烟产品,成为我们烟草专卖管理工作遇到的新课题、新事物、新
领域。
关键词:产品特点;危害性;原因;有效治理
0前言:“要保持烟草打假打私高压态势,持续加大电子烟监管力度,加热
卷烟监管取得重大突破,部署开展“茶烟”等类烟产品专项治理行动”这是国家
局张建民局长在行业上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上提出的要求。可见当前茶烟等类烟产
品生产经营的扩张日趋蔓延,危害后果日益彰显,业已引起行业高层高度重视,
烟草专卖管理人员要以“等不起”的思想紧迫感、“慢不得”的形势危机感、
“坐不住”的担当责任感,扎实开展“茶烟”等类烟产品专项治理活动。如何对
待这个新生事物,笔者以类烟产品中的茶烟为代表,欲从如何认清、熟悉、掌握
茶烟的产品特点、经营的规律以及如何有效开展治理进行阐述。
1认清茶烟等类烟产品特点及其危害性
所谓茶烟,是指以茶叶、菊花、薄荷等为基本原料,通过添加香精、香料、
蜂蜜等辅料加工而成的类似传统卷烟的产品。之所以称之为“烟”,一是从外形
上看,其烟支用卷烟纸包裹叶丝而成,有滤嘴、丝束,与传统卷烟无异;二是从
包装上看,其也分为盒包、条包,并冒用知名卷烟品牌注册商标,外观形态上非
常类似传统卷烟包装;第三从吸食方式上去看,其用明火点燃,烟支燃烧,吸进
吐出,产生烟雾,与传统香烟吸食方式相同。
1.1茶烟等类烟产品的突出特点
1.1.1产品的新颖性。不可否认,茶烟是一种创新,生产商将茶叶与卷烟结
合,又通过类似卷烟的卷接、包装方式,既可象卷烟一样点火吸食,又可以放入
杯中冲泡饮用,打破传统认知,吸引大众眼球,让消费者产生好奇,引起兴趣,
点燃购买欲。
1.1.2宣传的诱惑性。利用自媒体、短视频平台铺天盖地宣传,宣称“非烟
草制品,不含尼古丁”,不含有害成分,含有茶叶中固有的茶多酚、维生素等有
益元素,是替代卷烟的不二选择。
1.1.3价格的吸引性。与传统卷烟去比较,茶烟有很强的价格优势,一种包
装为“中华”的茶烟售价才58元一条,与450元一条的“中华”卷烟相比,让
消费者怦然心动,付诸行动。
1.1.4经营的便利性。经营者利用网络、论坛、社交平台、独立网站、抖音
平台进行线上宣传,在购物平台开设网上店铺,网上交易,平台支持,物流配送,
非常便捷。
1.2茶烟等类烟产品的危害性
1.2.1宣传误导,危害健康。“茶烟”的卖点是茶和烟的复合体,既可以让
烟民过上烟瘾,也可以成为戒烟产品,同时它又是另外一种形式包装的茶叶,可
以冲泡饮用,绿色、时尚、健康。利用人们普遍对使用茶叶抽烟有益健康的固有
印象,诱导广大消费者心甘情愿为抽茶烟买单。一些茶烟通过加入所谓的水果味,
甚至蛊惑未成年人吸食。
而其实际卷制的填充物多为劣质茶叶及各种不明植物碎末,且原料没有进行
严格的质量标准管理及燃烧工艺流程控制,消费者吸食的口感普遍反映不好,如
同树叶燃烧,即使是当做茶叶冲泡,也没有传统茶叶的香气、品味、口感。
监测中心检测茶烟成分虽本身不含尼古丁,但焦油、甲醛、乙醛、微小颗粒和有
害挥发物质也全都存在,部分茶烟焦油含量高达14.41毫克/支,超国家卷烟标
准近1/3,茶烟高温燃烧分解后,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多数受热流失,茶多酚、
氨基酸、维生素等有益成分都发生分解或者化学变性成为有害物质,严重威胁消
费者生命健康安全。
1.2.2“撞衫”品牌,侵权包装。笔者在一平台上搜索茶烟,“雲烟”、
“七匹狼”、“利群”、“冬虫夏草”、“荷花”、“黄鹤楼”、“南京”、
“中华”、“芙蓉王”等卷烟知名品牌注册商标映入眼帘,其以卷烟纸包裹卷制,
有丝束、滤嘴,烟支外观上与传统卷烟并无区别;产品外包装分为盒包、条包,
形状、图案、颜色、字体等方面与驰名商标相近似,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1.2.3违法经营,挤占市场。没有国家产品质量强制标准的约束,茶烟既
不在《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内,不属于健康食品或者食品范畴,无法获得食
品生产销售许可证;同时,产品中不含烟叶、烟丝,不属于烟草制品,无法获得